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经济学原理以及相关案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客户发放了一种信用筹码,客户可以凭借这种筹码,先赊购商品,然后再用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帐等来支付款项。后来这种筹码被演变成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由此看来,信用卡不过是一种赊购商品的许可证,最后完成交易,还是需要用支付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实质付款形式。
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这家俱乐部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莱信用卡公司。俱乐部向会员们发放了一种能够证明身份的特殊卡片,会员可以凭卡片记账,一定时期后再统一结账。这时的信用卡就已广受社会关注。l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
商家实际上收到钱,并不是从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从银行收到的。这就告诉我们,你使用信用卡消费,在没有最后结算之前,你其实没有真正地花钱,但却真正地享受了商品。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后不付钱。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发卡给你呢?这就是你的信用了。信用卡的最根本之处,也就在这里。银行根据你的信用向你发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够得到级别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谓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没有付钱之前,消费到很大数额的钱。如果你有一次赖账不付,以后你就会有不良记录,就再也别想得到信用卡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信誉通常是很高的。它所发行的信用卡是商家们所放心来“刷”的,因为银行不会赖账。这样,你持有那种信誉很好的大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
问题:
结合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并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你如何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信用卡出现以后,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电子时代纸币会消失吗?
案例二
材料1.从亏损到盈利
某企业是一个专业从事手表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该企业下设一个手表专营公司负责手表的销售,专营公司的副经理叫刘帆。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机械表。 1987年左右,市场发生了变化,电子表畅销,机械表销售下降。该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仅专营公司就积压了100多万只机械表。 当时刘帆给厂里打报告,请示处理积压产品,当时市价为120元一只的机械表,刘帆准备以25元一只处理掉,然后利用收回资金生产销售电子表。厂里没有批准刘帆的报告。刘帆又给主管局打报告,主管局也没有批示。在这种情况下,刘帆自作主张,以25元/只的价格处理积压产品。经过二、三个月的努力,积压产品全部售出,收回资金2500万元。刘帆用这些资金引进香港表盘、机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多花色的产品去争取市场,到1989年,专营公司盈利900多万元。但是由于该手表厂也是个老大难企业,先后换了10多名厂长,刘帆的行为让企业领导感到难堪,遂在1990年将专营公司撤销。1992年手表厂面临破产,累计亏损4000多万元,银行存款只有4万元,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并且有几百台进口设备。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4月刘帆被任命为该厂厂长。8个月后,该企业减亏747万元,1993年全面扭亏,实现利税574万元。1992年到1996年还清了近1亿元债务。
材料2.美国经济的短期衰退
1992 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商业周期的扩张期,经历了二战之后长达107 个月的经济扩张,形成了经济大繁荣。1992~2000年期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大体保持在2~3% ,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就业增长率相对比较高, 公司利润有较大增长 。但是,美国很快转入经济衰退。2000 年年初经济开始下滑,并于2001 年3 月份进入经济衰退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认为2001年3月,美国经济就已步入衰退。根据美国商务部于2002年7月31日公布的新的修正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6%,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是负1.6%,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3%,第四季度GDP增长率则为2.7%,可见2001年美国GDP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其经济已陷入衰退。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3%,远低于早先预测的1.3%,与2000年超过4%的经济增长相比,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落差。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导因是发生了高新技术危机和经济周期危机以及发生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9·11”事件,使美国民众和投资者产生了“安全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消费和投资欲望,使美国经济“软着陆”希望彻底破灭,并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此次美国经济衰退与二战后所发生的历次经济危机相比,其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生产率增长并存;失业率增加与雇员实际工资上升并存;清理商品库存积压速度加快;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美国经济研究局2002年2月发表的报告也认为,由于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因此,此次经济衰退比较温和。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思考以下问题:
1.处理滞销产品对企业顺利实现资本循环有什么作用?
2.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关键是什么?
3.加速资本循环与周转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仍然不可避免?
5.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再生产周期有什么新特点?
案例三
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问题: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案例四
材料:
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这是深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见。强调放开员工持股的比例和行业限制。对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取消原来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扩大员工购股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现金出资外,还可以采取向公司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公益金划转购股等方式。员工持股的公司中,国有股可采取优先股的办法,在保证国有股份的前提下,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经营积极性。另外,对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政策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分配加强调控,实施“国家工资控制线”,防止过度增长。对供电、供水、公交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企业,实行“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工资水平高于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
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为什么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请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并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收入分配制度。
案例五
材料:
据我国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但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安排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1400万就业缺口如何填补。
二、我国人才总体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数字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80万,估计就业率水平仍将大致持平。
三、去年以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严重的民工短缺,深圳等一些地区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四、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规模、速度正在加大。
问题:
1、我国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如何实现的?
