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读《苏东坡传》概括苏东坡人物形象
读《苏东坡传》有感
合上书,这个伟大人物的形象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一身白袍,身披白发,左手得意地 着银色的胡子,右手则秉笔疾书,一副飘飘欲仙之感。这便是我心中的苏东坡,乐观向上,自由自在,视钱权为身外之物。
苏东坡,幼年时靠着生来就有的天赋与后天的勤奋考取了进士。壮年时,一身正气的他义正言辞地批评当时的朝政,身怀远大抱负。此时的他当然是最乐观的,经常与诗人画家饮酒创作,写出了最好的《中秋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的确,此前的苏东坡像一匹放荡不羁的野马,不知天高地厚。在第一次被捕后,终于变得老练。尽管已不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十足,豪放耿直,却也始终保持着乐观。
出狱后,苏东坡无比珍惜每一个田园时光,在黄州的苏东坡务农,号称东坡居士。他有一个农舍,前有菜圃果园,后可览乡野景色,可谓绝佳之地。苏东坡也像农民一样因旱而忧,因雨而乐。以至于后来在政治道路的最高峰上(也许是精神上最痛苦的时候)曾写下: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迹欣然。
以求退隐,想反回农舍务农。
果然,他如愿以偿,遭到新任皇上的流放。苏东坡却认为:一声只是一站一站地往前走,现在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这是由神灵早已定好的。既然无法改变,为何不欣赏这旅途中的美呢?苏东坡把流放当成了一种旅游。
在惠州,苏东坡做美酒,求仙丹,还与朝云盖了一栋精致的房子,如闲云野鹤般,不亦乐乎。不论流浪到何处,身居何处,粗茶淡饭,只要有酒相伴,有笔随身便可逍遥自在,飘飘欲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凡苏东坡所到之地,均已因其书画威望而闻名。而一生执笔之时至乐的苏东坡给人留下思想上的豪放,心灵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
⑵ 苏轼怎么考中的公务员
幽默水浒-高俅传
--------------------------------------------------------------------------------
宋哲宗年间,SARS横行,死亡率高达99.999n+1%,由朝廷授权开封府紧急发出---第250号<关于预防非典型肺炎的全国卫生大普查的决定>的红皮书,一旦发现有感冒,发烧,流鼻涕者一律当做一级传染源隔离.一时间东京汴梁人人自危,万人空巷.消息经报纸,布告,网络迅速发往全国.
时值在这谈非色变的时候,却有一人暗自窃喜,此人便是家住东京镜花路水月弄胡涂社区13座B144号高俅.这高俅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个黑道老大,因此他5岁便在黑道上混,专抢女生的棒棒糖,10岁因为贪生怕死被老大打的面目全非.开除帮籍,16去收保护费被饭店老板K成猪头,17岁看<无间道>学人去当卧底,结果是惨不忍睹,18岁加入平生第一个有组织的帮派,连帮主带帮兵共13人,混到自今还是个打不过人家,骂不过泼妇的小喽罗,真是见着伤心闻着流泪.
前几天,帮里的老大不幸得非典死了,临死时留下遗言:帮里那位弟兄能够在东门口卖馄饨的老张头手里收到一次保护费的话,就让他当帮主,众所周知,那个老张头的老伴是太师蔡京第13小妾的嬷嬷的麻将脚,后台坚硬无比.
前年有个兄弟去收钱成了半身不遂,去年又有一个兄弟去收钱结果成了全身瘫痪,最惨的是今年帮主的儿子去收钱,结果自今下落不明.
高俅心想,饿死当小的,撑死胆大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不牺牲一下肉体,看来是不行了,想完,高球匆匆跑回家来到浴室,三下五除二,把身上的衣服剥了个精光,心一横咬牙跳入盛满冷水的浴缸中,是值早春三月,屋外寒风刺骨,高球直冻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良久,高俅才从浴室里爬了出来,打着哆嗦,从卧室里翻出一件白衣服,又找出前任姘头留下的过期口红,颤抖的写下了几个字,便一头栽倒在床上,
第二天,晕头转向的高俅晃晃悠悠的来到东门口去收保护费,那老张头一看他身上的字再看他的那幅模样,二话不说,连箱子带钱都扔给了高俅,高俅那个得意啊,只可惜,嗓子哑了笑不出来,高球一路向总部走去,边走边想,人这一辈子啊,果然是一靠命,二靠运,三靠风水啊,四靠天时,看来我高球时来运转了,真当高球得意忘形,想着以后当老大后的威风劲,突然从街角转出两个公差来,见高球这身打扮,再看他身上的字,不由分说,把高球锁了就走,高俅仰天大喊冤枉,公差连忙从拿出口罩,堵在高球的口中,把他拉进了开封府.
