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禅宗与文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禅宗与文学

发布时间: 2021-03-22 07:40:08

⑴ 关于禅宗与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总结2000字

禅宗学习,网络下以下优酷土豆、视频
钟茂森讲的《弟子规》4集
请听净版空法师讲的《了凡四训》权《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土大经解演义》
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注意讲公案的部分,也许能开悟)
阿弥陀佛

⑵ 禅宗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宗教方面的影响。禅宗是中国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印度的佛教加以改造后新建的一个宗教派别,因此它带有中国民族化的特点。在中国宗教中,传统的宗教有祭祖敬天的宗法性宗教和道教,以及流传于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宗教等。外来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一度在中国流传过,后来又消失了的摩尼教、祆教、景教(唐代天主教)等。但是不管是传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其影响都没有禅宗这样广泛。就佛教内部而言,禅宗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直觉顿悟法门或思想,使信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其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又给信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成佛解脱之路,同时也为禅宗吸收其他宗派的思想和融合各宗提供了方便。就佛教外部而言,禅宗的丛林制度也影响了其他宗教,例如,道教曾经借鉴禅宗的制度,建立了自己的丛林和清规。
2.思想方面的影响。禅宗的开发自性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宋以后儒家理学思想的源头。许多大儒,如朱熹、王阳明等人都从禅宗那里找灵感,以帮助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禅宗与道教的思想沟通更是明显。如禅宗讲顿悟、单刀直入的思维方式,道教也吸收了这一思想。到了明代以后,社会上盛行亦佛亦道的思想,谈禅论道已成为时尚。
3.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禅宗在这方面的影响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一直有“学诗浑如学参禅”的说法。因此,不管是参禅或是作诗,都需要灵感,而这个灵感,就来自体内的领悟,它与禅宗所说的自心自性、顿悟的学说有共通之处。提倡无缚、无碍、不拘一格的创作状态,就是一种禅悟的境界。直观直觉,纯然任运,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而审美的最高境界,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这也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解脱境界。因此,“诗中有禅,禅中有诗”一直是中国文学家作诗和评诗的标准,像王维、苏轼等唐宋一代大家,其作品中都充满了禅味或禅机,读起来使人兴味无穷。其次是对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中国的书画等艺术创作,讲究幽深的韵味,从整体上体现出作品的感染力,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尤其在山水画里,作画者总是追求禅宗所强调的那种与山水浑然一体,赏之有味、百看不厌的意境。在书法中,书写者讲究运禅于中,下笔恰到好处,怡然自适,物我两忘,心手合一,表现出一种生动的不拘形式的风格。

⑶ 禅宗的起源和文化是什么,南宗北宗究竟有何区别

佛教是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国的一门宗教,并且在以后的几百年中都对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一些生活习俗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佛教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在全世界都有着非常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力。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了很多国人的追捧,有很多的人都一心向佛,非常的虔诚。禅宗是带有中国色彩的佛教而南宗和北宗也是一个非常受到争议的话题他们两个的区别就在于主张修道的方式是不同的。

南北的不同

禅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逐渐分成了南北两个比较大的宗门,这两个宗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主张修炼的方式是不同的。南宗主张悟性,希望宗门中的弟子能够通过打坐,念经来稳定自己的心神,抛弃一些影响自己的烦恼,只要自己的心是纯洁干净的,就算是已经成功得到了。南北宗一直针对修和悟的先后顺序有着不同的争论,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是,不必争出一个高下,每一种修炼方法都有着自己的长处。

⑷ 禅宗与中国文化的目录

1、禅宗的兴起及其与中国士大夫产交往
一、从印度禅学到中国禅宗
二、一花开五叶
三、靡然向风
四、亦僧亦俗、亦俗亦僧
五、禅悦之风再盛
2、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与审美情趣
一、从禁欲到适意
二、从适意到纵欲
三、“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
3、禅宗与中国士大夫的艺术思维
一、直觉观照中世界浑沌一片
二、观照・冥想
三、活参・顿悟
四、自然・凝炼・含蓄
4、结束语: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研究禅宗
附录

⑸ 了解禅学与文学相关的书籍

禅学:
1 禅与文化 季羡林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2 禅学指归 胡适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 赵伟著 人民出版社
5 禅学经济:节约才能拯救世界和自己 (英)罗伯特·万·德·威尔(Robert Van de Weyer)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6 禅宗公案妙语录 黄河涛编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7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 黄河涛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
8 中国禅学思想史 洪修平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禅宗哲学象征 吴言生著 中华书局
10 禅宗思想渊源 吴言生著 中华书局
11 禅宗诗歌境界 吴言生著 中华书局

文学:
如果没有看过四大名著,就看看四大名著吧!!!
《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其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值得细看!!!

