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够在中国地质大学就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是十分不错的体验,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
中国地质大学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35545平方米,校舍总面积807575平方米。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
2、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28635人,包括本科生18092人,硕士研究生7774人,博士研究生1764人,国际学生1005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6万余人。
3、有23个学院(所)、65个本科专业;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
2. 中国地质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本人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一名大四学生,在这儿想给你介绍几位来自我们学校的名人。
第一个是欧阳自远院士。如果你对我国的探月工程有所了解,那么或多或少听过他的大名。
欧阳自远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也就是我们学校的前身。他是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曾推动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指导制定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他把自己的医生献给了祖国,作为小学弟,我非常敬佩这位前辈。
除了这几个人,地大还有很多有名的校友,他们都秉承着“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在各个行业发光发热。我也为自己是一名地大人而自豪。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3. 在中国地质大学就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珠宝专业的考试,学校自编自演,考些名词解释,基本仪器使用。一些只有初中文化文化程度的中职生,在学校期间都已通过。
不过GIC,FGA这种证书只对有门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学生有点作用。如果家里经济不厚实,基本上只能当个营业员而已。
4. 大一学生西藏发现鸟类足迹化石是什么样的
大一学生西藏发现鸟类足迹化石 属首个确凿证据
今天(12月29日),中美古生物学者宣称他们在西藏首次发现了鸟类足迹化石,这是首个能证明在白垩纪晚期,大量水鸟曾活动在淡水湖泊周遭的证据。
中美古生物学者宣称他们在西藏首次发现了鸟类足迹化石,这是首个能证明在白垩纪晚期,大量水鸟曾活动在淡水湖泊周遭的证据。据了解,这是块化石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大一学生在西藏进行社会实践时偶然发现的。
过去几年中,古生学家陆续进入西藏考察,但所获不多,白垩纪西藏的脊椎动物化石记录几近为零。2017年7月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大一学生在西藏昌都丁青县进行社会实践,偶然在一处山坡发现了一块满是虫迹的砂岩。
回校后,学生找到了研究恐龙足迹的邢立达副教授请求鉴定,邢立达发现化石上有两个非常不起眼的三趾型印迹。“那是典型的鸟类足迹。”邢立达表示。
经过细致的研究,这些鸟类足迹可以归属到韩国鸟足迹。“韩国鸟足迹,是昌都地区,乃至西藏在白垩纪存在过古鸟类的首个确凿证据,这在古生物地理分布,古环境复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作者之一,权威恐龙足迹学者洛克利教授说。
化石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丑春永硕士生,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教授等在本期出版的《地质学报》(英文版)撰文描述了这批足迹标本。
5. 荐书 | 你的眼睛会说谎,但这些精美的骨头不会!
这是〖荐书〗栏目的第15期
在推荐新书之前,先来公布一下上周的获奖名单↓↓
6. 中国唯一吃猛犸肉的人,吃后意犹未尽说7字,他是谁
猛犸一词源自俄罗斯古文字mammut,意思就是地下潜伏的事物,因为在猛犸被发现的时候,是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当中,因而取名为猛犸。
其实不管难不难吃,能够吃到4000年前的猛犸象,已经非常幸运了,虽然他没什么事,但风险还是有的,不得不敬佩科研人员的献身精神,其实除了邢立达吃猛犸肉之外,苏联科学家还将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当中的细胞注射到了体内,他感觉自己非常健康,目前实验表明,这些细菌是有益于人类的。
7. 邢立达的研究方向
