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谈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商代,我国的音乐教育已初具规模,西周时期,出现了较为严格的学校网络,统治者把乐教视为“国教”,把乐教提到非常高的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推崇音乐教育。孔子认为音乐教育可以把人培养成一个完美的人,是人的思想全面形成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然而,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民族音乐的教材很难找,适合幼儿的教材就更难找,民族音乐虽然有很多精品,制成幼儿作品的却很少。据统计,除了香港雨果公司和台湾风潮公司做传统音乐音像资料外,目前国内还没有看到一本相对集中介绍和适合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或民间音乐教学的教材。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发展更加密切与广阔,我们在学习、借鉴外来音乐的同时,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培养幼儿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学习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音乐教育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民族音乐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民族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自然担负起了培养幼儿情感、健全人格,奠定终身发展基础的重要责任。民族音乐往往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思想、民俗习惯、美学观点和价值观念等,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加强幼儿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幼儿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能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知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理解、尊重、平等的理念。 三、实施幼儿民族音乐教育的基本方法 为让幼儿有效地学习民族音乐,通过民族音乐元素的吸纳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等,经过实践,摸索出以下几条教学方法。 1、环境创设法。创造环境,用自然生活中的声音启发幼儿学习民族音乐。 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可以引发幼儿联想,民族音乐是门声音的艺术,它是用声音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含义。从风声、雨声到雷声等,无一不表达自然界的生气和情感,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同样能让幼儿体验一种生活的乐趣。让他们从这些自然和生活中去寻找声音,寻找音乐素材,不断积累、不断充实。歌唱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幼儿高兴时喜欢用歌声来表现,用自己的声音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演奏乐器同样也能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利用打击乐器、生活用品或自制的乐器来表现旋律和节奏。 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欣赏、感受佤族音乐的特点,我尝试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将音乐融入打击节奏活动中,帮助幼儿直接感知音乐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这方面能力,设计了打击乐活动—金色的木鼓敲起来。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击节奏、边伴随节奏做佤族舞蹈动作,从一种简单的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或舞蹈动作,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节奏乐调动的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人类的一切活动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人类活动是不存在的。因此,在编配节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节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教学进程中,只要幼儿将节奏弄懂,整个乐曲的节奏不必要总是翻来覆去的练习。孩子们经过打节奏,在节奏中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在进行打击乐器与舞蹈分工训练,到最后的配合音乐,并且经过几次练习后,效果比单单打击节奏效果要好。 音乐的节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儿难以理解的。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欣赏、感受佤族音乐的特点,我尝试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将音乐融入打击节奏活动中,帮助幼儿直接感知音乐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这方的能力,发展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打击节奏、边伴随节奏做佤族舞蹈动作,从一种简单的节奏到每小节一至两种节奏或舞蹈动作,培养幼儿身体各个部位的配合。我在编配节奏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节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课程的进行中,我还发现只要幼儿将节奏弄懂,整个乐曲的节奏不必要总是翻来覆去的练习,虽然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但反复的次数多了反倒失去了更好的效果。孩子们经过打节奏、在节奏中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在进行打击乐器与舞蹈分工训练、到最后的配合音乐;虽然在配乐的时候有些慢,但经过几次的练习后效果很好,比单纯打击节奏效果要好得多。 2、情境联想法。发挥联想,用生动的想象情节活动培养幼儿学习民族音乐。 情节诗、短剧或者想象的情节活动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无论哪部动画片都离不开音乐或音响,《猫和老鼠》的音乐和音响效果是非常优秀的,不但幽默、活泼,而且恰到好处地表现故事情节,为孩子理解和欣赏作品提供帮助。学习民族音乐时,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引导幼儿想象并模仿某些情节活动,给音乐创造一些具体的有意义的背景,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民族音乐的乐趣。 如音乐欣赏:《竹林深处》的教学活动中,我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巧妙的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如孩子们爱模仿小动物的动作,爱跳舞等,通过小动物到草地上做游戏、学小孔雀跳舞等活动,让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自然理解音乐形象,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及民族音乐给幼儿带来的生命活力。《竹林深处》音乐的动静起伏,具有很强的民族音乐感染力,欣赏这首民族音乐时,结合相应的活动情节,幼儿们被它的优美旋律所陶醉。