如果这些看过了,或者不喜欢古典的!!!

可以看看现代的,
《平凡的世界》;
《穆斯林的葬礼》;
《少年天子》;
《都市风流》;
《年轮》。
尤其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的确值得一看。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
《史记》;
《战国策》;
《资治通鉴》;
《三国志》;
《汉书》;
《后汉书》。
尤其是《史记》、《三国志》值得一看!!!

如果喜欢国外的名著,可以看看,
《简爱》;
《茶花女》;
《三剑客》;
《双城记》。

我所介绍的这些书,知识含量都是很高的,
无论哪一本,只要你细心看过,就一定会有收获!!!老子好像说过: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一部机器长期正常运转,需要动力,更需要润滑油。
人也是一样,人文科学,自然科学都要看,经久之后,若能贯通最好
历史: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
哲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先秦哲学,王充,王符,杨雄,马克思,罗素,卢梭的作品,
文学:诗经,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医学中的保健和卫生,最好是正规出版社的书
心理学
一般人上述人文科学书就够了,对于中国古文化,建议先看看李敖的《要把金针度于人》,再来挑书
对于自然科学,可看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其中数学和物理是解释世界,认识自然的比较好的一个途径,其余自然科学差不多都建在数学和物理之上
有关技术方面的专业书籍就多了,到各专业论坛上看看,有针对性的看。以上所以门类的书,可以同时看,如果非要排一个顺序的话,先看人文科学,再看自然科学, 推荐契诃夫短篇小说全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10本

理由
1,情感丰富,妙趣横生.又是俄国古典作家,文风严谨.没有伤风化的内容

2,主题鲜明,心理描写入木三分.

3,短小精悍,引人入胜,适合文科底子薄弱的学生.

不要让他看大部头的东西.他还接受不了.如果有人建议让他读什么"世界名著"系列的东西.建议者就是不懂心理学的伪君子. 高尔基的《母亲》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
伏尼契的《牛虻》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⑹ 请禅界和文学界高手进来啊!

你好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垂髫小儿至垂垂老者,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⑺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比较文学与宗教,在思维和功能方面的异同点。在思维的内容和材回料方面相互借鉴、利用;答在思维的方式、机制和效果方面更是存在诸多相似。文学和宗教还是满足深层人性需要的重要手段,能起到渲泄、疏导人心的社会作用,建构出拯求和逍遥的人生模式,并且开拓出一个新的天地以对抗于现实的世界,极大地吻合了人类超越世俗的需要。

⑻ 中国禅宗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禅 由梵文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禅宗,汉传佛教八大教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核心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著名禅宗公案典籍《碧岩录》和《五灯会元》。中国禅宗,融会老庄思想的道家佛学,其实是中国人在佛经翻译过程中,文化渗透交融产生的结果。对于中国文化史产生过深远影响。

