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爱尔兰文学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在中国,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引起过人们的注意。20世纪20年代,鲁迅从日文译了一篇有关爱尔兰专文学的文属章,郭沫若译了辛格的6个剧本,茅盾写了《近代文学的反流:爱尔兰的新文学》的论文(载《东方杂志》17卷6号)。格雷戈里夫人的独幕剧《月出》(1907)曾经改编为中国话剧《三江好》多次上演,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起过鼓舞斗志的作用。奥凯西的名剧《朱诺和孔雀》也曾由章泯改编为话剧《醉生梦死》,在20世纪30年代演出于上海,取得成功。解放以后,奥凯西的剧本《星儿变红了》和自传的第1卷《我敲门》(1939)、第4卷《英尼希法伦,再见!》(1949)的一部分,叶芝的剧本《心愿之乡》和若干最重要的诗篇,都译成了中文。爱尔兰文学在中国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B. 爱尔兰文化的爱尔兰文学
爱尔兰诗歌的历史十分悠久。盖尔语诗歌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这一传统时至今日仍然在爱尔兰诗歌创作中发挥着影响力。爱尔兰的英语诗歌则最早出现在14世纪,彼时旅居海外的爱尔兰作家是最早的一批爱尔兰英语诗人。在中世纪晚期,随着古老的凯尔特文明的逐渐瓦解,许多以盖尔语写作的行吟诗人都销声匿迹了。盖尔语诗歌逐渐被边缘化。到19世纪,只有在民歌中还能看到这种古老语言的影子。
进入18世纪,爱尔兰英语诗歌迎来了第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第一批杰出的诗人,包括乔纳森·斯威夫特和奥列佛·哥德史密斯。
19世纪,爱尔兰的英语诗人开始重新发掘盖尔语诗歌传统,并将很多古老的诗歌和神话传说翻译成英文。这一风潮在叶芝早期的创作中能够体现出来。20世纪早期,叶芝的风格逐渐转向现代主义。在叶芝的影响下,爱尔兰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两类不同的风格:要么如早期的叶芝一样专注于古老的盖尔语传统,要么则是如后期的叶芝一样向现代主义风格靠近。其中第二种风格的作家成就较高,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和塞缪尔·贝克特,但是他们更加擅长的还是小说和戏剧创作而不是诗歌。
在整个20世纪,叶芝对爱尔兰文学的强大影响力是勿庸置疑的。有的人以他为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有的人则竭力反对他的风格。20世纪重要的爱尔兰诗人包括帕特里克·卡凡纳、谢默斯·西内和布莱恩·科菲。由于爱尔兰政府对盖尔语的扶植,在20世纪,盖尔语诗歌曾经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复兴。 尽管古老的爱尔兰史诗都是用散文体而非韵文体写成的,多数人仍会认为最早的爱尔兰小说诞生于18世纪。早期爱尔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以及奥列佛·哥德史密斯,代表作品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19世纪,爱尔兰涌现出大量小说家,包括玛利亚·埃奇沃斯、约翰·巴尼姆、杰罗德·格里芬、查尔斯·奇克汉姆、威廉·卡尔顿、乔治·摩尔以及萨默维尔和罗斯。绝大多数爱尔兰小说家都来自具有盎格鲁-爱尔兰血统的上流社会,他们的创作一般都体现贵族阶层的品味。然而卡尔顿是个特例,他的《爱尔兰农民的性格和故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此外,《恶魔城》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风格也游离于主流之外。
乔治·摩尔早年曾长期生活在巴黎,是最早在作品中吸收法国现实主义风格的英语作家之一。他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先行者。乔伊斯被文学界称为“意识流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颠峰之作。乔伊斯的作品还包括《芬尼根们的苏醒》、《都柏林人》以及半自传性质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的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塞缪尔·贝克特、布莱恩·欧诺兰以及亚当·希金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乔伊斯风格的熏陶。欧诺兰用两种语言写作,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爱尔兰本土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叙事方式和对讽刺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贵族文学在20世纪仍然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是亚当·希金斯、伊丽莎白·鲍温和莫利·基恩。
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成立,越来越多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家创作的主题往往局限于低层中产阶级和小农场主的生活。代表人物包括布林斯利·麦克纳玛拉和约翰·麦克加荷恩。
