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硕士学位 » 内阁大学士排名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内阁大学士排名

发布时间: 2021-03-17 17:22:41

『壹』 清朝三殿三阁中哪个里面的大学士地位最高

保和殿大学士地位最高。

清大学士系殿阁衔,本来有中和殿、保和版殿、文权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凡四殿二阁。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体仁阁,遂以三殿三阁为定制。

每殿阁大学士都是正一品的。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次序是协办—东阁—体仁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保和殿。

(1)内阁大学士排名扩展阅读:

清朝基本延用了明朝的宰相制度,但又经过了多次变化。清太宗崇德十年(1636)改原有的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均设大学士一职,从此清朝便以内三院大学士为宰相。

顺治十五年(1658)又仿明制改内三院为内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分置中和、保和、文华、武英四殿及文渊阁、东阁四殿二阁诸大学士。殿阁大学士设满汉各一人,正一品,还有协办大学士为从一品。一般汉人不是翰林出身,是得不到这样的官职的。

从乾隆十三年以后,三殿三阁成定制,惟保和殿不常置,各殿阁大学士以保和殿大学士最为尊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殿三阁

『贰』 明朝大学士排名

明洪武十五年(来1382),仿宋制,置源华盖殿(后改中极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以辅太子,备顾问。明成祖选翰林官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官阶仅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奏章,虽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实权,号称辅臣。具体大小就要看他们入阁的顺序和所任官职了,六部之中户部尚书为最高。到了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省中和殿,增体仁阁,遂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又增加了协办大学士,按实际权力和地位,一般从高至低的顺序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协办,通常的晋升次序是协办—东阁—体仁阁—文渊阁—武英殿—文华殿—保和殿。

『叁』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是什么官,为什么官大钱不多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听上去挺唬人,感觉是一个十分大的官员一样,实际上大学士只是一个转达表章的机构,用我们白话文来说就是传话的,在那时候是属于内阁一样的机构职位,历史上来说,其实大学士并不入内阁的(此现象到了明朝才有所改善),自然官大钱不多了。

这就是整个大学士的发展历程了,从唐朝开始,到明朝鼎盛,大学士的地位可以说一直相对较高,但是因为实权较低所以各种俸禄之类的就相对较少了,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官大钱不多的由来,虽然这一切到了明朝发生了改变,整体影响还是不大。

『肆』 内阁大学士是哪个朝代的官职

大学士这个名复称首创是制在唐朝,但加上内阁大学士这个称号则是明朝所创,具体资料如下,希望对楼主有帮助,谢谢!唐代有宏文馆学士、集贤院学士,为掌文学著作之官,尝以宰相兼领、知馆、院事,称大学士。宋沿之,对学士中资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位望益尊,乃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清代设立军机处,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大臣所代替,其称仅作为荣衔,授予军机大臣及内外各官资望特高者,为正一品。大学士皆以殿阁名入衔,明有中极、建极、文华、武英等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并正五品,无定员;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官位,汉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对内阁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通常都称为“中堂”。

『伍』 殿阁大学士与内阁大学士的区别以及二者的品级

像武英殿什麽殿得殿阁大学士一般为辅臣。

就是辅助皇上处理政事的。

后者就是。。。

自己慢慢看。。。
注:都是一品。

----------------
内阁大学士为中国清朝官制之一,品等为正一品。1659年,清政府将文馆与内三院统一且更名为内阁,其内阁设大学士。满人与汉人各两名。大学士于1730年代乾隆朝时,成为三殿三阁定制。事实上,内阁大学士有票拟之权,可说是清朝的实际宰相。相权废止后,朱元璋集皇权、相权于一身,每天要处理大量政事,为保证君权不至于旁落,又便于处理政事,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仿宋制,从翰林院等机构挑选了几名文臣充任文渊阁、东阁、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的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批阅奏章,充当顾问。明成祖朱棣又准许阁臣参予机务,但不置僚属,不得专制百官。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渐重。明中叶以后,阁臣又有了首辅、次辅和群辅的区别。首辅拥有票拟权,位极人臣,一切朝政皆归其调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阁权一代一代的积累,明中叶以后的殿阁大学士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宰相之权,早已不是最初的皇帝“顾问”了,首辅已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内阁则成为事实上的全国行政中枢机构。但首辅的地位经常受到专权宦官的挑战。首辅毕竟不是合法的宰相。明中期朝政的混乱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陆』 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同样级别吗

