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学天文的要会用电脑做什么除了基本的电脑操作外还要会什么
数据啦,分析啦,记录啦,查阅啦,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尺度,极长的时间,极端的物理特性,因而地面试验室很难模拟。因此天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观测。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辐射、X射线和γ射线不透明,因此许多太空探测方法和手段相继出现,例如气球、火箭、人造卫星和航天器等。
天文学的理论常常由于观测信息的不足,天文学家经常会提出许多假说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然后再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原来的理论进行修改或者用新的理论来代替。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的地方。
『贰』 发到天文学的问题总是跑到电脑网络方面去
在一般情况下,某事物个体发生具有自身特有属性的负面现象,且无法以科学的角度
得到合理有效的解释,我们通常称此类现象为“人品问题(RPWT)”。
『叁』 求一个天文观测软件,用电脑看的,Stellarium和Celestia 我都有了~~~要能看到河外星系里的恒星的~~~~
Mac应用 celestia与stellarium:两个天文软件 软件-2均为开源免费、多平台的天文软件
论坛上有过分享,但现在下载地址均已失效,因此加上下载地址(迅雷快传)
Celestia 是一套开放原始码的天文软体,利用NVIDIA®加速元件处理高解析度的材质与纹理贴图,流畅地显示高解析度影像。Celestia能存取NASA影像资料库中的星球与星系目录,让您能看到 “飞越”宇宙的虚拟实境
Stellarium 是一款免费开源的GPL(自由软件基金会GNU通用公共许可证)软件,它使用openGL技术对星空进行实时渲染。软件可以真实地表现通过肉眼、双筒望远镜和小型天文望远镜所看到的天
下载地址:
celestia(约37mb) stellarium约70mb
http://kuai.xunlei.com/d/MIGDPPDBZWEQ
『肆』 天文学领域都需要哪些计算机技术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个我能够写的哦
『伍』 计算机对天文有什么促进呢
补充“茄子”的回答。
计算机在天文学研究方面有广泛的用途。模拟行星运动应该是最简单的事了。
1、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天文观测的水平,获得的图像更加清晰,图像处理的速度更快,能够接收的辐射范围更宽。
2、利用计算机建立的数学模型使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地得到天体甚至宇宙的演化过程。如恒星模型、星系模型、宇宙膨胀模型等等。例如,仅仅是在恒星模型中,就有恒星的产生模型,大、中、小质量恒星的演化规律模型、白矮星模型、中子星模型、超新星爆发模型、黑洞模型等。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建立的宇宙膨胀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宇宙自大爆炸以来至今及今后某一时间段内所有所发生的事情。
3、利用计算机,可以把众多的观测数据和/或模型计算数据形像化,把一张长长的数据表转化为具体可见的三维图像,更加直观。
具体的事例因资料不在身边,举不出来。
介绍一本书,《千亿个太阳》,作者是德国人,叫基彭哈特。此书中,对恒星模型有详细介绍。
『陆』 天文学需不需要电脑和高科技
必须需要,射电望远镜就必须用一台大型计算机,这样才能跟踪监测一颗恒星,还有天体运行的轨道都要用计算机计算,天体的运行状态必须用近现代量子物理加以解释,还有天体是如何形成的,预测天体未来,甚至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改进,天体摄像技术,都是比较高的科学技术。
『柒』 如何从计算机系转到天文系
楼主很搞啊,首先为什么想到转天文系,是自己喜欢这个专业,还是因为现实利益?这个专业主要还是看兴趣啊,有兴趣才会做的好。
建议:本科还是把计算机读完。毕竟现在都是信息时代,多学习一些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只是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我本科学的计算机,现在用电脑很有优越感,别人不会搞的很多东西,我轻松搞定。
建议:考研的时候再转专业。同时,本科时候也注意了解学习天文系基础知识,关注天文信息,比如哪个学校天文系比较强,哪个导师影响比较大,找到一个好的“目标”,大四准备考研,本科毕业正好去读研究生。
『捌』 天文学上的ly ,pc是什么意思
天文距离单位通常有天文单位(AU)、光年(ly)和秒差距(pc)三种。
三种距离单位的关系是:
1秒差距(pc)=206265天文单位(AU)=3.26光年=3.09×1013千米
1光年(1y)=0.307秒差距(pc)=63240天文单位(Au)=0.95×1013千米。
『玖』 秒差距(PC)是什么单位 1PC=
秒差距(英文Parsec, 缩写pc)是天文学上的一种长度单位。
1PC(秒差距)=30835997962819660.8米。
秒差距(parsec)是一种最古老的,同时也是最标准的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视差的基础上的。以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AU)为底边所对应的三角形内角称为视差。当这个角的大小为1角秒时,这个三角形(由于1秒的角的所对应的两条边的长度差异完全可以忽略,因此,这个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地球到这个恒星的距离)就称为1秒差距。
秒差距是周年视差的倒数,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 0.1" 时,它的距离为10秒差距,当天体的周年视差为0.01"时,它的距离便为100秒差距,依次类推。周年视差π = 1''的恒星与地球的距离r为206265AU,这个距离定义为1秒差距(1pc)。由此可知,1pc = AU = 206,265 AU = 3.08568×10 m = 3.2616 光年。天文学家通常使用秒差距而不是天文单位来描述天体的距离。
天体的视差越大,则其距离就越近。反之,则视差越小,离我们越远。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除外)比邻星的秒差距约为1.29pc(4.22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