主要包括恐龙、翼龙、恐龙足迹等古生物化石及其功能形态学、空气动力学、古病理学的研究工作。迄今共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这些刊物中以Nature,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Evolution,PLoS ONE,Cretaceous Research,Science Bulletin,Ichnos为主。
在科研领域,邢立达最终选择了主攻恐龙足迹学。进入21世纪以后,恐龙足迹学这门学问开始逐渐复兴。所谓足迹学,属于遗迹学的分支,就是研究动物足迹化石中蕴含信息的学问。这些信息与人们对动物骨骼化石的研究相互补充,使人们能更有效地了解地球史上已经逝去的时代 , , 。
从2007年开始,邢立达先后研究了重庆綦江、永川、大足,甘肃刘家峡恐龙足迹群(中国最大恐龙足迹群),云南禄丰、版纳,辽宁四合屯,吉林延边,江苏东海,河北赤城,新疆乌尔禾,西藏昌都,广东南雄,四川自贡、古蔺,贵州赤水和北京延庆等地的恐龙足迹,并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重要的包括:中国首例剑龙类足迹,世界最小的驰龙类足迹,昭觉大型恐龙足迹群,綦江鸟脚类-翼龙足迹群等。2013年底开始走出国门,对外蒙古,加拿大西部,以及朝鲜半岛、伊朗等地的足迹点进行调查与研究。
邢立达在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形态学方面也有不俗成果。其硕士论文为中国禄丰盆地的中国龙(Sinosaurus)化石。目前已描述并命名云南禄丰一原始蜥脚类恐龙——云龙(Nebulasaurus),重庆一新蜥脚类恐龙——綦江龙(Qijianglong)。同时参与了带毛的霸王龙——华丽羽王龙(Yutyrannus),奇翼龙(Yi qi)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目前,已参与了中国多数省份的古生物考察,加拿大西部多个化石点的挖掘,阿根廷恐龙化石勘查,外蒙古的恐龙挖掘等等。
形态功能学是古生物学与工程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已在国内外引起足够的重视。邢立达与自贡恐龙博物馆合作,完成了合川马门溪龙尾锤的构造、定向与有限元分析(FEA);并在进一步研究该馆的各种化石,包括其它蜥脚类恐龙的尾锤,以及剑龙类的肩棘等。此外,与北京航空大学合作研究翼龙空气动力学研究,提出了夜翼龙飞行头帆“Headsail crest”的概念。
在古病理学方面,邢立达也有斩获,2009年,描述了一例永川龙(恐龙:兽脚类)肩胛骨骨折;2013年,描述了中国龙的牙槽愈合,2014年,发表了两例禄丰龙关节炎化石证据。
8. 在你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像开挂了一样的年轻有为的学术新星
在每一个领域当中都会有很多让我们感觉到非常佩服的牛人,这些牛人年龄非常年轻,就像是开了挂一样,很快就成为了学术新星,并且做出了非常高的成就,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地质大学已经排到了中国大陆第12名亚洲第72名的地位,所以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都可以发现,这个学校的综合排名是非常高的,而之所以知道它的结果就是由于邢立达博士在2016年毕业之后留校。邢立达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古生物化石,以及它的功能形态学,空气动力学,古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而一直截止到现在,他已经发表了论文110多篇,他发表论文的刊物也都是在行业内赫赫有名。
其实除了邢立达博士之外,在不同的领域当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和他们的努力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大家在羡慕这些人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自己继续努力,这样才能够提升自己,让自己也足够优秀,想要成为国家栋梁,还是需要从小就打好基础,这样你才能够成为年轻有为的学术新星。
9. 邢立达的人物生平
成就
1982年生于广东潮州一书香门第。祖父为特级语文教师,祖母为资深数学教师,父母皆为七七届高材生。自幼喜欢恐龙,高中时期便随同国内著名恐龙学者——董枝明教授前往云南野外挖掘恐龙化石。邢立达的大学并没有选择古生物或者相关专业,而是选择金融学。大学毕业后,邢立达被推荐到广东省委机关刊《南方月刊》工作,作为文化版块的记者,他为之效力了大半年时间。随后邢立达前往常州,在中华恐龙园担任科研科普部负责人;一年后前往成都理工大学进修研究生,然后在禄丰世界恐龙谷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恐龙,此后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师从著名古生物学家Philip J. Currie,取得硕士学位。2008年,出版了《狂野中生代三部曲》,这是国内首部古生物科幻小说。2011年,曾因为吃下了4000年前的猛犸象腿肉,且在微博直播而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2015年10月荣获我国地学界学子最高荣誉——李四光优秀学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