20世纪,短篇小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包括弗兰克·欧康纳和肖恩·欧法奥兰。 肖伯纳尽管有文字记载的爱尔兰戏剧创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601年,公认的第一位爱尔兰剧作家却是威廉·康格里夫,他擅长写“复辟喜剧”。奥列佛·哥德史密斯和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是18世纪著名的戏剧家,不过他们的创作主要是在英国伦敦。
19世纪的剧作家迪翁·布奇考特的喜剧创作风靡一时。然而直到19世纪末,爱尔兰戏剧才真正赢得了国际声誉。为爱尔兰戏剧赢得这一巨大声誉的作家包括萧伯纳、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叶芝于1899年于都柏林创建的“爱尔兰文学剧场”。萧伯纳的剧作具有典型的爱尔兰式的幽默和讽刺风格,代表作品包括《华伦夫人的职业》以及《回到梅瑟色拉》。奥斯卡·王尔德则是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创作领域包括童话、小说、戏剧、诗歌等等。其剧作《莎乐美》被看作是唯美主义在戏剧领域的典范之作。
后来,叶芝在“爱尔兰文学剧场”的基础上创建了艾比剧院,其创作班底包括叶芝本人、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在诗人庞德的影响下,艾比剧院的创作受到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日本能剧的影响。此外,艾比剧院的一些剧本在创作中应用爱尔兰方言。这些特质都对后来的爱尔兰戏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世纪爱尔兰戏剧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包括塞缪尔·贝克特、布兰敦·贝汉、德尼·约翰斯通、布莱恩·弗里尔、托马斯·基尔罗、汤姆·墨菲、休·李奥那多和约翰·基恩。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受存在主义影响,创作了包括《等待戈多》在内的一系列表现现代社会荒诞、虚无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剧作。贝克特被尊为“荒诞派”戏剧的大师。
20世纪盖尔语戏剧的创作也有所发展。建立于1928年的“盖特剧院”就致力于创作和传播盖尔语戏剧,在全欧洲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70年代开始,一大批新生的剧院开始崛起,艾比剧院在爱尔兰戏剧领域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这些新生剧院包括“焦点剧院”、“儿童剧院”以及“德鲁伊剧院”等等。这些剧院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剧作家、演员和导演。如今活跃在伦敦、百老汇和好莱坞戏剧舞台上的人中就有很多来自爱尔兰。
爱尔兰最早的戏剧是用拉丁文在教堂演出的神秘剧。1637年,J.、奥吉尔比在都柏林建立了第一座职业性剧场,但它在英国的共和政体时期,同英格兰的剧场一样被关闭。王政复辟后的1662年,奥吉尔比又在都柏林开办了一座新剧场──罩衫巷剧场。18世纪末,在爱尔兰的许多城市如贝尔法斯特、科克、韦克斯福德、沃特福德、基尔肯尼和利默里克等地都建起了剧场。爱尔兰的戏剧事业开始繁荣,一些世界闻名的演员和剧作家相继出现。 爱尔兰文学使用的语言本是盖尔语,12世纪诺曼人入侵后,爱尔兰文学开始衰落。17世纪中叶克伦威尔大举镇压爱尔兰人民起义,当地文化再度遭到严重摧残。此后,盖尔语只在民间通行,受教育的爱尔兰人多改用英语写作。因此,从17世纪末叶起一些生于爱尔兰而用英语写作的剧作家如G.法夸尔(1678~1707)、R.B.谢里丹(1751~1816)、O.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D.布西考尔特(1823~1890)、萧伯纳(1856~1950)和O.王尔德(1854~1900)等,大都从英国上流社会选材,在伦敦文坛饮誉,很少反映爱尔兰人民的生活。然而,萧伯纳和王尔德尽管没有采用很多爱尔兰题材,却充分显示出爱尔兰人特有的智慧和奇妙的幽默感。布西考尔特是位多产的情节剧作者,很多戏是由法国小说改编的,但也有一些剧作涉及到爱尔兰问题。J.S.诺尔斯(1784~1862)在1811年写的《布瑞安·勃瑞姆》则是第一部取材于爱尔兰历史的戏剧。
19~20世纪20年代,爱尔兰人民的民族意识趋向高涨,纷纷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终于在1937年通过新宪法宣告独立。与政治上的独立运动相呼应,出现了复兴爱尔兰民族文学、语言、艺术的文艺复兴运动。在D.海德(1860~1949)领导下的盖尔学会提倡复兴盖尔语。该会的一个分支就是由W.B.叶芝(1865~1939)和格雷戈里夫人于1899年在都柏林建立的爱尔兰文学剧院。该院反对充斥伦敦商业剧院的庸俗社会喜剧,提倡挖掘爱尔兰题材,使用爱尔兰语言,表现爱尔兰人民思想感情的民族戏剧。它演出的第一部剧作即叶芝的话剧《凯瑟琳伯爵夫人》(1892)。继之,又上演了创始人之一E.马丁(1859~1924)、D.海德的一些戏剧。1902年,爱尔兰文学剧院改建为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叶芝任会长;其后又得到A.E.F.霍尼爱小姐的资助,在都伯林的阿贝街购置房产,改建为阿贝剧院,于1904年12月27日正式开幕。阿贝剧院作为爱尔兰戏剧运动的中心,培养了一批戏剧人才,形成了一个特别具有爱尔兰风格的戏剧流派。其中,著名作家有J.M.辛格,L.罗宾森(1886~1958)、H.欧文、S.奥凯西、P.V.卡罗尔(1900~1968)、W.波伊尔(1853~1923)等,著名演员有萨拉·奥勒古德、玛丽·奥尼尔,B.菲茨杰拉德、J.麦考马克等。
