① 摘抄优美写景散文五篇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二马》
王统照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北面与西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校,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山雨》
郑振铎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一《鸟》
周立波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北满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气不凉,也不顶热,地里还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暴风骤雨》
沈从文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沿河两岸连山皆深碧一色,山头常戴了点白雪,河水则清明如玉。在这样一条河水里旅行,望着水光山色,体会水手们在工作上与饮食上的勇敢处,使我在寂寞里不由得不常作微笑!——《湘行散记》
郁达夫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郁达夫《烟影》
秦牧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秦牧《黄金海岸》
郭沫若笔下景物描写范例:
水流虽然比起上游来已经从群山之中解放了,但依然相当湍激,因此颇有放纵不羁之概,河面相当辽阔,每每有大小的洲屿,戴着新生的杂木。春夏虽然青翠,入了冬季便成为疏落的寒林。水色,除夏季洪水期呈出红色之外,是浓厚的天青。远近的滩声不断地唱和着。——郭沫若《峨眉山下》
《神秘的错高湖》范文:——边巴扎西
到过西藏的人们,如果没有去过西藏的“江南”——林芝,那么应该是一个遗憾。到过林芝的人们,如果没有亲临过错高湖,那么,应该是一个大的遗憾。
错高湖,位于林芝西北部的贡布江达县错高乡,那里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湖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峰。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风的时候,水平如镜,朵朵白云,青青山影倒映于湖面,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中穿梭,好像是在崇山、白云之间游动,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那湖水,被当地人们誉为“圣水”。它冬暖夏凉,当大自然被浸渍于严寒之际,它却依然碧波荡漾。湖中鱼类繁多,湖边珍禽成群,传说湖底还有怪畜猛兽。也有人称自己亲眼见过两条大鱼,说是一条就有几辆卡车连起来那么长,当它们游出湖面嬉戏的时候,搅动得湖水像开了锅一样。这给错高湖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幻景:湖面映出了草原、雪山,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拉萨繁华市场的一角和法会的热烈场面。这些,就是所说的海市蜃楼吧。
最给湖面添色的,自然应是湖中的那座小岛。小岛圆如一顶毡帽,周围绿树环绕,中央便是那远近闻名的格萨尔王庙。传说格萨尔王东去灭妖归来,路经错高湖,被那里的景色深深吸引,便在这座小岛上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久久不愿离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小岛上建起了这座格萨尔王庙,立起了他的塑像,记下了他的伟迹。庙内,终日油灯闪烁,经声不绝;庙外,香烟弥漫,金幡飘动,引来了无数信徒和观光者。
② 写景散文 名家名作
1、荷塘月色——朱自清所作散文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2、一日的春光——冰心
《一日的春光》是冰心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该文写于1936年,在写作此文之前大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冰心或是生病,或是杂事缠身。这样的思绪,不免使作者渴望自然春天的到来,祖国春天的到来。
然而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光,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去。
这种情况难免使作者痛苦。然而,春光好似有意,在作者九十日的等待之后,终于等来了春光的烂漫、骄奢、光艳与迷人的景象,使作者饱尝了“一日春光”带来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3、春——朱自清
《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4、故都的秋——郁达夫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
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5、绿——朱自清
《绿》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③ 名家写景散文
余秋雨《白发苏州》《阳关雪》《莫高窟》《道士塔》
朱自清《春》《荷塘月色》
叶圣陶《苏州园林》
宗璞《紫藤萝瀑布》
④ 关于写景的散文
秋雨
这时,暮渐来,窗外的一切,都是朦胧的,透过那浅浅的暮,只需小小的留意,便可察觉那一切的朦胧,竟是细细的雨,细细如丝,确是无声的。而真正感觉到这雨,却是一冷,从心底幽然浸出了四肢,直至这空里,使我不打了个寒颤!
