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1-03-30 19:46:46

A. 文学与科学是什么关系

互动认识

B. 文学与科学、伦理学的区别是什么

站在传统文学和科幻文学的边缘,像是面对世界地图上两块在蓝色海洋上漂移的板块,来自不同大陆的人群都在强调着彼此的差异,我看到的是,它们至少面对同一片天空,在生物学上,它们也属于同一物种。

如果对两类文学的了解稍微深入一点,就会觉得彼此间的隔膜还是很深的。当然,也有评论家和主流杂志做出了接纳的姿态,但整体来说,认同度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发自内心的尊重也很稀薄。面对类型文学,传统文学多少会有些优越感,觉得自己占领了精神领域的制高点。科幻文学的回应则是逆反,觉得传统文学过于纠结在主观情感世界之中,总是难以摆脱自恋之嫌。

C. 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

文学主要是从事文字创作的,而社会科学主要是研究社会问题,关注道德,舆论,思维走向的。文学主要还是跟文字打交道,而社会科学主要是和人和思想打交道。个人认为二者在狭义上是不同的,但在广义上也相对包含。
文学内容也常常体现一个人的社会科学的素养。同时社会科学中也能体现文学精神。

D. 文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文学(包括艺术)与科学文化教育(我们这里指的自然科学)是不同的,文学的中心问题首先是人,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科学的中心问题则主要是自然世界,科学也研究人自身,但在科学中,人主要作为一种自然而进放科学的视野.文学和科学都要揭示世界的奥秘.文学与科学都追求真美,但文学追求的真是人的情感的真,科学则追求规律的真,科学在必须选择时,它选择真而牺牲美,文学则在真与美二者中永不可作单一的选择.但是文学与科学文化化中,科学文化以它的理性智慧的知识性和深刻性塑造了文学家,进而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是从某些方面启示艺术文化的开展.反之,艺术文化以它的情感智慧,影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给科学的发展带来动力,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从而促进科学的发展,文学与科学永远是关联在一起的,文学与科学一样参与了开发世界的统一过程.

E.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各有各的特点

F. 文学与其他科学的区别

文学属“文学学”的范畴,而“文学学”又属“非科学学科”的范畴,“非科学学科”除了“文学学”以外,还包括“哲学”、“美学”、和“艺术学”。因为这些学科不像“自然科学”可以被证明,如我们竟然无法给“美学”下一个公认的定义,又如,小说的作者竟然答错了“专家”特为此小说设计的常识性问题(供学生做的题)。至于“社会科学”属于“半科学学科”,就是说,其中有些是可以论证的,有些是不可以论证的。

G. 文学是科学吗

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适合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

H. 文学与科学间有关系吗

一、文学与科学的共生性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学与科学的关系像其他领域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共生到分离的发展过程,文学和科学的分野只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在古代,科学同哲学、文学、宗教等混杂在一起,没有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世界是以整一的方式呈现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古希腊人关于宇宙本源、数学等知识大多包含在他们的哲学和历史著作中。中国的《易经》也蕴涵了丰富的哲学、天文等知识,其“阴阳五行”学说已涉及万物构成的问题。
西方直到15世纪后期对自然的研究才有用实验来检验思辨的想法,伽利略首先把实验知识与数学结合起来,因而被看成是现代科学之父。1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和日臻完善,西方逐步形成体系严密的各种专业领域。人文与科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分别在自己的天地里发展着它们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牛顿的彩虹与诗人的彩虹分道扬镳。
现代学科知识分类的细密化、专业化在加深人们认识世界的某一方面的同时,也使人们失去了对世界的整体观照。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大量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证明,文学与科学并非水火不相容,它们共存于社会这个总体的相互联系之中。各个学科门类不是孤立的和割裂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也许在学科之间的交接处,人们可以找到研究的新入口。
二、文学与科学的互通性
尽管文学与科学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但从根本上说,文学和科学都属于创造性活动,都需要创新精神。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文学和科学都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在文学创作初期,作家们也有一个对材料的收集和提炼的过程。文学和科学两者都离不开假设和想象,实验科学虽然强调实证,但提出问题是需要假设的,运用演绎方法产生的科学定律更是与假设分不开,有些理论甚至难以在实验室里求证。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受现代物理学的启发和语言学转向的影响,作为同是符号的科学与文学在认知方式和表述方式上也具有某些共同点。物理学家感到他们关于自然现象的所有理论、包括他们所描述的“定律”都是精神的产物,都具有符号性质而不是实体本身。在这个意义上,科学和文学一样,也具有虚构性质。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结伴而行、相互促进的。文学艺术的变革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欧洲14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就曾大大解放了人的思想,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的实验科学打下了基础。在科技史上,科学上的一些重大发现,早在被科学家揭示出来之前,在文学作品中就有描述。文学的想象力有时成为启发和印证科学的先导。“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现象,在古今中外的许多神话和民间故事中均有反映,这种变形的时空观如今在现代物理学公式中已获得精细的验证。不仅如此,往日文学率先大胆描述的那些奇妙的虚幻之物,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中已成为现实。
就终极目的而言,文学与科学技术也是一致的。文学的使命是为人类寻找和提供精神家园与情感归宿,科学技术的未来也是为了给人类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空间。两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以人为本,造福于人类。
三、文人与科学家
兼具科学头脑的文人在中外文化史上不乏其人。亚里士多德就是一个网络全书式的人物;德国大文豪歌德对植物学有浓厚的兴趣,曾写了《植物的蜕变》一书;法布尔的《昆虫记》则以其在文学和科学上的非凡成就受到举世推崇。我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曾对宇宙和自然发出了一连串的诘问,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精神;《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游记文学作品,又对山川形胜、岩石地貌、水文矿产有翔实的记述,后人因此又称徐霞客为地理学家。我们之所以列举这些,说明文学与科学并不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它们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精神上有相通和相济之处。不仅如此,一些经典作家曾自觉地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如福楼拜就曾对医学、自然史、考古学等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巴尔扎克对人相学有着深入研究。集科学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达·芬奇说,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同样,科技也可以借助文学艺术的翅膀,科学家从文学中也可以获得很多滋养。爱因斯坦曾坦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他的东西比任何思想家都多。而伽利略为了让自己的“新科学”被更多的公众接受,有意识地打破学者用拉丁文写作的传统,用漂亮的意大利语散文写作,如他对月亮的描写就带给读者一片纯净空灵的感觉。可以说,作为科学家的伽利略看世界的方式受其文学修养的深深影响,而他的文学功底又使其科学观念拥有更强的征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