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学评论的角度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我的父亲母亲》是电影。电影是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剪辑、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特技等于一身的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影视评论既可对诸多方面做综合评论,亦可对某一方面做重点评论。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只要紧扣你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文学作品本身。
另外文学评论与一般的作品分析也不同。当然从某一角度讲,文学评论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自然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是谈作品“是这样”;而评论侧重是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
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
另外在写文学评论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用原材料挤掉你的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比如你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如果你把它缩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凤辣子的语言特征”就容易下笔了。
观点要鲜明,要用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现在新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各类文学作品,而且选的基本都是文情并茂的古今中外名篇;另外影视节目也相当丰富。同学们应拿起笔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写写文学评论。不但可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你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给同学展示几篇北大附中高三10班写的《我的父亲母亲》的评论。前面已展示了几篇他们写的《观后感》,你们把前后所展示的例文比较一下,然后谈谈观(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异同。
❷ 电影赏析3000字
《勇敢的心》影评
当你追寻一种事物的信念成为一种执着时,那么他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我们生活在缺少信仰,缺失英雄的年代。
正是因为我们的迷失,这个时代才变得如此物质;正是因为我们的孤独,才出现了偶像,湮没了英雄。
《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为了自由的梦想,献出了生命,他追寻自由的这种信念俨然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信仰。一种集结所有追寻自由人的精神向导。正是因为他的付出才唤醒了更多崇尚自由的苏格兰人加入到反抗暴政的大军中,正是因为他,布鲁斯才从腐朽的王权中彻底觉醒,甘愿放弃一切,金钱、政权和地位,全身心的成为一名追求自由的苏格兰领袖,而不是他父亲那样势利、冷漠的政客。
华莱士的死成就了一切,也成就了他那颗追寻自由的心...
华莱士的家族注定了威廉·华莱士的不幸。
电影一开始就表现了苏格兰人民为自由所付出的牺牲和英格兰国王“长腿”的狡诈和残忍。华莱士的父亲和哥哥以及不畏暴政的苏格兰人民在反抗英格兰不公正待遇的战斗中牺牲,也就是在那一晚,在小华莱士的梦中,父与子的对话第一次揭示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自由”。
父亲和哥哥的死也暗示了这个家族抗争暴政不幸的第一步;在安葬那一晚长者用苏格兰本土特有的祭奠亡灵的方式缅怀逝者,叔父告诉小华莱士他和他的父亲也是用这种方式告慰小华莱士爷爷的,这是第二步。表明整个家族都是不畏暴政之人;
当成年后的华莱士回到故土,三位苏格兰长老邀请他参加秘密会议时,华莱士拒绝了,同时他询问美仑的父亲(三位长老之一)可否将美仑嫁给他,美仑父亲回答是他必须证明他能给美仑带来“幸福”。华莱士回答:“我已经证明了。”美仑父亲:“不,你没有。”
从这个简短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美仑父亲深知华莱士家族人的秉性--一种反抗精神,这种精神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任何事情改变。这个场景也呼应了叔父和小华莱士的对话,再一次映证了华莱士家族的人都是不畏暴政之人,同时也完成了暗示威廉·华莱士命运不幸的第三步。
华莱士终究会成为一位英雄,并且用死亡来成就这一切。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秉性的注定...