⑼ 禅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印度,距今2600多年,于东汉明帝时(明帝永平十年,约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唐朝时发展壮大。大致分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其中汉传佛教又分为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八大宗派。其中禅宗的“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原意是“静虑”或思考,禅宗是安静的沉思。禅宗即以禅定而得名,相传达摩是禅宗的初祖。而真正创立禅宗的是六祖慧能。由他所创立的南派禅宗逐步实现了佛教“中国化”并传扬于全国。禅宗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的产物,隋唐之后,人们常把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代名词,它吸收了儒、道、玄学的思想,它的教义和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禅宗的美学思想是由禅宗思想而来的,中国的禅宗思想应用在文艺上,对文艺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所谓禅宗美学思想,禅宗美学思想使中国文艺开创出崭新的境界。中国历代的诗词、文人画、书法作品、禅画、禅书等等的创作无不受到禅宗美学思想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因素即是禅宗美学思想的特征,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一、空灵之美 宗白华云,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这即是美学上所谓“静照”。静观万象,光明莹洁,各得其所,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来”。由上述可知,从静观默照而产生空灵,再由空灵幻化出艺术美感。这种过程犹如“禅定”过程。就像书法的创作过程一样,蔡邕《笔论》云,“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可见书道犹如禅道。心灵保持空明自由而无所住,美感由中而生《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空灵之美”是禅宗美学思想特质之一,在书法作品中体现有:清、静、净、简、淡、逸、留白、空无、灵动、通透等风格。 二、圆成之美 圆成即是圆满自成,充实和谐之意,与“空”相对。慧能主张“识心见性、顿悟成佛”,自家具足,圆满无缺,无须他求,即能解脱,即可顿悟成佛。书法创作一如禅理,注重水到渠成,圆融美满。浑然天成,故圆成之美“亦是禅宗美学思想”特质之一,在书法作品中体现有:圆满、圆融、统一、和谐、协调一气呵成,浑然天成,无意於佳乃佳等特性。 三、顿悟之美 禅宗讲究顿悟:一悟即见菩提,但有时顿悟并不是触手可及,或渐修或捧喝,方便法门很多,目的则一,即豁然开悟,顿见本心。《五灯会无》卷十七曰:老僧三十年前未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至后来,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三种审美观。第一是肯定的、着相的。第二种是否定的、直观的、离相的。第三种则是顿悟的、否定的否定的,不即不离是最高层次的审美。顿悟可说是禅宗的灵魂。禅宗的顿悟与书法艺术创作是互相感通的,《续书断》云:释怀素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秃,作笔冢以瘐之。当观夏云随风变化,顿有所悟,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可见书法创作重视“顿悟”,顿悟不仅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所以说“顿悟之美”是禅宗美学思想特质之一,在书法作品当中体现风格有:质朴、苍莾、自然、脱俗、即兴、灵机一现,从心所欲不逾矩,复归平正、等气息。

四、意境之美 意境是禅宗美学思想重要特征,是中国艺术审美关键所在,尤其是文人书法。“意”即分别、思量,指心的作用,又指意根,“境”是大慧,是第一义。《楞伽经》云:大慧有七种第一义,即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见,超二见境见,超子地境界,如是自到境界。禅宗重视“以心传心”,不说破,让学人自己去参证意会,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就是意境。 在中国书法理论里也是不断强调“意”的。如:1.东晋卫夫人《笔阵图》曰,“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新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2.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3.唐虞世南《笔髓论?指意》云:“夫未解书意者,一点一画皆求象本,乃转自取拙,岂成书矣”,何谓书意?在《笔髓论?契妙》云: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去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神遇与心悟即是书意的本质。4.唐张怀瓘《书议》曰:“玄妙之意,出於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可见,“意”是书法创作的灵魂,没有立意,则境无所生,景更无所由。但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亦是心的意会,妙悟、直觉与直观。所以说“意境之美”是禅宗的美学思想特征之一。他在书法作品当中体现的风格有境地、氛围、心悟、境界、庄严情境、禅意境界等特性。

⑽ 禅宗意境怎样影响了我国的诗文学

禅宗意境对我国的诗文学影响非常大,在我国诗坛禅诗层出不穷。中国诗坛专的黄金时期由初唐开始属,从上官体(上官仪)到初唐四杰,经武后时代的杜审言、宋之问等所谓"景龙文学",初唐新开的质朴风气。后来一变为开元、天宝的文学,如李、杜、王、孟,到韦应物、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等人,这其中很明显地加入佛与禅道的成分。再变为元和、长庆间的诗体乃至晚唐文学如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等等,无一不出入于佛、道之间,而且都沾上禅味,开创出唐诗文学特有芬芳的气息与隽永无穷的韵味。
受禅宗意境影响的诗文学,到了宋代,更为明显,宋初著名的诗僧九人,世称九僧的风格(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州简长、青城惟凤、江东宇昭、峨嵋怀古、淮南惠崇)影响所及,更使醉心禅学的诗人,如杨亿等人,形成有名的西昆体。名士如苏东坡、王荆公、黄山谷等人,无一不受禅宗思想的熏陶,乃有清华绝俗的作品。南渡以后,陆放翁、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大家,都与佛禅思想结有不解之缘。这些都说明中国的诗文学从隋、唐以后,接受融会禅宗的禅境,才有唐、宋以后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