2、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所存在上述四大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案例六
材料:
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年 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
—
1980
76.0
23.5
—
0.5
1990
54.6
35.6
5.4
4.4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 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 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 结合材料回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案例七
材料1:
2003年初,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飚升,棉纺织企业开始叫苦。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棉花市场流通进行宏观调控,以平抑棉价。
《紧急通知》,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经营者必须将棉花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不得倒手。二是掐断倒手企业的银行资金来源,规定各级农发行不得支持棉花经营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各商业银行亦因严格控制倒棉贷款的发放。
棉花大战年年打,政府的宏观调控年年采用堵与禁的老套。刚出台的《紧急通知》依然禁字当头,全然不考虑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观调控失效是必然的。
材料2:
我国棉花购销体制的改革进行了3轮,始于2001年7月的第三轮棉改有条大原则,即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环节”。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时不适应而乱,棉花价格上涨引发了棉市之乱。2004年1至4月份,国内棉价上涨22.6%。
材料3:
到2004年3月上旬,国产原棉价格已经超过国际现货棉价,而且还在一路走高。政府可考虑允许国内企业进口国外质量更有保证(绝少掺杂使假的)“低价棉”来平抑棉价。这样既可解棉纺企业之忧,还能迅速填平国内棉花市场的供应缺口。政府应跳出单一为调控棉价而调控的思路,继续保持适度的棉花高价。通过借用价格杠杆实行压锭减产——淘汰落后棉纺产能之目的。
摘自2004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2,能否认为棉市之乱是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结果?
结合材料1-3,你认为应如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
案例八
材料1:
有人主张,可能赚钱的行业都让私人去搞,社会主义国家应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专干私人不愿干的行业,因此,国有经济必须退出一切可能赢利的竞争性行业,而不管该企业现在是否有高赢利和高绩效。
材料1:
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收约4000亿元,其中一半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纳缴的。
数据显示:2004年1至8月,国资委监管的186家中央企业总体运营呈稳步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利润3803亿元,同比增长45.6%。国资委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将分别突破5.3万亿元和4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国资委负责人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细增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的进展,政企分开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了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均占全国工商企业的“半壁江山”。
问题:
1、你认为上述言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怎样改革?
案例九
材料: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尔钦(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问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
案例十
材1: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材料2:“八九风暴”(指1989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攀升,从2%跃到20%以上。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标准粉原来每斤0.18元,现在涨到发1.00元;好大米水从0.23元涨到1.70;瘦猪肉94年年初还是4.50元,到年终变成了7.50元;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成倍地上涨了。
问题:
1、通货紧缩及其特征是什么?
2、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3、什么是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5、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案例十一
材料:
二战后直至70年代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所有制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国有资本急剧扩大,国有制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元所有制结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下列图表集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199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重要经济部门中的比重(%)
部门
国别
邮电
无线电广播通迅
电力
煤气
石油
煤炭
铁路运输
航空
钢铁
汽车
造船
英国
100
100
100
100
25
100
100
75
75
50
100
法国
100
100
100
100
-
100
100
75
75
50
-
联邦德国
100
100
75
50
25
50
100
100
-
25
25
意大利
100
100
75
100
-
-
100
100
75
25
75
比利时
100
100
25
25
-
-
100
100
50
-
-
荷兰
100
100
75
75
-
-
100
75
25
50
-
奥地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西班牙
100
50
-
75
-
50
100
100
-
50
75
瑞典
100
100
50
100
-
-
100
50
-
75
75
美国
100
-
25
-
-
-
25
-
-
-
-
日本
100
100
-
-
-
-
75
75
-
-
-
加拿大
100
25
100
-
-
-
75
75
-
-
-
澳大利亚
100
100
100
100
-
-
100
75
-
-
-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
问题:
1、为什么国有经济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制结构的组成部分?
2、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性质?
案例十二
材料:
从1997——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看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997年末,由于国内一些因素的变化,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催化,我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增长放慢的病相。从1998年年初开始,更进入了通货紧缩,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态。需求不足,产品滞销,企业利润下降和紧缩开支等现象,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24。1%(改革开发以来的最高点)骤降至1997年的2。8%,并开始了连续22个月的物价下跌现象,产品严重积压,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对此,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经济措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在这三年内,共发行了3600亿的国债,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再配合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动了增长率的回升。到2000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经济形势出现了积极的变化,2000年实现了8%的GDP增长率,以后每年都保持在此水平之上。由此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拉动需求,在遏制经济下滑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然,宏观调控也体现在促进供给方面,中共“十五大”以后,在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社会投资的增加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吸引和鼓励了社会资金增加投入,焕发了供给方面的无比活力。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走势终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这充分说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
1、你认为我国经济走出低谷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吗?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哪个作用更大?
