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典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有何不同
你好;
从中西古代文学之间的差异入手。比如说,中国古代文学中,大多数作品表达的是官场失意或友人离别等,而西方古代文学,例如亚里斯多德,巴拉图等哲学家的作品中就透露出人文主义。然后再分析造成这种差异 的原因,再抒发一下感慨就搞定了。
...感慨就因该从起差异造成的结果抒发,中国的古代文学关注社会与国家,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也使人有在固步自封的思想。而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则促进了新制度的形成。由此可以抒发一下关注人性的重要行嘛。而更具体的就要看你的了.
中国的大都以喜剧结束,而西方的文学大都以悲剧结束。
❷ 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喜剧和悲剧是什么
中国古典十大悲剧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清朝洪升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中国古典十大喜剧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中山狼》——明朝康海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绿牡丹》——明朝吴炳
《玉簪记》——明朝高濂
《风筝误》——清朝李渔
❸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悲剧是什么
中国古典四大悲剧是《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长生殿》。
1、《窦娥冤》是元代杂剧,写一个孤苦无依的妇女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
2、《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故事已见于《左传》,但较简略。到《史记·赵世家》和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赵氏孤儿》写春秋时期晋国朝廷内外忠与奸的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围绕赵氏孤儿而展开的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
3、《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全剧共五十出。前半部分写唐明皇、杨贵妃,长生殿盟誓,安史乱起,马嵬之变,杨贵妃命殒黄沙的经过。
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写安史乱后玄宗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到处寻觅她的灵魂;杨贵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终于在月宫中团圆。
4、《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孔尚任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明末时期复杂的权奸之争,以及南明覆亡的历史;侯方域在南京旧院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共定婚约。
(3)古代文学悲剧扩展阅读
四大悲剧作者简介:
1、《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文,大都人,生活在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到世纪末。他一生从事杂剧创作和演出,写过杂剧六十余种,由于社会地位低贱,生活道路坎坷不平,使用权他有可能观察和体验下层人民群众的疾苦,摔打出一副铮铮铁骨。
2、《肇事故如》作者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杂剧六种,全佚四种,有佚文者一种,存全剧者仅《赵氏孤儿》一种。继《赵氏孤儿》杂剧出现的戏文有《赵氏孤儿报冤记》。
3、《长生殿》作者洪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的家庭,从小就受着良好的文学熏陶,写得一手好诗。后来移居北京,但性格耿直高傲。
师友又多是明亡以后不出仕的名士。所以洪升一直找不到一官半职,在北京做了二十多年的国子监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伶工们在佟皇后丧期内为他专场演出《长生殿》,被削籍回家。晚年抑郁无聊,纵情山水,在浙江吴兴落水而死。
4、《桃花扇》作者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丘的六十四代孙。除《桃花扇》外,孔尚任还和顾采合写了《小忽雷》传奇,也是一个揭露权奸误国的戏。他的诗文有《湖海集》、《岸堂文集》、《长留集》等,近人辑为《孔尚任诗文集》。
❹ 中国文学史上有哪些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爱情悲剧太多了,但最著名的应为:1、焦仲卿与兰芝(孔雀东南飞)2、唐明皇与杨贵妃(长恨)3、陆游与唐婉(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白居易《长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白发新,椒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还家十余日
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
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
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老姆岂敢言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