华莱士从平凡到走上英雄之路的导火索是美仑之死。华莱士回到故土其实只想和心爱的女人白头偕老,可就是这简单的愿望身逢乱世又岂能实现,美丽是一种诅咒,因为美仑的美丽才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也促使华莱士退去了平凡走上了神圣,重拾家族秉性,顺应命运的安排--为爱妻报仇。也正是他这种单刀赴会在英格兰人眼中看似愚蠢的行为感染了那些长期受压迫的苏格兰人,才使这帮“乌合之众”变成了所向披靡的王牌军。当华莱士用地方官处死美仑的方式处死了地方官以牙还牙为爱妻报仇之后,他变得如此无助,心中的怨气虽得以释放但也铸大错无法回头,生活没有了方向,正是众人的“英雄之子”的欢呼声才使华莱士感到了欣慰,才使他重拾父辈的信念走上了寻找自由的道路。
在暴政面前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想反抗想抗争的,但是却鲜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在这种形势下一个人揭竿而起受压迫之人肯定是纷纷响应。在暴政面前不乏反抗之人,但缺少能领导反抗的精神领袖。领袖是很容易产生的,但是精神领袖却不是简单的通过选举、推举、任命这样的方式产生的。精神领袖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时代性、地域性、阶级性和象征性。中国有句古话“时势造英雄”,其实时势也需要英雄。英雄是一定领域人物的杰出代表,他不是个人而是集体的一个极端表现。威廉·华莱士出现的时代正是英格兰对苏格兰暴政统治时期,长期的压迫苏格兰才使苏格兰人中有人敢站出来大声说“不”;华莱士是苏格兰人自然他代表的也是出生在苏格兰的人民;苏格兰人民长期受英格兰统治者的压迫,这种压迫已经存在数载是一种积怨,一种恨的累加,在化解这种积怨上无捷径可走,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简单解决的矛盾纠纷,这种恨集中在苏格兰的平民阶级,在这个阶级上也的确需要有人站出来,所以华莱士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结果;华莱士的口号是表现精神领袖最重要的特征--为自由而战。
“I am William Wallance and I see a whole army of my countryman here in defiance of tyranny.You're come to fight as free man.And free man you are.What will do with that freedom?Will you fight?
-No.Against that?
-NO!We will run,and we will live.”
从这个阵前鼓舞战士的演讲中,能充分体现出华莱士所追求的精神向导--为自由而战。正是这个简单的口号成为了苏格兰争取自由的精神信仰。“为自由而战”在华莱士生前只是一种鼓舞人心的“集结号”,而在他死后这句简单的口号上升为全苏格兰的精神信仰,指引每一个苏格兰人为自由而奋斗,这就是精神领袖的力量:人不在了,精神长存。这就是信仰,超越了信念上升成为全苏格兰的精神向导,这股力量是不可磨灭的,是无法战胜的,是充满强大精神力量的。信仰的力量是精神力量中最强大的,最难以估量的,发挥人的能动性潜质也是最强大的。
信仰不应该被人简单的理解为宗教信仰。当你追寻一种事物的信念成为一种执着时,那么他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华莱士追寻自由的信念不仅指引他个人也鼓舞、激励、引导其他崇尚自由的苏格兰人,那么这种被大众广泛相信并且追随的口号就不再是信念而是信仰。信仰是一种不可动摇的东西,我们会用任何东西去证明他、捍卫他、丰富它以及神话他。就像华莱士杀了10个人,被传诵成50个甚至是100个。最典型例子我国的英雄:关羽 关云长,活着为人,死后为神。信仰是为追求一种不存在而做的努力,在精神范围内的空白补缺。正是这种缺失我们才努力奋斗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来添补这项缺失。苏格兰受英格兰压迫和等等的不公正待遇,简单的汇成一句话就是“没有自由”,所以自由才成了苏格兰起义的口号,自由才成了信仰,因为苏格兰没有这种东西。
信仰是需要代言人的,就像宗教信仰中基督教需要耶稣像和人间的发言人教皇一样,自由需要的是精神领袖。华莱士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更是一种结果。他死后曾经用过的那把大剑更是继承这种精神上的传扬,就像“神像”,有了他每个人就有了希望,有了他就能集结更多的自由人,有了他就象征了胜利。在最后汉密斯掷出华莱士的那把大剑在天空中划出完美的曲线最后稳稳的插在地上时,胜利已经被预示了。其实不需要后面的旁白我们也能猜得到结局--苏格兰赢得了自由。
没有自由我们还能做什么...
当你追寻一种事物的信念成为一种执着时,那么他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
❸ 如何写电影评论(从画面等角度赏析)
1.首先对电影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
2.对电影的总体印象
3.电影画面、内容……哪里值得肯定,哪里值得改正。
4.描述一下人物品质啊什么的,当中隐含的道理
5.还可以再加一些你对电影的评论
总之,电影观后感与电影评论也没有好多的区别,只不过,电影评论重在“评”和“论”,
评:评价电影,你的看后感受等等
论:议论电影
❹ 电影文学评论
我爱这游戏,我爱你——法国影片《两小无猜》
有一个叫做“敢不敢”的游戏,其实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设定一个赌注,再附加一个条件,完成任务的人就可以赢得奖励。这个勇敢者的游戏往往止于年龄的增长。但,有人可以将这个游戏坚持一辈子,你信吗?
