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文学功用论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学功用论

发布时间: 2021-03-29 09:31:25

❶ 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中对文学功能是如何阐述的

功能是由本质决定的。《教程》把文学视为整体性的文学活动构成,视为语言艺术,审美性的语言艺术,视为广义的文化活动之一;这就决定了:1、文学功能是通过语言来发挥作用的,经由人的感官作用于人的想象和情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2、审美功能即带来审美愉悦是其核心功能(要展开来谈,着眼于审美的个性,强调文学能作用于每个人的人生体验)。3、作为精神文化活动,它通过想象开拓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空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内容。

❷ 有谁能告诉我“后文学时代文学性的属性及其功用的理解'谢谢指教!!

与文学终结论相关的,是所谓文化形态的“图像转向”。身处其中,文学与文学理论应该如何发展,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周宪是较早提出“读图时代”的学者之一,其《“读图时代”的图文战争》一文基本延续了他此前的学术观点。文章指出,“读图时代”的到来,形成了当代文化的图像优势,由此引发了一场图文“战争”;“读图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读图”的流行隐含着一种新的图像拜物教,也意味着对待文化正在告别“语言学转向”,而进入“图像转向”的新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读图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文化,改变了文学原有的格局,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价值观。重要的不仅是看到这种变化,而且是理解这一变化根源,进而从容地面对这一变化。
金惠敏在《从形象到拟像》一文中提出,在关于“图像转向”的讨论中,“审美泛化”常常与图像增殖或“拟像”相提并论,是“拟像”的扩张造成了“审美泛化”。这里,“拟像”并不是“形象”,它是个无指涉、无意义的空洞之物。形象意味着距离,距离即美;形象的消逝,意味着艺术的终结。而电视将表象性的“形象”经过去真实化而转变为无现实指涉、无深度模式的“拟像”。“拟像”之美内爆了审美与现实的界限,营构出了一个“审美泛化”的世界,这对文学是一个根本威胁。文章指出,文学不会因此而消亡,但它要警惕着不被拟像所俘获,其战略就是不断强化其与现实的联系,像对待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那样对待拟像。
赖大仁在《图像化扩张与“文学性”坚守》一文中从“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出发,探讨了“文学救赎”问题。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学危机,是“文学性”的危机,是“阅读”的危机。当读者变成了观众,阅读变成了观看,审美变成了消费,这样,真正的文学也就终结了。如果真的存在文学危机,那就意味着人的生存的某种危机;如果需要拯救文学,也就意味着需要文学来拯救人自身,即救治人生存的片面性与救赎匮乏。所以,文学的拯救主要是“文学性”或文学精神的坚守,即一方面坚守文学的心灵诉求、人性关怀与精神超越性,另一方面则是策略性地将文学的精神向图像文化形态“扩张”,将文本阅读的方法理念与价值观引入一切文本的读解。这也许是文学和文学研究的一种突围与自救之途。
高建平在《文学与图像的对立与共生》一文中以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以及中国古代的“图”与“词”关系的观念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学与图像的关系,认为这种关系在古代突出表现为诗与画的关系,而到了现代,则是文学与电影或电视的关系。文章逐一分析了现代与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视觉与听觉之争等问题,说明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及其局限,提出人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处于共生关系的文学与图像背后的动力源,“图像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近之时,真实的世界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回到真实的世界,这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尽管科学与市场会使艺术产生种种变化,我们却只可能有这样一种后现代:文学与艺术的发展会使自身与生活的结合日益紧密,而不是制造一个幻觉的世界诱使人们远离生活。
金惠敏的《图像时代的文论碎片》是典型的“断片”式写作,它谈到了印刷术与文学、解构主义与文本、电视的意义、商品的生产、先锋艺术、商品广告、理性与真实等,其意旨则如作者在题记中所表明的:“图像时代没有文学,更没有文论,文论与图像相遇只能使它化为碎片。这样的碎片或许就是图像时代的文论文体。”
吴子林在《图像时代的文学命运》一文中不赞同所谓“读图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图像主因型文化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的理论推断。该文以影视与文学的关系为个案,从影视与文学的“联姻”与“疏离”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图像与文学的关系,认为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和影视的艺术规律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它们的最终产品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美学种类,彼此之间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即便是在图像的挤压下,文学语言的实验性和先锋性也在与新媒介进行竞争,不断地拓展着文学自身的生存空间。在倡导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尽管现代电子媒介以极高的科技含量创造出了种种文化奇迹。但是,与电子媒介所制作的音响、图像、色彩、造型、动感、质感相比,语言媒介仍然富于魅力。文学和影视,文字与图像将会永远并存,共同丰富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精神生活。面对视觉文化或消费文化的冲击,我们没有必要哀叹现代以至后现代条件下文学性的消逝。

