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海外文学社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海外文学社

发布时间: 2021-03-22 11:22:22

Ⅰ 世界十大新闻社是什么

世界十大新闻社:

1.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AP):它是由美国报业(1300家报纸)和广播成员 ( 3890家电台、电视台 ) 组成的新闻联合组织。全社工作人员约3000名,其中编辑、记者1600多人。

2.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简称UPI):1958年5月由合众社与国际新闻社合并而成。总社在纽约。

3.路透社(Reuters Ltd,简称Reuter):它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路透社名义上是私人企业主所有,实际上受政府控制,是英国的官方喉舌。

4.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简称AFP):技术设施非常先进,拥有多台计算机、无线电发射台及5颗不同的人造卫星。用于编稿的显示终端数十台,拥有电传机数千台。

5.俄罗斯通讯社(简写ITAR-TASS):国际性通讯社之一,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新华社,前身为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为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

6.卫星通讯社(Sputnik news agency & radio,简称Sputnik):前身是2013年撤销的俄罗斯新闻社与俄罗斯之声广播电台。

7.德意志新闻社(Deutsche Presse Agentur,简称DPA):经营由一个17人组成的监事会监督管理,监事会由持股人选举产生。

8.安莎通讯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ANSA):使用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对外发布新闻和评论文章。

9.中东通讯社(Middle East News Agency,MENA):在国内各个省份分布有通讯社网络,国外拥有40余家办事处。

10.共同通讯社(Kyodo News Agency, KNS):是一个总部位于东京港区的非营利合作通讯社,1945年11月成立,由建于1936年的同盟通信社改组而成。

(1)海外文学社扩展阅读:

新闻通讯社简称“新闻社”。是原苏联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家协会、对外友好与文化联络协

会、全苏政治科学和知识普及学会等社会团体,于1961年2月21日在莫斯科联合创办的“社会

性”新闻通讯机构。其宗旨是:促进、发展和巩固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信任和友谊。其

口号是:“新闻为和平服务,新闻为友谊服务。”

Ⅱ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社团成立的因由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中国内部政局动荡不安,迫使部分当时在中国南方省份的人民远赴南洋谋生,基于当时人们的封建社会思想,对于地方以及血缘的凝聚力,促使当时的人民结集成同乡会馆与宗亲会馆。而后到来的人民为了得到人脉与经济上的方便,纷纷加入会馆寻求协助与庇护,同时会馆亦给予会员经济、住宿和谋生技能上的援助,社团也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及顾全会员们的具体需要,华团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会作出相对应的调整,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以及教育的普及化,又衍生出了工会、商会和校友会等组织。现今选择加入社团的会员不再是以求谋生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能在文化、乡谊、商业之间得到进一步的联系。 自18世纪起至20世纪初华人南来马来西亚以来,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华人社群认为是传承中华文化和凝聚华人民间力量的重要工具,三者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华社三大资产或华社三大臂膀。