朱利安和索菲之间,有一个争夺粮果铁盒的冒险游戏,其中一方指定条件,并叫出“敢不敢?”另一方必须硬着头皮说“敢”,然后达成目标以赢回铁盒。这个游戏开始于两人第一次见面:校车上,同学们都在欺负一个刚从波兰移民过来的女孩,他们叫她“波兰猪”还将她的书包扔进积水中,唯有朱利安说喜欢这个女孩,并将妈妈刚送给他的铁盒借给她玩。泪眼婆娑的索菲觉得他跟别的小孩没什么两样,并且对他还要收回铁盒感到不满,索菲说:你说喜欢我,那你证明给我看,敢不敢?调皮的朱利安趁着司机帮索菲捡书的当儿,跳上校车扳开了车闸,然后和索菲一起开心地看着无人驾驭的校车载着满车的同学冲下了斜坡。朱利安被暴跳如雷的爸爸拎回了家,紧跟其后的索菲大声说:我赌他不会打你。结果,朱利安爸爸扇了这个“波兰坏坯子”一耳光。命运的转轮从此不可逆回地滚动。游戏很简单,新鲜而刺激。这使朱利安忘却了因为妈妈病重而笼罩在家里的阴云,也使索菲忘记了没有别的朋友的孤独。他们的赌注越来越离谱:索菲在语言课上用脏字造句,朱利安在校长的办公室尿尿,将愤怒的老师泼得浑身都是颜料,共同搅乱索菲姐姐的婚礼。他们乐此不疲,一玩就是十年。
正如朱利安自己所说,小时候这样玩是调皮,大了就是变态。当然,这是个人品味的问题。将世界当成游乐场,并享受无处不在的惊险,这感觉,对朱利安和索菲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戒掉。特别是,只要你开始了游戏,你根本不用去考虑其它的人和事。所以,游戏继续。她内衣外穿去考试;他骗得校园交际花的耳环;他们轮流将体育老师抽到精神崩溃。如果不是那个吻,一切还是照旧。暴踢体育老师的蛋蛋导致索菲的手臂绑上了纱布,为了安抚索菲,也冲着那句“吻我,敢不敢?”朱利安吻了索菲。都说,动什么也别动感情,玩什么也别用真心。这次,索菲跨界了,朱利安也发觉,有一种超越友谊的东西游离在两人之间。朱利安违背约定去索菲家请求她原谅,索菲因为家徒四壁的境地暴露无遗而恼羞成怒。等到索菲盛装前去道歉时,朱利安却流露了要暂停这个游戏的意愿,他决定用一年时间为进入大学建筑系而做功课。两人不欢而散。这次的赌注是“一年不要见面”。汽车越开越快,朱利安追着渐行渐远的汽车叫着“索菲,我爱你”。可惜,索菲并没有听见。
时光流逝得比他们想像中要快,等到朱利安出现在索菲工作台的咖啡馆时,已经是四年后了。两人冰释前嫌,并共进晚餐。席间,朱利安兴奋地请求索菲答应一件事,索菲不假思索地点了头。朱利安的要求居然是:让索菲出席他的婚礼,而新娘就是临桌刚刚被索菲取笑的文静女孩。看着索菲痛苦的表情,朱利安湿润着眼睛说:你说我无法伤害你,我证明了我可以。索菲从来都不是省油的灯,她带着铁盒出现在朱利安的婚礼上,她送给这对新人的祝福是,大声喊出“我反对!”并将铁盒滚到朱利安脚边。可是这一次,朱利安没有接招。他无法去伤害被无辜卷入这场游戏的女友。索菲自知理亏,被罚蒙眼站于铁轨上。朱利安沉默地看着这个陪他走过童年、少年和青春的女人,暗暗骂道:她真是个贱人,但她真的很正。火车呼啸着由远及近,朱利安却迟迟没有下令结束惩罚。死里逃生的索菲暴怒地提出新的赌注:十年不要见面。
在没有索菲的3652个白天和黑夜中,朱利安拥有:1个妻子,2个孩子,3个好友,4个账户。朱利安整日魂不守舍,他越来越思念索菲,他计算着自己第40次地路过爸爸家门口而没有勇气进去,第97次地对老板撒谎,第127次幻想与索菲进行另一个游戏。在结婚十周年纪念日当晚,一个包裹拯救了他,那个铁盒又回来了,索菲又出现了。字条上写着:私奔,敢不敢?朱利安像打了兴奋剂似的,撇下苦苦哀求的妻子,直奔索菲与她的顶级球星丈夫的家,却发现,这是索菲布下的另一场赌局:他要在警察到来的一分钟内逃脱,否则,就会被当作非法入室犯遭拘捕。索菲及索菲带来的令人血脉贲张的惊险终于将朱利安从谷底捞了上来。朱利安被彻底激活了,十年的平淡和乏味之感一扫而空,他重新找回了游戏的快感。
再好玩的游戏总得有个完结。这一次,两人没有逃避。终于能够于游戏的喧嚣和刺激之外诚实面对真爱的朱利安和索菲,在倾盆而下的水泥中长长地亲吻直到肉身被封存于钢筋建筑之中,凭借这样极端的方式为来之不易的爱保鲜。导演还安排了两人执手携老的结局。其实哪一个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利安和索菲能看到彼此的心。
爱情,在法国是一出喜剧,音乐,在法国是一种态度。一切都因为法式而浪漫。《两小无猜》的原声同样制作精良。贯穿全片的,是法国家喻户晓的名曲《玫瑰人生》的不同版本,显示了主人公生活的各个段落。那隽永的旋律,唱出了爱人之间的缠绵。本片更是弥漫着浓郁童真以及浪漫气息。导演说他就是想拍一部表现“童趣与真爱”的电影,我想,他完成得相当出色。
❺ 有关电影《霸王别姬》的文学评论
一、
