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米兰·昆德拉《相遇》的相关内容。
本书是米兰·昆德拉继《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后推出的第四本随笔集,共分为九个部分,涉及绘画、文学、音乐等各项领域。昆德拉一如既往“出入于艺术之境”,在书中回忆了与弗朗西斯·培根、富恩特斯、勋伯格、阿纳托尔·法朗士等人的“相遇”,既是美学的“相遇”,也是几个时代的“相遇”、更是作者与其旧主题和旧爱的“相遇”。
书评:宛若一次多重的相遇
这一次,昆德拉终于突破了“七”的“劫数”。
成书于2009年年初的《相遇》分为九部分,从培根的画开始,到他所谓的“原小说”——马拉帕尔泰的《皮》结束,继《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之后,昆德拉再一次重申了他对小说——同样引申到包括绘画、电影、音乐在内的艺术——的定义:艺术(或者是小说)就是将“感觉和思想的每一面向完全展开的方法,好让生命不至于缩减为恐惧的单一维度”。
《相遇》仍然没有离开昆德拉最喜欢的主题词:轻、笑、遗忘、记忆、历史…只是,读了《相遇》之后,我们才蓦然发现,如果从《玩笑》开始计算,昆德拉的小说竟然也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因而,《相遇》中的主人公从《小说的艺术》中的拉伯雷、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贡布罗维奇扩展到了法郎士、塞利纳、菲利普·罗斯和马拉帕尔泰,当然,拉伯雷、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贡布罗维奇也仍然在。欧洲小说的“上半时”与“下半时”都在,还有现代文学如果还想找寻奇迹就无法放弃的拉丁美洲。用了昆德拉自己的话来说,或许,《相遇》本身就是“一次多重的相遇”。
从这个意义上说,昆德拉是执着的。在所有的理论家都叫嚷着“小说(或者文学)的终结”的时候,昆德拉却停留在他半个世纪前的出发点。有谁能够不为这样的想象所感动呢?明明是向记忆走去——《相遇》一开始就说,它是“和我的旧主题(存在的与美学的)还有我的旧爱相遇”——却一厢情愿地把这样的运动想成是未来的方向。因为,在昆德拉看来,政治不是永恒的,历史不是永恒的,甚至记忆也不是永恒的,只有作为“存在的探测器”的小说可以是——如果他不是很反对这个词——永恒的,可以越过时间的界限。不是吗?拉伯雷在小说以“小说之名”存在之前就已经在写小说了,那么,即便有一天,小说不再能够以“小说之名”存在,我们还是能够期待它突然以某种我们未曾预料到的形式,给我们探索存在的惊喜。
《相遇》里的昆德拉也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昆德拉,一个在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对于小说或艺术的定义时,也不会忘记为我们讲上两个冷笑话的昆德拉。不是一高一矮的两个背影——作为法国二战英雄的诗人勒内·夏尔与因赞同过纳粹主张而饱受争议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是布莱希特遭人“举证”(是在他入殓后三十年!)的体臭,再不就是曾经迷恋法国超现实主义领袖布勒东的海地共产党诗人。这多少让还不能够完全沉迷于后现代碎片置一切于不顾的我们有些无法接受。然而,我们不是不知道,所有的冷笑话都指向一个真相,那就是,小说如果是存在的探测器,它就不应该,也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左右。所有的冷笑话,恰恰是小说之外的。
② 相遇儿童文学的作文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特别爱看《儿童文学》,里面的故事特别精彩,每次看完我都能收获很多。
《儿童文学》有感悟屋,暖心阁,教子坊,典藏书屋,青春花坊。看了感悟屋我明白了道理,看了暖心阁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看了教子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典藏书屋更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还有青春花坊里阳光男女孩的文章,都让我读的津津有味。真是太好看了。
《儿童文学》好似一个真理大师,在我品读了一篇篇美文之时,文章中的风骨、情操、哲理、志向和智慧,也如春雨点点入土一般,自然而然地流入我的心田。
儿童文学,窖藏文曲,书香醇厚,文坛盛宴,刊中极品,饱览精品,享受阅读。
《儿童文学》里的作家也都是一些出过书的有名的作家,有童话大王郑渊洁,小说彭学军,文学小说韩青青。。。。。。
《儿童文学》不仅是作家们对天地,也是我们的空间。你可以在里面交友,提建议,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可以投稿,有一个栏目是擂台赛,上面是我们小学生的文章。
《儿童文学》适合9至99岁公民阅读,不管老的小的只要接触上,你就再也离不开了。
《儿童文学》是我的最爱,我会一直读下去,因为她值得你去读,精彩!