案例十三
材料:
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率连续下调的作用分析
从1996年5月1日开始,到2002年2月我中央银行先后8次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从降低前的10。98%降为现在的1。98%,下降了近5倍: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降为4。54%下降了1。5倍左右。如此下降幅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开始的降息是为了把1995年以前过高的利率降下来恢复到合理水平,后来的降息是针对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紧缩的。实践证明,利率下调对刺激消费市场、股票市场,促进企业利润增加,成本降低,减轻银行风险和负担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
1、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是否很明显?为什么?
2、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降低利率?为什么?
案例十四
材料:
牛奶为什么倒入下水道?
2002年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入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一周了。这一事件使人们连想起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海南牛奶收购价一跌再跌,有的奶站甚至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倒掉牛奶,宰杀奶牛;广西一奶牛业民营企业,一年要倒掉牛奶100吨;兰州、南京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对此,痛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呼吁者有之,当今中国真的牛奶已经多得喝不完了?
问题:
1、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吗?
2、既然市场不是万能的,那么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有何作为?
案例十五
材料:
玻璃行业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在建和筹建的玻璃生产线达39条,新增生产能力相当于2000年度玻璃总生产能力的33%,重复建设过猛,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下降,经济效益整体下滑,近三分之一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玻璃生产企业亏损,玻璃行业再次吞咽自酿的苦果。据介绍,此轮玻璃行业投资的兴起,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由于1997年全行业亏损已近10亿元,所以,1998年采取压缩生产、淘汰落后、抵制低价倾销等措施,使玻璃
⑵ 生活中经济学例子十个,不用太详细
物价上复涨,通货膨胀,房价制高,收入低,赋税高,次贷危机造成企业崩溃,就业率猛降,大学食堂饭菜涨价,于是国家补贴巨款,又造成缺乏建设资金。计划生育造成未来几十年劳动力不足,各种生产力下滑,可能再次引发危机。
⑶ 求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并对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⑷ 经济学十大原理各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如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150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⑸ 有关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急求啊,有会的帮个忙)
1,设立主体不合法。中国的公民个人不能成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设立主体。
2,企业名称专不合法。中外合资公司属的形式必须为有限责任公司,因而企业的名称中必须要出现“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公司”。
3,美方出资不合法。中外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商投资比例不得低于25%。
4,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不合法。中外合资企业各方应该按照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而不能约定前三年利润全部归外方所有。
5,同前一条,企业解散时的财产处理不合法。
6,对争议解决适用法律的选择不合法。中外合资企业只能适用中国法来解决双方合同争议,而不能选择适用外国法。
(这是站在双方是设立一个中外合资企业的角度上来回答的)