电影作为一门现代艺术,从产生之日起到现在,不过百余年。应该说,电影史现代主义艺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从传统的艺术门类来看,无疑戏剧和电影的关系式是最为密切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电影虽然产生于现代工业社会,但真正作为一门新兴艺术的崛起,却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后工业社会在20世纪后半叶的到来,为影视艺术和通俗文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契机。
即将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今天,电影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和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而影响大有超越传统的诗歌、小说、戏剧之势。互联网的全球普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等诸多因素的汇聚,无疑使电影的影响日益增大。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电影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我是从电影作为一种真正的现代艺术,而不是作为一种商品化、消费化和娱乐化的消遣品来说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决不能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更与所谓的感官享受无关,艺术所表现的理念的世界,直接与人的精神和心灵相关,并间接影响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的文化心理。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影在整体水平上相对落后,这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文化的整体状况使然。但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值得称道的。
中国现代化的程度远远的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电影不可能在表现“现代文化”方面与其抗衡。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成为中国电影在过去和现代,唯一能走向世界的生长点。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只有在民族文化中发掘出具有人类普遍价值和意义的因素,它才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不然的话,就只能是地方的。
中国大陆电影中,唯一能以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而走向世界的作品,当属《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是以京剧文化的发展变迁历史为故事背景的,以此为中心,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近现代文化,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展示。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艺术,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它承载者古代的文化价值和民间理念,一路走过充满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历史。
二、
《霸王别姬》通过饰演旦角的程蝶衣和花脸的段小楼,以及由妓女从良成为段妻的菊仙之间的爱恨纠葛,表现了历史变迁中人性的悲剧。电影的开头部分虽然是主要故事的铺垫,但情节仍然是引人注目的,程蝶衣虽然日后成为名角,但他仍旧是那个开始不学戏,后来又矢志不渝的小豆子。程蝶衣一生屡次遭到背叛,身心受到巨大的摧残,外表柔弱的他,内心却十分坚强,他的坚韧和隐忍,来自灵魂深处的信念:从一而终。