开封府一把手,听说抓了一个非典患者,不敢耽误连忙带上口罩升堂,高俅看见老爷连忙喊冤:大人我不是非典患者,不要抓我啊,
老爷一拍惊堂木怒道:好刁徒,你不非典谁非典,你看看你这副模样再看看你身上,还感狡辩¡
高俅低头一看身上,不禁凉了半截,原来高俅为了恐吓卖馄饨的老张,在衣服上写上我是非典我怕谁.
老爷道:来人哪,把这刁徒关到大牢隔离审查三个月,退堂!
三个月后,医疗报告得出,高俅并没有得非典,但是因为妨碍公众安全罪,被判加刑6个月.高俅在狱中百无聊赖,踢球为乐,狱中空间狭小,正是练习盘带的好地方,倒被高球无意中练出了一手盘带的好技术.
这天,狱中举行一场足球赛.高俅表现神勇,一个人狂带连过10人的表现,正好被来视察的端王看见,端王酷爱足球见高俅如此技术,连忙招入王府,高俅做了十多年的小喽罗自然对厚黑学,了如指掌,在王府内部的比赛中,频频送出妙传,端王连连进球,端王踢球技术极差,平时少有进球,如今每场比赛都当上了最佳射手,大为过瘾,至此端王对高俅更是恩宠万分.
话说大宋皇朝的总裁宋哲宗,酷爱吃恳德鸡,结果误中禽流感.不出三天就一命呜呼了,因为他没有留下儿子,所以经各位大臣组成董事会决定,让体育协会兼书画协会的主席赵佶出任总裁,是为徽宗.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自从老大当了国家的NO1后,每天更是小心侍奉,这一日徽宗叫来高俅道:小高啊,我有心提拔你,只可惜你出生不好,资历不够.
高俅连忙道:老板我可是贫下中农出生啊,我还有家里蹲大学的双硕士学位的.
徽宗道:你别急,事在人为嘛,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程序,明天公务员考试你去参加吧,我一定会照着你的.
第二天,高俅考试结束,徽宗问主考苏轼,:小高考得怎么样啊¡
苏轼道:考了第一,徽宗点点头.
苏轼又道:不过是倒数第一.
徽宗道:我们选人才,不能从成绩上来考量,而应该从品行上来审查,像这个小高啊,我最清楚了,他既然不通文墨就让他管兵马去好了,对于这个同志我还是很放心的...........
如此,高俅连升18级,一跃成为国防部部长.开始了他祸国殃民的生涯.
⑶ 苏轼面对荷尽菊残的萧条景象用什么提醒提醒友人秋天也有硕士硕果累累成熟丰收
赠刘景文 / 冬景
[ 宋 ]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版橘绿时。权
苏轼面对荷尽菊残的萧条景象,用“橙黄橘绿”来提醒有人秋天也有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困难只是一时,千万不能意志消沉。
⑷ 苏东坡传哪个版本好
张振玉,是台湾大学教授。是林语堂《苏东坡传》的(原著是英文)翻译者。公正地说,林语堂之传记重在写苏东坡之神,全书十几万字,由于是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难免过于艺术化;而李一冰的东坡传记,大多以苏东坡的文章诗词自述生平,而较少掺进个人主观的意见和看法,更真实,历史感更强,学术性较强,也是比较全面地还原了苏东坡的一生。
著名苏东坡研究者、台湾李一冰教授历时八年完成了史诗性的巨著——苏东坡传,全书有60万字,文字典雅雍容,观点新颖犀利,考证引用巨细无遗,引用资料多达数百种。不同于林语堂浮光掠影介绍东坡性情和艺术的《苏东坡传》,本书对苏东坡一生展现的更立体、全面,可谓是和北宋王朝之独一无二的信史。
本书十之八九取材自东坡诗词,参照其他文献资料,勾勒出他一生不平凡的际遇。以诗人少有的人生经历,与其心血结晶的诗作相印证,使一个活生生的苏东坡跃然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部分论述如下:
——从来文人都不适于从政,搞政治的人,首重实际利害,而文人只管发挥自己的理想,做官的人要用传统的典常来约束一切;而文人则重视自由意志的考量,不屑规例。苏轼生有极为坚强的个性,其不适于从政,尤其如操持中书省这样需要最高幕僚技术的实际政务,就处处露出破绽来了。
——苏轼是个文人气质非常浓厚的人,而官僚与文人,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人物。官僚重视利害,文人耽于想象;政治离不开权术,需要客观冷静,而文人则一腔热情,但求发泄。官僚必然看不起文人,所以朔派领袖刘挚,曾告诫他家子弟道: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
——人须有所不为而后才能有为,这是一个自由人所必须具有的品格。与一个过度世俗化的人
不同,苏东坡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他只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的自由。忠于自
己观念的人,不肯苟与人同,才能“捡尽寒枝不肯栖”,在一片诺诺声中,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余秋雨对李一冰《苏东坡传》的评价:“是文字较为典雅的学术著作,大抵让苏轼以其诗文来自道生平,作者的归结甚有见地。”
【个人意见:学术杰作】
【阅读意见:先看李一冰的《苏东坡传》,这是对苏东坡的正解,再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的一家之言和个人理解,这样就能分辨出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与名家、知识分子和世人眼里的苏东坡之间的差别】
附苏东坡诗作(苏东坡的诗充满哲理)
