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陋室文学杂志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陋室文学杂志

发布时间: 2021-03-24 07:52:00

㈠ 陋室铭这首此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诗人,哲学家,洛阳人

㈡ 陋室铭的全文及其翻译和解析,快快快,急用!!!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㈢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为题的作文

讨论并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明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极为简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理由?
讨论并归纳: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吴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
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
讨论并归纳: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强调本文写法:托物言志)
4、齐读,体会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课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问题.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可以睡觉,打呼噜.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之前已请同学设计过自己的家了,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1、称颂:人品高尚.
2、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名的奉献精神.
八、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九、布置作业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教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教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究竟是怎样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相对?
回答:入.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教师讲解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人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出示占人弹琴图胶片)
9.教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大学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答:往来.
有相对 ?回答:无.
鸿儒相对 ?回答:白丁.
11.教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板书: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人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教师讲解 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教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教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8.教师肯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弦外之音.明眼人——看便知,十分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态度正如孔子一样(板书:态度),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㈣ 孙犁的小说散文结集

著作:
《荷花淀》(小说、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1959,人文
《芦花荡》(短篇小说集)1949,群益(人教版课文)
《嘱咐》(短篇小说集)1949,天下
《村歌》(中篇小说)1949,天下
《农村速写》(散文、小说集)1950,读者
《采蒲台》(短篇小说集)1950,三联
《山海关红续歌》(诗集)1951,知识书店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集)1958,中青
《铁木前传》(中篇小说)1959,天津人民
《津门小集》(散文集)1962,百花
《白洋淀之曲》(诗集)1964,百花
《晚华集》(散文集)1979,百花
《秀露集》(散文、小说集)1981,百花
《耕堂杂录》(杂文集)1981,河北人民
《疆定集》(散文集)1981,百花
《琴和箫》(小说、散文集)1982,花山
《孙犁小说选》1982,四川人民
《孙犁文集》(l一5册)1981一1982,百花
《耕堂散文》1982,花城
《尺泽集》(散文集)1982,百花
《孙犁文论集》1983,人文
《书林秋草》(杂文集)1983,三联
《孙犁散文选》1984,人文
《远道集》(散文)1984,百花
《老荒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艺
《陋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
《耕堂序跋》1988,湖南人民
《无为集》(散文)1989,人文
《芸斋小说》1990,人民日报出版社
《孙犁文集》正编5卷,续编3卷,共8卷,200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孙犁全集》共11卷,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散文:
《识字班》
《第一个洞》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
《三烈士事略并后记 》
《塔记 》
《王凤岗坑杀抗属》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
《张秋阁 》
《光复唐官屯之战》
《学习》
《宿舍》
《节约》
《小刘庄》
《挂甲寺渡口 》
《厂景 》
《访旧 》
《婚俗》
《一天日记》
《回忆沙可夫同志》
《黄鹂 》
《石子 》
《善暗室纪年》序
《伙伴的回忆》
《服装的故事》
《悼画家马达》
《删去的文字》
《童年漫忆》
《谈赵树理》
《谈柳宗元》
《吃粥有感》
《红楼梦》杂说
《方纪散文集》序
《书的梦》
《画的梦》
《戏的梦》
《夜思》
《悼念李季同志》
《乡里旧闻》
《同口旧事》
《新年悬旧照》
《报纸的故事》
《亡人逸事》
《芸斋琐谈》
《母亲的记忆》
《青春余梦》
《芸斋梦余》
《猫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㈤ 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5)陋室文学杂志扩展阅读: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诗豪"。在政治上,刘禹锡的一生是在不断的斗争以及反抗中度过的,哪怕不停地被打击,刘禹锡也会重新站起来去反抗。在诗歌创作上,他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写出了一大批雄浑苍劲的诗歌作品。

诗人刘禹锡的后半生过的并不顺畅,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朝廷中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没有刘禹锡那样的文学才华,在道理上辩不过他,于是背后就在皇帝面前不断地刘禹锡的坏话。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句古话:"皇帝疼奸臣。"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当时皇帝真的听信了那群达官贵人们的谗言,于是下旨将刘禹锡贬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判。 如果是按照当地明文规定的官员待遇来看,通判的待遇也还算是过得去的,通判在衙门里可以住三室一厅的大房子。

可谁知和州城的大官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知道刘禹锡是因为犯了错,被朝廷贬官到和州的,于是根本不把刘禹锡放在眼里,处处刁难他。

刘禹锡来和州不过只有半年之久,却已经连续搬了三次家。这第三次搬家啊,搬到了一间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边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禹锡见了十分气愤,他在心里想道: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啊!但是,不管是多么小的房子,都不可能改变我想要改革的决心。

