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汪丁丁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新政治经济学讲义汪丁丁

发布时间: 2021-03-28 23:36:00

Ⅰ 汪丁丁的人物论著

文章刊载期刊发表时间理性的演化——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社会科学战线2004-03-25启蒙死了,启蒙万岁!──评汪晖关于“中国问题”的叙说战略与管理1999-02-05哈耶克《感觉的秩序》导读社会科学战线2009-01-01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基础探讨社会科学战线2010-01-01演化社会理论引言社会科学战线2008-03-01社会选择、公共选择与新政治经济学学术月刊2007-08-20一个嵌入社会网络的市场经济:义乌案例社会科学战线2007-01-25正义与效率的冲突:法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学术月刊2006-04-20效率与正义:一场经济学与法学的对话学术月刊2006-03-20生产函数的知识理论社会科学战线2006-01-25中国社会的医疗服务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战线2005-09-25生命,激情,理性——评兰德《源泉》社会科学战线2005-11-25人类合作秩序的起源与演化社会科学战线2005-07-25理性的危机——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天津社会科学2004-01-23跨学科的范式社会科学战线2004-11-25数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4-09-25中国的新政治经济学的可能依据——行为和意义的综合视角社会科学战线2004-05-25理性与道德——关于经济学研究边界和广义效用的讨论(一)社会科学战线2003-07-25社会交往中的效率与道德——合作与信誉在人类起源中的意义学术月刊2003-09-20学术与人生——汪丁丁教授访谈学术月刊2003-10-20历史视角的经济学:是否必要?如何可能?——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浙江社会科学2003-10-25新政治经济学的可能依据:行为和意义的综合视角——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 浙江社会科学2003-12-25理性与情感——关于经济学研究边界和广义效用的讨论(三)社会科学战线2003-07-25社会科学及制度经济学概论社会科学战线2003-05-25信誉: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意义《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 第2期偏好、效用与经济学基础范式的创新——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浙江社会科学2003-04-25凸性与均衡稳定性数字财富2002-08-15 著作名 出版社 出版时间 行为经济学讲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9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二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 青年对话录系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盘旋的思想 三联书店 2009.11 串接的叙事 三联书店 2009.11 影子对话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9 经济学三人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8 市场经济与道德基础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1 制度分析基础讲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6 制度经济学三人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4 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第1-20卷)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2012 情境笔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 寻路问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1 企业的权力结构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4.5 麦田里的歌 中信出版社 2004.1 寻找麦田 中信出版社 2004.1 在市场里交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8 我思考的经济学 三联书店 2003.8 理性的追问—关于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对话 三联书店 2003.8 海的寓言 中信出版社 2003.6 知识印象 中信出版社 2003.6 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8 永远徘徊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3 风的颜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3

Ⅱ 福利经济学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课本

庇古是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你可以看看他的代表作《福利经济学》、《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意大利的帕累托 《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

Ⅲ 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经济学家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基础上进行修改,发展形成了新福利经济学。回
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帕累答托,美国的勒纳、霍特林、萨缪尔森以及英国的卡尔多等人。他们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建立了效用序数论,并编造了“社会福利函数”。
代表作有帕累托的《政治经济学讲义》,《政治经济学提要》,《普通社会学》等。

Ⅳ 什么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

★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最新力作,总结多年探讨中国社会基本问题之思想成果★关注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求解中国人的正义诉求与幸福生活来源★附赠作者亲绘课程配套全彩“心智地图集”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每一个人或绝大多数人是否感觉幸福。我这部讲义,不仅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而且是关于中国人怎样可以生活得更美好的讲义。也因此,这部讲义是我关于“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长期探讨的最近一次总结。——汪丁丁本书以汪丁丁教授于北京大学开设“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汇集多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及制度改革前景的思想成果。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核心议题——正义,具体包括正义理论中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纠缠、正义观念的发展史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的关系等主题,并重点关注艾智仁、奈特与布坎南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和贡献。同时,作者以跨学科的视域、思想史的方法,梳理了“正义”的实践智慧,最终将全部的理论探讨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剖析与未来变革方向的探索之中。

