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太学士是什么职位
在京师设立的国学就是国子监,也称太学(最高学府),其监内肄业的学生统称国子监生,就应该是所谓的“太学士” 。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古人将文人多尊称为士,如此太学士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院士。
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古代的学士扩展阅读
在古代,学士的含义有很多种有时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有时指一般读书人;有时指学者;有时指官名。
南北朝以后,朝廷将掌管文学撰述之官任命为“学士”。唐代翰林学士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做文学侍从之时,往往还可以参与机要。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时,曾召房玄龄、魏征、杜如海等人为学士,共商天下大事。
到了宋朝,翰林学士地位越发尊荣,授予翰林学士之位,甚至有当宰相的希望。到了明朝,凡出将入相者,必须是翰林学士出身。至清代,大学士地位更加显赫,为文职官吏之首,官阶为一品,常常后至宰相。
Ⅱ 古代的大学士是什么官,多大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傅恒乾隆三十五年死后至清亡,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2)古代的学士扩展阅读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其地位还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
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
Ⅲ 古代的学士是什么官职
魏晋复时是掌管典礼、编制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转
Ⅳ 古代文人学位怎么排名的
秀才、举人、进士(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是四级考试。
1、最初一级叫做童试,应试的学生叫做“童生”,通过了童试的学生,就是秀才。从“童生”的命名,我们可以推知这一阶段的学生相当于今天的小学生,秀才则是小学毕业生。当然,明清时期的童生其实跟年龄无关,只要未通过童试的学生,不管是多少岁,都叫做童生。
2、秀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二级考试:乡试。乡试中式者就是举人。
3、成为举人之后,便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第三级考试: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中榜的考生,就是进士。
4、进士可以参加皇帝亲试的殿试,亦即明清科举的最后一级考试。殿试决定了进士的排名,其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也即人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
一、秀才
1)考中举人后,科举大业尚未完全完成。朝廷每三年在京城组织一次会试,所以,举人要取得进士资格,还需要进京赶考,会试一般取300至400名,会试取中的称贡士,贡士然后参加殿试,殿试不再淘汰,只排名次,参加殿试后,就是进士了。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
Ⅳ 古文中的学士是什么意思
大学士是古代官名,历代的情况有所不同。
明清时代,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员。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明初废除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
清代沿用明代内阁制制度,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代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荣誉的恩典)。
明初废除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
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内阁制制度,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代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荣誉的恩典)。
《网络知道》
Ⅵ 学士在古代算什么
1、指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周礼·春官·乐师》:“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到[祭祀完毕]彻祭器的时候,就率领学士而歌唱并彻去祭器,命令[视瞭]搀扶(瞽者离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郑玄注解:学士,指的是国学院的学子。)
2、泛指读书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贵者也。”(煽惑天下书生,让大家迷失方向忘了本!宣扬子教父弟敬兄,是为了升官发财封侯进爵罢了。)
3、指学者。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介甫 、 元晦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介甫 、 元晦都是学者,不能荒废自己的一技之长。)
4、官名。
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唐代略同。 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6)古代的学士扩展阅读
学士一称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的记载,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间习惯上称有文采的人为“学士”,最著名的是苏东坡“苏学士”。
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顾问和秘书官,又称“内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学士”者,就有当宰相的希望。
另外,学士和大学士差距很大,学士大多是舞文弄墨的小官,可大学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辅重臣。到了清代,大学士成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官至正一品。
Ⅶ 古代的学士有哪些权利
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明清时期流行的中堂一称,回一般是指大学答士或首辅大学士。
大学士拥有和宰相同样大的权力,负责主持内阁大政,还要参与国家大事的重要决策。大学士还要负责为黄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
Ⅷ 古代学士是什么意思
历史起源
古代学士称号,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正式成了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称呼。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顾问和秘书官,又称“内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学士”者,就有当宰相的希望。清代大学士地位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
历代传置
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北齐置文林馆学士,北周置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学士,隋有东宫学士。
唐初开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又置弘文馆学士,讲论文义,商量政事。唐太宗时命学士起草诏令,无名号。乾封(666-667)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诏令,时称为北门学士。开元13年(725)置集贤院学士,撰集文章,整理经籍。开元26年(738)又置翰林学士,掌起草诏令,沿袭至明。唐并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为皇帝讲论经史,沿袭至清。唐东宫官有崇文馆学士,掌经籍图书。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是专给帝王讲学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
Ⅸ 古代的大学士是什么
古代的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
(9)古代的学士扩展阅读:
大学士的起源:
大学士的地位是唐中宗皇帝首创的。但历史上的官职,又相当地归于赵文,因为宰相就是宰相。宋代往往是一个大学作为职位。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堂(后改为洪文堂、昭文堂)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蓟县学院学士,元年以后,由丞相兼任。天宝二年(743年),也是崇县殿的大学者。
五代人之后,梁在王座上安置了一位伟大的学者。
在宋初,随着唐朝制度的发展,丞相与赵文观、纪先殿学士、继位殿学士、崇正殿学士、禹里殿学士等人相继成为历代文人的遗嘱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