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建筑中吻、吻兽的位置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凤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园林建筑对规格的要求就不象皇宫那么严格,颐和园里最高级的屋顶是排云殿,既是琉璃屋顶,又是全园垂脊兽数量最多的大殿,但也只有七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四大部洲部分建筑是庑殿式屋顶,但只有五个垂脊兽,分别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德和园大戏楼屋脊上虽有七只小兽,但却无仙人引路。颐和园内布瓦屋顶上垂脊兽的顺序与琉璃瓦屋顶有所不同,第一个是狮子,又叫抱头狮,以下为龙、凤、海马、天马等。
② 仙人走兽的故宫走兽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在尺寸上较前代加大,一只鸱吻的重量可以达到七千三百斤,值银一百八十余两。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在汉族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重脊的排头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有一个较大的兽头,便是“垂兽”。仙人与垂兽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走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数量的多少是依宫殿的大小、建筑的等级而定的。走兽最多可达九只,随着建筑等级的降低而递减。小兽的减少是从最后一只依次往前减的。故宫太和殿上的走兽数量最多,而且是汉族古建筑中唯一有十个走兽的特例。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等都是九个(减去行什),坤宁宫为七个,东西六宫为五个,一些门庑和琉璃门顶上仅用一至三个。
骑着凤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齐闵王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含义。
③ 太和殿屋脊上的神兽都是什么有什么说辞
1、龙:
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
2、凤: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也比喻有圣德之人。
3、狮子:
代表勇猛、威严。
4、天马:
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5、海马:
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6、狻猊:
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7、狎鱼:
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8、獬豸: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9、斗牛:
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10、行什:
一种带翅膀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3)太和殿脊的吻兽原创扩展阅读
神兽建筑背景:
太和殿是唯一有十个饰物的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
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还含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筑装饰上这些走兽,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
④ 北京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有几支吻兽
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 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
⑤ 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分别叫什么
仙人: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
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
太和殿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其它殿上的镇瓦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九个。
(5)太和殿脊的吻兽原创扩展阅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10月10日,华北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
这一天,北平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太和殿前广场上人山人海,天安门、端门、午门、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到处都聚满了人。当时北平人口约200万,有2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故宫,要亲眼见证日本向中国投降。
从规模来说,在故宫太和殿前举行的受降仪式是中国战区15个受降仪式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甚至远远超过了南京受降仪式。这与时任中国第11战区参谋长、第11战区华北受降区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吕文贞的策划分不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旧京图说:太和殿受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太和殿
⑥ 请问太和殿上那11只吻兽分别是那11只啊
楼主看下这个:
http://www.bbker.com/D16579.html
⑦ 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蹲脊兽有怎样的寅意
蹲脊兽的寓意是,龙远古时期,龙是氏族部落的图腾;帝王时期,龙是皇家身份的彰显;如今,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它因为形象雄壮矫健,含义祥瑞吉庆深受人们的喜爱。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在太和殿垂脊上的排排坐的10只小兽,从前到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据《大清会典》记载,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
在传说中凤是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古代人认为狮子是百兽之王、勇猛威严。所以人们用它的形象用来镇守宫殿。
天马天上的瑞兽,是龙的好朋友。它与海马同样是马,却长着一对翅膀,可以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海中瑞兽。它的造型像一匹马,传说能够入海临渊,逢凶化吉。
狻猊传说中一种类似狮子的猛兽,头上披着长长的鬃毛。传说它是龙的九个儿子中的一员,性情凶猛,能吃虎豹。据说这只有个“不良嗜好”——喜欢烟火,所以也常常出现在香炉腿上。
押鱼海中瑞兽。它浑身上下长满了鳞甲,身后还有一条鱼尾。传说能兴云作雨,灭火防灾。“押”有“执掌”的意思,因此它是掌管水族鱼类的统领。
獬豸传说中的瑞兽,是忠诚、正义的化身,也是中国古代司法的象征。传说它头上有一角,能辨是非曲直,见人相争斗,则会用角顶倒邪恶无理的人。
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压尾兽。
除了这十只小兽,最排头的还有一个“骑凤仙人”,传说这位仙人是战国时期齐闵王的化身,作战失败,遭到敌军追捕,正在走投无路的危急时刻,天边突然飞来一只凤凰。齐闵王骑上脱离了险境。骑凤仙人安坐在屋檐的顶端,具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
(7)太和殿脊的吻兽原创扩展阅读:
蹲脊兽又称吻兽: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
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吻兽通常置于古代大型建筑的屋脊上的“避邪物”,传说可以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为此,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
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
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凤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
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
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⑧ 故宫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他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在尺寸上较前代加大,一只鸱吻的重量可以达到七千三百斤,值银一百八十余两。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动物,重脊的排头是一个骑着凤凰的小人,其后是一排小兽,最后面有一个较大的兽头,便是“垂兽”。仙人与垂兽之间的小兽统称“走兽”。走兽的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数量的多少是依宫殿的大小、建筑的等级而定的。走兽最多可达九只,随着建筑等级的降低而递减。小兽的减少是从最后一只依次往前减的。故宫太和殿上的走兽数量最多,而且是中国古建筑中唯一有十个走兽的特例。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等都是九个(减去行什),坤宁宫为七个,东西六宫为五个,一些门庑和琉璃门顶上仅用一至三个。
骑着凤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危急之中一只凤凰飞到眼前,齐闵王骑上凤凰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大概还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含义。
太和殿的走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音suan ni)、狎鱼、獬豸(音xie )、斗牛、行什。
龙,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
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它是一种仁鸟,是祥瑞的象征,它的出现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狮子,在佛教中为护法王,是勇猛威严的象征。《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
天马、海马,前者追风逐日,凌空照地,后者入海入渊,逢凶化吉,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都是忠勇之兽。 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
狻猊,形状象狮子,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它头披长长的鬃毛,因此又名“披头”,凶猛残暴,吃虎,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
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螭,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行什。造型象只猴子,但背有双翼,手持金刚杵有降魔功效,又因其形状很象传说中的雷公或雷震子,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
选择这些神话动物作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的寓意。将它们置于屋脊之上,以希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走兽”的体态原本差别很大,而在队列中,却统一采用蹲坐姿态,形成大同小异的造型,只有仙人在排头的位置有特别的姿态。远处观赏高高檐角上的这排小神像,往往必以明亮的天空把这些小兽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处,所以在人们印象中,它们更多时候是一幅优美的剪影图画。 走兽也有实用功能。因为屋檐有一定的斜度,脊瓦便有下滑的可能,故在交梁上需用多个铁钉加以固定,为掩饰铁钉不美观的痕迹并保护其免受雨淋,匠师们便在钉帽上加饰了这些琉璃小兽。
⑨ 为什么故宫太和殿的吻兽是十个
在古代人的思想中,9是至尊之数,例如一些门柱与装饰等都是九个,而皇帝认为连9这个至尊之数也无法显示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风、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九个小兽。以就在用来举行重大仪式的,故宫中最大的太和殿上建了10个吻兽。
另外:第十个吻兽“行什”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⑩ 请简述太和殿的正吻兽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吻兽从何处来?这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的文化。尤其是在中华传统建筑上的雕塑装饰物上。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凤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