于是,他便在此地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陋室铭》,极力歌颂他这个小房子。 刘禹锡写完文章以后,就来到城中请来一个石匠,让石匠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刻在石板上,将刻好的石板耸立在屋前。

策知县听说这件事以后,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便亲自来到刘禹锡的住处。他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很不满意。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只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由于我刘禹锡的道德高尚,居住在此以后,使它散发出芳馨的味道。这是对策知县赤裸裸的嘲讽,策知县虽然怒发冲冠,但是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进行报复,只好离开了刘禹锡的陋室。

㈥ 汪曾祺与昆明的渊源

汪曾祺曾因求学来到西南联大学习,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段时光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因此总在文章中写到在西南联大的经历。

在汪曾祺的作品里,反映昆明当时的市民生活的作品共有8篇。这些作品以联大为中心,围绕着校园周边生活来展开。其中反映云南本地人的有散文《背东西的兽物》、《昆明年俗》,小说《职业》、《钓人的孩子》、《求雨》,反映外来人口对昆明的影响的有散文《泡茶馆》和小说《落魄》。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大学期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

1944年,他24岁毕业。为了生计在西南联大学生开办的“中国建设中学”任教两年,在1946年回到上海。这在昆明生活学习的七年里,与西南联大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它的回忆占了很大比重。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6)陋室文学杂志扩展阅读

昆明作为度过了最重要的青年时代的地方,昆明给汪曾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因而每每在文章里提及在昆明就读西南联大时的经历。除去只部分提到昆明的篇目不算,汪曾祺以昆明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共有43篇,其中小说8篇,散文35篇。

1939年,19岁的汪曾祺从上海经由香港、越南,不远万里奔赴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24岁毕业,又在西南联大学生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做了两年教师,直到1946年回到上海。

写于1994年的《七载云烟》是对这段日子的总结,汪曾祺在文中从不同的角度回忆了自己在昆明生活的方方面面:《天地一瞬》中写自己往来于昆明市中心,常去的书店、裱画店、茶叶店等见闻,也记录下全国各地来联大的学生所走的“陆路”和“水路”以及自己远渡重洋而来的经历。

《斯是陋室》描写了联大的校园环境之简陋与同学之好学;《不衫不履》描写了联大师生的衣着随着时局的艰难而变得破旧;《采薇》是对昆明饮食生活的总结,从刚开始手头宽裕时下馆子,到时局艰难时吃野菜和昆虫,也有对泡茶馆经历的回忆。

《西南联大中文系》、《闻一多先生上课》、《金岳霖先生》、《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吴雨僧先生二三事》、《唐立厂先生》、《新校舍》都是对联大中文系各位教授上课状况的回忆。

在《唐立厂先生》中,汪曾祺一语道破联大精神:“西南联大就是这样一所大学,这样一种学风:宽容,坦荡,率真。”除去上课,汪曾祺与诸位大家还有课下交流。《博雅》、《晚翠园曲会》、《食道旧寻》都是对联大教师们课余生活的描写。

其中汪曾祺与其他教师最主要的交集是《晚翠园曲会》写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的联大昆曲社,在《博雅》中也多有提及。《食道旧寻》是《学人谈吃》一书的序文,回忆了几位联大教授的饮食喜好。

回忆老师之外,其文也有对身边同学的记录。《地质系同学》、《未尽才》描写了对几位普通联大同学的旧日回忆。《地质系同学》里的人物日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大家,《未尽才》中的人物则英年早逝,让人遗憾。提到英年早逝的同学,必须得注意到蔡德惠。

蔡德惠是联大生物系的学生,治学严谨,为人低调。本是未来生物学栋梁之才,被多位老师所看好,却因肺病学业未成便去世。汪曾祺对他多有瞩目,《蔡德惠》《日规》两篇文章都是专门写他,也曾多次在其他文章里提及此人。二人虽无深交,但汪曾祺对蔡德惠的治学、人品都有相当的好感,对他的去世一直抱有遗憾。

㈦ 谁能提供给我《陋室铭》的翻译或教案或课件或练习

陋 室 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课文诵读指导要点示例

1.《陋室铭》

①铭是韵文,可以叫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先不提类比论证),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③第二层写“陋室”。“苔痕”二句写环境(可让学生说说环境的特点),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可问学生共写几件事),读时须一事一顿。六句中有虚笔(可让学生说,即“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④第三层是结束语。“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可问学生:作者写这一层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本层也可用调侃语调读,要读得有点韵味。

⑤读毕还可以再问:“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互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目的是以此贯穿全文,达到整体把握。

参考译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为保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

㈧ 帮我整理下《陋室铭》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长到,蔓到。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