Ⅳ 如何实践《资本论》

《资本论》的艺术高度:社会客观批判

——关于“商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历史辩证法

2016 年1 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Jan. 2016

第23 卷第1 期 Journal of SUIBE Vol.23 No.1


为读者提供了“如何读写用《资本论》”方面的有价值观点,并分享和系统介绍了自己的宝贵的写作经验,文献珍贵而资源稀缺。

[编者按]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研究结合起来,确实获得有机化的中国生长力量,为中国经济学创建提供宝贵智力支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发掘中华经典,并和世界经典的发掘同步、联动,寻求最高智慧,实属有益之举。我们认为,这是文章提出“国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主张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许光伟,当下一位写作风格特立独行的历史经济工作者、研究者

以下是文章主题和正文:

《道德经》和《资本论》具有结构的“巧合”:道和德规定的相互推动和彼此间的有机交融。《资本论》在成书结构上分成四个层次:历史发生学(道,历史生产→再生产过程);系统发生学(德,再生产→流通过程);现象发生学(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过程);认识发生学(道和德的认识形式,生活→认识过程)。这其实是逻辑发展的必然,摹写的是“以历史生产为基础的时间过程”、“以社会再生产为基础的空间过程”、“以流通为基础的现象过程”和“以经济生活批判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辩证法的“四肢结构”完成了对社会历史有机体的整体刻画,书写了一部商品经济形态的“整史”。历史的理论概念、批判=发展的方法论概念得以发掘出来;进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据亦可以从中得到锁定。整体看,这是“保卫”的学术价值、工作意义和建设路径。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供交流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著创立了所谓的“七类文献法”,用于进行指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构建。


Ⅵ.经济理论
Coase,Ronald.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 386-405.
William Lazonick,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Shop Floor,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Monthly Review Press,1974)。
陈其人:《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陈其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时事出版社,2010。
胡钧:《〈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3期。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
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杰弗·霍奇森(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剥削理论》,于树生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霍奇逊:《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任荣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宏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李达:《经济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赵木斋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琼·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顾准译,商务印书馆,1984。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孟捷等:《金融资本与“阶级—垄断地租”——哈维对资本主义都市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荣兆梓:《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段毅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Free Press,1985)。
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许光伟:《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许光伟:《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许光伟:《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特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
许光伟:《发生学与中国经济学建构:一个引论》,《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
杨继国:《价值运行论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杨继国:《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张定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余斌:《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东方出版社,2011。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Ⅵ 求《保卫资本论》作者荐读的文献、作品、文章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列国志数据库 供交流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著创立了所谓的“七类文献法”,用于进行指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构建。


Ⅰ.马克思主义经典
《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4。
《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资本论》第1卷(德文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32卷,人民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34、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12。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50。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1999。