苏轼《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说琴声是从琴上发出来的,那么放在匣子中的琴为什么发不出声音呢?
如果说琴声来自弹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听呢?
系统哲理:
所以,说琴声在指头上,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在琴上,是机械唯物主义。琴声既来源于琴,琴是琴声产生的客观条件;又来源于弹琴的手指(手指听命于富有意蕴和乐感的心灵),传递心灵的手指是产生琴声的主观条件。
琴与手指对于琴声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并不是说,琴与手指对于琴声的作用是平分秋色的。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审美修养高的人更容易发现它的美的属性,并与之感应、交流,从而产生美。当然,客观事物所具备的审美性质、属性、条件越丰富,也越能与人的心灵统一而产生美。
可见,琴声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主观意识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感应与交流。
⑸ 苏轼被贬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纵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变幻莫测,但他却能处之泰然,胸怀坦荡,在逆境中更能闪现璀璨的光芒,实为难得。而他超然、坦荡人格的形成,内容丰富、颇具特色诗歌的大量创作,可以说与他遭受贬谪,身心得到历练密切相关。故研究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人生领悟及其诗歌创作。
一、贬谪对苏轼性情爱好的影响
苏轼少时即“奋厉有当世志”,仰慕东汉刚直的名士范滂,21岁便高中进士,踏上仕途,对北宋王朝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一系列内外危机有深刻的认识,提出课百官、安万民、厚货材、训兵革的改革措施。他从不“随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来决定自己的言语行动。出仕之初,正值王安时变法,苏轼从当时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同意王安石的一些措施,因而被放外任。后来,朝廷御史台有人居心不良,罗织罪名,诬陷他以诗讪谤朝廷,被捕入狱,是为“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苏轼因属“旧党”而被召回朝廷,官至中书舍人,但因其在贬谪期问了解到新法的许多好处,不同意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的主张,于是又被外放,历任定州、杭州、扬州等地知州。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再次遭到迫害,先贬惠州,继而被贬琼州(今海南岛)。可以说,在“乌台诗案”前,苏轼基本上是比较单纯的儒家人格和书生人格,这一时期他思治天下,探询人生,虽然萌动着新的因素,但并未有所突破。而苏轼那种随遇而安、通脱坦荡的性情心态是在贬谪期问因生活困苦、处世艰难、身心得到历练后才最终形成的。
在贬黄州、惠州、琼州期间,生活尤其艰难,但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环境中才使得苏轼性情变得更加通脱和坦荡。初到黄州,苏轼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他两次说自己“穷到骨”,在给友人的信件中也多次说到自己右目病笃,卧病半年,并“杜门斋僧,百想灰灭。”特别是被贬岭南时生活尤其窘迫。在惠州条件委实艰苦,除了从朝廷一直延伸到地方无所不在的压力(屡次搬进又迁出合江楼)外,年老多病、物质生活的困乏、岭南地区相对落后的人文环境以及流行的瘴疠等等,都在威胁他的生存。他的《和陶贫士》云其生活窘迫:“岂知江海上,落英亦可餐。典衣作重阳,徂岁惨将寒。无衣粟我肤,无酒我颜。贫居真可叹,二事长相关。”诗人垂老贬谪,流落江海,衣食困窘,饥餐落英。又有《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云其欲以米酿酒,米亦竭,以无酒为叹。可见其生活相当窘困,温饱已成问题。特别是贬到海南时,生活条件更加恶劣,东坡给友人的信中说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其恶劣程度可见一斑。除此外还年老多病,在儋州作《纵笔》有“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收稿日期:2009—07—08作者简介:王晓暖(1971一),男,福建尤溪人,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第5期王晓暖:贬谪对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北船不到来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脂吾。”这些都充分表现出苏轼在贬谪期间生活贫病交迫的处境。