❸ 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功用的

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写了一部学术著作--《典论》。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其中《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文学批评方面的专著。它的产生产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开始步入自觉时代的一个标志。文章虽不长,但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具有显明时代色彩,显示出文学批评的新风,对当时及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批评了自古以来“文人相轻”的错误,提出“审己以度人” 的正确批评主张。曹丕分析了“文人相轻”恶习产生的原因,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只做到“知己”,而没有做到“知彼”。一方面表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视而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已短处视而不见,对别人短处视而易见。“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一个作家不可能擅长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各有所长也就必有所短,往往以自己所长相轻他人所短。解决的办法是“审己以度人” ,即从自我出发,审察自己,衡量别人,要有正确的批评态度。
2、论述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这些文体的不同要求。《论文》说:“夫文本同而末异” ,所谓“本”,是指文章的本质特征,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所谓“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体特征或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无论哪一种体裁,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其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不同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方面各有不同。
3、曹丕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气有清气和浊气两种,不是可出气就能获得的) ,“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是父亲兄长,也不能传授给儿子和弟弟) 。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家气质和个性。所谓“清浊”,一方面说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指文学作品的风格。“清”是俊爽、豪迈的阳刚之气;“浊”是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认识到作家的主体性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旳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综合地评论作家作品的风气。曹丕旳“文气说”,是《论文》最核心的一个观点。它的提出标志着文学创作从此走向自觉,有了曹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才会有日后刘勰等人的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风格理论。由此,我国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对提高文学的社会地位,促使作者们重视创作个性,提高创作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走向有很大影响。
4、曹丕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他对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出了崭新旳看法,他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文章(主要是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大事业。曹丕将文章在政治中的作用概括为“经国之大业” ,提到与事功并立旳地位,评价如此之高,前所未有。
曹丕在文章中提出了并企图解决文学发展中的一些共同问题,尽管他对这些问题旳解答还比较简单,但他启发后来的作家、批评家继续探索解答这些问题的先驱之功是不能埋没的。后来的陆机、刘勰、钟嵘正是沿着他所开拓旳道路继续前进旳。他的这些观点,对文学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为后来的《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体制完备的文学批评专著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将前人零散的文学批评观点系统论述,为后代文学批评史旳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文学评论家。

❹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文学功能论

呃。。。我还没有达到那种水平,没看过这方面的

❺ 文学的社会功用是什么

我觉得文学的社会功用应该是让人们提高自身的修养,让自己举手投足优版雅大方,说话文雅权悦耳。不会让人觉得你粗俗不堪。文学能净化人们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人们犯罪吧。文学特别是爱好文学的人会认为文学是超功利性的使精神愉悦的甜果。哈哈。不爱文学的人当然可以认为她一点用也没有,因为除了文学家,好像很少人能够让文学变成金钱,养活自己。

❻ 文学的娱乐功能论文800字左右

http://wenku..com/link?url=lEkGNvKBAnDEgeJr6WpYu0YZOqdlY-uEYb6i7v_-

文学的娱乐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移注意力,减轻读者的精神焦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精神长期抓住某些事件不放。要减轻焦虑,就要把注意力转移开。因此一个人要心理健康,至少要有三种爱好。现代人由于工作紧张,很容易形成焦虑感。所以,如何减少焦虑感成为一个重大问题。轻度的刺激能减轻焦虑感。这就是一些人说的小赌宜性。但对于精神高尚的人来说,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文艺活动陶冶性情就很重要,文学是很好的选择。 二、文化身份的确证。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文学,很多商人家摆放了很多文学书,但很少翻过,重要的是确证自己的身份。这类人很慷慨,买书很大方。 三、想象性的满足。 恩格斯曾经说过,民间故事对于农民最大的满足就是让辛苦了一天的农民回家之后把自己破烂的茅屋想象成宫殿,把自己丑陋的妻子想象成皇后。 四、进入文学世界,带来审美享受。 文学世界的进入有些困难,象一些简短的笑话很容易进入,但是一些艺术技巧很高的东西很难进入,如先锋派小说。情节性小说是很容易使人娱乐的。如果真的能够理解一个字而境界全出,那么会有一种余韵1袅袅的感觉。 所谓文学的娱乐功能,也就是文学活动使人们获得快乐的效用。鲁迅在世纪之初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后曾经指出:"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也正是文学等"美术"即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我国的文学传统历来强调"文以载道",对文学娱乐功能的认识较多局限于小说、戏曲等非正宗样式的领域里。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则长时期强调文艺的政治功利性,忽视、排斥乃至绝对否定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艺的娱乐功能才逐步受到正视和重视,昔日文学死板的面孔也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