整个活动进行中,创编幼儿模仿小动物们学小孔雀跳舞的故事,作为活动的载体,为孩子创设的是一种和小动物一起跳舞的感受,这样的音乐活动能够让孩子感到开心,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学习来让孩子体验音乐,丰富情感。这些故事情景都是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都比较熟悉的,所以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能很好的表现、体验音乐的不同情绪变化。因此,幼儿很自然的就理解了音乐、感受了音乐。活动最后,幼儿通过用不同的线条来绘制图谱这一环节,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再次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律,激发了对音乐的喜爱。 3、欣赏感受法。音乐欣赏,用欢快的民族音乐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音乐欣赏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感受美,并且表现美。 《快乐拉祜》是拉祜族的一首本土的原创音乐,它的乐曲结构简单,旋律欢快,是幼儿较为容易易掌握的,为了使音乐欣赏更为有趣,采用图谱及音乐造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音乐欣赏活动是使幼儿了解拉祜族民族活动中的一个高潮,作为音乐欣赏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对音乐情绪、内容进行体验感受和想象表现,而且对该民族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知道这是一个热爱生活,快乐、勇敢的民族。这首歌曲结构单纯,形象鲜明,音乐旋律欢快且歌曲的两段在强度、速度上差别明显,歌词虽然是民族语言,但它仍有汉
『贰』 民歌《快乐拉祜》的歌词
歌曲:快乐拉祜
歌手:达宝兄弟
作词:达宝兄弟
作曲:达宝兄弟
拉祜,阿佤,阿坎等众民族一起欢歌载舞
每个人的面孔都流露得十分真诚
这是多么好的民族团结,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
这画面多么壮观百看不够,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只要各民族的心团结在一起,就是这么热闹 这么快乐
这么好的日子里,男女老少都来跳舞
穿着漂亮的民族传统服装,一起热热闹闹
唱起来跳起来吧,吉祥的日子
我们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的歌儿唱起来
蜜样的幸福生活滋润着我,拉祜人众情歌唱
欢乐的日子我们走到一起,举杯把祝福歌儿唱起来
祝福你,幸福吉祥天天快乐
拉祜人众情歌唱,拉祜拉祜拉祜哟
快乐的拉祜人拉起手来,围起圈来心儿贴着心
拉祜拉祜拉祜哟,快乐的拉祜人
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乐到永远
(2)快乐拉祜原创歌曲扩展阅读:
歌手达宝兄弟演唱的这首歌曲《快乐拉祜》,歌曲的作词是由达宝兄弟编写的,歌曲的作曲是由达宝兄弟担任编写的,歌手发行的《2015一声所爱·大地飞歌 第5期》专辑之中收纳了这首歌曲,专辑于2015-12-16开始发行。
《快乐拉祜》这首歌曲也是歌手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追捧,这首歌曲也被其他歌手翻唱和粉丝日常的哼唱。歌手扎约演唱这首歌曲,收纳于其专辑《快乐拉祜》之中。
创作背景:老达保村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村民自发组建的艺木团,多次受邀海内外等地演出,各类优秀的原生态歌舞表演和拉祜族无穷的文化艺术魅力。
『叁』 少数民族的春节礼仪习俗有什么
藏族的春节习俗
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称为“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壮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白族的春节习俗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青年男女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的春节习俗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的春节习俗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吹奏的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的春节习俗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活动。
土家族的春节习俗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的春节习俗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高山族的春节习俗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畲(shē)族的春节习俗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黏黏(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瓠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赫哲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的春节习俗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的春节习俗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福”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肆』 急! ! ! 求扎约的快乐拉祜的下载地址,要mp3格式的
http://yc.5sing.com/266468.html
来这里看看吧~
如果是想要歌曲本体的话,留个邮箱地址?
『伍』 西塘有那些民风民俗
1、田歌
田歌又称吴地歌曲、子夜歌,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农村民歌,至今仍传唱于江浙沪毗邻地区,是太湖流域水乡农村生活的历史写照。
田歌是中国地方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其旋律特征:一是自由,因为西塘地处水乡平原,河网交错,船行水上,对酒当歌,抒以情怀;二是清亮,优美而不失挺拔,歌词内容多反映民间故事、农事活动,如落秧歌、放鸭歌、送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西塘田歌改编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文华奖”。
二、七老爷庙会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是西塘人民的守护神七老爷的生日,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大家把七老爷和七夫人的行宫抬出庙门,从晚上十一点出发,在西塘各按预定路线走,一路旗帜飘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镇上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搭了帐篷,供七老爷与七夫人在帐内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庙中,于是在庙内开始演大戏,连演三天。
几乎全城出动,打莲厢、扭秧歌、调龙舞狮,人声鼎沸、盛况空前,场面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初三已成为西塘人一年四季最大的民间节日。
(5)快乐拉祜原创歌曲扩展阅读
名称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漕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
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
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塘
『陆』 我想听拉祜族伤感歌曲
《快乐拉祜》 《边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