③ 初中作文《我与文学相遇》600字左右
按自己的想法修修补补啊
文学,是一个太过于沉重的词,因为浩瀚,所以沉重。广义的文学是一切语言艺术的总称。然而一个人穷尽一生也无法真正了解文学的含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虽无法穷尽它,但至少耳濡目染过它,我们总是会与它相遇,在它的感染下,诗意的生活。
在稚嫩的小学时代,我们渐渐开始接触到了文学,我们忘乎所以的陶醉在语文课堂上,听着年迈的老师耐心地给我们朗诵“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什么都不懂得我们也都可劲的跟在老师后面大声的朗读直至背诵,当时的我就真的以为诗人举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于是,对诗人描写的画面也羡慕了很久很久,自己也偷偷的幻想了很久很久,久到直到我们学习了新的篇章,背诵了新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带着这些熟读成诵的诗句懵懵懂懂的走完了小学那段青葱岁月,而文学,正是在那个时候深深的扎进了我的脑海里,一旦给以呵护,它定会枝繁叶茂。
中学时,我们渐渐了解了文学的一些表层,在老师的传授下,我们知道了文章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写景文几大类,我们也了解了范仲淹为什么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我们甚至了解了屈原为什么会投江,司马迁为什么发愤而作《史记》!在一步一步的向文学探索的过程中,我与文学的情愫越结越深,然而在被动接受文学时,总觉得似乎有什么缺憾,现在看来,也许是一种“失语权”,也就是说对于文学这个方面没有太多话语表达的权利,只是一味地被灌输,被填鸭,以至于当时我甚至厌恶那枯燥的古文背诵,甚至想古人怎么有那么多事要写,那么多话要说。不过,现在却颇感谢那个阶段与文学的相遇,如果没有那个时候的积累,现在也不可能如此执着的痴迷于文学。直到现在仍然清楚的记得那时候的写作课,记得清楚的事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现好,以此为骄傲,二是表现很差,甚至被批评,很庆幸我是属于前者,写作课上老师经常会把我的作文当范文读并夸我的文学素养很好,尽管当时我对“文学素养”这个词知之甚少,还是想当然的认为作文写的好便是文学素养很高了。现在想来,那时候与文学的相遇是那样的匆忙,因为升学的压力的临近,我们的写作课被压之又压,我们也只好无奈的以三角函数、方程式来代替我们的唐诗宋词、诗情画意。
我们大学的校训是“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在大学宽松的氛围里,我与文学真正的相遇了,我才明白它的浩瀚与沉重需要我用心去感悟,用心去研究。小说、散文、诗歌,他们都是文学存在的形式,文学是一座高山,我在山脚下徘徊,有攀越的欲望。与文学接触越来越深入的时候,我发现文学不再像以前那样带给我们的是快乐的情感体验,相反,越深入,你越会发现有时文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痛苦的阅读体验,具体来说,就是痛苦的阅读,痛苦的感悟。在阅读文本时,要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深层次的阅读,深层次的思考,读书同看电影,听音乐会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就像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愉快地分享,而前者却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代先哲穿越历史与你对话,你啪的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可你忍不住又打开它,与它相遇,与它交流,追求灵魂上的碰撞与交流。
当我一次一次的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无法自拔时,同样,它所馈赠我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的多,就这样在文学的带领下,我以它带给我的特殊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诗意的栖居着,在接触过莎士比亚戏剧的延宕,曹雪芹笔下的悲剧世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阿Q后,在科技日益发展,商业化日益突出的今天,文学越来越大众化和消费化。特别是精英文学的解读,知识分子作为精英文学的代表越来越被边缘化说明精英文学也在边缘化。现代人对精英文学的解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只关注其表面,对其进行表层的解读。二是借助精英文学厚重的文化外表来包装一些粗俗文学,如,《大话西游》、《水煮三国》等。
现代的文学市场上,很闹很吵,却没有真正有意义的声音,韩寒的基础知识不够好,长的帅,没底蕴,他敢讲,他是很多人眼中的英雄,但是,他要珍惜他的话语权,这不是一个他可以凭快感冲刺的时代,他被《时代》杂志封为第二号风云人物,他应该珍惜中国网民对他的崇拜。韩寒作为当代文学的一种现象值得重视,然而当下,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掀起的一股文学热也应引起重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各大媒体及评论性期刊一下把莫言摆到很高很高的位置,认为莫言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文学终于达到了可以与世界文学相媲美的高度。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确实值得庆贺,但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的看待诺贝尔文学奖,不能把得不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评判我们中国文学优劣与地位高低的唯一标准。
