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老桥和文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老桥和文学

发布时间: 2021-03-27 16:38:48

㈠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水上占了几百年了吧这个句子用了什么和什么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

这个句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体现了桥的坚韧。
表达了作者对桥的崇敬。
几百年。

㈡ 山中访友是一篇什么散文

山中访友》是一抒情散优美,热爱自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富自然情趣的山中访友介绍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
文学作品的意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的判别与择取,如果从不同的阅读视角出发,可以领略到文本不同的意义。《山中访友》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记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因为带着动情的眼光,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作者究竟带着怎样的眼光?作品究竟带着怎样的奇异色彩?我们试着从不同的角度作些揣摩、探析,会有不同的鉴赏景况。

㈢ 老桥与古树

[老桥与古树]老桥与古树 余姚市江南新城小学方家昊 十月一日,金风送爽,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去外婆家,我闲着无聊,就和爸爸妈妈去拜访外婆常提起的两位老人,老桥与古树。 那座老桥,是我拜访的第一个老人。老桥全长27.7米,宽4.5米,桥身6条长8.95米的巨石支撑着,上面横铺着一条石条防止倾斜。侧看像一只独立着的金鸡。桥顶用一块块小巧的青砖修筑而成,密密麻麻的,像一片片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耀眼。桥里面铺着一块块木板,走在上面”咯咯”地响。它可坚固了,古往今来那么多人踩在它身上,那么多风风雨雨,它依然挺了过来。它的用途可光了;农民伯伯干累了,可以在它身上休息,而且近在咫尺,非常方便。晚上,过路人来了,没地方住宿,可以在古桥上住一个晚上,小学三年级作文《老桥与古树》。另外桥洞非常宽敞,洪水来了可以在底下流过,人们只要跑到桥上,就可以平安无事……。传说明朝皇帝朱元璋也在古桥上过了一夜呢?从此,夏天,桥上就再也没有蚊子了。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溪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渡过了对岸,你让多少人在你身上歇息。岁月悠悠,往事悠悠,唯有你依旧。 来到大樟树前,我不由得大吃一惊,树干圆圆的,粗粗的,要五六个大人合抱才勉强抱得过来。灰黑色的树干上长满了许多青苔。用手一摸,滑滑的。没有青苔的地方,硬硬的,特别粗糙,用手拍了一下,发出”邦邦”的声音。树冠直冲云霄,像一把大伞一样,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的,阳光下,树叶翠色欲流,绿得发亮。整棵树高达二十几米。据说他已经380多岁了,称得上樟树的”老祖宗”了那么多年了,他一直站在西山头与我们守望相助。啊,古树你像一位傲然挺立的勇士,又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春去秋来,似水流年,唯有你依旧。 老桥守在村东头,古树守在村西头,他们与家乡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怎能步让我敬佩呢? 指导教师 汤建萍

㈣ 山中访友的批注。谢谢。

《山中访友》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杰作。

文章全文
[编辑本段]
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觉好清爽!
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滚滚水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掌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浊吗?你好,溪流妹妹!你吟着一首小诗,是要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你好,瀑布大哥!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你好呀,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奥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津津乐道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的作了一会儿女性。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道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唯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水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作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
李汉荣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年度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年度选本。 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 “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初一,上册),发表于2002年第1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黑夜里的文字》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务馆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导读》。他的作品语句通顺流畅,无不散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文章简说
[编辑本段]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丰富、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词句解析
[编辑本段]
①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②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③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④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⑤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⑥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这句中,“它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教学意见
[编辑本段]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揭题后,可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教学时,可以以《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教师要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3.这篇文章的语言丰富生动,作者对山中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体验十分深刻,许多描述能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课后练习3也正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4.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因此,教学本文要重在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像第5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同时,文章所特有的那种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样的情怀,都可以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
没有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很难领悟作者描写的意境、表达的感情。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5.生字、新词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注意下列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唱和”中的“和”读作“hè”,“蕴”的下面不是“温”。

㈤ 请问“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是比喻还是拟人

比喻。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句话句话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无私奉献、默默为大众服务的品质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老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5)老桥和文学扩展阅读: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比喻句的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㈥ 山中访友 恩泽 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㈦ 为什么说神曲是中世纪的终结 新时代的开始

因为但丁的《神曲》可以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两个欧洲文学高峰之间承上启下的伟大的作品。在但丁身上,既体现了中世纪的文化思想,又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光芒。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网络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7)老桥和文学扩展阅读: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Divine Comedy)》。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薄伽丘在撰写《但丁传》时,为了表示对但丁的崇敬而加上“神圣的”一词。

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一说《神曲》用意大利文写成,而非官方语言拉丁文,行文不过于严肃,而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神曲》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地狱、炼狱、天堂进行了一次游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㈧ 谁知道江南古镇的桥,建筑,风俗的特点的文章急!!!