马来西亚执政当局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单一语文和文化的政策[1]。对于中华文化在马来西亚的延续,华人社会普遍上须靠本身的努力。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已经是深入华人社会的共识并经常被马来西亚华人各界引用[2][3]。通过马来西亚华人各界多年努力的推广,马来西亚华人三大支柱也渐渐为海外华人世界重视及报道。由于执政当局认识到三大支柱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很大,执政党长久以来试图取得华文报章来宣扬所谓的国家政策。这可从两起政党收购华文报章事件来了解。
1990年代代表马来民族利益的巫统与马华公会分别入主由香港出名作家金庸创办的《新明日报》与《马来亚通报》。然而,这种试图通过强大商业财力来控制华文报章以便主导华人社会的舆论与走向以及为政党服务的作法,最终因为华人社会识破和排斥而失败。《新明日报》与《马来亚通报》也因此走进历史 [4][5]。
然而,号称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马华公会对90年代《马来亚通报》的失败却仍然不死心,再度于己于2001年动用2亿3000万零吉向丰隆集团收购当时销量第二大的《中国报》及销量第三大,创办78年的《南洋商报》。马华公会马华收购华文报的消息证实后,华人社团的反应非常激烈,除了500个华团公开表态反对之外,活跃的华文报评论人及专栏作者也集体停止供稿给《南洋商报》及《中国报》。[6]
自1969年五一三事件后,马来西亚执政党以国家利益的理由下压制媒体自由。然而,随着互连网的成长,马来西亚执政当局在无法对付自由言论后就致力丑化互连网的信息。根据大马的描述:”不是将冠以外国利益代理的罪名,便是打上破坏族群和谐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简化问题、排外反殖的建国(nation-building)论述,以政府作为民族国家的保护者,以国际社会为外患,以国内异议者为内奸。这种论述乃是所有钳制性媒体法律的自我辩护合理性依据”[[7]。
华人初到侨居地时,由于对地缘和血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自发性的组织同乡会馆和宗亲会馆以便彼此之间互相照应。经过时代的演变,华人在经济和教育上都有了显著的成长,逐衍生出了工商会、校友会、公益组织和宗教团体等不同类型的组织。
早期的社团多半为秘密结社组织而成,这些社团代入寺庙和义山的管理形式为社员举办祭祀活动,同时藉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观念,在不惊动政府的情况下,执行制裁和调解纠纷的工作。社团中的领导人物通过复杂的关系网络支配社员,社员必须通过领导人物接触外部讯息,也间接地切断社员的自主能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团开始寻求法律的途径注册成立合法的组织,早期的秘密结社则受到司法机构的扫荡转移到地下活动。
在马来西亚较具规模的华人社团有:华总、商联会和董教总等。 华团的数目虽然有近9000个,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6个主要的系统: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简称:华总) - 华总是一个综合性的组织,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主要的成员包括来自马来西亚13州的中华大会堂或华团联合会;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简称:商联会) - 商联会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工商业领域,主要的成员包括各地区的中华工商总会;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简称:董总)及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简称:教总) - 董总和教总合称为董教总 ,主要的活动范围则是在教育领域,成员包括各地区的华校董事联合会及华校教师公会;
宗乡组织联合会 - 包括各地区的地缘性组织联合会及血缘性组织联合会;
学缘性组织联合会 - 包括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马来亚南洋大学校友会、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及马来西亚华校校友会联合会总会等;
全国性文化、青年、宗教等组织 - 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马来西亚佛教青年总会(简称:佛青)、马来西亚青年运动(简称:青运)、马来西亚青年团结运动(简称青团运)、华人同乡会馆联合会青年团(简称:乡联青)、马来西亚佛教总会(简称:佛总)、马来西亚道教总会(简称:道总)等。