秋雨,在我的记忆里,总是伴着黄昏,漫过一阵冷意,悄然袭来的。
这里的秋雨,不同于南方,没有绵绵如雾的诗意,更没有淋亭醉藕的意境。
这里的秋雨,来的清静,来的萧瑟,来的青刹,最富北方秋雨的特了。
雨也好,但过于绵,虽有“润雾细无声”的美誉,但 比起“秋雨萧萧轻帆卷”来说,就略欠清肃灵楚之美了。又如雨的“天街小雨润如,草遥看近却无”的诗句,虽有四两拨千斤的魔力,但 若比秋雨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和秋雨刹落的“满地黄花堆积,有谁能堪摘”的穿透力来说,就更显逊,亦少乏共鸣了。
独衷秋雨,是我向来的偏。每每这一时节,总是望景生怀,小小感触一番了,,,,,,
不远有几棵梧桐,先前见它们时,叶子还呼着浓绿,蓬勃着,向蓝天扬着。此刻,见它们都低垂着向下,清瘦了。那宽的叶子绻着,在细腻的雨里微颤着,偶尔有几片叶落去了,是被这细雨的冷撕去的。这落去的叶,看去有些许的不愿,但 还是飘去了。那滑过的弧线近乎潇洒,但 留给我的,却也有一丝莫明的惜恋,看着被那些丛,淹没了,,,,,,这不让我想起一句诗来;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到黄昏,,,,,,,。”
丛,着几朵花,小的那种,殷红的花瓣,小巧醒目。此刻,却不是那般模样了。在雨中,花瓣的边沿被这冷雨刹得惨白,那殷红的颜,冷缩进了花芯,变得猩红耀眼,显得十分张扬,或许张扬的过于烈,终拢不住了花芯,落去了,那闪过的一抹红,刺得心动,但好漂亮!
黄昏,深去了。换来了一座玲珑小城,坐落于黛墨幽深的山谷里。雨垂幕下,闪烁的万家灯火,宛若洗落的金珠玛瑙,凌堆放在暗,却是摄魂魄般地悦目,又如一个聚宝盆。虽小,但 极具现代特。那一盏盏橘黄的路灯,珍珠串一样阑珊而去,,,,,,
沿着这条路前行,路旁的那些柳树,被映照得褪了,原本是深绿,这会儿泛了黄。但,细看确是褪了,那漉漉的柳枝,潜着隐隐的凄怜,已然没有了以往飘逸的神态,在这冷瑟的秋雨中,倒显出了几分深楚,几分肃穆,几分淡定。是因这秋雨,冷去了夏炎的浮躁?还是因那褪了的衣袂,而增添了几分熟,几分淡泊?赏品下来,倒像是一位虔诚的信徒,正接受着雨神的洗与超度,痛楚并快乐着,,,,,,
空,洒下银霜,一片清透的深遂,晃然明月当空。但 仰望看来,确乎明月杳然,眼睛与眉梢,竟被叮咬的隐痛!恍然,这雨依旧下着,淅沥中,只是寻不见这秋雨的轨迹,,,,,,
瞧来,脚下这被淋的,沥青的路,如涂了一层深青的,愈发的更加深意了。遥目深,远山依然可辨。路旁有几霓虹灯,诡异地眨着眼,似乎在揣摩着这冷的,秋雨的寓意。
旁,偶尔有几辆小车疾驰飞过,撇下几声笛鸣,沿着空旷的雨路,传出了好远,最终匿于远远的山里,静的出奇!唯剩下一个独的我,默忖着,这雨的精妙,雨的清幽,雨的魔魂,
手脚似乎被束缚了,空也更清冷了。两旁楼宇的触角延伸着向的深,恍若是一座座神殿,肃然而又凝重,仿佛正接受着雨神博大而又精深的教诲。蜕去一的凡俗,将本真的精魂显露。
那些树,那些花,那些丛,也莫不如此呢?一醒来,落去浮华,去伪存真,完一次超凡脱俗的蜕变,而升华转世?
想来,不面绯红,我确远不如它们一毫,同一雨中,却难蜕一丝凡俗,缱绻于浮华衣袂之中,瑟瑟自得。
晃然又撇见丛,那着的几朵花,殷红的花,在冷的雨中撇来一丝嘲笑,转闪过一抹红,嫣然落去,,,,,,
或许,万物皆应如此,在的雨中生来,也一定要在这冷的,秋雨中蜕去,,,,,,转来一片更加完美的清新世界!