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他根据爱尔兰神话传说写成的散文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年在阿贝剧院首演)以象征手法展示出爱尔兰贫困的根源,唤起了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为爱尔兰民族戏剧的繁荣揭开了序幕。格雷戈里夫人是爱尔兰民族戏剧学会的创始人、阿贝剧院剧团的核心。她为阿贝剧院写了很多独幕剧,代表剧作是以西爱尔兰方言写成的《散布消息》(1904)和《月出》(1907)等反映爱尔兰农村生活、充满爱国主义感情的短小喜剧。
辛格和奥凯西是叶芝与格雷戈里夫人发现和培养起来的两位新的爱尔兰天才。辛格的杰作《骑马下海人》(1904)和《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以纯朴然而经过提炼的乡村方言,生动逼真地描绘了普通爱尔兰人的生活,塑造出悲剧和喜剧两类不同的人物性格。奥凯西的代表作《朱诺和孔雀》(1924)和《犁和星》(1926)以1916年起义和巷战为背景,热情歌颂了工人家庭的英雄母亲和广大民众为民族解放而作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贝汉(1923~1964)和S.贝克特(1906~)是两位受到世界承认的爱尔兰剧作家。贝汉出身于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者家庭;16岁参加爱尔兰共和军,曾因企图炸毁一艘英国战舰被送进青少年犯罪教养感化院3年。后又因政治活动被判入狱14年,6年后大赦获释。他的最早一部剧作《怪人》(1956)以幽默手法描写残酷的监狱生活,在题材和手法上均别开生面。其后的《人质》(1958)是对爱尔兰工人阶级生活的一种苦涩的冷嘲,被称为“20世纪的即兴喜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揭开西方戏剧史新页,开荒诞派戏剧先河,表现了深刻的哲理与高度的技巧,因而在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当前,在都柏林每年一度的戏剧节上,经常展示出爱尔兰演员和剧作家们的活力和才干。
C. 爱尔兰有什么文学名著,肖伯纳是爱尔兰人么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诺贝尔得主,代表作《巴巴拉少校》还有《圣女贞德》。
文学名著?大诗人叶芝的诗,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王尔德的《王尔德童话》,最牛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详细介绍去网络
D. 都柏林 意识流 瘫痪文学 打一个人名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毕业后到巴黎、苏黎世等地过流亡生涯。1920年-1939年期间定居法国。其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而出版于1922年的《尤利西斯》则成为英语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主要写三个都柏林市民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夜间两点四十五分将近19个小时内的活动和思想。书名《尤利西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拉丁名。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西斯》是对20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乔伊斯的另外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苏醒》则将意识流小说的风格推向极致。全书用65种语言组合写成,极其晦涩难懂。
乔伊斯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颠峰。
《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他现代小说艺术的探索性作品。作品由15篇中短篇小说组成,按创作意图分为少年、青年、成年、社会生活场景四个部分,真实全面地展示了都柏林中下层市民肉体、精神“瘫痪”的社会现实,指出都柏林就是“瘫痪”的中心。
,
“
,
:
E. 爱尔兰文学的小说
尽管古老的爱尔兰史诗都是用散文体而非韵文体写成的,多数人仍会认为最早的爱尔兰小说诞生于18世纪。早期爱尔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以及奥列佛·哥德史密斯,代表作品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19世纪,爱尔兰涌现出大量小说家,包括玛利亚·埃奇沃斯、约翰·巴尼姆、杰罗德·格里芬、查尔斯·奇克汉姆、威廉·卡尔顿、乔治·摩尔以及萨默维尔和罗斯。绝大多数爱尔兰小说家都来自具有盎格鲁-爱尔兰血统的上流社会,他们的创作一般都体现贵族阶层的品味。然而卡尔顿是个特例,他的《爱尔兰农民的性格和故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此外,《恶魔城》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风格也游离于主流之外。