内阁大学士和宰相是同样级别的。

宰相跟内阁大学士,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对关系。宰相的来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商朝。它是辅佐君王的最高行政官员,统领百官,参与国家重大决策,凡是与国家大政利益相关的事务,宰相都有权处置。

确切的说,宰相并非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职权,以及背后的制度。在整个中国历史,只有辽代真正用过宰相这一称呼。其余时候,宰相都有其他称呼,如相国、丞相、大司徒、同平章事,都同属于此。

(6)内阁大学士排名扩展阅读:

宰相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并废除了丞相制度,独揽大权。朱元璋本人确实是历史上少有的劳模皇帝,且精力十分旺盛。

可是朝廷事务实在繁杂。这时的朱元璋或许可以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皇帝都不敢轻易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再设立内阁大学士,充当顾问,担任秘书工作。虽然朱元璋不愿意给予大学士太高的地位。但是,随着后来明朝皇帝不再像朱元璋这么勤政,开始把大事托付给内阁大学士。由此,内阁大学士地位抬高。

它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员。即便清朝设立军机处后,军机大臣分走了内阁大学士的实权,但它依然地位最高。理论上来说,内阁学士也掌握着宰相的实权。

『柒』 1644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都有谁首辅是谁

1644年明朝的内阁大学士都有;
陈演 二月免死于李自成军
蒋德璟 三月免
魏藻德 二月晋版兵部尚书文渊阁大权学士,死于李自成军
李建泰 正月出督师
方岳贡 二月晋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死于李自成军
范景文 工部尚书。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三月自尽殉节
丘瑜 礼部侍郎。二月兼东阁大学士入,死于李自成军 蒋德璟 三月免

首辅有:
陈演 崇祯十六年五月进,十七年二月罢。1643年-1644年
蒋德璟 崇祯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罢。1644年
魏藻德 崇祯十七年三月进,本月卒。1644年

『捌』 古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什么官

古代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代的总理,副总理。

内阁学士,清代官职,为内阁大学士的属官。其员额于康熙十二年(1673)后定为满洲六人、汉族四人,其品级于雍正八年(1730)以后定为从二品,一度兼礼部侍郎衔。

清朝内阁的主要官员定为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从一品;学士满六人,汉四人,均为从二品。

内阁大学士自定为正一品后,遂成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员,犹如历代的宰相,地位极为尊崇。每一大学士均有殿阁头衔,如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等,被尊称为“中堂”。

(8)内阁大学士排名扩展阅读:

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

『玖』 明代内阁大学士是几品官是正五品还是一品

初设时为正五品,之后加官至正一品。

内阁大学士,明代为正五品,包括中极殿大学士(旧名华盖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旧名谨身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废丞相及中书省,十五年仿宋制设殿阁大学士,以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以侍讲、侍读学士等翰林官参预机务,入内阁,

至明中叶,遂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替皇帝起草诏令,批条奏章,商承政务,其本身官阶在尚书、侍郎下,但实权甚重。稍后,以尚书、侍郎入阁办事,兼大学士,加官至于一品。

(9)内阁大学士排名扩展阅读: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

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内阁权力的有无及大小,内阁实际地位的高低,也主要体现在其所写“票拟”被采纳的程度上。洪熙、宣德时期,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以及万历前期张居正的“票拟”,差不多都转化为“朱批”的蓝本,在这种情形下,内阁权力迅速增大就成为可能。

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增大,内阁成为一个重要的部门,于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

于是六部尚书有事只好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就使他们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等于又恢复了中书省统率六部的旧制。

后来内阁大学士又按地位高低顺序,分为首辅、次辅、群辅,首辅“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便有了宰相化的发展倾向,个别内阁辅臣的权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么大了,于是相继出现了像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没有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权的“权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内阁学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内阁大学士

『拾』 清朝的殿阁大学士和内阁大学士的区别

殿阁大学抄士是洪武皇帝设的,朱元璋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直属皇帝,政务太多了,自己忙不过来,所以设了个殿阁大学士帮自己处理政务。这个官职无实权,品级也不大
内阁大学士是永乐皇帝设的,朱棣当上皇帝以后,为了加强君权,设立内阁,有重要亲信大臣担任,内阁大臣有票拟权,就是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准,这叫朱批。内阁大臣虽无实权,但却品级能力都比较高。但当皇帝昏庸时,掌握票拟权的阁臣或者宦官集团往往就会乱政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