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聊城文学网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聊城文学网

发布时间: 2021-03-24 10:54:48

1. 聊城哪里比较好玩

从这边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景区,如果你想去玩的话,可以去一些公园逛逛

2. 山东聊城的历史

聊城,居鲁西,临河南、河北,处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位于35°47′~37°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东西直距114公里,南北直距138公里,总面积859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其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并与河南省及山东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而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聊城全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气候适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春秋时期曾称聊邑故名,一说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所辖各县、市屡经变迁。唐虞三代属兖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系齐国、卫国、晋国、魏国、赵国属地。秦行郡县制,时境域均属东郡。西汉初,聊城、东阿、阳谷、莘县分属兖州部东郡、冀州部魏郡,青州部平原郡。东汉,分属平原郡,兖州部济北国,司州部阳平郡。三国,境域统属魏地。晋朝,分属冀州部平原郡、司州部阳平郡、济北国及东平国。后魏,分属济州部平原郡、司州部阳平郡、济州部济北郡、济州部南清河郡。齐周,分属平原郡、清河郡、济州部济北郡、司州部阳平郡。隋初分属魏州武阳郡、贝州清河郡、济州济北郡、兖州济北郡。唐朝,分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贝州清河郡、魏州魏郡及河南道济州济阳郡、郓州东平郡。宋初,分属河北东路博州博平郡、大名府魏郡、京东西路东平府东平郡。辽、金,分属山东西路东平郡博州、东平府、大名路大名府、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元代,分属东昌路总管府、冠州、高唐州、濮州、东平路。明代,分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兖州东平州。清代,分属东昌府,兖州府、泰安府、直隶州。1912年,境域为济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为东临道。1928年废道,境内各县直属山东省。1936年,境内鲁西北13县为第六区,临清、高唐时属第四区。1940年4月,隶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新的冀鲁豫行署,辖7个专署。境域分属二、三、四、六、八专署。至建国前,专署名称隶属几经变化。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属平原省。馆陶、临清及临清镇(县级)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改属山东省。1967年3月,聊城专员公署更名为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聊城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分别设立地级聊城市和聊城市东昌府区。自然资源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区域划分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经济状况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农业耕地面积55.62万公顷,耕作制度多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机械电子、化学、一轻、二轻、电力、医药、建材、纺织、汽车制造等。城市风貌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3. 聊城县城哪里有好玩的

聊城十大旅游景点

1、光岳楼
光岳楼位于聊城市古城中心,外面为四重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整座楼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墩台四面各辟半圆拱门,门内为宽阔的楼洞,可通行车马。各门上分别有石刻匾额一方:东曰“太平”,西曰“兴礼”,南曰“文明”,北曰“武定”。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上,高24米。光岳楼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光岳楼自建造以来,虽历经600多年风风雨雨,但主体结构从未更动,今天仍高高矗立在鲁西平原上。它是中国最雄伟最高大的古建筑之一。
光岳楼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登楼抒怀。清朝乾隆皇帝11次东巡、南巡,9次过聊城,6次登光岳楼。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36行宫之一。楼上悬挂的“神光钟瑛”匾额系清朝康熙皇帝所题,意为东岳之神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

2、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古运河西岸,座西朝东,是由山西、陕西商人合建的一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4年),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总面积3311平方米。现有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正殿、关帝庙、财神殿、火神殿、春秋楼、望楼、游廊等亭台楼阁160多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
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特别是戏台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更是比较少见。它不仅可以与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相媲美,而且比故宫内廷的“漱芳斋”还要精致。1988年山陕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铁塔
聊城市东昌府区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人们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古运河西岸的原护国隆兴寺内,始建于北宋时期,是聊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聊城铁塔原为护国隆兴寺寺塔,是中国为数极少的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共有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
聊城铁塔曾出土有石棺、银函、文殊菩萨、观世音坐像、铜佛、净水瓶和“碎支佛舍利”等珍贵文物,现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东昌湖风景区
位于聊城市区内,总面积20.6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东昌湖现有水域近5平方公里,为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央的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古城区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城区民居,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城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布列,各种店铺民居随坡就势,依河而建。条石铺砌的大小码头,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宋代隆兴寺铁塔、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仍会使人们体味到昔日运河漕运鼎盛时期古聊城的繁荣和辉煌。