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认识误区。

片面强调文学娱乐功能在生理层面上的实现

快乐是一种心理现象,导致快乐产生的原因和获得快乐的途径是多样的。由视觉、味觉、听觉等引起的生理快感,并非人类所独有,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性的功能,只是这种快感本身并无社会内容。而美感作为人类所特有的感觉,则伴随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一种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联系的精神愉悦。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它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理上得到愉悦。将娱乐仅仅归结为感性的消遣、感官的快乐,认为娱乐活动所满足的仅仅是一种低级的生理欲望,而不可能是高级的心理需要,是一种过于狭隘的认识。我们不排除人类的某些娱乐方式或某些人的娱乐活动只局限于生理快感的层面上,但也不应该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所有的文学作品的娱乐功能都只能或应该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更不能因此认同庸俗、丑陋甚至伤风败俗、扭曲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而放弃提倡健康、高雅、完善人性的娱乐方式和趣味。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但毕竟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和存在的,是人类多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它贯穿着人自由自觉的特性,应该与人的基本生存要求相符合,对社会人生的生存发展完善有益,达到合规律与合目的的统一。因此,在文学活动中,娱乐性与理性、娱乐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都不应是对立的,娱乐并不等于排斥理性的思考,也不等于排斥社会性的内容。文学等艺术形式和其他娱乐一样,当然可以使人得到一定的感官的满足。但这种感官的满足既可以引起人们思想的疲乏,也可以引起思想上的震撼和思考,关键在于作品有无深刻的思想性,在于作家写什么,怎样写。在我们当前的文艺生产中,不少人热衷表现男欢女爱,突出乱伦、通奸、凶杀,津津乐道高级宾馆、海滨浴场、豪华别野墅,以此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其目的当然和由此引起的商业效应相联系,但也和对娱乐功能的宣传误导不无关系,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将文学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孤立开来,对立起来

有人认为过去文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教化功能,现在应该主要是娱乐功能了。这种看法有片面性。文学的娱乐功能不是偶然的、外围的功能,也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功能。它是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必然带来的普遍性效果之一,是文学多种功能的一种。文学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第一个层次是审美观照功能,这是由文学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功能。只有具备了这种基本性质和特点,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也只有具备了这种功能的因素才成其为文学的社会功能。第二个层次是由文学的审美观照功能而必须产生的其它一些社会功能,这主要包括认识、教育、娱乐和交际功能。至于第三个层次,则是由第一、二两个层次派生出来的受到一定时空限制的文学功能。例如:文学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的功能,文学作为宗教宣传的工具的功能等等。在这个系统中,娱乐和教育都是由审美观照功能派生出来的功能。如果将它们当作文学基本的功能,就可能导致忽视以至抹煞文学的自身特点,从而削弱文学的社会功能。

文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欧洲文艺史上一个长久争论的问题。快感,教益,还是快感兼教益?三种答案都各有很多的拥护者。应该说,还是后者较为符合一般情况。正因为文学作品不可能不体现作者对世界人生的思考,所以文学作品也就不可能不对读者和观众产生思想的影响即发挥思想教育功能。样板戏有娱乐功能,《戏说乾隆》一类所谓纯娱乐片也有思想教育功能。虽然有个别的艺术样式或艺术作品基本不涉及思想性,例如杂技带给人们的基本上是纯技艺的欣赏。但文学却是各种艺术中最具思想性的样式,试想如果抽掉文学作品中鲜活深厚的思想内容,完全消解它的思想性、社会性而只剩下娱乐性,其所能实现的娱乐功能的品位和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将文学的娱乐功能等同于一般娱乐活动