面对困境,东坡并未因此而消沉,他给人印象最深刻之处莫过于他的善处逆境。如到黄州后,他寄居定惠院,至全家迁居至临皋亭时,大有生活饥寒之忧,只好痛自节俭。后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得一块数十亩的荒地,他便亲自耕种,植了些粳稻枣粟之类,以此来稍济困窘。这块地便是“东坡”。这时候自称“东坡居士”的苏轼已过上“躬耕”的生活了,对于如何开荒种植已有些经验和合理安排,他时常和老农交流。然而,苏轼又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纵观《东坡八首》,其基本情调是一种恬淡的愉悦,没有感伤,没有抱怨,更没有哀愁,倒是从劳动中获得了一些过去不懂的知识和前所未有的感受,不矫情,而是发自内心,所以才那样纯朴和清新。在久旱逢雨或农忙来临时,他总是带着一种欣喜的心情来描述:“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细腻与爽朗和谐地融为一体。这些清新而充实的诗句,既没有陶潜诗“悠然见南山”的道家气,也没有王维诗“空山不见人”的禅家味,而是既执著于现实又超越现实,苏轼不但对现实孜孜以求,对生命深情热爱,又能摆脱世俗的偏见,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生命本体的存在。在苏轼看来,这种劳动既不同于一般道家的归隐田园式,也不同于儒家落魄潦倒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局促人生,而是一种安时初顺、任其自然的人生经历,脱离世俗功利和肉体痛苦的生命活动,因此初步具有了形上本体的意义,为他在岭南时期审美的人生境界开辟了途径。
除了自己借地亲自躬耕以解决物质生活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健康、精神乐观,而其方法就是修身养气、参悟佛理。到黄州的当年,他就给人写信说,借了天庆观的道堂三间,准备冬至后入室,闭关修炼四十九日。(《答秦太虚七首》之四)同时又说“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道日。”当时佛教界最为兴盛的为禅宗,苏轼在禅门被归为临济宗黄龙派的弟子,其实他与云门宗甚至禅宗以外的僧人也颇有交往。虽他接触佛、道不始于贬谪时期,但贬谪生活确实加深了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对他的心理调适很有帮助。创作了许多用佛禅语入诗的诗,讲述佛禅道理。如“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及“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里的“风轮”、“水天”皆为《楞严经》里的词。还与长老、道士交好,从《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和郭功甫韵送芝道人游隐静》等诗篇中可看出他与长老、道士时常往访,共同悟道。特别是在惠州、海南时,面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他对佛老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佛教关于生命空虚的学说来自脱于痛苦,保持理智的清醒,而使人生富有诗意;又以道教的长生久视之术来佐助养生,并返视生命的本源,自觉守护高贵、纯洁的人格。这就很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追企陶渊明的人生和诗歌境界了。他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共100多首,原希望尽和其诗乃已耳,用黄庭坚话来说就是“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如《和陶贫士》、《和陶还旧居》、《和陶九日闲居》、《和陶归园田居》、《和陶拟古九首》、《和陶止酒》、《和陶劝农六首》等等。总的看来,苏轼处于逆境中生活窘迫等与渊明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和陶之作,让我们看到了他对陶渊明人生和诗歌境界的向往,在和陶诗中也得到了许多安慰,使自己在逆境中能更好地保持高贵、纯洁的人格。
贬谪期间,生活闲适,心中抱负无法实现,只好饮酒自娱。苏轼对酒的热爱与陶潜、阮籍有相似之处。从他的诗篇中经常看到他常使自己沉浸在醉意中:“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还常常独自饮酒:“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诗人虽洒脱,但从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孤独和寂寥:“起舞三人漫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他还自己酿酒,在黄州学会酿蜜酒后他写道:“拨雪披云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稻垂麦仰阴阳足,器沽泉新表里清。晓日着颜红有晕,春风人髓散无声。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由于苏轼饮酒过多,病情加重,苏辙劝他止酒,故有“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不久他又喝起来了,并且自酿“天冬门”酒,漉酒的时候竞一边漉一边品尝,结果大醉一场。总的看来,酒是苏轼不可或缺的伴侣。
