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中国文学的发展
写得好的没人看
写的烂的喝彩阵阵
走向 快餐文学 功利文学
都浮躁起来了
B. 中国文学艺术界2014年春节大联欢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4春节大联欢”春节播出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4春节大联欢”春节期间将在北京、广东、甘肃、河北卫视播出
持续举办11届的中国文联“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一直是每年春节期间电视收视率最高的春晚之一,作为今年除央视春晚之外惟一的综合类春晚,中国文联“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4春节大联欢”的实况录像何时播出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据了解,大联欢的实况录像将若干地方卫视陆续播出,具体时间为:1月31日(大年初一)晚22:05广东卫视、2月2日(大年初三)晚22:00在北京卫视、2月4日(大年初五)晚19:35在甘肃卫视播出,以及河北卫视的黄金时段播出。
本届“百花迎春”大联欢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于2014年1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并录制。据总策划兼总导演郁钧剑介绍说,本届大联欢以“深化改革开放”、“美丽中国”和“中国梦”为三条创作主线,以多种文艺形式充分展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文艺界的崭新蓬勃气象,传递了欢快与喜悦,充满着正能量。
今年的“百花迎春”彻底贯彻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比之去年更为节俭。郁钧剑介绍说,今年所花的费用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二,主要节省在制景搭台等舞美灯光上。“往年,我们会在人民大会堂二楼宴会厅里重新搭制舞台,今年,用的就是原有的舞台延伸向大厅中间的圆形舞台。”郁钧剑强调:“虽然费用减了,但晚会的质量不减。可以说,展现了老中青少四代艺术工作者的风采。”
由郭兰英、魏松、雷佳等老中青三代歌唱家与解放军合唱团等单位联袂演出的歌舞《感谢祖国感谢党》,拉开了情真意切、大气磅礴的大联欢序幕。随后主持人黄宏和杨澜请出了多位八十岁上下的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们进行表演,秦怡朗诵的《少年强则中国强》,胡松华与贾作光的歌舞《马背上的祝福》,田华朗诵的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台词片段,傅庚辰与王晓棠抒发新春感言,王昆的歌曲《王二嫂过年》,唐杰忠的黄梅调《“百花迎春”赞》,范曾朗诵的《迎甲午诗词两首》,陶玉玲、邓在军、陈铎合唱的歌曲《九九艳阳天》,刘长瑜表演的京剧《卖水》选段和阎肃朗诵他自己创作的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热烈欢呼声。
在国际国内各种大赛中获奖的青年舞蹈家、杂技家们表演了集芭蕾、古典、民族为一炉的舞蹈《和风》和群体魔术《百花争妍》。青年歌唱家祖海、刘和刚、王丽达、王庆爽、王莹、张英席、阿鲁阿卓、曹芙嘉、降央卓玛、萨顶顶、常石磊、金志文等演唱的一组当下流行的歌曲,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适逢传统“马”年,联欢会上不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由二胡、小提琴、马头琴、大提琴、铜管五重奏“混搭”演奏的器乐名曲《赛马》,还有一组分别由阎维文、孙悦和解晓东、蒋大为、张建一和廖昌永、殷秀梅、才旦卓玛和刘秉义、邓玉华、吴雁泽等演唱的将“马”入词的经典名曲。
书法家欧阳中石、李铎、张海、申万胜、吴东民、王家新和艺术家王铁成、赵忠祥、姜昆、徐沛东、张铁林、朱军等在舞台上“纸上赛马”,分别书写了十二个带“马”的大字;美术家刘勃舒、刘大为、张道兴、杜滋龄、崔如琢、吴悦石也分别展示了他们的精美画作,丹青颂马,意境高远。
中青年艺术家的中坚力量殷秀梅、王黎光、刘敏、吴为山、胡玫、高希希、于魁智、李胜素、吕嘉、董卿、张国立、章子怡、 阎维文和各文艺家协会的主席尚长荣、李雪健、徐沛东、姜昆、赵汝蘅、刘大为、王瑶、张海、边发吉、赵化勇分别登台,代表全国的戏剧家、电影家、音乐家、曲艺家、舞蹈家、美术家、摄影家、书法家、杂技家和电视艺术家表达了新年的愿望并向全国人民拜年,现场气氛充满了团结与祥和。