Ⅱ.国学
《周易》(杨天才等译注),中华书局,2011。
《国语译注》(汪济民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老子译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2013。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12。
《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白平),中华书局,2013。
《楚辞译注》(董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61~2014。
《史记》(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07。
《春秋繁露》(张世亮等译注),中华书局,2012。
《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唐诗一万首精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李清照全词》(刘瑜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红楼梦》(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熊十力选集》(景海峰编),吉林出版社,2005。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新唯识论》,商务印书馆,2010。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006。
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Ⅲ.历史和思想文化
卜正民等:《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新星出版社,2005。
冯天瑜:《“封建”考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13。
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新星出版社,2008。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outledge,2001)。
金观涛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增订本),法律出版社,2011。
金观涛等:《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杨人楩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帕特森:《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何国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马春文等译,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
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杨敬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2011。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第1~5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张一兵:《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Ⅳ.政治和哲学
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Martin 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trans.by William Lovitt),New York:Harper Colophon Books, 1977.
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2010。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0。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马元德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余大章等译,人民出版社,1983。
布洛维:《公共社会学》,沈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程恩富等:《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江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赵玉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
戈尔巴乔夫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洪银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简新华等:《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几个难题》,《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简新华:《再论“资本中性论”——答侯廷智教授的商榷》,《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
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潾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
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盛晓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永佶:《劳动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熊子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
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郑一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牟宗三:《历史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钱广华:《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荣兆梓:《资本一般与公有资本》,《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0期。
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施密特:《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张伟译,重庆出版社,1993。
孙中山:《三民主义》,九州出版社,2011。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吴宣恭:《从生产关系的主导因素探讨中国经济学的主线》,《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1期。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
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姚顺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现代哲学》2011年第1期。
俞吾金:《从康德的“理性恨”到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哲学研究》2010年第8期。
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Ⅴ.方法论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London: Verso,2010(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Volume 2,London: Verso,2013.
Dincan Foley,Understanding capital: Marx’s economic theory,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Henry Green,The logic of Marx,trans.by Terrell Carver,Oxford:Basil Blackwell,1980.
Leontief,Wassily.1938: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8(1): 1-9.
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李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贝洛菲尔等:《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10。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
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石士钧译,商务印书馆,1992。
布朗等:《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陈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丁堡骏:《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定位——兼与王峰明先生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凡勃伦:《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张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邓习议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汉兹:《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段文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科斯:《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罗君丽等译,格致出版社,2010。
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刘炯忠:《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刘召峰:《〈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
门格尔:《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5)。
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粱小民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裴宏:《实体与形式对偶的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1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琼·罗宾逊:《经济哲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11。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余叔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斯蒂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陈东威译,商务印书馆,1990。
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闫月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王亚南:《〈资本论〉的方法》,《经济研究》1962年第12期。
王亚南:《再论〈资本论〉的方法》,《哲学研究》1963年第3期。
王峰明:《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2007。
维哥德斯基:《〈剩余价值学说史〉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何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吴宣恭:《“人力资本”概念悖论分析》,《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0期。
谢富胜等:《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谢尔盖耶维奇:《卡尔·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雎国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许光伟:《实体与形式对偶说的逻辑不足和拓展方向——与裴宏博士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
许光伟:《〈资本论〉中具有怎样的二重性学说——与刘召峰博士的几点交流》,《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伊林柯夫:《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孙开焕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


Ⅵ.经济理论
Coase,Ronald.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 386-405.
William Lazonick,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Shop Floor,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Monthly Review Press,1974)。
陈其人:《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陈其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时事出版社,2010。
胡钧:《〈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3期。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
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杰弗·霍奇森(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剥削理论》,于树生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霍奇逊:《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任荣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宏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李达:《经济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赵木斋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琼·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顾准译,商务印书馆,1984。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孟捷等:《金融资本与“阶级—垄断地租”——哈维对资本主义都市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荣兆梓:《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段毅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Free Press,1985)。
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许光伟:《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许光伟:《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许光伟:《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特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
许光伟:《发生学与中国经济学建构:一个引论》,《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
杨继国:《价值运行论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杨继国:《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张定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余斌:《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东方出版社,2011。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Ⅶ.其他


艾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三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许光伟:《马克思企业理论:现代范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7。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陈叔平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伯恩斯坦文选》,殷叙彝编译,人民出版社,2008。

《拉法格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

《卢卡奇自传》(杜章智编),李渚青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王亚南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989。

《卫兴华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


许光伟_网络

许光伟[1](概述图来源[2]),《保卫〈资本论〉》一书作者。[3]当下一位写作风格特立独行的历史经济工作者、研究者。[4-5]1971年8月生于安徽滁州。[2]工作于江西财经大学,教授[1]、硕士生导师[6-7]。涉猎《资本论》[1]、当代中国经济[1]、企业理论等多个研究领域与专业方向。[1]目前从事中国经济学研究。[2]

本着“多路进,狭路退”的治学理念,酝酿了十载,运思了十年[8],于2014年底推出学术成果《保卫〈资本论〉》[9],副标题: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3]。其贯串了许光伟教授的前期成果[10-11]:各个研究路径和类型的学术论文[12],贯串其所喜爱之历史和文化。[9]由于信奉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和而不同”,致力于书写“学术整史”逻辑[13],于是演绎出“国学马克思主义[13]+中国经济学”[14]的相生相克[15-16]的经济思维来[14],使学术呼吁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话语行动。

Ⅶ 有哪些政治经济学的书值得推荐

《资本论》《保卫资本论》

求《保卫资本论》作者荐读的文献、作品、文章

保卫《资本论》参考文献(列国志数据库 供交流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著创立了所谓的“七类文献法”,用于进行指导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构建。

Ⅰ.马克思主义经典
《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04。
《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资本论》第1卷(德文一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32卷,人民出版社,199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34、47卷,人民出版社,200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200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剩余价值学说史》,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
《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
《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84。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012。
《列宁专题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人民出版社,1950。
《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1999。

