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儿童文学近40年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和突破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1919-1949):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儿童文学。在这个阶段,虽然在理论上最早有周作人提出“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但因为当时的文学肩负着救亡与启蒙的任务,儿童文学都负载着沉重的阶级、政治、人生与苦难等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退居其次。这一阶段的作家与作品也相对比较少,儿童文学的创作不够丰富。最著名的作品是叶圣陶发表出1923年的短篇童话集《稻草人》,冰心1923-1926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散文《寄小读者》,张天翼分别于1932年和1933年出版的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是现代文学史上童话创作的高峰,除此之外,还有1933年陈伯吹创作出版的长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40年代严文井创作的童话《南南和胡子伯伯》等都是重要的收获。
第二个阶段(1949-1965):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儿童文学。这个阶段社会比较安定,儿童文学也比较繁荣,许多作家自觉地承担起了以儿童文学来教育与培养新中国儿童的任务。主要作品有张天翼的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孙幼军的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严文井的长篇童话《下次开船港》、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还有葛翠琳、洪汛涛、黄庆云等人的短篇童话和萧平、任大霖、任大星等作家儿童小说、郑文光为代表的科幻文艺。
第三个阶段(1978-2000):新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从复苏到空前繁荣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开始冲破政治与教化的桎梏,向文学和人性回归,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与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班马、周锐、冰波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动物文学和童话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⑵ 儿童文学分为三个层次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儿童文学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并具有了不同年龄阶段各自明显的特征。一般把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6岁的学龄前期,也称幼儿期;7岁到11岁的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12岁到15岁的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儿童文学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儿童文学的要求是有区别的:
1)幼儿文学的要求是:内容方面,应着重阐述初步的道德观念或某些必备的知识,要有浓郁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表现方法要以反复和对比为主;语言方面,既要浅显、口语化和规范化,又要形象有趣,富于动感;形式上,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体裁上主要是儿歌、小诗、图画故事、生活小故事、连环画、短小的童话等为主。
2)童年文学的要求是:主题方面要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人物形象多是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具有奉献精神的先进的成人形象或儿童形象,允许出现否定性人物,塑造时,多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少用静止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故事性;结构要紧凑完整;语言要生动有趣;基调要明朗乐观;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体裁方面,要以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诗、儿童科学文艺和儿童影视剧为主。
3) 少年文学的要求是:主题要丰富且呈现多义,题材要宽泛且有较为深刻的内涵,既集中描写、赞颂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面,也不回避客观存在的消极、阴暗的因素;在人物刻画方面,以写少年为主,也不冷落对成人形象的描绘,而且要较有深度和力度;情节设计既可曲折完整,也可“淡化”处理;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应趋于多样化;体裁方面以小说、动物小说、科幻作品、散文、游记、报告文学、传记体作品、少年诗歌、影视剧为主。
⑶ 儿童文学分为哪三个层次
幼年文学(3岁——6/7岁)
童年文学(6/7岁——12/13岁)
少年文学(12/13岁——17/18岁)
⑷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年轻时曾报考过四所大学,但四次落榜,但强烈的自尊心使他鼓起勇气,利用业余时间
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不一定对,明天上课老师讲完了再来告诉你,先别选最佳答案)
⑸ 小弟急需《幼儿文学》4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
学前儿童文学是以 0 至 6 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
为促进它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它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
大致将儿童文学
划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3.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是民间文学的一座丰碑。
其中许多篇章,
如《渔翁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
至今仍是畅销的儿童读物。
4.
1637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布了《世界图解》,
这是世界第一部幼儿网络全书,
也是世界最早的儿童图画书。
⑹ 如何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它分为哪几个层次,各有何特点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 (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儿童文学的分类】
现时出版界普遍根据年龄划分儿童文学的类别,这个分类亦与皮亚杰有关儿童成长发展的理论相吻合.这几个类别分别如下:
0-5 岁的学前儿童
5-8 岁的初年级小学读者
8-11 岁的高年级小学读者
11-13 岁的初中读者 (英语称之为“Pre-teen”)
13-15 岁的青春期读者
对于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对他们非常适合,因为故事的每一页都有小量文字配衬著图画,使儿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内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图画故事书是课室里导读课的好帮手.