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
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
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采三百疋交广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 新妇识马声
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
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❺ 印度古典文学中没有悲剧为什么有人说中国古典文学中没有悲剧,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窦娥冤》、《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
《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梁祝》
所谓的四大悲剧,只不过是对应西方的说法,严格来说中国没有这种说法
说法也很多,看你自己怎么去定义或者看待,其实以上12个都是悲剧,所以仁者见仁了
❻ 中国文学史上真正的悲剧
应该是 焚书坑儒 最可恶吧
❼ 古代文学考试,窦娥窦的悲剧性
《窦娥冤》的悲剧性
窦娥是一个善良女子──具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人物所要求的那种善良性格。她有封建社会下层少女可能遭遇的命运:做童养媳。我们一开始就看见她和父亲生别──也就是永别。父亲哭道:“儿呵,我这一去了呵,几时再得相见也?”直逼第四出。我们在对话中,还知道这个用来抵债的小女孩三岁就死了母亲。剧作者不给这不懂事的七岁小女孩语言,她不开口,更收可哀的效果。只在父亲辞出时,她才哭闹,也就够了。这里不需要成年演员扮演,那样一来,意味就不真纯了。
这是基础。情形已经够惨了。紧跟着是十年后,我们再见她时,不是新婚后的少妇,而是开始由成年演员扮演的年轻寡妇。原来她已经和丈夫死离了,──死离太惨,不宜明写。而且不足以成为悲剧。剧作者也不写那悠长的十年的童养媳生活。不重要吗?形式有限制,他放弃可能在生活上比较幸福的十年。她和未婚夫很可能就有青梅竹马的感情。蔡婆婆也不算坏人。这说明她为丈夫守节,不一定完全由于封建观点,还可能由于有较深的感情。这样一想,你会帮自己在开始就建立一种真纯的悲剧感情:这女孩子实在命运多舛。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头。这些苦难经历,由于女主人公只是消极承受,不能形成震撼人心的悲剧作用。但是有过这一连串的苦难经历,我们明白,她的性格将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性格。我们将发现她对命运之神永不低头。她可能迷信,还可能头脑封建:这是封建社会一般的妇女的精神生活。她的性格中真正属于她自己的那一部分,却是刚直。她认为对的时候,一定说到做到。她劝说婆婆。她大骂张驴儿。她说话不会拐弯儿,做事不会拐弯儿。她是那种坚强的性格。这是性格的一面。剧作者鞭辟入里,写她的烈性,又写她的孝心。她怕婆婆受刑,招成死罪;怕婆婆看见她赴法场就刑,哀求刽子手绕道后街。直到做了鬼,她还一再要父亲照管孤苦无依的婆婆。
忠厚还表现在她不知道怎样对付那一对地痞父子。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对老实的婆媳的尴尬处境。悲剧为她们结束了这种可耻的生活。张驴儿的父亲错吃羊肚汤,毒发身死。嫁张驴儿?还是上公堂?她相信自己清白。她对统治机构存着幻想。她以为封建社会和它的统治机构是上天为她这种苦命人设立并服务的。
说明剧作者的反抗思想的,就是这里并不出现什么传奇。他把一个信任官府的善良少妇如实写成官府把她活活儿屈死。
不信任统治机构的反叛者,被统治机构处死,有动人心处,但决不如信任者被处死的控诉力量那样“感天动地”。
从三大愿起,关汉卿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它的可能性包含在他赋予少妇的斗争到底的灵魂中。没有人为她昭雪,她为自己昭雪。她为自己昭雪,岂不加强人间暗无天日的暗示?
最后父亲以廉访使的身份为女儿昭雪,岂不加强人间暗无天日的暗示?
换一个清官为窦娥雪冤又怎么样?可以。但是悲剧意味淡薄了。十三年前说“几时再得相见也”的父亲,富贵荣华及身,多年寻访女儿不见,而今只有梦中相会,她不仅是死鬼,而且还是屈死鬼。他迈进统治机构,发现它屈杀了他的独养女,怎么能不失声痛哭:“白头亲苦痛哀哉,屈杀了青春幼女孩儿也!”清官没有这种凄厉的哭声。他雪冤,然而他救不活他屈死的女儿的性命。观众面对着伤心的老人,又流下了眼泪。
《窦娥冤》的悲剧性,单纯有力,像钉子一样,越敲越深,又像阶梯一样,越升越高。
❽ 中国古代悲剧为何一般都有圆满的结局
胡适说:这种“团圆的迷信”乃是中国人思想薄弱的铁证。读书的人明知世上的事不是颠倒是非,便是生离死别,他却偏要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偏要说善恶分明,报应昭彰。他闭着眼睛不肯看天下的悲惨惨剧,不肯老老实实地写天下的颠倒残酷,他只图说个纸上的大快人心。这便是说谎的文学。这种“团圆”的小说戏剧,根本说来,只是脑筋简单、思力薄弱的文学,不耐人寻味,不能引人入胜。
醍醐子曰:造成中国悲剧不悲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崇尚长寿、永生、美满以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不喜欢大毁灭、大悲痛,所以,中国悲剧必然要加上喜剧的尾巴。另外,中华民族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现世因果报应,在人们的心中,坏人一定要受到惩罚,否则咽不下这口气,故而作家也就必须顺应人民的这种情感了。人民心中的好人往往就是明君、青天、百姓特别是妇女,因此,他们最后必须取得胜利。还有,封建统治者不会允许大悲大痛的结局,如果明君惩治不了暴官、青天不能主持正义,那么,皇帝还是无限英明的吗?朝廷、官府还能保持无限神圣的形象吗?不能。所以,人治社会都不会欢迎真正的悲剧。
而法治社会却不一样。现代西方可谓是太平盛世,但歌功颂德的文学却不流行,相反,出现了悲观主义、抨击主义文学思潮;如表现主义,主张表现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异化的现象;超现实主义表现荒诞、梦幻、非理性;精神分析流派表现人的本能、无意识和人们的压抑;黑色幽默以喜剧处理悲剧,寓庄于谐,寓哭于笑,成为“大祸临头”的幽默或“绞刑架下的幽默”;存在主义文学反映世界的荒谬、人生的痛苦;荒诞派戏剧反映人性的异化、社会的荒诞……。
