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硕士学位 » 苏门四学士为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苏门四学士为

发布时间: 2021-03-22 02:16:54

❶ 苏门六君子,苏门四学士

苏轼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

❷ 苏门四学士,苏门后四学士,苏门六君子都分别指谁

苏门四学士即黄复庭坚、制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

苏门后四学士即宋代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的并称。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

苏门六学士即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苏门六学士是在苏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也有人称为苏门六君子。



(2)苏门四学士为扩展阅读

苏门六学士由来:元祐元年(1086年)开始担任御史中丞,次年升为尚书右丞,受乌台诗案牵连,苏轼几位流放南方的朋友如今也都官居要职,包括王诜驸马,王巩等在内,他在黄州的老朋友陈也来京师探望他。

几年前和苏轼通信的黄庭坚也来见苏轼,正式拜在他的门下,多年来苏轼在信中曾一再称赞四学士,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名声,大家公认,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后来又加了李廌和陈师道两人,成为苏门六学士。

❸ "苏门四学士"是哪些人

苏轼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

❹ 苏门四学士分别为: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都出苏轼门下,最先将专此四人并属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❺ 关于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一 “后四学士”仅见韩《涧泉日记》

韩膞《涧泉日记》卷上云:“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时号后四学士。明略有《竹林集》,文叔有《济北集》,膺仲、武子文集未之见也。”我对这一记载一向颇为怀疑。宋人有关苏门四学士或六君子的记载很多,为什么关于苏门后四学士的记载仅见于此呢?李格非为李清照之父,宋人记载也很多,为什么只有此书说他属苏门后四学士呢?李禧,《宋史》无传,仅存诗一首,见孙绍远《声画集》卷8,这就是《题自画芦雁》:“晚来无事理扁舟,唤起骚人漫浪愁。过眼飞鸿三两字,淡烟寒日获花秋。”董荣,《宋史》亦无传,未留下任何作品。晁补之云:“东平董耘武子,年少、以孝闻。”此董耘是否即后四学士之董荣,也很难肯定。至于李禧、董荣(耘)与苏轼的关系,也没有什么资料。苏轼门人除四学士、六君子外还很多,其中不少还有集传世,谓李格非、廖正一属苏门后四学士还可理解,为什么会把李禧、董荣这样不见诸经传的人物与李、廖一起列入苏门后学士呢?

但韩膞为南宋著名文人,所记不可轻易否定。膞(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元吉子。以父荫入仕,任主簿,为平江府属官,又尝官贵池。庆元6年(1200)药局官满,还家。嘉泰元年(1201)秋,入吴。未几辞官归隐上饶,家居二十年,嘉定17年(1224)卒。膞幼承家学,清高绝俗,人品学问,皆有根柢,著有《涧泉集》、《涧泉诗馀》、《涧泉日记》。《四库全书总目》卷121谓其《涧泉日记》,“议论率皆精审”,在宋人说部中堪称卓杰,所记当可信。故本文仍对苏门后四学士略作论述,以期引起学界重视,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

二 苏轼“取密云龙以待正一”

廖正一,《宋史》无传,但《东都事略》卷116有传。他字明略,号竹林居士,安州(今湖北安隆)人。元丰二年进士。元皊初,召试馆职,苏轼得其对策,大奇之。为秘书省正字。6年,除馆阁校理。在他为杭州通判时,孔武仲曾举以自代,称其“志操清洁,文学优深。向者玉堂对策,耸动众观。臣在馆阁,久与之处,见其所守,始终不移。乞以代臣,以允公议。”。晁补之在《跋廖明略能赋堂记后》中,亦谓“余同年生廖明略,学问博古,志操如雪霜”。绍圣2年,知常州。入元皊党籍,贬监玉山税,卒。著有《竹林集》3卷,《宋史》卷208《艺文志》7又称其集为《廖正一集》8卷。