5、曹植墓
始建于公元233年,坐落在聊城市东阿县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80公顷,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临清清真寺
建于明初(公元1380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临清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清真”表示宗教的“清高真切”,经学家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等语,称颂所崇奉的真主,将崇奉真主之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元代,大运河开通,漕运兴起,临清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大都会,占籍临清的伊斯兰教徒在临清建了十几处清真寺。城区内现存有北寺、东寺、女寺三座清真寺,其中北寺规模最大,保存也较完整,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有资料称其为“江北五大寺”之一。其建筑形式为中国古典宫殿式。正殿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规格的庑殿式,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望月楼殿、堂毗连,后门两侧有角亭、经堂、沐浴房,共有86间,8000多平方米。寺中多悬挂匾额和楹联,承袭了汉文化传统,建筑整体风格是阿拉伯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寺院内古柏参天,肃穆幽雅,宏伟秀丽,为一组完美的建筑佳构。

7、临清舍利塔
位于临清市城北卫运河东岸,有着380余年历史,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临清州志》记载:“州人大司空柳佐起建舍利塔,九级,九年成。登者不至绝顶可见泰山高耸玲珑……”。该塔应“灵收八表”的意象,各层均为正八角形,每层八面辟门,四明四暗。塔原通高61米,塔刹毁于清代康熙年间地震,现高为53.44米。塔内设有旋转青石阶梯,可直登顶层眺望四面风光。

8、临清鳌头矶
位于临清市区。其布局严谨,玲珑幽静,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鳌头矶状如鳌头,整组建筑中,东楼名“观音阁”,西殿称“吕祖堂”,北庑名“甘棠祠”。

9、临清钞关
位于市区内运河岸边,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派驻临清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志载:“漕运商舶皇华冠盖之所必经,户部分司榷关在焉。”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迄今已569年历史。宣德十年(1435年)升为户部权税分司(京师直辖),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以御史或郡佐(通判官)充任专职,“弘治初户部岁出主事一人,景泰以来屡以文武重臣奉敕临莅。”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现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在明代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钞关署治遂废。解放后60年代初期,此处一直为临清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现钞关遗址仍存明清关署、仪门、正堂、穿厅、舍房近80间,弥足珍贵,是运河文化的一处重要载体。

10、阳谷狮子楼
坐落在阳谷县城十字街首,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涉及《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文学名著。此楼坐西朝东,主楼为全木结构,红柱灰瓦,雕梁画栋,飞角翅檐,古朴典雅。
狮子楼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宋仁宗年间(公元1023年),阳谷县人口兴旺,买卖繁荣,店铺林立,在阳谷城西街隅首上,有一中药铺。店主叫赵润春,膝下无儿,只有一女名为秀姑。父女经营药铺,童叟无欺买卖昌顺。当地恶霸西门庆看上秀姑美色,派人杀害了赵润生,霸占了药铺和秀姑。成亲之夜,秀姑为报杀父之仇,灌醉西门庆,关在屋里,点火烧屋,然后自杀;可是西门庆未被烧死,而西花园鸳鸯阁却化为灰烬。为镇邪压惊西门庆听从风水先生建议,盖起了狮子楼,楼前雕刻了一对红眼披鬓、呲牙咧嘴的石狮子。后来武松为兄报仇在此斗杀西门庆,遂使狮子楼名扬四海尽人皆知。

4. 聊城娱乐推荐,聊城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聊城娱乐

聊城十大旅游景点

1、光岳楼
光岳楼位于聊城市古城中心,外面为四重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整座楼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墩台四面各辟半圆拱门,门内为宽阔的楼洞,可通行车马。各门上分别有石刻匾额一方:东曰“太平”,西曰“兴礼”,南曰“文明”,北曰“武定”。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上,高24米。光岳楼通高和底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是阳数之极,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光岳楼自建造以来,虽历经600多年风风雨雨,但主体结构从未更动,今天仍高高矗立在鲁西平原上。它是中国最雄伟最高大的古建筑之一。
光岳楼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登楼抒怀。清朝乾隆11次东巡、南巡,9次过聊城,6次登光岳楼。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南巡36行宫之一。楼上悬挂的“神光钟瑛”匾额系清朝康熙所题,意为东岳之神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