⑹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3个例子
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电视上的大头菜和白菜等菜农一分钱一斤都没人要,而在市场上的零售价并不便宜,这是为什么?
解释:这个用经济学解释就是成本和收益问题,菜农生产出农产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批发商和零售商等流通环节,中间的运输成本,进店成本,市场管制成本,尤其是运输成本,在中国物流运输成本占商品成本很大一部分,这些都由消费者买单,成本上升市场供给减少,供给曲线上移,而农产品消费价格弹性小,价格上涨消费量变动小,需求曲线基本不变,所以造成价格上升,老百姓想用不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⑺ 哪里有关于经济学的案例
> > > > > > Subject: FW: 经济学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同学好,这堂课我们讲讲经济学,为了便于你们消化理解,我采用你们
>最熟悉的案
> > > > > > 例
> > > > > > > 进行讲解:
> > > > > > >
> > > > > > > 为了排解寂寞你决定上网找人聊聊,这叫创业初期;
> > > > > > > 上来一看,哇!mm还真不少,这叫市场潜力大;
> > > > > > > 可是gg也不少,这叫竞争激烈;
> > > > > > > 于是你决定想个办法让各位mm注意你,这叫定位;
> > > > > > > 因此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前期炒作;
> > > > > > > 旁边一男的看不惯,说你其实又丑又穷又色眯眯,这叫恶性竞争;
> > > > > > > 你向网管告状,网管把他踢了出去,这叫规范市场。
> > > > > > > 一老哥们证明说:"其实你是谢停疯第二",这叫竟合炒做;
> > > > > > > 你问:"这里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
> > > > > > > 有20个人同时回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
> > > > > > > 你说:"谁想和我聊天?",这叫发布广告;
> > > > > > > 两美女说见过你,这叫老客户;
> > > > > > > 你飞快的记下两个美女的联系方式,这叫客户关系管理;
> > > > > > > 你厚着脸皮问两个美女你是不是很帅,这叫代言人公关;
> > > > > > > 这两个美女说你的确很帅,这叫联合炒作;
> > > > > > > 你继续厚着脸皮让他们介绍几个熟人认识,这叫关系营销;
> > > > > > > 然后不再理她们,这叫开拓新市场;
> > > > > > > 居然20个美女都表示要和你聊天,这叫市场垄断;
> > > > > > > 要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美女找你,那是因为这年头顾客忠诚度低;
> > > > > > > 你高兴的说:"这些美女都是我的",这叫划分势力范围;
> > > > > > > 你如果说:"凡北京的美女都是我的",这叫划分可行的势力范围;
> > > > > > > 如果你又说:"恐龙别来找我",这叫市场细分;
> > > > > > > 旁边一男的说:"我才是帅哥",这叫正面竞争;
> > > > > > > 旁边又男的说:"有河南的mm吗?"这叫侧面竞争;
> > > > > > > 旁边又一男的说:"谁和我聊我给钱谁",这叫价格战;
> > > > > > > 旁边又一男的说:"我是版主,不许你强占这么多mm",这叫政府行为;
> > > > > > > 你说:"那我介绍两个跟你聊",这叫政府公关;
> > > > > > > 你说:"谁给我钱我和谁聊",这叫心理战;
> > > > > > > 结果20个美女都抢着向你表达倾慕之情,这叫卖方市场;
> > > > > > > 当然,你还遣散了两个去应付版主,这叫寡头市场;
> > > > > > > 可你打字速度太慢,不能同时和20个人聊天,这叫市场承接力有限;
> > > > > > > 你又说:"我看谁顺眼才和谁聊",这叫精品策略;
> > > > > > > 有一美女说:"还认识很多靓女,问你要不要介绍?"这叫销售代理;
> > > > > > > 又有一美女说:"发你张我的照片。"这叫电子商务;
> > > > > > > 又有一美女说:"谈的开心今晚可以来找我。"这叫发现目标用户;
> > > > > > > 你说:"那从此我只和你聊",这叫大客户战略;
> > > > > > > 可是你当然不会只和她聊,这叫成功的大客户战略;
> > > > > > > 你说话会引用鲁迅席慕容海子周星星黑格尔罗丹斯皮尔伯格,这叫文化
>营销;
> > > > > > > 你说:"我能歌善舞会写诗",这叫优势展示;
> > > > > > > 你又说:"我好象爱上你了",这叫客户关怀;
> > > > > > > 她说:"呸,我才不信呢",这叫客户的逆向反映;
> > > > > > > 你接着说:"真的,是真的",这叫ibm;
> > > > > > > 或者你说:"不信我去你家把心掏给你",这叫dell;
> > > > > > > 或者你说:"不信我你还能信谁?",这叫微软;
> > > > > > > 你还可以说:"我会慢慢让你相信的",这叫通用;
> > > > > > > 如果她说:"得了吧",这叫理性消费者;
> > > > > > > 如果她说:"那我暂且信你一会儿吧",这叫阶段性成果;