Ⅱ.国学
《周易》(杨天才等译注),中华书局,2011。
《国语译注》(汪济民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老子译注》(罗义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
《大学中庸译注》(王文锦),中华书局,2013。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2012。
《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白平),中华书局,2013。
《楚辞译注》(董楚平),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吕氏春秋译注》(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61~2014。
《史记》(韩兆琦译注),中华书局,2007。
《春秋繁露》(张世亮等译注),中华书局,2012。
《全唐诗》(彭定求等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唐诗一万首精选》,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李商隐诗集疏注》(叶葱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李清照全词》(刘瑜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
《红楼梦》(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熊十力选集》(景海峰编),吉林出版社,2005。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熊十力:《论六经·中国历史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原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熊十力:《新唯识论》,商务印书馆,2010。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2006。
国学大师丛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Ⅲ.历史和思想文化
卜正民等:《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新星出版社,2005。
冯天瑜:《“封建”考论》(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13。
哈维:《新自由主义简史》,王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侯家驹:《中国经济史》,新星出版社,2008。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特性问题》,高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outledge,2001)。
金观涛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增订本),法律出版社,2011。
金观涛等:《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11。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杨人楩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考茨基:《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帕特森:《马克思的幽灵——和考古学家会话》,何国强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斯考森:《现代经济学的历程——大思想家的生平和思想》,马春文等译,长春人民出版社,2006。
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11。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杨敬年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2011。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第1~5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
张一兵:《资本主义理解史》第1~6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张之洞:《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Ⅳ.政治和哲学
Antonio Gramsci,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197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Martin Heidegger,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Essays,(trans.by William Lovitt),New York:Harper Colophon Books, 1977.
阿尔都塞:《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陈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1984、2010。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2000。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夏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仰海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马元德等译,东方出版社,1989。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余大章等译,人民出版社,1983。
布洛维:《公共社会学》,沈原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程恩富等:《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4期。
德赛:《马克思的复仇——资本主义的复苏和苏联集权社会主义的灭亡》,江澄清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费彻尔:《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赵玉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90。
戈尔巴乔夫等:《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广松涉:《物象化论的构图》,彭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丁建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
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
洪银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胡大平:《回到恩格斯——文本、理论和解读政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简新华等:《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几个难题》,《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简新华:《再论“资本中性论”——答侯廷智教授的商榷》,《中国经济问题》2004年第4期。
梅洛蒂:《马克思与第三世界》,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杨启潾等译,人民出版社,1984。
劳斯:《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盛晓明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刘永佶:《劳动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
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熊子云等译,重庆出版社,1993。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王南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
梅扎罗斯:《超越资本——关于一种过渡理论》,郑一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牟宗三:《历史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奈格里:《〈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张梧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注释本)》,李秋零译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钱广华:《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荣兆梓:《资本一般与公有资本》,《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0期。
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李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施密特:《历史和结构——论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历史学说》,张伟译,重庆出版社,1993。
孙中山:《三民主义》,九州出版社,2011。
孙伯鍨:《卢卡奇与马克思》,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孙正聿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孙正聿:《〈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吴宣恭:《从生产关系的主导因素探讨中国经济学的主线》,《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第1期。
吴宣恭:《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
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等译,商务印书馆,2003。
仰海峰:《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及当代效应》,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杨志:《论资本的二重性——兼论我国公有资本的本质》,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姚顺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析望月清司对<大纲>解读的两个“贯穿”和一个拒斥》,《现代哲学》2011年第1期。
俞吾金:《从康德的“理性恨”到黑格尔的“理性的狡计”》,《哲学研究》2010年第8期。
俞吾金:《被遮蔽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2。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Ⅴ.方法论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London: Verso,2010(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David Harvey,A Companion to Marx’s Capital,Volume 2,London: Verso,2013.
Dincan Foley,Understanding capital: Marx’s economic theory,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6.
Henry Green,The logic of Marx,trans.by Terrell Carver,Oxford:Basil Blackwell,1980.
Leontief,Wassily.1938: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 Economic 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8(1): 1-9.
阿尔都塞等:《读〈资本论〉》,李其庆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何怀远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艾克纳:《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李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贝洛菲尔等:《重读马克思——历史考证版之后的新视野》,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10。
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The Beacon Press,1957)。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等译,科学出版社,1986。
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石士钧译,商务印书馆,1992。
布朗等:《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陈静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丁堡骏:《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定位——兼与王峰明先生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凡勃伦:《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张林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
广松涉:《资本论的哲学》,邓习议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汉兹:《开放的经济学方法论》,段文辉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黄宗智:《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一种辩护》,段忠桥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科斯:《论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罗君丽等译,格致出版社,2010。
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6期。
刘炯忠:《马克思的方法论与系统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刘召峰:《〈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
门格尔:《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85)。
米塞斯:《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粱小民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内田弘:《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王青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裴宏:《实体与形式对偶的劳动价值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1期。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
琼·罗宾逊:《经济哲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11。
蒲鲁东:《贫困的哲学》,余叔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斯蒂德曼等:《价值问题的论战》,陈东威译,商务印书馆,1990。
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闫月梅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唐正东:《从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的历史性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王亚南:《〈资本论〉的方法》,《经济研究》1962年第12期。
王亚南:《再论〈资本论〉的方法》,《哲学研究》1963年第3期。
王峰明:《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威廉姆·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2007。
维哥德斯基:《〈剩余价值学说史〉在马克思经济学遗产中的地位》,何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吴宣恭:《“人力资本”概念悖论分析》,《经济学动态》2005年第10期。
谢富胜等:《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8期。
谢尔盖耶维奇:《卡尔·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方法论作用》,雎国余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熊彼特:《从马克思到凯恩斯》,韩宏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许光伟:《实体与形式对偶说的逻辑不足和拓展方向——与裴宏博士商榷》,《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1期。
许光伟:《〈资本论〉中具有怎样的二重性学说——与刘召峰博士的几点交流》,《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6期。
伊林柯夫:《马克思〈资本论〉中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孙开焕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

