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曼昆经济学原理与曼昆宏观经济有什么区别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 ——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Pareto) 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⑵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什么异同各适合哪类读者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相同之处:都是讲经济学,用各自的方法将经济学研究的比较透彻,都是时代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不同之处: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先讲一些经济学的用语,之后就用十分浅显的语言来讲述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最后将这些问题与经济学联系起来便于学习理解。这本入门教材相比于其他教材来说,更像是一本故事书。关于数学工具的运用,这本书也尽量简化,个人感觉曼昆甚至可能在极力避免让人望而却步的公式出现,以免将整本书的趣味性拉低。书中的图表图形倒是会相对经常地出现,但也简化到了没学过数学的人也可以看懂的这个程度。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以均衡价格论未核心,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这本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而且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适合的读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适合初学者,即0基础的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经济用语及专业知识比较多,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人。
⑶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和第七版有什么区别
1、参考资料不同:
第七版第三章增加了参考资料:“金融系统、市场、中介与2008年和2009年危机”,第九章新增了关于休谟的货币理论作为参考资料。
2、书籍可读性不同:
第七版它以学生在前面各章节和以前课程所看到的所学到的思想作为基础,让学生见识到研究和政策前沿的思想,更加易懂。
3、涉及案例数量不同:
第七版相对于第六版大幅更新了“新闻摘录”“案例研究”等专栏,例如增加了以碳税来应对气候变化、网络经济等新话题。
(3)曼昆经济学原理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⑷ 请问大家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些什么
看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收获:
①强调得更多的是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和政策分析。
②提供了案例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
③提供了大量的“新闻摘录”,以使读者懂得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一类书籍,中英皆有,是比较基础的经济类教材,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有曼昆,索罗斯,范里安等人,且有相应的中英本。
第一本《经济学原理》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编著。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学学者一般编写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经济学》,内容大体相似。
⑸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怎么看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经济学入门书籍,里面内容浅显易懂,就是给不懂经济学想了解经济学的人看的,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全名叫《经济学原理 微观分册》,下册是《经济学原理 宏观分册》,
《微观经济学》是专门写微观经济学的书,介绍了消费行为、生产者行为等微观经济学理论,版本有很多的,并且分为初级 中级 高级三个级别。
《宏观经济学》主要介绍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理论,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的理论依据等。
⑹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
原理三: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第二个大问题是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五: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在贸易中往往存在着竞争,贸易和体育竞赛不同,不一定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必然失败,它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竞争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如何分析资源这一问题上,一向有两种方法,一是中央计划,二是市场机制,前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后者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作者指出,市场经济虽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有市场失灵等,所谓市场失灵,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部性。外部性有好有坏,污染就是一个不良的表现。
第三个大问题就是整体经济如何运行,这个问题可用以下三个原理加以解释。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动的能力。世界各国贫富不均,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原因在于生产率的差别。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好多货币时,物价上升。这是一个货币理论,指的是通货膨胀这一现象,所谓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量的增加,在大多数严重或者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都是由于这个原因。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通货膨胀虽然有害于经济的发展,但政府却很难彻底地去消灭它,原因在于降低它时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这就是一个二难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在菲利普斯曲线上反映出来。
(6)曼昆经济学原理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按照传统的观点,储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消费和储蓄,从而和生产又是一对矛盾,要想经济高速增长,就不得不压低现期消费,增加储蓄。许多人在讲到储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往往以日本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日本的储蓄率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许多人认为:日本的高增长是因为它的高储蓄带来的,因此,“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就要像日本那样实行高储蓄的政策”,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⑺ 关于高一生是否有必要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详情如下)
您好:
个人不建议高中提前学经济学内容,原因如下:①从实用角度讲,西方经版济学(权《经济学原理》介绍的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部分)和高中课程关系不大,除了和政治必修一有一点点交集,学不学不影响您的高中学科成绩。而且经济学要学好还是很费功夫的。②西方经济学有很多内容涉及微积分的知识,很多推导要用导数、偏导数、全微分等知识,需要一定数学基础。
当然,用经济学的话说,您高中三年的时间是给定的,您可以用来学习高中知识,也可以学习经济学知识,这两种选择都能给您带来效用,效用大小由您的个人偏好决定,所以是否将时间分配到经济学上,取决于您的个人偏好。
如果以上回答解决了您的疑问,请记得采纳;如果仍有不懂,欢迎继续提问,谢谢。
⑻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于1998年由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哈佛大学的一位青年经济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
该书1998年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两项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记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当年销售量就达到了20万册。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
书名
曼昆经济学
作者
[美] N·格里高利·曼昆[1]
ISBN
9787301150894[1]
出版社
美国德赖登(Dryden)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年
快速
导航
本书特色
章节目录
本书评价
主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人们是如何决策的。这其中包括四个原理:
原理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此原理典型的注释 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某个你喜欢的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个喜欢的东西,因此,作出决策要求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或者几个目 标之间有所取舍。认识到生活中的权衡取舍的重要,因为人们只有了解自己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带来的机会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生活中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界称这些调整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因此,在分析任何一项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包括三个理论。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解读:比较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自己擅长的与别人进行交换,人们从相互交易中获利。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解读:亚当斯密斯“无形的手”。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解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在公共品、垄断等方面市场有时会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
个人的决策和人们的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
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解读:同样10个人做蛋糕,如果生产能力越强,比如A蛋糕房采用手工做,B蛋糕房采用机器辅助。肯定是B蛋糕房的产量大,因为机器的帮助,B蛋糕房的人均产量就比A蛋糕房要多了,也就是生产率高于A。因此10个人可以分的蛋糕更多了,也就是生活水平越好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解读:通货膨胀,一斤米能够一个人吃三天,这个价值是不变的。以前工资低,卖5角,现在卖1元,是因为你工资涨了钱不值钱了,但米的价值一直还在。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⑼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讲了什么该怎样学
经济学原理主要分为两大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主要讲的是需求回及供给的答平衡;宏观的内容比较杂,多为利率、通货膨胀及政府经济政策,还有就是货币市场及金融市场。
至于要怎么学,就直接按课本来呗。一张张看。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