2、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市古运河西岸,座西朝东,是由山西、陕西商人合建的一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
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4年),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总面积3311平方米。现有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正殿、关帝庙、财神殿、火神殿、春秋楼、望楼、游廊等亭台楼阁160多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
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特别是戏台精工细作的复台结构,更是比较少见。它不仅可以与北京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相媲美,而且比内廷的“漱芳斋”还要精致。1988年山陕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铁塔
聊城市东昌府区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人们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古运河西岸的原护国隆兴寺内,始建于北宋时期,是聊城市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聊城铁塔原为护国隆兴寺寺塔,是中国为数极少的仿木楼阁式铁铸佛塔。铁塔为八角形楼阁式佛塔,共有12层,通高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
聊城铁塔曾出土有石棺、银函、文殊菩萨、观世音坐像、铜佛、净水瓶和“碎支佛舍利”等珍贵文物,现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东昌湖风景区
位于聊城市区内,总面积20.6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东昌湖现有水域近5平方公里,为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央的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古城区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城区民居,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城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布列,各种店铺民居随坡就势,依河而建。条石铺砌的大小码头,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宋代隆兴寺铁塔、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仍会使人们体味到昔日运河漕运鼎盛时期古聊城的繁荣和辉煌。

5、曹植墓
始建于公元233年,坐落在聊城市东阿县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80公顷,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华高旷,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1996年11月曹植墓被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临清清真寺
建于明初(公元1380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临清回族群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清真”表示宗教的“清高真切”,经学家用“清净无染”,“真乃独一”等语,称颂所崇奉的真主,将崇奉真主之伊斯兰教称为“清真教”,寺曰“清真寺”。
元代,大运河开通,漕运兴起,临清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大都会,占籍临清的伊斯兰教徒在临清建了十几处清真寺。城区内现存有北寺、东寺、女寺三座清真寺,其中北寺规模最大,保存也较完整,已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有资料称其为“江北五大寺”之一。其建筑形式为中国古典宫殿式。正殿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规格的庑殿式,坐西朝东,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望月楼殿、堂毗连,后门两侧有角亭、经堂、沐浴房,共有86间,8000多平方米。寺中多悬挂匾额和楹联,承袭了汉文化传统,建筑整体风格是阿拉伯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寺院内古柏参天,肃穆幽雅,宏伟秀丽,为一组完美的建筑佳构。