小豆子曾经和小癞子一样,在大师兄小石头的帮助下逃出戏班,但当他在外面看到“角”时,才真正的明白师傅所说的:“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的含义。小癞子的那句感叹:“他们是怎么成了角的啊!这得挨多少打呀!”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深深震撼小豆子的不是“人前显贵”,而是他所看到的“角”身上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正是这种魅力,让台下人山人海的戏迷如痴如醉。
小豆子真正成为程蝶衣,全赖大师兄的成全,无数次的残酷体惩,都无法让他念对台词,但正是在小石头的近乎疯狂的举动下,他才真正的“入戏”了,“你就想自己是个女的,千万别错了!”小豆子的性别认同转换,标志着他真正的进入了以后人生和舞台上的角色:程蝶衣——虞姬。并且一厢情愿的认为大师兄小石头,也就是日后的段小楼,会永远的扮演项羽——西楚霸王的英雄角色。
程蝶衣的“入戏”和“从一而终”,表面上是如段小楼所说的“不疯魔不成活”,完全的混淆了戏里和戏外,舞台和人生的关系。但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戏,只不过人生的舞台是历史而已。段小楼的身上,确实有那种霸王的英雄气概的影子,无论是在为戏班解围时往头上拍砖,还是仗义的放走小豆子逃出戏班,解救被恶霸纠缠的菊仙,怒对宪兵和伤兵的捣乱,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但是他始终把戏里和戏外分的很清楚,演戏是一回事,现实人生又是一回事,他从来都不会越界。因此,他无论在艺术上,还是生活中,都没有达到程蝶衣的境界。这一点已被袁四爷指出:“霸王气度尊贵,如果尊而不贵,岂不成了江湖上的黄天霸了吗?”应该说,袁四爷是真正懂戏的人,他看出程蝶衣的表演以趋至纯青之境。
段小楼虽然身上有一定的“英雄气概”,但在与现实的一次次妥协中,逐渐的消失殆尽。他对程蝶衣的“背弃”是从娶菊仙开始的,后来逐渐发展到对项羽失去角色的认同,最后在“文革”的批判声中,揭露程蝶衣的过去,与菊仙划清界限。
他的悲剧在于人性的沉沦,从一个具有仗义精神的人,沦落为一个没有尊严的小人。他的沉沦在根源上,是没有“从一而终”的精神信念。因此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舞台上,他最终都是一个失败者。“从一而终”是关师傅在讲《霸王别姬》这出戏时传授给弟子们的信条,这不仅是戏里的原则,同时也是戏外的人生准则。程蝶衣出身低微,即便是在当时同为下九流的戏子,也瞧他不起,即便在成为“角”后,被没有摆脱被欺凌的地位。
真正给予他生存勇气和尊严的,是他为之献身的艺术。
他的“从一而终”,“人戏不分”,让他执着于戏中的虞姬角色,更在人生中实践着自己对艺术的忠诚。“霸王别姬”的故事作为一个原型,始终以象征的方式贯穿着影片的始终。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虞姬的忠贞不二,如同许多民间传说一样,承载着与正统文化不同的民间精神价值,在世代的流传中,起着塑造理想人格理念的作用,并最终被艺术以美的形式保留下来。
京戏中的《霸王别姬》所承载的就是这种超历史(时间)和人生(现实)的艺术(永恒)价值。程蝶衣作为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家,以自身的精湛技艺和执着精神,在演绎这一理想中的角色时,与之合一。在现实人生中以“疯魔”的形象,对抗历史的不公和人生的残酷,在受欺辱和损害的同时,以肉身的低微来达到精神的高昂,在无情的历史和现实中,践行着艺术家的文化使命。
三、
《霸王别姬》的故事贯穿着历史、人生和艺术三个维度,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从侧面展现了京剧艺术在近现代的历史命运。社会是人生的舞台,历史是人类的舞台,人们回顾历史,就是在观看一场时间长流中由人类自身上演的悲喜剧。历史并非是对过去发生过的所有事件的记载,历史只记忆那些有价值的事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事”,或有意义的事情。历朝历代的史书,就是以官方意识形态的正统角度来记载和评价这些“大事”的,完全客观的历史并不存在,历史只能是被意识形态观念书写过的事件集合。
在官方的正统之外,与之相对的是民间的文化意识。