在过去一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国文联深入基层,直接感受土地与人民,创作出了一批精美的艺术作品。甘肃民俗表演《文艺家下乡来》反映了广大基层百姓对艺术家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欢迎和赞美。而由吕继宏等一批甘肃籍艺术家共同演唱的、由印青在甘肃基层采风创作的新歌《甘肃老家》,则切实表达了艺术家们的对广大基层百姓的真实情感。
联欢会上,瞿弦和、宋春丽、奚美娟、陈建斌表演的配乐诗朗诵《中国梦》,由谭孝曾率领的众多“郭建光”和袁慧琴率领的众多“沙奶奶”在观众席里合着由冯巩领衔的京剧小乐队,唱起了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郁钧剑和张也、李谷一和小虫、戴玉强和么红以及宋祖英分别演唱了一组歌唱祖国的经典名曲。
在由郑咏、成方圆、王传越、王晰领唱的合唱《美丽中国进行曲》的昂扬音乐声中,本届大联欢圆满结束。
千余名艺术家出席了本届大联欢并参与了表演,其中有周巍峙、陈晓光、靳尚谊、吕厚明、谢铁骊、徐晓钟、汪明荃、苏叔阳、谢芳、詹建俊、刘诗昆、金铁霖、吕远、羊鸣、杜鸣心、冯远、段成桂、林岫、王成喜、张立辰、宋雨桂、郭怡孮、韩静霆、王朝柱、白淑湘、陈爱莲、陈维亚、左青、赵明、李维康、赵葆秀、古文月、李明启、王景愚、马增蕙、常贵田、孟庆云、叶小刚、戚建波、刘江、卢奇、刘劲、王奎荣、雷恪生、杨洪基、于淑珍、耿莲凤、程琳、小香玉、朱时茂、王馥荔、王丽云、李丹阳、吕薇、牛莉、刘亦菲、刘之冰、丁柳元等。
C.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心得体会 怎么写
要有勇气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一个时代有几个最好的作家,有几部最好的作品,具体来说,汉语小说有能力处理历史遗产并对当下现实进行批判,有能力以汉语的形式展开叙事,有能力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这个时代的文学就立起来了。
当代中国文学当然要放在现代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来理解,它是世界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这样的现代性内在差异性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虽包含着断裂、反叛与转折,但它不与五六十年代的文学完全悖反。五六十年代的激进现代性,历经了80年代的"拨乱反正";我们固然可以看出它的局限性,但同时也不可能将它从我们的文学传统中完全地剔除。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并非只有"政治"二字才可概括;八九十年代的反动,也并非只是投入西方现代的世界体系就能全盘解释。前者有"文学"遗留下来,而后者有"中国经验"不可化约,二者相加,就是中国文学的倔强性。这两个时代,在我们的文学史和批评中,被描述为对抗与反动的关系,但我们也要同时看到,它们也并不是替代性的。先锋派反"宏大叙事",只是表明历史之变化,与"可歌可泣"无关。后来的历史固然要超越过去,这并不等于过去就一无是处。事物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也并非以好与坏的简单逻辑为唯一的解释准则。有些人把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文学称为"烂苹果",这不只是狭隘偏见,也是心底阴暗。
我们要看到,中国当代的文学经验的特殊性,没有这一点,我们就无法在自己的大地上给中国文学立下它的纪念碑。也就是我们永远无法给出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准则,因为,依凭西方的文学价值尺度,中国的文学永远只是"欠发达"的货色。但谁来依凭西方的尺度呢?是我们吗?我们为什么只有这一种尺度呢?汉语言文学的尺度是否有可能会有一点例外呢?仅就这一点例外,它是否永远无法为西方文学规训呢?
西方给予中国的美学尺度,无疑曾引导、敦促中国现代文学进步、成长、壮大。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都是西方现代性引导的结果。后者不过再加入了苏联的影响。它是世界现代性在中国的激进化表现,在文学上也同样如此。从现代至今,100年的历史,不能有一些变化吗?