一切,静的出奇,秋雨,淅沥着,淅沥着。这暗的,空的路灯下,唯剩下一把小雨伞,彳亍着,前行,前行,,,,,,
⑤ 500字写景散文 原创
大海 轮船缓缓移动着,天也跟随着一起移动。这时候对海阔天空这个词才真正有一些理解。 风迎面吹过来,沁入心底,凉凉的,把酷暑的炎热一点点带走。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那一朵朵浪花,就像欢快孩童相互追赶着,尽情的在浩瀚的海面上撒欢。风从远处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尘土和污垢,肆意撒向海面,海浪把它们卷起,神奇的变幻出新的面容,而又保持着自己蔚蓝的颜色,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干净。 海上常常飘来一堆堆浪渣,大海悄悄把它吞没了,毫无声息,仍然荡着微微的波,笑迎着飞来的一切。坐在轮船上,就像从海的头顶上经过,海水把我们托得高高的,欢欣鼓舞的把我们送过一程又一程,回过头马上又将自己被轮船揉乱的头发整理的顺顺滑滑,不留下一丝痕迹。安安静静的了望着天空。 百川向大海奔流,大海高兴的迎接着,挽着她们的手,欢快的向辽阔中心奔去,河水在大海中立刻有了一个博大的心怀。涓涓的溪流,日日夜夜想成为大海里的一员,因此向着大海终身奔流不息,是大海那无限的宽广产生了吸引力,让溪水那么执着。 大海接受着种种打击,接纳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的历史的变迁,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痕迹,没有留下一个人的脚印,她世世代代不变,年年月月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模样,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用浩瀚的胸堂接受世间的千变万化、万事万物,用一样的眼光看着世间冷暖,用一样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 经过大海时,眼望着海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你看,天是那样低,水是那样蓝,蓝蓝的海水就荡漾在心里,心跳缓缓的,悠悠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心中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一片,宽了、静了,渐渐的觉得人活着是多么好。 从大海来到陆地,看着对面走过来的人是那么和善,那么亲切,路边炸油饼的锅里,那黄澄澄的油饼在舞蹈,散发出阵阵香味,菜农们堆放在路边的那一框框蔬菜青翠欲滴,叶面上还滚动着水珠儿,充满了新鲜活力,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有意义。 辽阔的大海,真是魅力无穷,宽容就是这大海的胸襟,就是这大海的气魄,就是大海的灵魂。它接纳了世间许多的风风雨雨,它荡涤了一切想侵蚀她的尘埃污垢,始终用一面平镜对着每天都有千变万化的天空。 人生常常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其实那一切的不如意,就像是海上的漂流物,接受它,容纳它,吞没它。能宽容一切,一切就改变了,一切就平静了,一切就过去了。 人生何必太苛求,珍惜了眼前的拥有,眼前的拥有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谅解了错误,错误不会回过头来再把你带走,宽容了别人也就宽容了自己。 人常常对着生活笑笑,生活也就常常笑对你。从大海上回来后,大海那辽阔气势常在脑海里闪现,面对大海,皱起的眉头慢慢散开。 第二篇 这里四面环山,其势高若接云,其色翠成铜青,清太坪恰便卧在这只充满远古气息的巨大铜爵之中,学校就稳点在爵底偏东的地方。 当斗柄渐渐指向西方的时候,金风从九天之外直倾这铜爵之中。秋是凉的,树木开始梳落枝头渐渐枯黄的蝴蝶,山石也凝着点点滴滴的晶莹的苍翠。秋是黄的,它染黄了庄稼,镀金了菊花,秋风枝头的果子也逐渐露出阳光般的色彩。 在这诸多被金风染黄的景物中,桂花并不算夺目。她不似庄稼的黄满目可见,亦不似菊花的黄金光耀眼,更不似果实的黄令人垂涎。她深藏在枝头叶底的碧绿中,你不留心,不细找,断然发现不了她的存在。可她又以自身独特的气息提醒着你——她已走来!她正灿烂!由不得你不去驻足,仰望,霁颜…… 有时稍加思索,这花香得似乎无理:那么一丁点儿的微花小朵,怎么能够释放出那么多的清香?经凉风的涤荡,山岚的滋养,花香四散开去,竟把这古铜色的酒爵装得满满荡荡,并从这高山溢向凡间,真正的香满溢清。仿佛秋风不再是秋风,而是新烹的积年的雨水;丹桂也不再是丹桂,竟是焙炒正香的新茗;这山窝也不再是山窝,恰似一捧碧绿的“颁爮斝”。秋风似水,从天外注入斝中,冲荡得金桂释放积蓄了一年的清香,在碧玉斝中升腾、扩散、翻腾、弥漫……竟浸染出满斝的芬芳,沁润得满山满谷尽是桂香。即随秋风流下尘世,亦不见其芳香有所失。雨滋雾绕,其芳香愈加清雅;日蒸月酿,其芳香愈加醇厚。 仔细思之,这满斛的清香又深为有据:桂花虽小,然葩众则香自然浓。细看满枝的四瓣小花,排挤得密密麻麻,每一朵都想用自己的清香吸引来者的注意,都希望自己比周围的花都香一些,于是更加努力地尽情释放着秋的讯息。众葩竞芬芳,这清香汇合在一起,自然醇厚,其吸引力远远大于一朵鹅黄娇英,引得每一个过客都在树下留步。再者,这青山绿水间灵秀之气比比皆是,四季不绝。尽赋予此山水间的奇花异草,桂树得之者比别树又多,所以其他花香原比不得桂花香。钟灵独毓此一根秀苗,她再不香是没有道理的。桂花果然不负钟灵之育,努力地挥发自己终年所储的清香,盛满这灵秀的如斝之涧。这孕育何等心苦、尽力,这挥发又何等的虔诚、尽情
⑥ 名家写景散文 2篇
1、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作者: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以自己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花。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和悬崖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无数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人们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2、北平的秋
作者:老舍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
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又都摆列的那么好看,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他们还会唱呢!