7、临清舍利塔

5. 山东省聊城市

基本概况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57.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6.73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经济发展迅速、百业俱兴。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8.5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9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8.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6.48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5∶43.5∶2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34元。工农业总产值573.47亿元。实有耕地面积5531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产量339.07万吨,棉花产量6.58万吨,油料产量27.70万吨,水果产量34.99万吨,蔬菜产量743.66万吨,肉类总产量39.20万吨,禽蛋产量30.10万吨,大生畜年末存栏150.55万头,水产品产量4.5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2元。全部工业总产值410.4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3.64亿元。全市工业企业362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02个(国有工业企业53个),小型企业260个。国有工业企业87个、总产值965123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7个、总产值299471万元,股份合作工业企业12个、总产值114154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84个、总产值102650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6个、总产值130033万元,中央工业企业1个、总产值9577万元,省属工业企业2个、总产值52438万元。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1%,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际利用外资额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公路货运量881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268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5218万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随着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区集中供暖、供气、以及东昌湖和古运河、徒骇河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4×60万千瓦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产后,聊城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将以她独特的风韵,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自然地理
境内地形较为平缓,除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有10座剥蚀的残山外,皆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莘县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高唐县的东北部最低,海拔27.5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聊城改道泛滥,形成了高坡、洼地相间的微地形起伏地貌。
构造
全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断裂带又将全市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Ⅱ1),东部为鲁西台背斜(Ⅱ2)。辽冀台向斜中有2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临清坳断区(Ⅲ1)和内黄隆断区(Ⅲ2);鲁西台背斜中有1个三级构造单元,即茌平坳断区(Ⅲ3)。其次,自西向东又分7个四级构造单元:馆陶凸起区(Ⅳ1)、临清凹陷区(Ⅳ2)、新集凸起区(Ⅳ3)、莘县凹陷区(Ⅳ4)、桑阿凸起区(Ⅳ5)、阳谷凸起区(Ⅳ6)、东阿凹陷区(Ⅳ7)。区内分布许多断裂,其走向一般呈北东向。较大的断裂为聊考大断裂,其次有冠广断裂、冠县断裂、堂邑断裂、聊城断裂、茌平断裂、东阿断裂、馆陶断裂、马陵断裂,另外还有许多小断裂。聊考断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兰考,全长270公里,市内长度110公里,是市内辽冀台向斜与鲁西台背斜的分界线,同时控制着市内第三系的发育及构造形态的发展。冠广断裂,西自冠县,穿过聊考大断裂,东至广饶,全长290公里,市内长度约100公里。该断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冠县断裂,北自临清石槽,南至冠县梁堂,与冠广断裂相交,全长约60公里,其北端是临清凹陷与新集凸起的分界线,南端是临清凹陷与桑阿凸起的分界线。堂邑断裂,自莘县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经过堂邑,至博平与聊考大断裂相交,全长约73公里,其南盘为下降盘。聊城断裂,其东北在聊城交于聊考大断裂,西南在莘县河店交于堂邑断裂,全长约40公里,是北盘为下降盘的断裂。茌平断裂,为东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阳谷七级,全市约55公里。东阿断裂,位于市内最东部,是西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东阿高集,南至阳谷张秋,全长约50公里。馆陶断裂,位于市内最西部,该断裂将北馆陶构造一分为二,使断裂带两侧孔店组地层与奥陶纪灰岩接触。马陵断裂呈北西走向,全长约15公里,北东为下降盘。该断裂带是临清凹陷与河南内黄隆起的分界线。
地层
自晚第三纪以来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主要为黄河泛滥冲击物和洪积物,除东阿沿黄河一带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出露处,其余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270米,以临清、莘县、高唐一带厚度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统和更新统,更新统又分上、中、下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和洪积物,沉积厚度7~25米,广泛分布于全市;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冠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
聊城“江北水城”是长江以北一座独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城市建成区43平方公里,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占整个城市建成区的1/3。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市境内蜿蜒130多公里;马颊河、徒骇河、渭河、赵王河等市内主要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系。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面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穿越而过,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被誉为“江北水城”。
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风和偏南风。
土地资源
据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总面积为1297.0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53.94万亩,占总面积的73.69%,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高于全省和全国。
土地利用
市内土地可利用面积大,开发利用率高。据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总面积1297.03万亩,利用土地面积1251.16万亩,占总面积的96.5%。其中,耕地953.9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76.2%;园林18.02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4%;林地27.7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1%;居民、工厂、机关用地153.6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1.9%;交通用地35.43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7%;水域42.4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4.8%。未利用土地45.87万亩,占总面积的3.5%,主要是沙荒和盐碱荒地。
土地生产力
据1985年土壤普查,按全国土地生产力分级标准,市内没有一级地;二级地有253.3万亩,占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的24.2%;三级地478.2万亩,占45.5%四级地234.5l万亩,占22.3%;五级地84.19万亩,占8%。各县市之间有较大差异。二级地面积最多的是茌平78.6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57.4%:三级地面积最多的是冠县102.22万亩,占总面积的69.3%,四级地面积最多的是阳谷59.47万亩,占总面积的37.8%;五级地面积最多的是阳谷29.76万亩,占总面积的18.99%;东阿县划出六级地0.88万亩,占全县面积的0.99%。
水资源
市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东南部沿黄河一带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区匮乏。
地表水资源
据全市14个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7毫米,产水总量为48.7亿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径流3.69亿立方米,通过各级河沟泄入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闸前,入渗补给地下水9.81亿立方米,其余大部分转化为土壤水,为自然蒸发所消耗。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黄河、金堤河、卫运河诸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2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349.58亿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径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资源很少,徒骇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32亿立方米,仅在汛期入境。