中国现代白话文学追逐西方一个多世纪,自梁启超1906年创刊《新小说》,发表所谓"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观点,中国小说奉西方小说为圭臬。西方的现代美学语境,一直是中国文化走向启蒙现代性的参照物。但中国自现代以来,其实一直走着自己的激进现代性之路,在文学上也同样如此。中国的小说终至于以宏大的民族国家叙事为主导,从文学革命的现代性文化建构到建构起中国革命文学,文学与民族国家建立的事业完全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西方的现代文学所没有的经验。这一经验一直偏离西方,它不能完全以西方现代文学的经验为准则,只要以西方现代世界性或"人类性"文学经验为准则,中国的现代文学就陷入尴尬,尤其是走向共产革命的文学更是难以协调。夏志清和顾彬等就不愿承认这样的历史也是文学的历史;他们宁可把它看成是中国作家受政治压迫的历史佐证(这可以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顾彬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读出)。
西方的小说根源在于它的浪漫主义文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依然是与这个传统发生关联,反叛也是关联的一种方式。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永远无法生长出西方浪漫主义传统下形成的现代小说艺术。这就是直至今天,一写到城市,我们的文学就力不从心的原因。要么空泛,要么虚假。但我们的乡土叙事却有独到之处。所以,如何适应他们的标准是我们最大的困境,如果没有我们对自身文学的认识以及相应的美学准则的建构,我们的文学永远只是二流货。所以我认为困境是内与外的体现,内和外到今天都面临着极限,西方给我们施加的美学标准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用那样的标准看自己的小说,永远是差了一大截儿,永远是不对称的。但我们没有想到差异性的问题,我们没有勇气、魄力建构异质性。
在此历史情势下,我们何以不能看到另一种文学的历史呢?看着中国现代以来的文学,其实一直在展开中国的激进文化变革,从而未尝不是开创另一现代性的道路。一方面要依循西方现代性的美学标准,另一方面要有中国自己面对的现实条件,这二者的关系紧张,后者要强行压制前者。直至"文革"后,这一历史被翻转。但90年代之后,其实西方的现代小说在60年代就面临困境,如巴斯以及苏珊·桑塔格所言,小说的死亡,先锋文学或实验文学再也难有花样翻新……等等。这一美学上的枯竭,何以要中国今天还要遵循?
现在,几乎100多年过去了,这样的规训和尺度,已经到了极限。也就是说,中国臣服于它已经够久的了--我们姑且承认这些臣服是必须的。但今天,一方面,从客观上看,西方文学本身给出的可能性已经极其有限了;另一方面,主观上讲,中国的文学累积的自身的经验也已经有一些了,仅就这些也难以为西方汉学家和翻译家识别了。中国为什么不能开辟自己的小说道路?法国当年有它的新小说,中国为什么不能有另一种新小说,不能有汉语的新小说?中国的文学仅参照西方现代小说的经验,永远不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汉语的独特性,汉语如此悠久的传统,现代白话何以没有继承中国传统的语言?这都是不实之辞。利用中国古典来贬抑中国当代,这与用西方的绝对标准来贬抑中国如出一辙。
南美的文学受到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们都是受的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西班牙语、法语或英语等)写作。帕慕克虽然用土耳其语,但他的西方语言和文学修养完全融进西方文化。只有中国这些"土包子"作家,半土不洋,他们的文学创作完全超出西方的经验。如此独异的汉语,如此独异的现代白话文学,何以不会有自己的语言艺术呢?何以只能变成另一种语言让外人评判才能获得价值呢?