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
同时,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裹着细沙与糖蜜在路旁唰啦唰啦的炒着,连锅下的柴烟也是香的。“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白正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一碗酒,四两肉,有两三毛钱就可以混个醉饱。高粱红的河蟹,用席篓装着,沿街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到正阳楼去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
同时,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多少个兔儿爷摊子,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这雕塑的小品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心中种下美的种子。
同时,以花为粮的丰台开始一挑一挑的往城里运送叶齐苞大的秋菊,而公园中的花匠,与爱美的艺菊家也准备给他们费了半年多的苦心与劳力所养成的奇葩异种开 " 菊展 "。北平的菊种之多,式样之奇,足以甲天下。
同时,象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象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3、一朵白蔷薇
作者:冰心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朵白蔷薇。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
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
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4、莫高窟
作者:余秋雨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抻。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
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轰转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
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 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5、秋天的况味
作者:林语堂
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
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点不着,乃轻轻的一弹,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
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露,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这时才想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萧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
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的意味。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炼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
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哗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炼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的兴趣。
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深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绝不可及者。
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⑦ 一篇写景散文
海上的日出
作者: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版围非常清静,船上权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
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
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
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
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
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
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
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
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⑧ 写景散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荷冬有雪。今年一入冬我们就深切期盼着雪落,可无奈这个暖冬比往年持续了那么久,别说下雪,连雨都没有来滋润大地。盼望着,盼望着,今年的雪花终于在众人祈盼的眼神中降临到这个世界。于是乎,我又一次,看到了雪;又一次,赏到了洁白地雪花;又一次,听到了簌簌地雪声。
忽如一冬风来,千呼万唤雪花来。我躺在被窝里,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地亢奋与动,悄悄地起,一个人站在台静赏这雪花地飘落。虽是冷风嗖嗖,寒刺骨,独自一人,但在轻盈飘舞地美丽中,在肃穆安详地高洁中,任寒凝大地的雪来暖我的心,任思绪在辽远的空间自由驰骋,早已足够。这样地冬里,在这样美丽的雪,没有世俗地干扰和喧嚣,赏雪是再好不过地,如同境遇在心如止地大海,平静中澎湃着涛,汹涌中安抚着心灵。为自己作一次心灵的宣泄,渐渐进入现实的幻景,陶醉其中,与雪一同迈着轻曼的舞步,轻轻飞扬。
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眼前挥之不去,想起汪真的《白雪丝》“风是树的人/雪是的笑靥/冬里有多少玉树琼花/就会有多少人心雀跃”。六角形的白花朵落在路,草,树,近地山,一切可以覆盖地事物都被洒洁白地“花瓣”,不一会便是一片银装素裹,煞是好看。雪花像海一样柔和,优美;雪花像晶一样透明,洁净;雪花像梅花一样芬芳,绚烂。点一支烟,捧一杯茶,用纸和笔把雪花地漫与独舞塑造,编织美妙的雪诗。读着,品着,赏着。
思绪随着雪花飘;儿跟着雪花跑;眸子伴着雪花飞。
喜欢雪簌簌而降的声音,那声音如微妙的音符所奏出的乐音,清纯的如诗文中美酒一样涓涓流出。还是诗人文艺写的《雪》好啊!“它像的声音/惑着天空的寂寞/又像触动了少女的心/触动了天空的愁/因此撒下着洁白的美丽”。听着雪微弱地呼吸声,大地柔地接待声,心里便会有安详幸福地感觉。享受着这些,突然想到这是它们最后一刻地欢乐,不有些哀伤,它们的声音是否在为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哭泣,还是在为自己短暂地一生哀叹?不,不会的。它们是在笑,在自豪。它们完了自己的任务,把欢乐播撒到人间,用洁白粉刷了这世界,它们做的好极了!