地下水资源
市内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除淡水广泛分布外,还有微咸水与淡水相间分布,构成水化学垂直分带的咸——淡、淡——咸——淡及全淡型结构,淡水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3.1%。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浅层淡水占总面积的81.9%。中层和深层地下水亦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据全市1990年评估,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1.9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219.74亿立方米,中深和深层地下水为2.24亿立方米,分别占98.9%和1.1%。在浅层地下水资源中,因补给困难,更新缓慢,不得轻易开采的净储量为206,40亿立方米,参与大自然循环,逐年更新综合补给量为13.34亿立方米。
水资源可利用量
根据市内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2.9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为7.72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0.26亿立方米,地下水7.46亿立方米),沿境河道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25亿立方米(国家每年分配引黄水量13.65亿立方米,金堤河、卫运河仅1.6亿立方米左右),其它徒骇河、马颊河等入境水,因以拦蓄力低,可利用量很少。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膏、石灰石、饮用矿泉水和温泉水等。
煤 炭
阳谷——茌平煤田 沿黄河北呈西南东北展向,分布在莘县南端、阳谷大部、聊城东部、东阿西部及茌平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4’~116°30’,北纬35°54’~36°40’,面积2297.6平方公里,预测储量(E+F级)217亿吨。该矿田—1000米以浅煤层分布范围广,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被评为全国一般矿种重大突破项目之一。
聊城煤矿区 位于聊城市东部和茌平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1’57”~116。12125”,北纬36。5’38”~36·31`57”。该矿区为典型的华北石炭——二迭系煤田。矿区可采煤层8层,稳定可采煤层4层,大部可采煤层4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按—1100米以浅煤层计算储量,C级3.44亿吨,D级9.42亿吨。
旦镇煤矿区 位于东阿县境北部高集乡旦镇一带。呈西南东北走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该矿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阳组,表土层厚度300米,总见煤厚度约一500米。共含煤14层,平均厚度6.85米。煤质为气煤、肥煤、天然焦、无烟煤等。探明此矿储量1.39亿吨。
冠县——堂邑煤炭预测区 该区沿马颊河呈西南东北向条带展布,位于冠县与莘县、聊城与冠县、临清与高唐交界区域,长92公里,宽5~16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含煤矿体为石炭二迭系沉积物,含煤7层,总厚度8.7米,见煤深度—1600~—2600米,预测储量14亿吨。
石油和天然气
据勘察,油、气储集地段分布在莘县、高唐大部,聊城、临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县东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区 该区位于东濮凹陷北沿,分布在莘县西南部古云、大张两乡,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约39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厚度约700~800米。探明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中原油田三厂设于此区,有生产油井330眼、天然气井2眼,年产原油100万吨左右,伴生气1亿立方米。
莘县凹陷生油区 位于徒骇河与马颊河之间,分布在莘县北部、聊城中部、茌平西部和高唐大部,呈带状展向,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约4333亿立方米,顶板埋深1118~1439米,生油岩体厚度1389~1771米以上。
冠县凹陷生油区 位于马颊河以西,呈带状分布在冠县大部、临清中部和聊城市北端,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顶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体厚度2000米左右,体积2117亿立方米。1989年胜利油田钻井队还在聊城市梁水镇梁闸村附近打出贾2号探井,在此井—2400米处发现7米厚油气层,在—2674~—2689米处发现15米厚的质地良好的油气层。