总之,正因艰苦的贬谪生活使得苏轼的性情渐趋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恪守传统的价值标准。他融汇了儒、道、佛三家,创造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吸取了儒家的执著于现实的一面,扬弃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吸取了道家通脱旷达、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扬弃了其懒散无为的一面;吸收了佛教的感悟人生、追求心灵超脱的一面,扬弃了否定人生的一面。于是,苏轼就这样一步步地从现实人生走向审美人生,把现实人生的苦·98·凯里学院学报第27卷难化解于无形,不走向矫情的寂灭,而是对苦难人生领之如怡,最终走向生命的完成。
二、贬谪对苏轼诗歌表现内容、创作手法的影响
首先,贬谪给了苏轼游历山河、名胜古迹及其了解、融入各地风俗民情的机会,使他在感慨身世沉浮、山河秀美的同时,留下了许多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诗篇。
在去贬所的途中,他一边游历一边留下抒怀之作。如初次贬谪到黄州的途中暮宿淮南村时有《过淮》篇,抒发了“黄州在何许,想象云梦泽。吾生如寄耳,初不择所适”的感慨,对于未来不可预测的茫然感油然而生。在游净居寺时,竞有“愿从二圣往,一洗千劫非”的想法,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在描写“的喋梅花草棘间”后,便抒发“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的感慨,以幽独的梅花来自况。后在贬惠州、海南等地时,其途经之作就更为丰富了。过慈湖夹有“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峻岩”的感觉,这与作者当时累遭贬谪,历经艰险相符合。经湖口时有《壶中九华诗》云:“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见异石而思故乡,自念孤绝,反说“念卧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足见其超脱之处,但苏轼在旅途中心情基调仍是比较忧郁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使他无法完全超越出来。如过南康时看到长湖“萧条万象疏”,发出了“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的感慨,年迫桑榆,却无匡时之术,退归故里的想法油然而生。这种通过外界事物来抒发感慨之作在这段游历问屡屡可见,但是忧郁的感叹,及感慨身世飘零终是无用也是无奈的,虽有像“惶恐滩”那样险恶的环境,但终将振作,使自己有更好的心态来面对险境。在过大庾岭时有“一念失垢后,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以此来激励自己。总的看来,在去贬所的途中,苏轼游历山河、古迹,更加看清现实、倍感身世飘零,最终以诗人的独特表现手法使之付诸笔端。
到达贬所后,向他展开的是一幅全新的生活画面,以罪臣的身份到达贬所,是要一直当百姓下去还是有所展机,不得而知。苏轼是以颇为复杂的心情去面对的,但对生活的热爱也使得他很快就可以融入到新生活中去,使内心渐趋平静,用超然的态度去面对,创作了许多表现当地物产、风貌的诗篇。初到黄州时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开始喜欢当地的物产、生活。到惠州时感觉更为亲切:“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一路行来,途中不断有人向他介绍惠州的风土人情之美,到达惠州又有官民的欢迎,使他觉得放佛找到了归宿。岭南有丰富的物产,苏轼在此品尝了因博得贵妃一笑而闻名的荔枝。“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吃荔枝也吃出另一番兴致,荔枝在其笔下是多么的美丽而高洁,其“厚味”和“高格”正是苏轼的人格像喻,远离朝廷、没有风霜打击的南方,才是苏轼真正的归宿之地。在生活闲暇之余,自然时常到周围闲步,观赏周围的景色。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有“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来月下。江云有态清白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春意浓浓,诗人虽担心欢意年年谢,想“闭门谢客对妻子”,但也不得不被这浓浓的春意所吸引。特别是描写雨后四望亭的情景云:“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村。”将春末夏初、雨后天晴的景象描写得真切如绘,颇具韵昧。
(具体请下载)
⑹ 苏轼研究方面的研究生大学哪个较好!!!
厦门大学的文学研究是比较厉害的
至少复旦大学的科学研究比较厉害
同时厦门大学的文学研究在国内比较出名的
国内一大批文学巨匠都出自厦门大学
现在厦门大学聚集了国内大部分的文学研究大师
所以我认为厦门大学比较好
但是厦门大学的考取几率还是比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