我仿佛是在赏一个生命一生地欢乐,听一个生命一生地传奇。
在这白世界的冬,在这飘雪的晚,我即使无眠,也值了!
雪的飘舞是诗,读也读不完;雪的精彩是画,赏也赏不完;雪的落地是歌,听也听不完。
我不敢想象,在这个冬如果没有雪,世界将会是怎样。冬天依然来到,四季的轮盘又转了一周,我们静待时光落雪,静享美好季节!
⑨ 写景散文600字
凤凰是我心仪的地方,来湖南哪怕什么地方都不去,也一定要去凤凰看看。
同行的人中有四个湖南人,最年长的就负责我们这次旅行的所有事宜,我们都高兴地称他团长。他懂得湖南的风习又有熟人在那边,我们算是得了便宜,于是高高兴兴就尾随其后,百事不愁,只顾欣赏美景就是了。
火车到湘西的首府——吉首时,天还很早。一出车站,就见德夯鼓声,几个姑娘踩着舞步击鼓,似是欢迎远道而来的游人。看看她们朝气的脸上,我又对湖南的姑娘增加了好感。团长把我们带到车站,说先到德夯去,但经过几回磋商,最后决定去凤凰,于是吃过早饭,爬上了汽车,一溜烟向深山驶去。
在车上我们遇到卖野草莓的,先买了一块钱的尝尝,觉得很好吃,又多买了一些,只吃得我们不想吃了才作罢。窗外青山隐隐,由于疲乏顾不得一路看去,终于在颠簸中呼呼地睡着了。
车驶过一座桥,嘎然而止,我突然惊醒,睁眼一看,凤凰古城到了。下车我走到桥上,上下顾盼,沱江之水悠然,有小舟自横,水畔楼阁相对,古风依然,仿佛回到久远的历史中去领略中国山水小镇的神韵。置身于此,世事的繁复与躁动亦烟消云散。我赶紧拿来照相机拍了好几张风景,突然我想起我一位学国画的朋友,此时如若他在此处,定有一幅佳作面世。下次如果和他聊到此次凤凰之行,定要推荐他来此作画。
团长叫来了熟人为我们寻找住宿的地方,从桥头而下经过数级台阶,下到河边,然后沿河下行,河岸上一律是二层小楼,阳台对着沱江,沿路问去都很贵,这里的地段看来我们是住不成了,团长的那位熟人又把我们带到他一位熟人那里,隔河很远价钱又无法沟通,只得作罢,最后找到虹桥下面才算安顿好住宿。
一路找下去,团长为住宿操心,我却游历了古城的小巷。巷子窄窄的深深的,抬眼一线天,飞檐走壁却可尽收眼底。小巷的两边尽是商铺,最多的是制作姜糖的,他们的门口有一个铁钩,然后把一大块姜糖挂在上面,闪着银色的光,师傅用力拉,只拉到很细,才取下来,折成小块,用塑料袋装成重量不等的成品出售。倘若有围观的人,师傅会揪一小块送给游人吃,我有幸得过一块,放在嘴里,甜甜的辣辣的,很有特色。我很是惊异,蔗糖能拉得这么长,而且这么脆,轻轻一折就断了。我只知道苕糖是可拉得很长很长的,但是没有这么脆。除了姜糖作坊外,就是买玉器和各种装饰品日常用品的商铺,琳琅满目的玉器诱人得很,可我不识玉,不知成色好坏,终不敢冒然购买。还看到好多牛角梳子,真是漂亮,想象一美女于溪畔小坐,用透亮的牛角梳梳其秀发,其景其情定若天仙!我琢磨购一梳送人,但究竟送谁呢?