石 膏
据勘探,市内石膏矿主要有茌平——阳-谷预测区和堂邑预测区。
茌平——阳谷石膏预测区 分布在阳谷西部、聊城东部、茌平中部,呈西南东北条带展布,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约1900平方公里。聊城军王屯钻孔,含石膏8层,单层厚度0.5~2米,总厚度9米,埋深700~1588米。
堂邑石膏预测区 分布在冠县与聊城、临清与高唐4县市交界区域,呈西南东北条带展布,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5公里,面积约350平方公里。聊城八甲刘堂古l孔,寒武系灰岩中含石膏7层,单层最厚9米,累计厚55米,埋深2000米左右。
石灰石
境内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埋藏1200米厚的灰岩,露出地面的仅有东阿沿黄河一带的10余座孤山,面积4.5平方公里,石灰岩总储量计4300万立方米。
饮用天然矿泉水
东阿泉饮用天然矿泉水赋存于第三系淡水泥灰岩岩溶隙中,可采水量250立方米/日,其动态稳定,地质环境优越。经水质动态监测验证,水质符合中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87)命名的要求,是一种矿泉类型为锶型,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钙、镁型饮用天然矿泉水。
聊城军王屯温泉
聊古1井,位于聊城东郊军王屯村东,地理坐标为东径116°02′,北纬36°26′。此井为1977年勘探石油钻孔,井深2337.72米。井内热水自流而出,水温52℃,最大流量1800立方米/日,现控制在150~170立方米/日。水中含钾、钠、钙、镁、铁、硼、锶等阳离子和氯根、硫酸根、重碳酸根、氟、溴等阴离子,PH值7.4,总硬度138.5德国度,总碱度8.4l毫克当量/升,水中溶解氮、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热水出口处建有村办温泉池。省地震局在此建有水化站,进行地震监测。
动植物资源
动物 兽类主要有赤狐、狸、獾、黄鼠狼、鼹鼠、草兔、刺猬、蝙蝠等。鸟类主要有鹰、鹞、喜鹊、乌鸦、麻雀、黄雀、布谷鸟、啄木鸟、猫头鹰、豆雁、家燕、鹌鹑、水鸭、白鹭、红兰顶、鸠、黄鹏、天鹅等。鱼类主要有黄颡、黄鳝、鲶鱼、赤眼鳟、麦穗鱼、银鱼、船丁鱼、泥鳅、鲚鱼、刺鳅、水蛭等。甲壳类主要有蚌、虾、蟹、鳌、螺、蜗牛等。昆虫类主要有螳螂、蜻蜓、蟋蟀、萤火虫、蚯蚓、黄蜂、蟑螂、蝼蛄、牛虻及蝶类、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食虫蝽类、茧蜂类、蚊蝇类、蚁类等。爬行动物主要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等。
动物类药材有33科36种,主要有土元、蛇蜕、全蝎、水蛭、蟾蜍、蜂巢、僵蚕、鳖甲、刺猬皮、鸡内金、蜈蚣、蝉蜕、驴皮等。
植物
植物类130余种,主要有径柳、杜李、酸枣棵、青蒿、碱蓬、茅草、芨芨草、苦菜、曲菜、沙打旺、水稗、莠草等;水生藻类有绿藻、金鱼藻、狐尾藻等;食用菌类主要有木耳、蘑菇等。
植物类药材
主要有5大类183种。根茎类有白茅根、芦根、香附、地骨皮、地黄、藕节、半夏、桑根皮、天花粉等。果实类有亭苈子、免丝子、蛇床子、牵牛子、白蒺藜、大麻仁、杏仁、桑椹子、苍耳子、地肤子、苦栋子、枸杞子、莲子、柏子仁、枯萎、槐角、王不留、银杏、枣仁、桃仁等。花叶类有槐米、野菊花、蒲黄、霜桑叶、侧柏叶、石榴花、艾蒿等。全草类有大蓟、小蓟、紫花地丁、蒲公英、马齿苋、青蒿、菌陈、益母草、车前草、瓦松、猫眼草、地绵草、透骨草、旱莲草、罗布麻等。藤枝皮类有臭椿皮、桑白皮、桑枝等。

你是聊城的吗?
我是临清的

6. 关于聊城的资料

聊城市地处经济较为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西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5'和东经116°16'~116°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4.91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2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6.73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9000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100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5)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 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经济发展迅速、百业俱兴。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9.4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8.6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5∶43.5∶2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312元。 工农业总产值573.47亿元。 实有耕地面积5531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产量423.87万吨,棉花产量8.47万吨,油料产量27.70万吨,水果产量34.99万吨,蔬菜产量743.66万吨,肉类总产量39.20万吨,禽蛋产量30.10万吨,大生畜年末存栏150.55万头,水产品产量39.0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2元。 全部工业总产值453.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40亿元。全市工业企业130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02个(国有工业企业53个),小型企业260个。国有工业企业87个、总产值965123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7个、总产值299471万元,股份合作工业企业12个、总产值114154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84个、总产值102650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6个、总产值130033万元,中央工业企业1个、总产值9577万元,省属工业企业2个、总产值52438万元。 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1%,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实际利用外资额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公路货运量881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268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5218万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随着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区集中供暖、供气、以及东昌湖和古运河、徒骇河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4×60万千瓦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产后,聊城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将以她独特的风韵,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7. 我最近写了一些文学类文章,想在聊城晚报上投稿试一下,或者同类的报纸都行,就是不知道邮箱。哪位大哥能

建议你先打个电话了解一下,6959266,这个是热线电话,具体的邮箱网页上好像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