打球是娱乐,打牌是娱乐,看戏是娱乐,看小说也是娱乐,各种娱乐形式所起的作用有一致的地方,即引起快乐,而且这种活动和人的具有明确功利性目的的活动有所区别,如在极度疲劳时睡觉、在饥火烧肠时饱餐,都可以获得极大的快乐,但一般并不将这些活动视为娱乐活动。同时,在参与或观赏这些似乎摆脱现实、忘记一切的纯娱乐活动的过程中,人们也获得一定的自由享受的乐趣,并且也有可能获得对现实的某种超越性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是在这些纯娱乐性的活动中,也完全可能包含审美的因素,娱乐和审美显然不是绝然对立的。但是,各种娱乐活动在获得快感的性质、产生的作用等方面又有不同。麻将、台球、扑克等纯娱乐活动带给人们生理上的刺激,但也很难说仅仅是生理上的快感。整天坐着不动打麻将、甩扑克,生理上未必舒服,人们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的主要还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愉悦和振奋。

和上述纯娱乐活动不同的是,文学的乐趣主要在于通过审美得到自由享受与审美快感。正如韦勒克所说:"文学给人的快感,并非从一系列可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而是一种'高级的快感',是从一种高级活动、即无所希求的冥思默想中取得的快感。"从这一点来讲,文学和其他娱乐活动的娱乐功能并不能等同;文学的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也不能够完全等同,不能因为由审美而产生快乐,便认为审美即等于娱乐,文艺的本质特点就是娱乐性。文学的这些娱乐功能并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其它娱乐方式的作用。因此也不应该要求文学和其他娱乐形式例如麻将、扑克发挥一样的娱乐功能。这种要求是不适当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意识,就容易助长文学生产中的媚俗倾向。

片面强调文学创作活动的自娱功能忽视文学娱人的社会效果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文学界有人强调文学的自娱功能,视文学为作家的"游戏",所谓"玩文学",所谓"写作便是我的娱乐方式"之类的说法就是这种倾向的反映。文学确实不但有娱人的功能,也有自娱的功能。白居易曾经这样描述自己和诗友之间的关系:"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可见即使是在相当强调文学功利性的古人那里,写诗读诗也可以是一种娱乐;但是,作者写作自娱是个人的事情,写作与朋友互娱是个人之间的事情,外人往往不知道也难以置评;而多数作家的作品却不是只给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看的,通常总发表或出版,要公众阅读、购买,要达到娱人的功效。而自娱和娱人并不互相脱离,有什么样的自娱追求,自然会有什么样的娱人效果。这样一来,自娱趣味的高低文野之分便不能不和娱人的社会效果连在一起。

不同受众的娱乐要求是不一样的。娱乐的内涵本来就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就个人的娱乐兴趣而言它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文艺作品是否能够发挥娱乐功能,能够发挥何种娱乐功能,发挥多大的娱乐功能,不但取决于作品本身,而且取决于接受者的态度,即接受者如何看待作品、对待作品。就社会群体而言,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交响乐的欣赏者和通俗音乐的追星族,都从各自的欣赏活动中得到乐趣。街头巷尾的对弈者和高尔夫球的搏杀者,都从各自的参与中得到乐趣。西方现代派文学和中国古典小说的读者,都一样从白纸黑字中欣赏到文学的奇光异彩。但是,这些乐趣又都有明显的差异。作者不应忽视读者趣味和要求的多样性而俯就低俗者,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并不高尚健康的艺术趣味强加于读者。

毋需讳言,在克服多年来禁欲主义偏向的同时,生活中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倾向正在我们的社会中滋长。享乐主义将追求感官快乐作为人生的惟一价值目标,而文化上的享乐主义则将满足感官快乐视为文化的惟一功能和最高目标,将高级的、复杂的审美过程解释成为简单的、粗鄙的感官刺激和反应。文学上对娱乐功能的种种片面认识,正适应了这种文化享乐主义发展的需要,妨碍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❼ 文学的重要性

不知你要多少字的 那我随便写写吧 全是自己对文学的感悟
1文学对人生有着非凡的影专响。它使人明属智,清醒,它提供给人一种教训,有时以个简单的哲理而让人深思,有时有一个小的故事就能打动人,让人在读过之后回味无穷,所以久而久之就会自己产生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一个更高层次的飞跃,使灵魂得到升华,也使自己短暂的一生得到无限的延伸,让平凡的生命活出一中不平凡的姿态。
2对自己身心有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愉悦作用。文学是高于生活的,它是把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因此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与愉悦,并且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世界的美好,从而也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3对他人和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影响。文学使人高雅,更使人富有气质
使人学会如何去接人待物,如何更好的对待他人,以及和他人和谐的相处。
4让生活变得充实和富有乐趣。
如果多了你自己可以删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