乔治·摩尔早年曾长期生活在巴黎,是最早在作品中吸收法国现实主义风格的英语作家之一。他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先行者。乔伊斯被文学界称为“意识流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颠峰之作。乔伊斯的作品还包括《芬尼根们的苏醒》、《都柏林人》以及半自传性质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的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塞缪尔·贝克特、布莱恩·欧诺兰以及亚当·希金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乔伊斯风格的熏陶。欧诺兰用两种语言写作,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爱尔兰本土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叙事方式和对讽刺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贵族文学在20世纪仍然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是亚当·希金斯、伊丽莎白·鲍温和莫利·基恩。
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成立,越来越多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家创作的主题往往局限于低层中产阶级和小农场主的生活。代表人物包括布林斯利·麦克纳玛拉和约翰·麦克加荷恩。
20世纪,短篇小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包括弗兰克·欧康纳和肖恩·欧法奥兰。
F. 爱尔兰文学的英 文 作 品
生长于爱尔兰而用英文写作的作家,从17世纪末叶就不断出现。与信奉天主教的大多数爱尔兰居民不同,他们几乎全是新教徒,而且总是着眼于在伦敦文坛上获取声誉。这当中有不少重要人物,例如《格利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喜剧作家康格里夫和谢里丹,小说家斯特恩,政论家和美学家伯克,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哥尔德斯密斯,哲学家、散文家贝克莱,他们都留下了重要的作品。斯威夫特更是整个英文文学中最犀利的讽刺作家,他在晚年回到爱尔兰以后用如椽的笔为爱尔兰人民仗义执言,在《布商的信》里揭发英国王室与投机商狼狈为奸用铸制劣币来剥削爱尔兰人民的罪恶,更在《一个温和的建议》里以献策为名,暴露爱尔兰上层人物对贫民的无比残酷,写下了讽刺文学的顶峰之作。
18世纪末年,法国革命震动了爱尔兰,其影响之一是抗英的武装活动增多。1798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联合起义之后不久,1803年又发生了罗伯特·艾密特领导的起义。文学上的表现是政治性谣曲的流行,它们用辛辣的文字嘲笑英国殖民当局,而歌颂了从伍尔夫·通直到艾密特的各时期的爱尔兰志士。
19世纪初年,玛丽亚·埃奇华斯(1768~1849)写了几部长篇小说,揭露了在外地逍遥的“不住地主”们带给爱尔兰农民的灾难。她的作品描写了凯尔特人的异域风光和乡村生活,在语言上也力求接近当地普通人民。后来司各特写苏格兰题材的历史小说时,自称受了她的影响。俄国的屠格涅夫也承认从她的小说汲取了灵感。稍后,威廉·卡尔顿(1794~1864)也在一系列长篇小说里写农村生活,画面更广阔,笔下有各种类型的人物,对于农民的苦难刻划得也更深刻。卡尔顿从来没有去过伦敦,也不希罕伦敦文坛的赞誉,而是以都柏林为向往的文化中心,以爱尔兰读者为写作对象。后来诗人叶芝称他为“爱尔兰最伟大的小说家,由于他有任何说故事的人都不曾有过的最富于凯尔特人特色的一双眼睛”。
诗歌方面的优秀作者有托马斯·莫尔(1779~1852),其代表作是《爱尔兰乐曲》(1820)。莫尔是拜伦的朋友,曾在伦敦学习法律,交往的大多是英国人士。但是在这本诗集里他的主题却是爱尔兰──她的历史、传说、古迹、风景、英雄人物,特别是在1803年起义失败后为英国当局处死的罗伯特·艾密特。莫尔的诗的韵律也有爱尔兰特色,即不用英文诗中传统的五音步轻重律,而用一种缓慢、拖曳的调子,这是后来爱尔兰许多诗人包括初期的叶芝也采用的。
19世纪后半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1846至1848年间的大灾荒,1848年的武装起义,1867年又一次未能实现的起义。爱尔兰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斗争时期。同时,对爱尔兰本土的神话、历史、风俗、语言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研究,1893年盖尔学会的成立表明了这一点。到了世纪之末,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最显著的成就是戏剧上的突破。19世纪90年代,两个爱尔兰人──伯纳·萧和王尔德──在伦敦剧坛上称雄。伯纳·萧(1856~1950)的闪耀着智慧的现实主义戏剧是对于世界戏剧的重要贡献,而王尔德(1854~1900)的《认真的重要》(1895)一剧至今仍然叫座,公认为完美的喜剧。在爱尔兰本土,一个重要的发展是阿贝戏院在1904年的建立。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和叶芝(1865~1939)为此作了巨大的努力。两人自己也写剧上演,同时致力于寻求新的爱尔兰天才,终于成功地发现了两个大剧作家,即辛格(1871~1909)和奥凯西(1880~1964)。阿贝戏院提倡一种不同于伦敦商业剧院所常见的庸俗的社会喜剧的新戏剧,它主要发掘爱尔兰题材,而在戏剧语言上则力求鲜明、朴素而高尚。这样的语言叶芝求之于诗,奥凯西求之于都柏林的贫民区,辛格则深入农村,得之于厨房里妇女的谈吐。过去的爱尔兰剧作家如康格里夫、谢里丹等用的是伦敦上层社会所讲的英语,没有多少爱尔兰色彩,这些阿贝戏院的剧作家则虽然写的是英语,但在措词、使用比喻甚至句子结构上都体现了爱尔兰特点。换言之,就在爱尔兰的英文写作中,本土传统的影响(包括盖尔语的影响)也是深刻的,这一点从19世纪后半期以来尤为显著。