文学的发展有它特定的轨迹和方式,如在市场化的今天,文学的大众化并非坏事,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学的传播手段和表现内容也日益丰富和完善,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好的文学应该是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它能真实的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又高于社会现实,对生活的真实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它应该是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统一。
小学、中学、大学,文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不同的阶段,我以不同的方式和它相遇,每一次的相遇都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仿佛真的是与一代先哲进行了一次次灵魂上的交流。尽管文学如此深奥,但一旦你开始接触它,亦能从中洞察出属于你的那束光,文学对于我来说,就像一座高山,我在山脚下徘徊,有攀越的欲望。
④ 当科学与文学相遇为开头,写一段话,50字左右
当科学与文学相遇,科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专业文字,文学为它装扮了妙笔生花的故事;当文学与科学相遇,文学不再是凭空的故事,科学为它添加了深刻的内涵.
⑤ 历史上相遇过的文学大家
李白与杜甫的相遇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正蹭蹬不遇的杜甫。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人人赞誉;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但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一见如故,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亲如兄弟。
同年秋,两人如约到了梁宋。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著名边塞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年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翌年即天宝四年(745)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齐州或兖州)第三次会见。此次李白是从任城赶过去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而杜甫则返回京城长安。
此后十余年,他俩就似乎再也没见过面了。李白死后,杜甫又写诗悼念他,并给予他崇高的评价。
⑥ 《与-------相遇》500字,用作家或文学家的名字补全题目,急需!!!!!!!!!
《与李白相遇》 一:
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背书。竟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我迷迷糊糊的来到了庐山瀑布,正蹦蹦跳跳的欣赏美景。只见前面有一个酒鬼,晃晃悠悠的往这边走来。我还没来的及躲闪,那个冒失鬼就一下子把我撞得四脚朝天。
我生气极了,正准备好好的训他几句,不料,他到先开口了:“你是何许人也?为何挡本仙的道?”我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听他吟唱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难道你是—--李白?”“你因何认得我?”我兴奋地从地上一跃而起。一把拉住他的手说:“师傅请受徒儿一拜。”李白轻轻的缕着胡须说,“那你就仿照我刚才作的诗来作一首吧。”我心里沾沾自喜,这我可最拿手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怎么样,师傅?”“孺子可教也!”“耶!”我欢呼起来。
接着,李白开始长篇大论了:“我的作诗绝招就是‘吹牛皮’。”“吹牛皮?”我有点奇怪了。“对,就是吹牛皮。说好听点就是夸张。”“哦”这回我听明白了。
“比如,我刚才作的那首诗就是采用吹牛皮的方法。”李白接着说。“就是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吧。”我说道。“是呀,只要掌握住这种方法,就好办了。”李白说,“你作的那首不是也采用了吹牛皮的方法吗?”“是哦。”我挠挠头皮说。
“这种‘吹牛皮’的方法学会了吗?”李白问。“当然学会了。”我回答道。“我还告诉你一个方法……”李白神秘地说。“什么呀?快告诉我!”我急忙问。
李白要拉我去喝酒,为了讨到秘诀,我只好舍命陪君子。“来,干杯!喝!”正喝的痛快,只觉得有人在晃我。“让你背书,怎么还睡起觉了!”老爸冲我喊道。“谁睡觉了?李白正给我传授写诗的秘诀呢。这下可好了,没听成!”。我揉着眼,懊恼地说……
二:
我做了一个梦,朦胧间,一位身着白色长衫,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握朱毫(毛笔),表现出桀骜不驯性情的男子飘然向我走来。他是谁呢?