> > > > > > > 这时你说:"xxxxxxxxxxx(省略2000字)",这叫市场培育;
> > > > > > > 然后你说:"我越来越喜欢你了",这叫合理诱导;
> > > > > > > 然后你又说:"我们见面吧",这叫进入实质销售阶段;
> > > > > > > 她当然会习惯性的拒绝,这叫假性拒绝;
> > > > > > > 于是你说:"那你来找我吧",这叫精通消费者心理学;
> > > > > > > 她问:"这不一样吗?",这叫再次获得销售机会;
> > > > > > > 于是你又说:"当然不一样,我们可以去sogo,然后在仙踪林喝茶",这
>叫远景共
> > > > > > > 享;
> > > > > > > 你又说:"我在那看见过一瓶香水我想一定适合你",这叫促销;
> > > > > > > 她说:"我才不要香水呢",这叫需求调查失误;
> > > > > > > 你只好说:"本来是想给你买衣服,可是不知道你的尺码,要不一起去
看
>看吧",这
> > > > > > > 叫空头支票;
> > > > > > > 正好她确实想去买衣服,这叫真理瞬间;
> > > > > > > 可是她对你的建议有些过意不去:"你是我什么人就帮我买呀",这叫售
>前交涉;
> > > > > > > 于是你就坡下驴:"那你买,我帮你把关",这叫及时降低销售成本;
> > > > > > > 当然你要说明:"我请你吃饭,我帮你拎包,我开车送你",这叫服务承
>诺;
> > > > > > > 于是你们决定在sogo见面,这叫签单;
> > > > > > > 临关电脑前你揭穿了版主威胁你的丑恶嘴脸,这叫远华案;
> > > > > > > 在sogo门口你们见面,这叫履行合同;
> > > > > > > 可是你发现该"美女"与收到的照片不符,这叫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
> > > > > > > 而且是只大恐龙,这叫货不对板;
> > > > > > > 恐龙还穿着晚礼服带着大耳环,这叫精包装;
> > > > > > > 好在还有一女伴陪同恐龙过来,这叫买一送一;
> > > > > > > 这女伴居然还很靓,这叫天大利好;
> > > > > > > 靓女穿着吊带裙,这叫简包装,其实你更希望散装。
> > > > > > > 你想请美女吃饭恐龙一定要跟着去,这叫捆绑销售;
> > > > > > > 你想了很多办法想把恐龙打发走,这叫策划;
> > > > > > > 你终于把恐龙灌醉,这叫公关;
> > > > > > > 你把恐龙塞进的士,这叫剥除不良资产;
> > > > > > > 通过恐龙,你终于和女拌走到了一起,这叫借壳上市;
> > > > > > > 而且女拌已经答应晚饭后跟你回家,这叫获得期权;
> > > > > > > 可是饭后女拌称病回自己家了,这叫纳斯达克;
> > > > > > > 你愤怒之余追到她家,将生米煮成熟饭,这叫鼠标加水泥;
> > > > > > > 之后你才发现她有很多男朋友,这叫多方控股;
> > > > > > > 而且她还在发展你的哥们,这叫配股;
> > > > > > > 要命的是她还傍大款,做二奶,这叫多次融资;
> > > > > > > 你在愤怒之余断绝了和她的往来,这叫美国在线;
> > > > > > > 痛定之后,你又来到网上寻找新的mm,这叫史玉柱。
⑻ 经济学在生活中经典例子
例子有送茶叶的故事、坐飞机现象、名牌效应、夺取先机、保龄球效应。
1、送茶叶的故事
张三一直就喜欢20块钱的茶叶,新开茶店里张三每次去买茶叶,老板都会送他半两好茶叶。张三把好茶就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张三就泡了壶好茶,此后,张三就不愿再喝20元的茶了。不管张三去买多贵的茶叶,老板都会送他半两更好的,半年下来,张三花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2、坐飞机现象
去观察30-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他们大多是看书,公务舱的他们多半是看杂志和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的则大多是看报纸电影打游戏和聊天等。在机场,贵宾厅里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部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地位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地位呢。
5、保龄球效应
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如果你每次打倒9个,最终得分90分,而如果你每次打倒10个,最终得分240分,社会积分规则就是这样,只要你比别人多优秀一点,再坚持一会,就赢得更多的机会,这种叠加就是人生效应的逐渐放大,最终造成人与人的巨大落差。
⑼ 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个是股票涨跌.摄及到如下原理.
1、股票涨跌是二级市场的操作。
2、简言之,买的人多就涨,卖的人多就跌。(举例表述,因为我刚才的形容有偏差,例一只股票当前10元价位,有人卖有人买则10元,如有人出11元买,却无人卖,则为11元,依次类推,是为上涨,反之下跌)
3、个人感觉,公司业绩好坏对股票涨跌影响不大,股票涨跌主要由题材及政策消息面主导。例如,奥运会前可买北京旅游。熊市时绝大多数都跌,牛市时,绝大多数都涨。政府一个信号就能主导股市涨跌。
股票的涨跌有宏观面及基本面的原因,主要的还是资金面或者受主力的关照程度。
第二个是经济恢复理论.股票板块轮动规律.