辛格的杰作是《骑马下海人》(1904)和《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他运用纯朴然而经过提炼的乡村方言,抒写了爱尔兰普通人民的充满了悲喜剧的生活。由于他如实反映了爱尔兰人的性格,他的剧本冒犯了一部分观众的自尊心。然而正是他的现实感,加上他的诗情和想象力,给予他的作品以永久价值,至今仍有人称他为爱尔兰最伟大的戏剧家。奥凯西是一个干过各种体力活的工人,他用都柏林的穷巷方言写1916年起义和巷战等当代大事,在《朱诺和孔雀》(1924)和《犁和星》(1926)等剧里创造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人物,如坚强能干的工人家庭的母亲和饶舌而不中用的父亲。辛格早死,奥凯西则在初期的成功之后,经过一个试验表现主义手法的中间阶段,进到依然丰产的后期,除了剧本之外,还写出了6卷自传,用新颖的形式和犀利的文笔记录了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工人作家的一生。
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是叶芝。他的充满民族主义激情的剧本《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在舞台上取得了成功,后来又进行了诗剧和日本古典剧的试验,但是他的主要贡献却在诗歌。他经历了一个从19世纪末的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发展,每个时期都写了好诗,而最优秀的作品则是在他参加了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以后写的。正是这一运动,特别是1916年复活节的英勇起义,使他感到“一切变了,完全变了,惊人的美已经产生”。到晚年他仍然写出优秀作品,吸收了现代派的某些优点,而又去其芜琐,比初期更见精粹深刻,虽然思想上有神秘主义、贵族主义的成分,依然是20世纪西方世界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在小说方面,曾以自然主义小说《伊斯特·沃特斯》(1894)鸣世的乔治·莫尔(1852~1933)也是文艺复兴中的活跃人物。但是真正把小说艺术推向前去的则是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他原是写实能手,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显示了他的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而等到他来写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他又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新手法,把都柏林城24小时内一俗一雅的两个男人和一个爱好欢乐的女人的感情生活描绘得细致、深刻,而隐含的古今对比则强调了在粗糙、庸俗的现代生活里面,古希腊那种恢宏、高尚的情操早已荡然无存。
人民的斗争取得了成果,爱尔兰在1921年成为自由邦。1937年又通过新宪法,宣告自身为“独立、民主的主权国家”。独立以来,英文文学继续发展。上述叶芝、奥凯西、乔伊斯等人的大部分主要作品都是独立后出版的。戏剧依然兴旺。丹尼斯·詹斯顿(1901~)的《老太太说“不!”》表达了一部分人对于独立后政治局势的幻灭感,而他的《黄河之月》则探讨了文化传统与技术进展之间的矛盾。进入50年代,又出现了塞缪尔·贝克特(1906~)和勃兰登·比汉(1923~1964)两个颇有新意的剧作家。比汉引进了新的题材,例如他的《怪人》(1954)一剧就是通过囚人的眼光来看牢狱生活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法文本,1952)揭开了西方戏剧史上的新页,不只是因为他写了表现人生的荒诞的“荒诞派剧本”,还因为他有才能使这类没有通常的有趣情节、连对话也不多的剧本取得舞台上的成功。
贝克特同时也是一个有特色的小说家。而就小说而言,独立后的爱尔兰也是名家辈出,特别是在短篇小说这一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写好的领域内。莱姆·奥弗莱尔蒂、弗兰克·奥康诺、肖恩·奥费林全是此中能手,此外还有女作家玛丽·拉文和伊丽莎白·包恩等也都留下了卓越的作品。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爱尔兰短篇小说足以与法、俄、美三国并列,成为在这一文学形式中最有造诣的代表者之一。这些作家大多也写长篇小说,其中有不少佳作。又出现许多后起之秀,例如埃特娜·奥勃赖恩、约翰·麦克盖恩、克文·凯西等人,在题材和技巧上都有新的建树。