吃过饭,我们要租船去沱江泛舟。挨着城里这段很贵,我们得走到下游很远的地方去。团长谈好价钱,就泛舟而下。沱江之水依然清澈,只是水底长了厚厚的水草,在缓缓的水流中袅娜若女子的裙裾。禁不住伸手抓来一把,滑滑的软软的,让我想到康河柔波中的青荇。舟行水上,青山自转。人生悠然闲适之情莫非就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舟行愈下,游人愈多。三三两两船只相遇,水战渐起。远远望去,乐在其中,只听得女子的惊叫声和小孩爽朗的笑声。我们终于遇到船只返回,满船的女士见我举着桨页,慌忙叫开船的师傅绕道而行,我准备的一场激战以对手的柔弱宣告结束了。突然从我们后面杀出“艨艟”小舰,还未反应过来,我的衣服全部湿透了。慌忙中举起浆就战,同学们有拿木棍的有拿水瓢的有用手的,顿时上空雨雾蒙蒙,惊叫声笑声抱怨声叹息声吼声起哄声响成一片。正酣战,我的浆磕在石头上,折成了两截,武器已毁,我无还手之力,遂成败将。幸好作罢,否则我便成落汤鸡。
船靠岸,我们去桃花岛。桃花岛并无桃花,不多逗留,只在过河的桥头和同学照相,背景是三架水车。途中遇到买腊肉的,红艳艳的,香腊诱人,看得人发馋,真想买一块,无奈油腻携带不便,于是作罢。
岸时,有许多小孩在卖自己用棕叶编制的小昆虫,我买了一个,结果三四个孩子都围着我让我买,我又要不了那么多。就对几个小孩说,我每人给一块钱。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孩子们不要我的钱,硬要我买了以后才接我的钱。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这是山里人的淳朴,一份劳动一份收获,凤凰小小的孩子就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所寄寓这个山村养育了他们的善良诚实的品质,这可是沈从文先生笔下的美么?
归途我们坐人力车,都是妇女拉车。到沈从文墓地(衣冠冢),我下车去拜谒这位文坛的巨子,在一拐角处的石碑上,我看到一行字“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沉默良久,我似乎懂得了沈先生的人生真谛,温厚善良的沈先生以超乎寻常的韧性一直往前走,用他那质朴的文字书写了边城的美丽,那是一首动人的边地歌谣,久久地回荡在国人的心中,净化着浮世的灵魂。
从衣冠冢下来,我和同学两人坐人力车回去,前面的大姐用力的托着我们奔跑,我想我就拉不动。就问她丈夫,她说丈夫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留给她,家里要花费还要供孩子上学,所以就出来拉车。我听着车轮滑过石板的声响,看着弓着腰拉我们前行的边地大姐,心里突然一阵酸楚,怕我同学看见,慌忙转过头去。
傍晚时分,我们过虹桥去河对面,同学们忙着穿苗族服装照相留念,我无兴趣,就沿着河往上走,我听到葫芦丝的声音,接着从河里的船上传来女子清脆的歌声。我下到码头,坐在水边,看过往船只,听汤汤流水。街市虽躁,吾心却静。天黑下来同学们买来河灯,我和他们一起放。放河灯的人很多,不一会儿,满河都是,可是“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我忽而又觉得这是人的灵魂,游走在天地之间。
第二日我们去了岩旯窼苗寨。进寨门,过长长的桥,就去苗寨人家。苗寨人家很有野趣,木建筑院落,里面还可以射箭,踩高脚。高脚我试了试,差点摔倒,团长却玩得很好,我恨羡慕他。玩射箭很有意思,但我老是不中靶子,小时候的那劲头那准星已不复存在。绕回来,从桥下面的石洞中穿过,据导游介绍,这是苗族男女恋爱的好地方,让我又想起了沈先生的《月下小景》。最后我们看苗寨的演出,男女击鼓配以舞蹈,最得少数民族风情。一群姑娘还给游人献米酒喝,甜甜的米酒盛着苗人的热情,美不胜收。猜新娘是很好玩的,先出来一姑娘,让游客辨认,然后又进去盖上盖头,和着五六位姑娘一起,谁如果猜中先前那位,便可按苗人的风俗和她举行婚礼。我有幸猜中,他们给我戴上苗人的帽子,胸前夸一朵大红花,新娘拿着扫帚把,我拿着另一端,绕着地上的簸箕转一周,乘我不注意,有人抹我一脸锅灰,游客顿时哄堂大笑,我亦乐在其中。
回途中,同学们说我今年要交桃花运。此言真否?要待时日。
⑩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
景散文名家有:俞平伯、朱自清、巴金、梁实秋、郁达夫、余光中等。版
写景散文名篇有:俞平权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荷塘月色》;巴金的《日出》;鲁迅的《雪》;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梁实秋的《雅舍》;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或称抒情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