第三个是宏观调控规律,分解如下.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经济运行无论是市场唱主角还是政府唱主角,都带有混合经济的色彩。纯粹的市场经济或纯粹的计划经济都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使经济运行回到原来的均衡区域。房地产无论是作为消费品还是投资品,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各国政府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干预程度则依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像美国这样自由市场经济运行得较好的国家,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少。而像新加坡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市场刚起步阶段,政府做了大量建设性的工作,待市场较为成熟后政府逐渐淡出,将大部分任务交给市场完成。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在政府决定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福利化分房,实施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社会化后才开始起步。房地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起步晚,加之发展不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起伏性波动和其他一些较为典型的初级市场特征,如投机气氛较重,市场运行机制不规范,有关法律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一些经济、法律、行政的措施对经济进行干预,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政府在推出一项政策前,首先应该明确,基于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应是为了保持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不是一些媒体所宣传的提高住房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经济学上对政府政策进行评价,很重要的一点是看该项政策能否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率和经济运行质量。本文拟对我国政府当前若干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进行经济学分析,来权衡其利弊得失,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 房地产产业政策分析
产业政策是指示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产业发展目标、调节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产业化的措施和手段的总和,是整个经济政策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促进和限制政策等。产业政策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具有特定的导向功能,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市场机制难以替代的制衡和稳定作用。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其取向是产业发展目标的体现。而各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生成的。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初级市场特征决定了房地产产业政策目标在于完善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房地产业的支柱产业功能。这需要政府采取恰当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包括产业竞争和反垄断政策、产业联合和集团政策等。在生产要素投入量既定的条件下,合理有效地组织这些生产要素,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途径。同样,房地产的发展,不仅要制定合理的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也需要有合理的组织政策。
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巨大等特点,使得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走规模经济的道路。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其它行业更为明显。规模小,开发商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广告策划、营销推广、环境改造,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规模较大的公司也占有明显优势。另外,规模大,尤其是具有较强现金实力的开发商在选择项目最佳开发时间上也具有主动权。这在客观上要求造就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企业,这要通过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来实现。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能有效地节约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成本,资本的适度集中还有利于节约房地产市场的交易费用,这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兼并等经济机制来实现的。由此可见,通过房地产企业的资本集中,可以优化房地产市场组织,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并优化房地产企业的规模结构。
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与规模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仅有9家(上海本地8家),入选上证30指数的房地产股仅陆家嘴一家。这8家房地产公司在整个上海房地产业中的规模,市场占有率,业绩等多项指标大多平平,在1999年上海房地产企业销售面积,金额100强中也难见上市公司的踪影。而香港联交所房地产上市公司达100多家,恒生股指33个样本股中,地产或以地产为主业的公司近一半。这十几家大地产商的开发量、市场占有率等主要指标要占到整个香港地产市场的九成,其中长江实业、新鸿基、恒基兆业、新世界四大超级地产商更成为财富的象征。沪港两地房地产上市公司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距甚远,其原因自然与两地市场发育程度、微观主体的竞争实力有关,但两地政府对房地产业产业政策的不同取向也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大陆各种媒体上,乃至政府正式文件上,经常有报导宣称政府决定把住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具体实施政策时,有关方面采取了冻结房地产公司上市的做法。当初之所以采取冻结上市的做法,管理层是出于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忧。的确,到1992的年,房地产开发数量、开发投资额、开工面积等均创历史最高水平,这远远超过发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承受力,造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许多地方的炒楼、炒土地风较为严重,致使市场运行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鉴于此,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紧缩供给的宏观调控政策,控制住了房地产市场严重失衡的局面。而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专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把金融危机的原因归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这使得中国政府在解开房地产企业上市禁令上更为谨慎。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刻诱因是经济结构的老化与调整的滞后,是知识储备的贫乏,是全要素增长率的落后。房地产泡沫只是这种危机的表象之一。因此,管理层大可不必因为担心房地产泡沫而阻止房地产企业上市。况且,股市除了筹集资金的作用外,还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较为健全的股市上,资金会从业绩差的企业流向业绩好的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股市本身的进入与退出制度也在客观上对股市的安全直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管理层目前应做的是放弃保护政策,不再ST 、PT下去了,让中国股市真正成为企业的试金石。如美国股市最近的振荡,有人指出这是股市正在挤除泡沫,使高科技股票定价更符合其实际价值的表现。