在诗歌方面,继叶芝的巨大成就之后,仍然吟唱者不绝。先有20、30年代的奥斯丁·克拉克(1896~1974),中间有40年代的帕特里克·凯弗纳(1904~1967)和主要在英国写作的路易斯·麦克尼斯(1907~1963),后有60年代的托马斯·金塞拉(1928~),都写下了卓越的诗篇。其中凯弗纳的《大饥》(1942)和金塞拉的《夜行者》(1968)都传诵一时。金塞拉用英文翻译的古爱尔兰的史诗《夺牛长征记》也是一大成就。从60年代起,又有青年诗人西默斯·希尼(1939~)崛起于北爱尔兰,然而他不写城市和工业社会,而用鲜明、不落俗套的朴素语言写普通农村景物和坚强的劳动者,这样诗也就回到了永恒的爱尔兰。
在中国,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引起过人们的注意。20世纪20年代,鲁迅从日文译了一篇有关爱尔兰文学的文章(载《奔流》2卷2期),郭沫若译了辛格的 6个剧本(包括《西域的健儿》即《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和《骑马下海人》),茅盾写了《近代文学的反流:爱尔兰的新文学》的论文(载《东方杂志》17卷 6号)。中国新文学的三个巨匠都同爱尔兰文学有过因缘。格雷戈里夫人的独幕剧《月出》(1907)不仅成为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经常业余演出的节目,而且曾经改编为中国话剧《三江好》多次上演,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起过鼓舞斗志的作用。奥凯西的名剧《朱诺和孔雀》也曾由章泯改编为话剧《醉生梦死》,在30年代演出于上海,取得成功。
解放以后,奥凯西的剧本《星儿变红了》和自传的第1卷《我敲门》(1939)、第4卷《英尼希法伦,再见!》(1949)的一部分,叶芝的剧本《心愿之乡》和若干最重要的诗篇,都译成了中文。中国的研究者评介了奥凯西的6卷自传,称之为“第一流的传记文学”;另有文章论述了叶芝的诗和乔伊斯的小说。这些都说明中国读者对于爱尔兰文学的了解范围在逐渐扩大。
G. 爱尔兰文学经历了哪些时期,具体的一些代表
爱尔兰文学(盖尔语:Litríocht Éireanneach;英语:Irish literature)是指在爱尔兰产生或爱尔兰人创作的文学作品。爱尔兰是一个无论面积还是人口规模都很小的国家,却对世界文学做出了与其国家规模极不成比例的巨大贡献。用英语写成的爱尔兰文学可以看作是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此外,爱尔兰还存在用盖尔语以及其他古凯尔特语言写成的文学。盖尔语文学的发展主要局限在诗歌和神话传说领域。
爱尔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使得爱尔兰的英语文学和其他英语国家的文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用英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们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继承了很多特质,包括对自然界奥妙的探索、一种包孕着夸张和荒谬的叙事风格,以及讽刺的创作态度,等等。盖尔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一种无论语法还是风格上都很独特的爱尔兰英语,而多数爱尔兰英语作家们就用这种带有方言特征的英文来写作。
爱尔兰诗歌的历史十分悠久。盖尔语诗歌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这一传统时至今日仍然在爱尔兰诗歌创作中发挥着影响力。爱尔兰的英语诗歌则最早出现在14世纪,彼时旅居海外的爱尔兰作家是最早的一批爱尔兰英语诗人。在中世纪晚期,随着古老的凯尔特文明的逐渐瓦解,许多以盖尔语写作的行吟诗人都销声匿迹了。盖尔语诗歌逐渐被边缘化。到19世纪,只有在民歌中还能看到这种古老语言的影子。 进入18世纪,爱尔兰英语诗歌迎来了第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第一批杰出的诗人,包括乔纳森·斯威夫特和奥列佛·哥德史密斯。 19世纪,爱尔兰的英语诗人开始重新发掘盖尔语诗歌传统,并将很多古老的诗歌和神话传说翻译成英文。这一风潮在叶芝早期的创作中能够体现出来。20世纪早期,叶芝的风格逐渐转向现代主义。在叶芝的影响下,爱尔兰作家的创作呈现出两类不同的风格:要么如早期的叶芝一样专注于古老的盖尔语传统,要么则是如后期的叶芝一样向现代主义风格靠近。其中第二种风格的作家成就较高,包括詹姆斯·乔伊斯和塞缪尔·贝克特,但是他们更加擅长的还是小说和戏剧创作而不是诗歌。 在整个20世纪,叶芝对爱尔兰文学的强大影响力是勿庸置疑的。有的人以他为榜样和模仿的对象,有的人则竭力反对他的风格。20世纪重要的爱尔兰诗人包括帕特里克·卡凡纳、谢默斯·西内和布莱恩·科菲。由于爱尔兰政府对盖尔语的扶植,在20世纪,盖尔语诗歌曾经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复兴。