Ⅵ.经济理论
Coase,Ronald.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4(3): 386-405.
William Lazonick,Competitive Advantage on the Shop Floor,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白暴力:《财富劳动与价值——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二十世纪中劳动的退化》,方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79(Monthly Review Press,1974)。
陈其人:《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陈其人:《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陈其人:《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何新:《反主流经济学》,时事出版社,2010。
胡钧:《〈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兼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年第3期。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3期。
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崔秀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杰弗·霍奇森(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剥削理论》,于树生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霍奇逊:《演化与制度——论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学的演化》,任荣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王宏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雷诺兹:《经济学的三个世界》,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13。
李达:《经济学大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李建德:《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柳欣:《资本理论——有效需求与货币理论》,人民出版社,200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彭尘舜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卢森贝:《〈资本论〉注释》,赵木斋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
琼·罗宾逊:《经济学论文集》,顾准译,商务印书馆,1984。
曼德尔:《晚期资本主义》,马清文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孟捷等:《金融资本与“阶级—垄断地租”——哈维对资本主义都市化的制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第二版),陈彪如译,商务印书馆,1979。
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中信出版社,2014。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巫宝三译,商务印书馆,1963。
荣兆梓等:《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荣兆梓:《企业制度:平等与效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段毅才等译,商务印书馆,2002(Free Press,1985)。
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3期。
许光伟:《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协同创造价值——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现代化的一般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2期。
许光伟:《再论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协同——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说起》,《制度经济学研究》2004年第1期。
许光伟:《中国国有企业历史特性分析》,《经济评论》2008年第1期。
许光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再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改革开放30年成功实践的理论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0期。
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建构性分析——实践逻辑域中的思考》,《经济学家》2012年第8期。
许光伟:《发生学与中国经济学建构:一个引论》,《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第2期。
杨继国:《价值运行论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杨继国:《论虚拟经济的特殊“供求规律”》,《厦门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张定胜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余斌:《45个十分钟读懂〈资本论〉——余斌的解说》,东方出版社,2011。
张忠任:《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Ⅶ.其他

艾凯:《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三版),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许光伟:《马克思企业理论:现代范式》,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07。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陈叔平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伯恩斯坦文选》,殷叙彝编译,人民出版社,2008。

《拉法格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

《卢卡奇自传》(杜章智编),李渚青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王亚南文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1989。

《卫兴华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