另外,儿歌和儿童戏曲、少年小说都可广义的列入儿童文学的范围,但单纯的儿歌旋律(如:婴儿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学范畴.
16至19岁的读者一般被称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lt),他们的年岁已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然而,这个年纪的青成人的特有问题,在今时今日的社会已慢慢开始在青春期读者群的生活里出现:恋爱、欺凌、滥用药物、自杀、身份认同等问题现在也成为了以青春期读者为对象的儿童文学题材.香港作家君比的《叛逆岁月》系列户品就是这类型作品当中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而日本以似漫画包装的轻小说,又是一类试图把习惯了图像思考的青少年读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儿童文学的内容】
儿童文学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谜语大全、民间故事、儿童故事、格林故事、幽默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上下五千年
司徒秀薇在《怎样指导初小学生的阅读》一书里指出:儿童的行为均以“追寻快乐,减少痛苦”为原则.如果在他的经验中,觉得看书或听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他会将它们与积极的感受连成一片.因此,儿童文学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可以导引儿童享受阅读的过程,否则,一本书的内容不管怎样好,如果不能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也是失败之作.
简单而言,好的儿童文学该符合以下概念:
1)有大量高潮吸引儿童阅读,避免过长的描述
2)人物角色鲜明,并有突出的故事骨干
3)有教育意义
【儿童文学的特点】
教育性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即它对教育性特别强调.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古人曾用素丝来作譬喻,说它:“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意教育性.
形象性
抽象的说教是儿童不容易也不乐意接受的.对儿童进行教育要借助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儿童年龄越小,越依赖于形象化的手段.儿童小说要求和戏剧一样富于动作性,更多的以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儿童诗需要更多的“比”、“兴”,以加强形象性.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有声有色,娓娓动听.儿童文学应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来.
趣味性
儿童知识、生活经验不丰富,理解力薄弱,对那些复杂的整理不易理解,对成人的生活经验和某些思想感情也难以体会.他们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内容就不喜欢看,甚至不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在轻松愉快地说笑中,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或做一些有益的启示.
故事性
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要求结构单纯,情节紧凑、生动.强调故事性,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离奇,不从生活出发,不写人,只写事.儿童文学主要是写人,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思想.它的主人公不一定都是人,也可以使其他动物、植物,甚至无生物.这些在作品中都是人格化了的.不论写人还是写其他东西,他们的思想、性格都要着重借助故事情节表现出来,不宜多用静止的冗长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知识性
儿童文学作品中应巧妙地穿插一些知识性的东西,以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⑺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各有什么特点
儿童文学分成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了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并具有了不同年龄阶段各自明显的特征。一般把儿童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3岁到6岁的学龄前期,也称幼儿期;7岁到11岁的学龄初期,也称童年期;12岁到15岁的学龄中期,也称少年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对儿童文学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心理特征不同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儿童文学的要求是有区别的:
1)幼儿文学的要求是:内容方面,应着重阐述初步的道德观念或某些必备的知识,要有浓郁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表现方法要以反复和对比为主;语言方面,既要浅显、口语化和规范化,又要形象有趣,富于动感;形式上,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体裁上主要是儿歌、小诗、图画故事、生活小故事、连环画、短小的童话等为主。
2)童年文学的要求是:主题方面要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人物形象多是有理想、有追求、勇于开拓进取、具有奉献精神的先进的成人形象或儿童形象,允许出现否定性人物,塑造时,多用外貌刻画和动作描写,少用静止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情节要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故事性;结构要紧凑完整;语言要生动有趣;基调要明朗乐观;内容上要以表现光明面为主,力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体裁方面,要以儿童故事、童话、寓言、儿童诗、儿童科学文艺和儿童影视剧为主。
3)
少年文学的要求是:主题要丰富且呈现多义,题材要宽泛且有较为深刻的内涵,既集中描写、赞颂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面,也不回避客观存在的消极、阴暗的因素;在人物刻画方面,以写少年为主,也不冷落对成人形象的描绘,而且要较有深度和力度;情节设计既可曲折完整,也可“淡化”处理;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应趋于多样化;体裁方面以小说、动物小说、科幻作品、散文、游记、报告文学、传记体作品、少年诗歌、影视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