尽管古老的爱尔兰史诗都是用散文体而非韵文体写成的,多数人仍会认为最早的爱尔兰小说诞生于18世纪。早期爱尔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以及奥列佛·哥德史密斯,代表作品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19世纪,爱尔兰涌现出大量小说家,包括玛利亚·埃奇沃斯、约翰·巴尼姆、杰罗德·格里芬、查尔斯·奇克汉姆、威廉·卡尔顿、乔治·摩尔以及萨默维尔和罗斯。绝大多数爱尔兰小说家都来自具有盎格鲁-爱尔兰血统的上流社会,他们的创作一般都体现贵族阶层的品味。然而卡尔顿是个特例,他的《爱尔兰农民的性格和故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此外,《恶魔城》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风格也游离于主流之外。 乔治·摩尔早年曾长期生活在巴黎,是最早在作品中吸收法国现实主义风格的英语作家之一。他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先行者。乔伊斯被文学界称为“意识流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颠峰之作。乔伊斯的作品还包括《芬尼根们的苏醒》、《都柏林人》以及半自传性质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的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塞缪尔·贝克特、布莱恩·欧诺兰以及亚当·希金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乔伊斯风格的熏陶。欧诺兰用两种语言写作,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爱尔兰本土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叙事方式和对讽刺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贵族文学在20世纪仍然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是亚当·希金斯、伊丽莎白·鲍温和莫利·基恩。 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成立,越来越多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家创作的主题往往局限于低层中产阶级和小农场主的生活。代表人物包括布林斯利·麦克纳玛拉和约翰·麦克加荷恩。 20世纪,短篇小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包括弗兰克·欧康纳和肖恩·欧法奥兰。
肖伯纳尽管有文字记载的爱尔兰戏剧创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601年,公认的第一位爱尔兰剧作家却是威廉·康格里夫,他擅长写“复辟喜剧”。奥列佛·哥德史密斯和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是18世纪著名的戏剧家,不过他们的创作主要是在英国伦敦。 19世纪的剧作家迪翁·布奇考特的喜剧创作风靡一时。然而直到19世纪末,爱尔兰戏剧才真正赢得了国际声誉。为爱尔兰戏剧赢得这一巨大声誉的作家包括萧伯纳、奥斯卡·王尔德以及叶芝于1899年于都柏林创建的“爱尔兰文学剧场”。萧伯纳的剧作具有典型的爱尔兰式的幽默和讽刺风格,代表作品包括《华伦夫人的职业》以及《回到梅瑟色拉》。奥斯卡·王尔德则是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创作领域包括童话、小说、戏剧、诗歌等等。其剧作《莎乐美》被看作是唯美主义在戏剧领域的典范之作。 后来,叶芝在“爱尔兰文学剧场”的基础上创建了艾比剧院,其创作班底包括叶芝本人、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在诗人庞德的影响下,艾比剧院的创作受到东方神秘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日本能剧的影响。此外,艾比剧院的一些剧本在创作中应用爱尔兰方言。这些特质都对后来的爱尔兰戏剧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0世纪爱尔兰戏剧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包括塞缪尔·贝克特、布兰敦·贝汉、德尼·约翰斯通、布莱恩·弗里尔、托马斯·基尔罗、汤姆·墨菲、休·李奥那多和约翰·基恩。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塞缪尔·贝克特。贝克特受存在主义影响,创作了包括《等待戈多》在内的一系列表现现代社会荒诞、虚无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剧作。贝克特被尊为“荒诞派”戏剧的大师。 20世纪盖尔语戏剧的创作也有所发展。建立于1928年的“盖特剧院”就致力于创作和传播盖尔语戏剧,在全欧洲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70年代开始,一大批新生的剧院开始崛起,艾比剧院在爱尔兰戏剧领域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这些新生剧院包括“焦点剧院”、“儿童剧院”以及“德鲁伊剧院”等等。这些剧院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剧作家、演员和导演。如今活跃在伦敦、百老汇和好莱坞戏剧舞台上的人中就有很多来自爱尔兰
代表
《格利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喜剧作家康格里夫和谢里丹,小说家斯特恩,政论家和美学家伯克,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哥尔德斯密斯,哲学家、散文家贝克莱,他们都留下了重要的作品。