Ⅲ 华人的海外社团

由族群关系构成的华裔网络既可规避风险又便于抢占市场,它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
当代世界华商的经贸网络,主要是以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为基础而发展、扩大起来的;而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的形成,更集中地体现华商网络的基本特点,它是依托于华族移民的族群关系,随着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包容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之中,而扩散到全球。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是属于国弱外流以谋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间为目的,自发地依靠家族和乡土关系的牵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漂洋过海,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父引子兄领弟,子代传孙,形成一条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华商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华商经贸网络的企业形态多种多样。母公司之下设立分公司、转投资企业等;在企业外部发展联营,建立合资企业、联营公司、联系公司、联号公司、控股公司、跨国公司等等。华商传统的合伙制向股份制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后,华人财团的崛起,在传统伙伴制的基础上互相掺股,组成具有实力的集团,进行多角跨国经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华人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过程,对华商来说,既能有效地避开一个时期中一国国内政策对它发展的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部网络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又能适时、有效地占领世界市场。 世界性的华商网络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它能直接参与新型产业上游产品的销售并很快引进技术,进行高效投资生产。
华人企业通过网络寻求的是市场优先效益,这就是为什么华人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甚至服务都无法与美、日企业抗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企业高效运传的原因。世界华商经贸网络在全世界的拓展,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华商经贸网络及其在全世界的扩展,主要不是通过某种制度结构来体现,而是以族群联系和人际关系为基础,进而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华商网络具有网状开放性和共通性的特点。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把华商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当今电脑的互联网网络。认为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特征上二者都十分相似。互联网电脑网络中没有统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网成员都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和自由,网络的价值来自于信息市场的扩大;在华人圈,企业网络也可以无限扩大,没有权力中心。他说:“那是很隐形的、复杂微妙的网络。华人家族企业其实就是宗族和同乡之网,许许多多小网交织成一大面铺盖全球的网络”。 作为华商网络形态之一的华商社团,日益呈现国际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历来被称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进入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经济活动迅速发展,海外华人社团组织也迅速增加,总数已发展到1万个左右,其中工商社团有1000多个。
这些遍布全球多资多彩的华人社团,为所在地的华侨华人服务,通过它们不断扩大华人族群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为世界华商经济活动的发展作出积极度的贡献。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海外华人分布范围的扩大以及华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世界性的华人社团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社团已多达70多个,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后建立的。各种国际性的宗亲或同乡恳亲联谊会纷纷召开。
潮汕人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创始于1980年,每两年在世界各地召开。2000年11月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个客族社团的代表参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这些华人族亲国际性联谊聚会,进一步加强了华商的凝聚力,更为他们加强相互联系与交流,发展世界各地区商贸关系,特别是发展广大海外华商与其祖籍国的经济关系与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国际性的华商组织,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华商贸易会议。 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泰国中华总商公共同发起的世界华商大会,从199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相继在新加坡、中国的香港、泰国的曼谷、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中国的南京等地召开。世界华商大会把世界华商的国际网络联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最大海外华人社区“中国之城”年底在美国奠基
2012年,美国“中国之城”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龙(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将合作在美国沙利文郡建造全球最大的海外华人社区“中国之城”,该社区于2012年年底奠基,建成后利润的5%将投入中国西部的低碳公益扶贫事业。
据悉,美国“中国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是由华尔街十余位银行家共同投资成立,按规划将与国龙公司共同在纽约市西北沙利文郡建造一个占地面积达7千万平方米,集观光、旅游、购物、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全球最大海外华人社区。该项目总投资50亿美元,规划5年建成。建成后,预计年游客将超过四万人次。投资方希望通过“中国之城”向全世界展示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中美双方企业代表已经与沙利文郡签订了土地过户协议。“中国之城”建成后利润的5%将用于设立一支低碳扶贫公益基金,用于中国西部扶贫开发。 泰国华人
马来西亚华人
新加坡华人
印尼华人
菲律宾华人
缅甸华人
柬埔寨华人
越南华人
文莱华人
老挝华人 美国华裔
华裔加拿大人
墨西哥华人
巴拿马华人
巴西华人
秘鲁华人
古巴华人
巴拉圭华人
苏里南华人 英国华人
法国华人
德国华人
意大利华人
荷兰华人
丹麦华人

Ⅳ 美国大学最流行的学生社团有哪些

兄弟会一般认为只有清一色男生组成,如果男女都有可以叫做联谊会。所有的这些社交组织的名称通常都由二到三个希腊字母组成(比如PhiDeltaPi或者SigmaAlphaEpsilon)。共通的是,在大学里它们都被称为Greekorganizations,你也会经常听到Greeklife这种说法。兄弟会组织于一个共同的兴趣之上。它们有自己常去的俱乐部(其中一些基于共同的文化或者种族),也会因为社区服务或者职业进展或者学术成绩而组建。很多兄弟会在校园内或者离校园不远的地方有自己的房子,这个也是要取决于学校。在“Rush”期间,学生们有机会去了解这个组织并且和会员们见面。通常情况下这段时期兄弟会会发起活动去挑选潜在的入会者。在最后,你也许会有机会被要求宣誓,这也意味着你要进入下一个程序去获得认可。宣誓成功之后,你才成为正式的一员。学生自治是兄弟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功能。学校有意让兄弟会参与一些管理职能,如学生宿舍的出租、学生先进的奖励、大型活动的举等等。而由于兄弟会之间彼此存在竞争,他们必须在平时就注意积累良好的记录、组织活动、树立良好形象,以吸引的学生参与,扩展影响力。他们经常向学校提交组织活动的报告,除自娱自乐外,大多是组织慈善捐款(如给加纳难民捐款、向癌症基金捐款等)、公益活动和学术活动等。由于这些不可替代的功能,“兄弟会”在校园里有很强的号召力。这些激情四射的学生们不知疲倦地享用青春、勇于尝试、永远充满好奇心,正像是年轻时代的美国。

Ⅳ 在国外开中国文化社团

你想开社团,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就你一个人好像想把这个社团办起来不太容易。如果你真想办社团的话,我建议你先和中国留学生联系一下,看看是否有人愿意加入,这样的话你办社团就会容易一点,而且人多,知识面也广,把中国的文化知识发扬光大,这样的话才能起到开社团的作用。