同里,是一座美丽幽静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色和人文荟萃、文物古迹遍地的特色而闻名于海内外。 同里地处太湖之滨,大运河畔,距苏州17公里,离上海80公里,到南京20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建镇历史。
同里,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圩头,而49座建于不同年代的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户户临水通舟,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1981年和1982年,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太湖风景区同里景区和江苏省唯一的文物保护镇,1995年又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2000年11月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6月,退思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同里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里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水乡特色“浓”(东方威尼斯)
同里古镇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镇外有五湖环抱,镇内有15条河流成“川”字形把镇区分割为7个岛屿,49座建于各个朝代、风格各异的石桥将其连成一体,形成了依水成街、沿水筑屋、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自然美妙景观,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二、深宅大院“多”(明清建筑群)
同里镇历史悠久,自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两朝,许多做官人家和文人雅士纷纷在同里建宅造园。据镇志记载,自公元1271——1911年,镇上先后建成宅园38处,寺、观、祠、宇47座,其中既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字,又有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建筑有耕乐堂、三谢堂、五鹤门楼、承恩堂、仁济道院等十余处。清代建筑有退思园、嘉荫堂、崇本堂、务本堂、陈去病故居等十余处。现在全镇先后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的有5处,列为市级文保单位的有4处,市文物控制单位26处,民宅中封火墙、石库门等特色建筑随处可见,现存最深的叶家墙门有九进之多,为江南古镇之罕见。目前全镇有65%以上都是明清建筑,可称之为明清建筑群。
三、文化底蕴“深”(历史博物馆)
据镇志记载,自宋代至清末年间,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42人,文武举人93人,诞生了南宋诗人叶茵,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园冶》作者计成,军机大臣沈桂芬,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国学大师金松岑,第一个翻译列宁著作、中国近代统计学奠基人金国保,文汇报创始人严宝星等。同里除了名人多以外,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松石文化——良渚文化——离洲文化的出土文物在历史文物陈列馆展览文物有200多件。
四、民俗民风“淳”
自古以来,同里镇的市民都有较为淳朴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建于清代的“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更是同里桥中之宝,几百年来镇上居民婚宴喜事、生日庆贺、婴儿满月都要走三桥,以图吉利,不少外地游客千里迢迢专程来到同里走三桥,以圆“走三桥”风俗之梦。
五、影视产业“兴”(天然摄影城)
同里原有的古镇水乡风貌和逐步修复的景点,使同里具有独特的自然水乡景观,形成天然影视拍摄场所,深受影视界朋友的青睐。自1983年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的《包氏父子》至今已有《红楼梦》、《家、春、秋》、《戏说乾隆》等100多部影视片在同里拍摄。去年4月18日被中国电影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影视摄制基地”,今年4月18日——22日,中国当代电影剧本创作研讨会在同里隆重召开,这些都标志着同里“天然摄影城”的建设迈进了新的一步,将给同里影视基地带来新的生机。近年来,同里遵循“保护古镇,开发旅游,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开发旅游事业。同里水乡古镇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一是支柱产业形象逐步确立。随着旅游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一系列促销活动,同里在全国特别是江、浙、沪一带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40多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3亿多元,已成为同里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84年修复退思园并对外开放以来,目前已形成的旅游景点有著名园林退思园、历史文物陈列馆、“蓬莱仙境”——罗星洲、明清街、江南第一茶楼——南园茶社、嘉荫堂、世德堂和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景区及耕乐堂、清代建筑陈去病故居。不久将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家喻户晓的〈〈珍珠塔〉〉景点群。目前正在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对古镇区进行全面整治(三线入地、污水处理、绿化环境等),这些都为同里“多日游”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是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为了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先后兴建了同里湖度假村、三元大酒店、同里宾馆等中高档基础设施,目前,同里镇已拥有宾馆、饭店50多家,标准房间500多间,基本上满足了游客需求。98年又相继开通了苏州——同里、上海——同里、杭州——同里、南京——同里的旅游专线车,为广大散客旅游提供了交通方便。因此,古镇同里目前已拥有一个比较良好、舒适的旅游环境,“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设施齐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