小说方面,曾以自然主义小说《伊斯特·沃特斯》(1894)鸣世的乔治·莫尔(1852~1933)也是文艺复兴中的活跃人物。但是真正把小说艺术推向前去的则是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他原是写实能手,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显示了他的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而等到他来写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他又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新手法,把都柏林城24小时内一俗一雅的两个男人和一个爱好欢乐的女人的感情生活描绘得细致、深刻,而隐含的古今对比则强调了在粗糙、庸俗的现代生活里面,古希腊那种恢宏、高尚的情操早已荡然无存。
丹尼斯·詹斯顿(1901~ )的《老太太说“不!”》表达了一部分人对于独立后政治局势的幻灭感,而他的《黄河之月》则探讨了文化传统与技术进展之间的矛盾。进入50年代,又出现了塞缪尔·贝克特(1906~ )和勃兰登·比汉(1923~1964)两个颇有新意的剧作家。比汉引进了新的题材,例如他的《怪人》(1954)一剧就是通过囚人的眼光来看牢狱生活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法文本,1952)揭开了西方戏剧史上的新页,不只是因为他写了表现人生的荒诞的“荒诞派剧本”,还因为他有才能使这类没有通常的有趣情节、连对话也不多的剧本取得舞台上的成功。
H. 都柏林文学奖的基本简介
1994年,时任都柏林市长提出动议,由市政府委任一个专家组对一个文学奖的设立进行可行性评估。后来这份评估报告被市议会认可,并将其作为推动都柏林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提上日程。两年后,由市政府、市议会和一家公司共同组织的文学奖———都柏林文学奖产生了。
都柏林文学奖是目前世界上评选范围最广的文学奖项。它拥有一套独特的评选体系:都柏林市图书馆和世界各地的一百多个公立图书馆都建立了联系,由它们负责推荐参选作品,每家每年最多可以推荐三部。参选的小说必须是英文的,且必须在颁奖年度的前一年内出版。如果是其他语种的作品,只要它在颁奖年度的前四年内出 版了英文译本,那么也可以被推荐。
超过百部的入选作品名单将在每年的10月份或11月份公布,评委会从中筛选出复选作品(最多不会超过 10部),将这一份名单在转年的三四月份公布,之后从中确定最终获奖者,于6月份中旬举行颁奖仪式。如果获奖作品本身就是用英文写成的,那么作者将独得10万欧元奖金,如果是翻译作品,译者将获得奖金的四分之一。
都柏林文学奖,对图书馆界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其参选的图书是由各国首都或主要城市的图书馆向主办单位所推荐的;全世界有五十几个国家的一百三十几所公共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每年经常向主办的都柏林市政当局及市立图书馆推荐优秀的小说作品,再由主办单位所荐请的国际性评审委员评选后,于每年三月公布10本以内的入围者名单,于五月揭晓一本最后的得奖者,然后在六月举办颁奖典礼。得奖作品的推荐图书馆也可在颁奖典礼中获颁感谢状;主办单位亦会在所有参与推荐作品的图书馆中,抽选出一个图书馆代表来参加赠奖典礼的晚宴。不要以为英语或英译作品,亚洲作家就没份了,这个奖举办四届以来,虽然得奖者都是欧美国家作家,但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的《发条鸟年代志》之英译本The Wind-upBird Chronicle便在1999年打入八本的入围名单之内,而且是由美国康乃迪克州的哈特福公共图书馆(Hartford PublicLibrary)所荐举的;另一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亦曾三度获得推荐!最重要的是要有英译本。
I. 近代爱尔兰文学有着怎样的形成背景
从17-19世纪,由于英国的入侵,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受到阻碍,文学也渐渐趋于向民间靠拢,大多数作者以英文写作。18世纪末年,法国革命震动了爱尔兰,文学上表现为政治性谣曲的流行,他们用辛辣的文字嘲笑英国殖民当局,而歌颂了从伍尔夫·通直到艾密特的各时期的爱尔兰志士。
J. 介绍几位爱尔兰著名的现代作家
1.詹姆斯·乔伊斯
爱尔兰作家,诗人。
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
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
。
2.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
3.詹姆斯·奥古斯汀·艾洛依休斯·乔伊斯是爱尔兰作家,诗人。1882
年2月2日生于都柏林信奉天主教的家庭,1941
年1月1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
4.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
1906-1989)是爱尔兰著名戏剧作家、小说家、诗人,被公认为荒诞派奠基人之一,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等待戈多》的作者
5.向达伦
向达伦是爱尔兰作家达伦·欧沙纳西的笔名,于1972年7月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曾获爱尔兰RTE编剧比赛第二名。
6.爱玛·多诺霍(Emma
Donoghue)[1]是居住在加拿大的爱尔兰作家,曾多次获奖。今年35岁的她已经发表了四部小说,两本短篇故事集,两部文学史作品,两部诗选以及两部剧本。作品以当代及历史小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