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硕士学位 » 部管大学士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部管大学士

发布时间: 2021-03-21 17:58:34

⑴ 古代的大学士是什么

古代的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内阁大学士的“票拟”权,即唐朝中书舍人的“参议表章”权。

(1)部管大学士扩展阅读:

大学士的起源:

大学士的地位是唐中宗皇帝首创的。但历史上的官职,又相当地归于赵文,因为宰相就是宰相。宋代往往是一个大学作为职位。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堂(后改为洪文堂、昭文堂)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蓟县学院学士,元年以后,由丞相兼任。天宝二年(743年),也是崇县殿的大学者。

五代人之后,梁在王座上安置了一位伟大的学者。

在宋初,随着唐朝制度的发展,丞相与赵文观、纪先殿学士、继位殿学士、崇正殿学士、禹里殿学士等人相继成为历代文人的遗嘱执行者。

⑵ 清朝殿阁大学士可以管六部吗

清朝初期沿袭明制,设四殿二阁,即保和殿、中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和东阁。但内阁受制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是转达表章的机构,大学士并不入阁办事。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
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以内阁名义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也。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也。清朝则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设满汉大学士各二人,又有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作为替补。因前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清内阁实际权力受到限制,后有军机处,成为了当时名义上的百僚之长。

⑶ 尹铭绶、礼部侍郎.内阁大学士.什么官、什么学位

礼部侍郎是文化部官员,内阁大学士是国务委员

⑷ 大学士在明清时期是几品官,主要是掌管什么事务

我们在看一些讲明清朝时期故事的影视剧,经常会听到“大学士”这个词。关于其具体内容和官职等级,或许我们并不清楚,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由于内阁权力日益变大,雍正为了分散他们,防止权势过大影响自己的皇位,就搞了一个军机处的部门。大学士从那起基本不再参与一些机要事务,他们的握权被一步一步掏空,职位也渐渐成了空职,但是他们的地位依然是非常高和被极为尊重的。

相信大家通过本文对大学士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学士在明清时期地位最高,他们是有才华的人,他们地位的尊贵,也是因为自己的付出以及智慧得来的。

⑸ 左春坊大学士是什么官职

春坊是太子宫来所属官署名,源分左右二春坊。春坊大学士是明朝春坊内最高官职。春坊在明清已无附属机构,春坊官也成为翰林院低级官员的迁转之阶。
在永乐年间,内阁成员不能兼任九卿,春坊大学士常作为内阁首辅的主官职,如解缙(右春坊大学士)、胡广(左春坊大学士)。后来内阁官职逐步改为殿阁大学士,并可兼六部职务。春坊大学士就不在作为内阁成员的主官或兼职,成为一般官职。

⑹ 大学士,六不部上书相当于什么官

清初,置内三院大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置中和、内保和、文华、武英容诸殿与东阁、文渊阁大学士。嗣一度复内三院旧制。雍正九年(1731),置协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制,置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官衔以保和、文华、武英三殿及体仁、文渊、东阁三阁为称,其中保和殿大学士不常置,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保和殿 武英殿 文渊殿 体仁阁 文渊阁 东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其权力介于总理与部长之间,属于地位超然的品级。

而六部尚书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一部之长。
现在的政府机构职能已经细化了,对应古代六部大体为:
兵部=国防部+国安部
刑部=公安部+司法部+监察部
吏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户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
礼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工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
职能多有交叉大概如此。
另外,六部之上尚有3省,类似于国务院的存在。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⑺ 吏部尚书与协办大学士谁大

协办大学士是个什么官职,类比今天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或者候补常委
吏部尚书是什么呢,类比今天的组织部部长……那么你说哪个大
协办大学士加六殿大学士往往人数总计不过十人上下,有时还更少,这个级别基本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集团,李鸿章当年也是因为协办大学士而被称为李中堂,因为这些人在上朝的时候,一定是第一排而且立于人群中间正对皇帝,所以才叫中堂,吏部尚书的位置要么是第二排,要么是第一排最边的位置,你说呢,这位置难不成瞎站的?并且吏部并不像楼上说的那么权利巨大,人事完全任免,汉代宰相的时候都没这本事……
三省六部是对职责的细化,皇帝一天事情很多,没那么多时间搞什么小官的升迁调动,才有了吏部,清朝吏部可对正四品以下官员直接任免,正四品类比于今天的正厅级,这样看是否合理多了,正部级任免最高正厅级,另外吏部还对外放的官员,比如巡抚考核的权利,但对省这一级,更多的是靠另外的一套系统,监察院在搞,监察院在每个省都有按察使,这货可是正三品,放今天就是副部级,所以吏部实际上也就是对四品以下有较大影响力……是不是看起来和今天也很像,省纪委书记就是副部级归中央纪委管
协办大学士或者说大学士这个官职是一个加衔,很多时候,某些官会获得这个加衔,但是吏部尚书还不太够格……一般来说监察院左都御史+某部尚书,总领内大臣,军机大臣,外放的拥有重兵的将军,这种官会获得某殿大学士,极个别九门提督,极个别尚书,极个别地方总督,极个别八旗部队的旗都统,才有幸得到协办大学士,因为协办大学士一般也就两三人,有时候压根一个都没有……所以你说哪个大……

⑻ 古代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古代的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常委。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

明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内阁首辅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8)部管大学士扩展阅读:

其他古代官职今昔对比: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京兆特指现,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总理。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宋朝州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略低于“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市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⑼ 大学士相当于什么官

在明清两代就相当于宰相,在现代相当于总理、副总理。

大学士为正一品,是明清两朝的最高官。理论上,清朝大学士最多可以有六人,但一般只设置两三人,多时也只有四五人。

清大学士官阶:三殿三阁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为文臣最高级,名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清初有议政处制其权力,雍正年间置军机处后,其职权被取代,但军机大臣及内外官员之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以示尊崇。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

(9)部管大学士扩展阅读: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延揽大学士入内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

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仁宣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首辅大学士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