Ⅵ 国外的大学都有什么社团

好多的,每个学校都不一样的。刚开学校园里会有很多宣传的,你可以到宣传栏去找你想参加的社团

Ⅶ 海外社团组织不存在隶属关系

社会团体党组织(包括临时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其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社会团体党组织的建立,并领导其工作;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领导的确有困难,可让社会团体挂靠单位、社会团体所在街道社区等有关党组织负责社会团体党组织的建立,并领导其工作。
根据各地探索的经验,一些规模较大、行业管理较严格的社会团体党组织,由业务主管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管理较为合适;一些相对分散、规模较小、服务社区的社会团体党组织,以街道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较为合适。从长远看,社会团体党组织的隶属关系采取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方式将更为科学、合理。应当逐步创造条件,实行以街道社区、乡镇为主的属地管理,有关业务主管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参与配合,逐步形成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Ⅷ 华裔的社团

由族群关系构成的华裔网络既可规避风险又便于抢占市场,它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
当代世界华商的经贸网络,主要是以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为基础而发展、扩大起来的;而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的形成,更集中地体现华商网络的基本特点,它是依托于华族移民的族群关系,随着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包容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之中,而扩散到全球。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是属于国弱外流以谋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间为目的,自发地依靠家族和乡土关系的牵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漂洋过海,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父引子兄领弟,子代传孙,形成一条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多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和江苏、浙江一带,那里方言众多,移民们来到移居地后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为主体的群体,结成商帮,主要有广府帮、潮州帮、福建帮、客家帮和海南帮,还有晋帮、徽帮、宁波帮等。并在帮内建立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宗亲会和同乡会组织,以便于他们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各帮移民很会经商做生意,各帮的商业活动也侧重于一些地方和某些物产。例如米业,早期是由潮州人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操纵和控制。华商间的业缘和物缘关系得到发展。
随着各帮移民经商生意越来越红火,宗亲与乡亲会馆便成为华商集会的重要场所。中华商会逐步突破了亲缘和地缘的限制,作为华商们业缘组织,便由此发展起来。由同姓宗亲会到异姓同乡会,由方言群的会馆到中华商会和中华总会,一层层地扩大,不是由于政治统属,而是由于族群关系的组合,构成了海外华人社会集合点和华商网络的一种形式。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华商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华商经贸网络的企业形态多种多样。母公司之下设立分公司、转投资企业等;在企业外部发展联营,建立合资企业、联营公司、联系公司、联号公司、控股公司、跨国公司等等。华商传统的合伙制向股份制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后,华人财团的崛起,在传统伙伴制的基础上互相参股,组成具有实力的集团,进行多角跨国经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华人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过程,对华商来说,既能有效地避开一个时期中一国国内政策对它发展的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部网络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又能适时、有效地占领世界市场。
世界性的华商网络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它能直接参与新型产业上游产品的销售并很快引进技术,进行高效投资生产。
华人企业通过网络寻求的是市场优先效益,这就是为什么华人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甚至服务都无法与美、日企业抗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企业高效运传的原因。世界华商经贸网络在全世界的拓展,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华商经贸网络及其在全世界的扩展,主要不是通过某种制度结构来体现,而是以族群联系和人际关系为基础,进而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华商网络具有网状开放性和共通性的特点。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把华商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当今电脑的互联网网络。认为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特征上二者都十分相似。互联网电脑网络中没有统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网成员都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和自由,网络的价值来自于信息市场的扩大;在华人圈,企业网络也可以无限扩大,没有权力中心。他说:“那是很隐形的、复杂微妙的网络。华人家族企业其实就是宗族和同乡之网,许许多多小网交织成一大面铺盖全球的网络”。 作为华商网络形态之一的华商社团,日益呈现国际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历来被称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进入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经济活动迅速发展,海外华人社团组织也迅速增加,总数已发展到1万个左右,其中工商社团有1000多个。
这些遍布全球多资多彩的华人社团,为所在地的华侨华人服务,通过它们不断扩大华人族群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为世界华商经济活动的发展作出积极度的贡献。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海外华人分布范围的扩大以及华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世界性的华人社团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社团已多达70多个,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后建立的。
潮汕人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创始于1980年,每两年在世界各地召开。2000年11月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个客族社团的代表参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这些华人族亲国际性联谊聚会,进一步加强了华商的凝聚力,更为他们加强相互联系与交流,发展世界各地区商贸关系,特别是发展广大海外华商与其祖籍国的经济关系与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国际性的华商组织,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华商贸易会议。 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祖籍中国浙江杭州,1952年出生于纽约,美国华裔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