我以为把今天的中国文学放在60年的当代文学史框架里来看,它可以说是达到了过去未尝有的高度。我知道这样的评价与当下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指责大相径庭。其实从90年代开始,"唱衰"中国当代文学在中国主流的媒体和批评界就一直存在。因为90年代退出批评现场的一批人也认为中国再也没有好的文学。媒体的兴起也提供了一个"围攻"文学的场所,因为媒体觉得骂文学最安全,骂别的很困难也不专业,所以到处是骂文学的。
尽管说,这60年未必是线性发展进步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但这6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并不是一个颓败的结局,而是有一定数量的大作家,一定数量的大作品。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学,不可能大部分作品都是极其优秀的作品,大部分作品当然只是寻常之作,关键要看它到底有没有几部可称得上是大作品的东西,有没有可以称得上是大作家的家伙。一个时代有几个最好的作家,有几部最好的作品,具体来说,汉语小说有能力处理历史遗产并对当下现实进行批判,有能力以汉语的形式展开叙事,有能力以独特的方式进入乡土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有能力概括深广的小说艺术,这个时代的文学就立起来了。
D. 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怎么界
他们的区别:
其一,研究对象不同——两个学科的名称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其二版,研究困结不同:中国古代权文学的研究令人头疼的是我们如何能尽可能地复现历史现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纠结的却是我们如何能摆脱近距离的语境所造成的局限。
其三,研究侧重的方法不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往往为避免语境悬隔而造成的妄测而更加注重实证性的研究,侧重考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往往为摆脱现实语境的压力和束缚而向阐释性的研究倾斜,形式研究和文化研究往往更受青睐。
其四,研究重心不同: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是既成事实,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基本以经典的再发现和再阐释为重心,至于对边缘作家和文本的经典化阐释诉求则一般很难获得认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处于未完成状态,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都是在多元对话中谋求统一的可能性,这种多元和统一的过程形成了一种拉锯式的运动状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好就业些 其实没多大区别,用人单位主要看中文这一大方向。
E. 时尚盛典翻车,现场都出现了哪些尴尬瞬间
关于尴尬,就是下面几位答友的答的,无非就是张若昀瘦到脱了相,男星没找着座位,该死的打光糊了我的爱豆,某某女明星又出了啥状况···。
主办方:这叫尴尬吗?这叫翻车吗?没有黑点我们这个活动怎么上热搜?你们懂不懂啊?
明星团队:这叫尴尬吗?这叫翻车吗?你知道我们为了上热搜有多努力吗?
十八线小花小鲜肉:害,都是为了吃饭!说翻车我都不好意思了。
主办方和各位明星为了有热搜倾尽全力,你们居然说人家的努力是翻车,就没有逻辑?活动有热度就算成功,尴尬根本不算个事儿好吗?
还是那句话,没尴尬,没翻车,商业活动需要热度,热度需要新闻,新闻可以是意外造成,也可以人为制造···
不信你明年再看看,比今年只会更热闹,只要这活动还在。
F. 《中国诗词大会》是综艺节目,还是真正的比赛
应该是真正的比赛,选手都是有才华,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是我们喜欢看的节目长知识。
G.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区别是什么
1、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2、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
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7)中国文学现场扩展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概念:
1,“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①传统分法:1917—1949 。多数学者。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等。
②现代分法:包括当代文学,南方不少学者。如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
另外,还有一种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包括进去的说法: 20世纪中国文学。
不过,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刘明馨,赵金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纲》上,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等。
2,“现代”作为一个性质概念
《三十年》"序言":"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①语言上,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文学形式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内涵和地位古今均一样。
③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
④内容上,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审美标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劳工神圣,儿童崇拜,妇女解放。
最关键一点,个人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的出现。于是,一切思想,情感 和审美心理均从个人出发,皆因个人变化。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出现。
H. 百花迎春 2013文学艺术界春晚 播出时间
1月13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3春节大联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艺术家会聚一堂,共迎蛇年新春。中央电视台对此次联欢会进行了现场录制,将于2月11日(正月初二)14:00在央视三套首播(120分钟版),并于2月13日(正月初四)22:38、2月14日(正月初五)19:30分别在央视一套播出160分钟完整版和央视三套重播120分钟版,为广大观众朋友献上一道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实际播出时间以央视预报为准)。
I. "文学之新"比赛是什么样的
为进一步挖掘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学新人,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新星,繁荣中国文学创作,长江出版集团、英国企鹅出版集团、新浪网、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文学新人选拔赛”,大赛依托有“中国青春文学第一刊”之称的《最小说》杂志于2008年5月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