民间同样以自己的方式写书历史,即“稗官野史”。民间文化的书写与正史比起来,似乎缺乏精确性和客观性,中国古代的话本、小说、戏曲、弹词等,都是民间文化的书写方式,在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种与官方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标准。在中国的民间意识里,对男性理想人格的表达是“英雄”,而对女性理想人格的表达是“烈女”。这当然多少受儒家纲常礼教观念的影响,但却与正统历史的价值观念不同。民间最典型的英豪观念是“不以成败论英雄”,更看重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项羽的民间形象“力拔山兮气盖世”,以及不肯过乌江的豪迈行为,体现的正是“英雄”的民间内涵。虞姬作为项羽的忠贞不二追随者,在“殉情”的行为中,体现出的是女性的“英雄气概”,即“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无论是历史的事实,以及正统官方的书写如何,民间文化认同的就是这些的历史形象,民间的历史观念并没有正史那么严肃和抽象,而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民间文化所承载的精神价值,是以艺术形象对所谓客观历史的理想化书写来表达的。
民间的叙事和传说,正是历代民间智慧对“历史”进行艺术想象的产物。戏剧里的故事,大多数表达的正是这种民间文化精神理念,它用形象化,美学化的方式,在对民间故事原型的演绎中,潜移默化的传达着千百年来的民间智慧,真假、善恶、美丑都在戏中得到形象化的表现,红脸和白脸在京剧中的善恶象征是非常明显的。
《霸王别姬》中的项羽和虞姬,所代表的就是民间文化中男女两性理想人格的典型,程蝶衣对霸王和虞姬角色的认同,最本质的原因是对民间这种理想价值的认同。他的认同是段小楼,或者说是“小石头”成全的。正是在“小石头”的身上,小豆子不仅看到,而且切身感到了“英雄”所具有的扶弱救危的义胆豪情和英雄气概。当然,关师傅的教育,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戏子在旧社会里属于“下九流”,但关师傅却认为戏剧艺术本身是崇高的,他对徒弟们的严厉,甚至是残酷的教育方式,都是与之相关的。为了生计和糊口,他可以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对待戏院老板和雇主,但是当“小石头”以拍砖的“真本事”替他和戏班解围时,他却气愤的大骂小石头,原因在于小石头丢了“戏子”的脸。
四、
艺术家在社会中的地位是变化的,从《霸王别姬》开头的“下九流”,到后来成为社会“名流”,所折射出来的是民间文化本身的变迁。这种变化是与大众的地位在近现代社会的变化相关的,原来属于民间的边缘文化,在民间大众成为社会主体之后,自然也就逐渐成为“主流”文化。戏曲如此,由戏剧演化而出的电影和电视剧,就更是如此。从事影视事业较为有知名度的人被称为“明星”,足以说明问题。程蝶衣和段小楼,以及菊仙一生的跌落起伏,所折射出来的正是民间文化和艺术在近现代的历史命运,程蝶衣和段小楼都曾经背叛过演艺事业,但最终又回到其中。
程蝶衣一生所依恋的并不是段小楼,而是“小石头”,只有“小石头”才是项羽的化身。但是当小豆子成为“程蝶衣——虞姬”后,小石头却成为了“段小楼——黄天霸”。
因此,当程蝶衣感到自己被背叛后,开始与“懂戏”的袁四爷厮混起来,并且日益自甘堕落。程蝶衣始终没有放弃“从一而终”的梦想。他无数次幻想过段小楼的“回心转意”,但是段小楼却离“小石头——项羽”的原点形象越来越远。段小楼先后背叛了程蝶衣、菊仙和他自己,当最后他在“文革”中彻底的丧失“英雄气概”后,程蝶衣失望之余,终于将一生对他的怨恨都发泄出来。
在程蝶衣心里,段小楼对他的背叛,是因为菊仙的介入。菊仙虽然出身青楼,但自从被段小楼的仗义行为所感动后,就一直对他不离不弃,忠贞不二。甚至背信弃义,欺骗程蝶衣。程蝶衣视她为自己的敌人,她也视程蝶衣为隐患。尽管在他的多次挑唆下,段小楼越来越事俗起来,变得圆滑世故,与程蝶衣的关系逐渐的疏远,让她曾一度以为自己取得了“虞姬”的位置。但最后程蝶衣疯狂的报复,却让她明白了,正是她毁了段小楼的人生。如果段小楼像当年在恶霸、宪兵和伤兵面前那样有英雄气概的话,她就不会和程蝶衣一样遭到背叛。
在程蝶衣和段小楼、菊仙三人之中,每个人都是失败者。他们的出身都是“下九流”,但身上不同程度的具有尊严和理想,两个依恋段小楼的人,最终因为段小楼的背叛而自尽。段小楼的沉沦,菊仙是有责任的,但根本原因在于他没能真正理解他一生所从事的戏剧艺术,没有遵循师傅的教诲。
“霸王都跪下了,京戏能不亡吗?”程蝶衣是以关师傅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家的真正继承人,即使在艺术地位大幅提高的现代社会,艺术家仍然是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边缘人。段小楼从理想走向现实,成全的是他自己的现实人生。而程蝶衣从现实走向理想,以“姬别霸王”来实现人生与艺术的合一,在人生与历史的大舞台上,他“自个成全了自个”,也成全了艺术超越现实和历史的不朽意义和价值。
五、