我国房地产企业除了扩大规模,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外,提高资产素质,向管理要效益也是从微观上培养一个健全的市场所必需的。政府在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尤其是金融制度创新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当前,房地产证券化是一个可取的方向。房地产证券化可以促使房地产经营专业化,导致资源的合理配置。房地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发育的初级阶段,更需专家经营。证券化的优点之一,在于它促使了房地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开,这就为其专业化经营提供前提条件。我国的房地产主体行为很不规范,真正具有实力、精于管理的房地产公司并不多,"房地产热"引致的市场虚假繁荣诱使大批不具备条件的企业纷纷涉足房地产,其结果势必导致资源特别是管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借助证券化,房地产交专家经营,业主借证券化工具获得应有的收益,投资者亦可分享房地产资源的优化组合,使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从混沌走向有序。
二、 房地产税费分析
根据中房指数的统计,目前在我国城镇商品房价格构成中,土地费用及税费占39%,建安成本占51%,其他费用占10%。在房地产利润率已普遍降至10%左右的情况下,税费负担过重就成了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税费不仅关系到房价的高低,其本质上是一种价格,有些税收,如所得税等直接税也就成为市场经济均衡运行的润滑剂。
<一> 房地产税费总量分析
税,是政府凭借其行政权力强制获得的收入。而各种各样的费用更是名目繁多。这些费用的征收部门有三个层次。一是拥有立法、执法、司法权,执行广泛的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各委办部机关、公检法等;第二层:一些负责提供公共品或准公共品的事业单位,如环保、卫生、教育等。它们的收入由政府拨付,同时政府又赋予它们在本部门负责的事业范围内执法监督的权力,如卫生检查等;第三层,一些享有自然垄断或行政垄断地位,拥有一定强制力的国企,如电力、自来水、煤气公司、政府办的有行政垄断权中介机构。这些名目繁多的税费给房价下降造成了很大的刚性。清理税费,理顺房价的呼声日见高涨。但有人担忧清理税费会减少政府部门收入。
从税的角度来看,短期里,降低税率会减少政府部门的收入。但从中期来看,如果减少房地产税收负担能使房价下降足够的幅度,使居民的有效需求大幅度上升,此时部分因房价过高难以销售的空置商品房实现销售,政府就可以收到本来税基被各种规费侵蚀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完全可以抵消各种杂费的减少。将税收与税率的关系用坐标图表示出来, 从图上可以看出,税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税率只有达到一定最优点,才能使税收达到最大。从长期来看,据世界银行测算,房地产投资对相关产业的系数效应为2倍。当住房消费启动后,每亿元住房投资会带来相关产业的GDP增长2亿元,经济发展,税基扩大,政府的收入呈现出良性的增长循环。
从费的角度来看,清理各种规费能减少对经济的扭曲作用,使各种规费给经济带来的间接成本减少到最小,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公平,这将有利于经济良好稳定的发展。各种费用给企业事业的间接成本远大于本身。名目多、部门多、环节多的规费,意味着企业至少要跑遍20几个部门、收集40几个公章才能获得或维持其合法地位。尽管有些规费本身数额并不大,但企业为遵循这些规定却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房地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并且国内大多数开发商的资金是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而来,资金的时间成本十分可观。除此之外,在房产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房产市场上开始不断推出各种流行房型设计。这使得市场先机对开发商来至关重要,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此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各种规费的存在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经济运行成本。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各种规费则成为各政府部门自己的收入,并进而有可能成为腐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清理规费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而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二> 部分规费分析
从公共品的理论来看,政府部门提供公共品时,靠税收来筹集资金;提供私人品时,应按市场规律收取价款,而提供混合产品时,则应考虑依靠税收或收费补偿成本,哪一个效率高。在目前的房地产业中,有些看似应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产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应交给市场来运作效率更高。
如政府代行市场职能收取的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费,虽然说由政府出面监督工程质量可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但其中却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当质监站通过了一项工程,意味着政府对工程质量的认可,如果以后工程出了毛病,政府是否替房产商承担赔偿的责任呢?如果政府承担责任,则政府容易混淆作为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市场主体中的一方的角色;如果政府不承担赔偿责任,政府官员就完全没有了把好质量关的约束机制。如果这项服务交给市场的中介机构来做。中介机构、房产商、购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中介机构会因担心招致赔偿而严格控制房产质量,这无疑是一种效率的改进。
工程质量检验费是政府行为应转为市场行为的例子。而对水、煤、电增客费这三类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来说,这些收费在经济学上也不符合效率的原则。自然垄断产业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很大,变动成本的比重小,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如果不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政府管制,它们就会进行垄断生产,导致低效率;如果把这类企业分割成几个小企业,又会导致成本上升,规模不经济。这是政府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理论基础。政府可以采取边际成本定价,也可以采取平均成本定价。无论采用哪种定价,公用事业部门,都可以从价格和补贴中完全弥补成本。现在房产商交纳了增容费,最后由消费者承担,建设了管道、缆线输送网,但却是公用事业部门从水电费、煤气费和补贴收回了成本,这等于消费者支付了双重费用,公用事业部门获得了超额利润。这背离了谁得益谁投资的市场法则。从提高社会效率的角度出发,这些增容费应由公用事业部门而非房产商来承担。如果公用事业部门资金困难,可由房产商负责建造水电、煤气的输送网的成本,建筑成本不能分摊到房价中,待以后公用事业部门收到水电、煤气费了,再向房产公司支付输送网的使用费。
