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育(数学)
教育硕士学科教育学试卷是全国统考,难度还是有点高的。你说的难版不难那肯定是问的复试阶段了权,那可以看看他们往年的录取率和录取分数。一般北京师范大学是属于师范类中最好的大学。你说你大学上专业课并不是很好,那么就要看你其他的科目如政治和英语了。如果你没有足够把握你应该选择一个稍微符合自己实力的学校。
B. 我报了在职研究生考试,专业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针对数学方面我应该复习哪些内容
报的哪个学校就看哪个学校的招生简章,上面考试内容,参考书目都写内的清清楚楚。教育硕士初容试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综合、英语。按照复习大纲来过两遍一般不成问题,英语难度在4级上下。没必要单独买北师大的书,简章上写的什么书就买什么书,还不清楚可以打电话问研究生院。
C. 扬大学科教学(数学)的教育综合的考纲是什么而且为什么这两年专业课的考试科目不同啊
教育综合是全国统考。。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来定的。。网上都有、、http://wenku..com/view/cc7b14d6c1c708a1284a441b.html。。。。专业课是复试的时候由学校来定的,一般是数学分析加高等代数。。考专业的可能加试数学专业课的其他科目。。。例如近世代数,或者其他的科目。。两年专业课的考试科目不同是学校根据
自己的标准进行的调整。。。。。
D. 考研大纲和数学教学大纲间有什么区别}
不知道你这边的数学考试大纲是需要那边的
1.数学基础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1)问题求解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
(2)条件充分性判断1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2.逻辑推理3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3.写作2 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 分,论说文35 分,共65 分
Ⅳ、考试范围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一)算术
1.整数
(1) 整数及其运算
(2) 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 奇数、偶数
(4) 质数、合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与绝对值
(二)代数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
(2)四边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形
(2)柱体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E.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三 年 级(每周6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2)加法和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积的变化。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注: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 (5)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6)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F.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现在教课程标准
G. 数学教育硕士都要考什么(内蒙古师范大学的)
各个学校不一样呀,去看该学校的招生简章...一般就数分和高代吧..
H. 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区别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