叶梦得《廖明略竹林集序》云:“明略尝言:‘吾深服左氏,而乐道范晔之秀正温绎。晔尝自叙其书,以为‘但多公家之言,而少事外远致’,吾所恨亦云。丘明不可及也,异时有蜫吾于晔伯仲之间,吾尚无愧。往有评吾文似尹师鲁者,吾虽不学师鲁,然意善其言。’是时余见明略文固多,知其所自道不诬也。明略自为举子时,即不沿袭场屋一语。再举而取进士,其所试,盓然已若可以名世者,至今为学者推重。盖其用志深苦,而思致精悫,渊源所从来者远矣。每一出语,辄有区域町畦,未有卒然而作者。至於出入经传,驱驾前言,左掐右摘,比次回曲,他人咀嚼?杌终不能安者,明略绳约鉹括,如以利刀摧朽木,尺瞂呵群羊,无不如意。故其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使人读之,不觉矍然增气。惜其早困,不得尽用所长。始,元皊初,天下所推文章,黄、张、晁、秦号四学士,明略同直三馆,轩轾诸公间,无所贬屈,欲自成一家。然其流落不偶,略相似云。”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其家有石林园,故又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兼侍读、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他是晁氏外甥,又尝从晁补之、张耒诸人学,在诗文创作与评论方面均有较大成就。著述甚富,有《石林总集》100卷,今仅存《建康集》8卷、《石林奏议》15卷。此序明确以他廖与黄、张、晁、秦四学士相较,如果当时已流行苏门后学士的提法,廖正一属后四学士,这里理应提及,但却没有。廖论文特别推崇左丘明与范晔,自认为“丘明不可及”,而可与范晔相伯仲。叶梦得认可其自评(“自道不诬”),称其文“用志深苦”,“思致精悫”,“出入经传,驱驾前言”,“无不如意”,“曲奥简洁,音节遒峻,精新焕发”。

❻ 苏门四学士是哪四位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❼ "苏门四学士"是哪些人

苏轼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

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大家。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二年进士。历仕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礼部郎中及地方官职等,曾两度被贬。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苏门四学士之一。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词风受苏轼影响,气象雄俊沉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张耒(1054-1114) 字文潜, 号柯山. 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 苏门四学士之一. 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 历任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等职. 张耒13岁能文,曾游学陈州, 受到学官苏辙爱重,因得从学于苏轼. 张耒论文, 渊源于三苏,主张文理并重,平易自然. 创作以诗歌成就最高,集中有乐府诗、古律诗30余卷,近1700首, 除个人抒情遣怀之作外, 写田野风光、稼穑艰难和民生疾苦的作品较多,诗风以平易、流丽、晓畅见长, 很少用硬语僻典,晁补之曾赞称说:“君诗容易不著意,忽似春风开百花”, 颇能道出张诗的妙处. 张耒之作对南宋诗人学习唐调, 开了风气. 他的写景抒怀诗, 真醇自然, 清新圆润, 耐人寻味. 不过, 张耒写诗, 长于锻造佳句, 而短于谋篇布局, 有时琢炼不够, 部分作品不免流于平直粗疏. 有《柯山集》50卷,《拾遗》12卷,《续拾遗》1卷. 《张右史文集》60卷. 《宛丘集》76卷.

“苏门六君子”。“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六君子”是在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
陈师道(1053~1101)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人。16岁时跟曾巩学习,元?初年,任徐州教授,后为太学博士。他仰慕苏轼,经常以诗文唱和,成了“苏门六君子”之一。受人弹劾,改任颍州教授,不久又罢官回乡。为人耿直,不趋奉权贵,一生清贫。爱苦吟,以诗著称。初学黄庭坚,后习杜甫,作诗态度严肃,炼幽锤邃,精深雅奥,自成一家。方回著《瀛奎律髓》中,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同尊为江西诗派“三宗”。著有《后山集》14卷、《后山诗话》1卷、《后山谈丛》6卷、《长短句》2卷等。?

李廌(zhì)字方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父李敦与苏轼同年举进士。他曾以文章谒苏轼于黄州,苏轼认为他的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拊其背曰:“子之才,万人敌也。抗之以高节,莫之能御也。”著有《济南集》,近 人自《永乐大典》辑出。《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❽ 苏门四学士指的是

苏门四学士释义:
亦称“ 苏门四友 ”。亦称“ 苏门四子 ”。指 北宋 文学家 黄庭坚 、 秦观 、 晁补之 、 张耒 四人。他们在文学上各有成就,受到 苏轼 赏识荐拔,故名。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
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另,苏门四学士又和陈师道、李廌合称苏门六学士。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称“苏门四学士”,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可知晁补之生长在士宦之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上他聪敏强记,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因其曾担任过起居舍人,所以人又称其张右史;因其晚年居陈(今河南淮阳),陈地古名宛丘,所以人亦称其宛丘先生;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

❾ "苏门四学士"是哪几个与苏轼什么关系

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回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答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

❿ 苏门四学士 是谁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
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
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
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
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
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
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
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