表现主义者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写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突然变成一只大甲虫,随着虫性的侵蚀,人的尊严和特性的丧失,没有失去人的思想的萨姆沙感到了巨大的痛苦。早就不喜欢他的父亲对他咬牙切齿,母亲在丑陋可怕的虫子面前一次次地昏死过去,一直照料他的妹妹慢慢地也厌弃了他。萨姆沙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
荒诞派的贝克特有著名的悲剧《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每天百无聊赖地在大树旁等待一个并不认识的名叫戈多的人,戈多迟迟不来,他们想上吊,可裤腰带又不结实;来了一个主人和脖子上套着绳子的奴隶“幸运儿”,幸运儿还背着满是沙土的沉重的袋子;后来主人瞎了,幸运儿哑巴了,他们四人先后倒下,象虫子一样爬来爬去,象白痴一样胡言乱语。
荒诞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尤奈斯库写有《秃头歌女》,可剧中既无歌女,更无秃头歌女。剧情开始时,大挂钟乱敲了17下,可时间为9点;史密斯夫妇正在家中前言不搭后语地闲谈,突然马丁夫妇来访,而马丁与夫人竟然不认识,攀谈以后才知道,原来他们共有一个女儿!史密斯夫妇也忘了事先约好的吃饭的事;闲聊中,门铃响起,可屡次开门也没见有人进来,直到第五次开门,才进来一个消防队长;因完不成灭火任务,他来打听史密斯家中是非会起火。他应邀讲了一些怪诞的故事,如小公牛生了一头大母牛;接着女仆玛丽上场,也要消防队长讲故事,很久,消防队长才发现玛丽原来是正在热恋的情人。
荒诞派的阿尔比写有著名悲剧《动物园的故事》:彼得于星期天来到公园的长凳上看书,突然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杰利过来与他攀谈。杰利先迫使他承认生活不如意,后又讲动物园的故事,说一切生物都是由栅栏彼此隔离着,无法交流。他建议彼得为保住自己在长凳上的地位而搏斗,他把匕首递给彼得,自己扑上去,让匕首刺穿胸膛,满意地死去了。
与西方悲剧相比,可以发现中国悲剧存在着六个方面的不足:一、人物单调、程式化。正面人物“高大全”,没有缺点,反面人物皆形容丑陋,无恶不作。二、道德因素浓重,剧情善恶分明,是非昭彰。三、或写弱女,或写英雄,多数只表现冤屈或忠奸的内容。四、大团圆结束,正义一方总是获胜。五、歌颂明君、清官,不忘歌功颂德。六、没有直接呼吁人性自由、平等、民主的剧本或内容。
❾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悲剧的不同
西方悲剧绝大多数部分都是命运悲剧,你抗拒不了的命运,注定好的那种,因为整个西方文学受古希腊神话影响极其深,所以命运悲剧是一大主题。中国的悲剧有命运悲剧,有性格悲剧,有道德悲剧,命运悲剧的话《赵氏孤儿》,性格悲剧的话我感觉那种个人悲剧基本上都是性格悲剧,因为个人的性格决定其命运,道德悲剧《三国演义》,其他的我也不太好分类,因为具体的还是要看个人观点。
❿ 中国文学作品的悲剧性是什么
1、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真正的悲剧作品很少见。并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悲剧,也不是我们看不到悲剧或在文学作品中排斥悲剧,而是我们总要在悲剧性事件的结尾给它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这种做法很受现当代批评家的批评,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消解了悲剧,至少是减少了悲剧的力度及对于人的震撼和净化。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比如王国维就在《红楼梦评论》里说:
2、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3、但我以为,这可能要从我们缺少宗教这一点来理解。因为我们没有宗教,没有救赎,没有来生的许诺,我们可能真的需要在此生就实现终极正义,否则我们会陷入绝望,而且还会引发绝大的道德危机。要知道,没有宗教的我们,其道德基础就是理性的而不是宗教式的非理性的,所以,我们的正义必须是我们能理解、能看得见的。鲁迅先生在谈到《红楼梦》的那些没出息的续改之作时,颇愤激地说: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所以看了小小的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坟•论睁了眼看》)
4、但中国文学有中国文学的特点。由于我们有如此悠久而持续的文学史——远远超过古希腊的历史,以及远远超过古希腊的作者与受众,如此丰富的文学作品,如此巨大的成就,我们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有必要有责任建立我们自己的文学评价标准。比如,关于悲剧,如果我们理解为悲剧乃是由于人类自身意志与历史的矛盾冲突并最终招至必然失败,是人类自身激情与命运的较量,是人性的弱点或优点在人生历程中的必然体现。
5、那么,西方的悲剧形式是《俄狄浦斯》,是《安提哥涅》,是《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斯》,那么,我们的悲剧不是一种文体,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弥漫于作品中的情绪:伤感。是的,伤感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最深意蕴,是中国人体认命运的独特方式。
6、悲剧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体现在中国文学上,伤感就是中国文学的最本质特征。在中国人的感受里,一切美好的东西几乎都是令人伤感的,因为我们窥见了繁华背后的憔悴。所以,与王国维不同的是,我以为,中国人骨子里就是悲剧性的。只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是,由于我们能充分体认到世界的荒谬与人生的悲凉,我们在日常表现上,往往倒是乐观的,读一读庄子、陶渊明、苏东坡,我们能充分感受到这一点,二者之间的逻辑过渡自然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