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学士和丞相的区别
丞相的学习比大学生好太多了😔
『贰』 清代大学士是不是就相当于宰相几品属下有哪些官员
不一定
理论上来说,清承明制,不设宰相,设数个大学士组成内阁,大学士就是实质上的宰相。
但是,满清皇帝大多揽权,没有明朝皇帝放权的胸怀和胆量,于是康熙搞出了一个【南书房行走】,只有进了南书房的人才算康麻子亲信,实质上将权力揽回自己身上;
雍正继位后,觉得那个南书房名不正言不顺,干脆设立了军机处,将所有军国重权都收入军机处。无论你有什么官职,只要没有军机处的职位,那就只能是被人管的。
所以,实际上,康熙朝之后,在明朝尊崇之极的大学士,就已经成为虚衔了。
至于明朝的大学士,开始时只是五品,品位很低,权限极高。
朱元璋初立大学士时,大学士仅仅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并无实权;
到了明宣宗时,大学士的品阶依然不高,但是已经组成内阁,并依托皇权快速获得重要权力;
正德皇帝颇为信任儒士,将越来越多的权力下放给大学时,此时的首辅大学士们已经被人成为相公了;
清朝大学士实际上是虚衔,没有实权。但是清朝大学士的品阶很高,一般都在二品以上,大多有【大】字的学士,都是从一品。
至于属下有什么人。
无论明朝还是清朝的大学士,都没有直属部下。
且不说虚衔的清朝大学士,就说明朝大学士,虽然权力极大,但是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直属部下----------就是因为大学士们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直属部下,所以大学士们才能得到明朝皇帝的信任,赋予重权。
实际上,大学士制度是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制度。大学士们位卑而权重,没有直属部下,虽然可以依仗首辅之权、文官群体的支持与皇帝对抗,却没有能力废掉皇帝或者造反---------因为内阁大学士们没有直属部下。
『叁』 废除丞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的是哪位皇帝
明太袓。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3)丞相大学士扩展阅读: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朱元璋还十分爱惜民力,提倡节俭。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动下,农民生产热忱高涨。明初农业发展迅速,元末农村的残破景象得以改观。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促进明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朱元璋的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稳定了农民生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肆』 纪晓岚是大学士,大学士是干什么的,几品官为什么没有兵
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大学士属于文职秘书官,所以没有兵。
大学士在明朝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傅恒乾隆三十五年死后至清亡,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
(4)丞相大学士扩展阅读: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
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仁宣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首辅大学士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伍』 大学士相当于什么官
在明清两代就相当于宰相,在现代相当于总理、副总理。
大学士为正一品,是明清两朝的最高官。理论上,清朝大学士最多可以有六人,但一般只设置两三人,多时也只有四五人。
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
(5)丞相大学士扩展阅读: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
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仁宣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首辅大学士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陆』 清朝的“太师”、“大学士”、“宰相”分别是几品
太师:正一品
大学士:正一品(三殿三阁)、从一品(协办大学士)
清朝没有宰相官职,有相当于宰相的军机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兼任。
『柒』 古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
古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的总理,副总理。
内阁学士,清代官职,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其员额于康熙十二年(1673)后定为满洲六人、汉族四人,其品级于雍正八年(1730)以后定为从二品,一度兼礼部侍郎衔。
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从一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均为从二品。
内阁大学士自定为正一品后,遂成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员,犹如历代的宰相,地位极为尊崇。每一大学士均有殿阁头衔,如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被尊称为“中堂”。
(7)丞相大学士扩展阅读:
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
『捌』 什么是内阁首辅大学士
首先解释一下大学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
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了解了大学士,内阁首辅就好理解了。
它是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期后,大学士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权力最大,内阁中亦争夺剧烈,次辅不敢与较。清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极重,亦称为首辅。
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玖』 古代的大学士是什么
古代的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
(9)丞相大学士扩展阅读:
大学士的起源:
大学士的地位是唐中宗皇帝首创的。但历史上的官职,又相当地归于赵文,因为宰相就是宰相。宋代往往是一个大学作为职位。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堂(后改为洪文堂、昭文堂)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蓟县学院学士,元年以后,由丞相兼任。天宝二年(743年),也是崇县殿的大学者。
五代人之后,梁在王座上安置了一位伟大的学者。
在宋初,随着唐朝制度的发展,丞相与赵文观、纪先殿学士、继位殿学士、崇正殿学士、禹里殿学士等人相继成为历代文人的遗嘱执行者。
『拾』 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同样级别吗
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同样级别的。
宰相跟内阁大学士,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对关系。宰相的来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商朝。它是辅佐君王的最高行政官员,统领百官,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凡是与国家大政利益相关的事务,宰相都有权处置。
确切的说,宰相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职权,以及背后的制度。在整个中国历史,只有辽代真正用过宰相这一称呼。其余时候,宰相都有其他称呼,如相国、丞相、大司徒、同平章事,都同属于此。
(10)丞相大学士扩展阅读:
宰相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并废除了丞相制度,独揽大权。朱元璋本人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劳模皇帝,且精力十分旺盛。
可是朝廷事务实在繁杂。这时的朱元璋或许可以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不敢轻易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再设立内阁大学士,充当顾问,担任秘书工作。虽然朱元璋不愿意给予大学士太高的地位。但是,随着后来明朝皇帝不再像朱元璋这么勤政,开始把大事托付给内阁大学士。由此,内阁大学士地位抬高。
它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员。即便清朝设立军机处后,军机大臣分走了内阁大学士的实权,但它依然地位最高。理论上来说,内阁学士也掌握着宰相的实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