哦,近了,近了,原来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仙-----李白!他走到我面前,举了举手中的酒壶,和蔼地说:“有酒才有诗,无酒诗不成。其实诗就在你的身边,小朋友,你,找得到么?”我眨眨眼睛,说:“李白爷爷,你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你作的诗意境深远,清新飘逸,读后让人回味无穷。不仅是我等这些学子,连老少妇孺也喜欢读你的诗。但是诗歌的内容和意蕴有的还是令人理解不透,是不是能用白花表述出来呢?”
“不可不可。”李白连连摇头,说道,“这诗讲究的就是要有朦胧感。倘若诗意浅露,就如酒兑了水,无味了。”“原来如此。可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接受通俗易懂小说、散文之类的东西,而对优美、高雅的诗歌却不屑一顾,致使诗歌在书架上昏睡多年,每次考试,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会开还是平时考,作文的要求总是千篇一律:‘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世人这样冷落和排斥的诗歌,真是太过分了。”我愤愤的说。
李白笑了笑,说:“是吗?也许。。。。。。。毕竟是时代不同了。用白话写成的文章,通俗易懂,读起来觉得很流畅,可以自由表达较多的内容。在这点上,白话文章和诗歌可算是各有千秋吧。”李白顿了顿,又说:“虽然现在人们对诗歌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我相信,诗歌一定会受人们喜爱的饿。小朋友,你说是吧?”
“恩,我也相信1!”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李白开心地笑了,然后一摇一晃地向远处走去,最后消失了。
我的梦醒了。梦醒的时分已是21世纪。诗歌也醒了。
是的,说到诗歌的将来,我相信它一定会大多数人所接受。你等着吧,李白爷爷,诗歌的繁荣已i为期不远了,因为它毕竟是文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是两篇,个人比较喜欢第二篇 容易拿分些.. 你自己琢磨琢磨写哪篇吧
⑦ 当科学与文学相遇为开头,写一段话,50字左右
当科学与文学相遇,科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专业文字,文学为它装扮了妙笔生花的故事;当文学与科学相遇,文学不再是凭空的故事,科学为它添加了深刻的内涵。
⑧ 以与文学相遇为话题的作文,要第二人称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需要多少次擦肩而过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心灵碰撞,一次美丽的相遇?
许多年以前,他也只是一个小孩子,在山村的绿意中奔跑,在朋友的陪伴下欢笑,在无忧无虑中渐渐长高。他也会为试卷上的红叉叉忧虑,也会为父母嘴中的训斥而烦恼。时间啊,就这样慢慢地溜走了!
转眼,他步入了繁华但冰冷的都市,为老板的一个脸色而甘愿吃亏,为领导的一个肯定而大费周章。一颗自由而炙热的心,已有些僵硬了吧;原来的那些兄弟,也有些淡忘了吧。生活的激情啊,就这样偷偷地溜走啦!
那一天,他依旧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家和公司的两点一线之间。都市的霓虹灯依旧闪亮,拥挤的人潮依旧喧闹,一切都没有变,一点都没有变,还是那么的漠然,还是那么的孤寂。可为什么他会有那么奇怪的感觉呢?仿佛老僧悟道,一切都没变可又仿佛都变了,理不清也道不明。他就这样在街头坐着,思考着。那身上的西服已有了些许浮尘,可他不在乎,他就这样坐着,茫然着,思考着,寻找着心的出口。
突然,他被一个熟悉的身影所吸引,略显弯曲的背影好像也在诉说着厌倦了的这一切。“嗨。”那个熟悉的身影迟疑地转过身,那张稍显沧桑略带麻木的脸上渐渐有了些惊喜。他的手有了些颤抖,满心的欢喜却一时说不出来,只觉得眼前的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那颗迷茫的心仿佛已经解脱了。他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抱住那个同样惊喜的身影:“兄弟,你还好吗?”这个人就是他儿时最好的朋友啊!
他们在闪烁的霓虹灯下回忆,畅谈。回忆着他们欢乐自由的童年,回忆着他们同甘共苦的童年,回忆着他们铭记至今的童年。他们聊了很多,也想起了很多,最后他们发现,铭记童年的原因不是因为有快乐,而是因为他们有彼此的存在。
都市的速度与波音747是基本等同的,不是吗?(独到的修辞)在短暂的相遇后也会很快的分别,只是感情忆起了,人却不在身边。“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老男孩》的旋律在那颗炙热的心中响起。他想,这次相遇他永远不会忘记,只是在这个充满冰冷的城市里,又有什么是一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