《霸王别姬》表现的是艺术家的故事,同时也是以京剧艺术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在近现代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写照。戏剧和电影,都是民间和大众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不可避免的带有娱乐化、消遣化和通俗化的特征,但这不意味着民间和大众文化本身就一定是娱乐化和消遣化的。从影片中戏班的生活,我们看到了民间艺术家成长的艰辛,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经历中,更能感受到作为艺术家命运的坎坷。
程蝶衣虽然出身低微,具有双重“下九流”的身份,几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晚年都一直处于被历史和命运捉弄的境地。如果说段小楼的人生是从不断的抗争走向妥协,最后以对现实的完全屈服而沉沦。那么程蝶衣的人生则是从起初的妥协,逐渐的走向抗争,最后以对现实的超越而达到生命的飞扬。人生就是戏,历史就是大舞台,菊仙从来都不肯以“戏”来看到人生,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霸王别姬”的命运。
程蝶衣的“疯魔”和不现实,正是一切真正艺术家的特征,与历史上那些不肯与现实妥协的英雄,也有相通之处。他们在面对现实人生的困境时,为了坚守自己心中的崇高理念而“舍生取义”,壮烈如项羽不肯过乌江,哀婉如虞姬以死殉情。他们在历史的大舞台上,留下了一幕幕动人的悲剧,并在艺术中一再的被以美的形式被重复演绎,以不朽的美好形象流传下去。或许历史无法记忆这些传承理想的艺术家们的所有名字,但是他们却早已将自己的生命和精魂融入艺术之中。
只要艺术一代代的流传下去,他们就永远都不会被历史遗忘。
❻ 论述影视文学评论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如果把一部影视文学作品比作一个处于自然生态的人,那么主题与人物形象就应该是其“灵魂”与“核心”。情节与结构则应是其“骨骼”,它们搭起了影视作品的基本框架。当然,冲突与悬念对与一部有生命力的影视艺术作品来说,就像人的“血脉”一样重要。而细节与场面则是一个人展示出来的面貌与“肌肤”,是观众最先也最容易感受到的直观因素之一。下面我从主题与人物、情节与结构、冲突与悬念、场面与细节这几个方面来谈谈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元素。
一、主题与人物
主题,又被称之为“主旨”,“主题思想”、“创作意念”、“思想情感意蕴”等等,它是影视艺术作品要表现的意图与焦点所在,是将整个剧作中所有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与结构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组合起来的统帅。影视文学创作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观念,一种通过影视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意蕴,这种思想观念或情感意蕴,不一定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却应该是观众可以心领神会的。
正如人不缺少精神观念的指导一样,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应该缺少主题,因此主题也就成为各种艺术之间互相沟通的坚实基础。有了主题才使得人类通过包括影视艺术作品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物质媒介上升到一种精神层次。主题应该同具体的人物与事物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一部文艺作品的主题实际上是完全不能脱离作品而单独存在的,而必须像盐溶于水那样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影视文学创作者在创作影视文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作者要根据自己对现实、历史、生活的观察、思考,然后提出渗透着自己个性的主题来。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哲学或政治概念来套用为作品的主题,如果没有素材的有力支撑和作者的个性思考,这种概念性主题是站不住脚
❼ 电影评论属于文学评论的范畴吗
严格而言不属于。
❽ 电影评论属于文学评论吗
属艺术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