三 、经济适用房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适用房作为现阶段的国家住房建设政策,旨在通过某种倾斜,如用地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来达到扩大住房供给,调节房地产投资结构和启动市场有效需求的目的。它是基于我国目前特殊的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发展市场发展阶段的一种政策选择。但是,对于经济适用房制度的运行机制,与当前地产市场的关系、现行政策规定可能产生的市场反应、经济适用房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尚有待从理论上进行再探索。
经济适用房政策作为一项政策,本意是通过政府补贴来提高中低收入购房者的住房有效需求。但付诸实施后却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补贴利益的流失与对完全商品房供给的"挤出效应"。目前,有些经济适用房把销售目标定位在中等收入家庭中偏高的那一部分人,甚至以吸引开私家车的一族来争相购买为荣。如果在地段、质量、功能、环境或者舒适性等一方面标准上,这类住房在各方面均能满足中等偏高收入家庭的需要,高收入阶层也会想方设法挤入经济适用房的消费群,从而使所流失的财政补贴效益最终转化为生产者剩余和少数中等偏高和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剩余。而那些真正应该享受到补贴的,居住困难的中等偏低收入阶层反而被排斥在受益范围之外。经济适用房提高标准后,其消费群与完全商品房的消费群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助长了市场不公平竞争和违规操作。作为具有政策倾斜性的经济适用房,实际上享受了特定阶段的政策性资源。如果经济适用房的操作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形成"黑箱运行",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获得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优惠,受利益驱动,有可能会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争项目、争计划、争土地、贷款,这就容易诱发政企间交易和寻租行为的发生。第三,提高政策的调控成本,降低政府调节市场的效率。为了使政策优惠能按预期的设想转移到中低收入阶层身上,就需要控制经济适用房的受益面,避免不该享受财政补贴的阶层也从中"沾光"。这就需要将政策调控的重点引向鉴别居民家庭收入层次,监督经济适用房的流通和分配这些繁琐而又无效的工作上,偏离了其主要职能。
用经济学上的博奕论来分析,经济适用房作为一项政策,涉及的利益方有政府部门、开发企业、消费者三方。在这三者中,有关政府部门拥有用地划拨、税费减免等权力。目前,政策优惠对众多开发商来说是稀缺资源,是众多开发商争夺的对象。而在开发商以各种方式挣得政府政策优惠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有可能进行违规操作。由于政府对经济适用房价格进行管制,按照建房《1998》154号文,经济适用房住房价格除成本、税金外,其开发利润不得超过3%。而理性的开发商是不会愿意从事这种回报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的投资项目。而在现实生活中,开发商却对此趋之若鹜。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开发商虚列成本以降低利润,使其符合规定标准,而作为主管行政部门对此却无能为力,甚至可能与开发商合谋使虚列的成本合法化,人为拉高经济适用房利润与售价,使价格管制名存实亡。政府部门为了达到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意图,需要付出一定的监督费用,以对合格的开发商做出鉴别。而对购房者来说,虽然经济适用房面向的对象是中低收入者,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收入调查措施。一部分高收入者也加入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行列,甚至有些人将经济适用房上市套利后再次购买经济适用房进行投机。有关利益三方的相互博奕使得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操作过程中背离了原来的政策意图。
由于经济适用房是向住房供给者提供补贴,补贴的结果是在同等投资支出的前提下增加市场供给量,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的下降和住房需求的相应增加。为了使补贴的效益尽可能传递给政策所指向的收入阶层。只有在消费者牺牲其他消费品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如果政府直接补贴给消费者,则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综合消费偏好。所谓消费者的综合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做出的消费选择。用无差异曲线说明如图:
用发补贴的方法会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效用,而发补贴给供给者,则可能供给者供给的住房不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或最重要的,这时消费者就难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了。在图中,MN线代表其他消费品(x)和住房(y)的价格一定时,发了一笔现金所形成的预算线,如发补贴给者,该消费者可得到y1的其他消费品和y1的住房,所获效用为u1,如发现金让消费者根据偏好自由选购,消费者会买x2的其他消费品和y2的住房,所获效用为u2, u2>u1。
⑽ 急需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案例
1、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案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2、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案例: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3、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案例: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4、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案例: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5、原理: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案例: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10)经济学有关的案例扩展阅读:
经济学部分定律分析:
1、酒与污水定律 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不在于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会造成一个整体的破坏。
2、水桶定律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3、零和游戏 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4、不值得定律 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十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