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宋代茶文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宋代茶文学

发布时间: 2021-03-22 00:58:27

『壹』 宋朝茶文化有哪些特点

答;关于宋代的茶叶文化在唐代茶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深化,并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位,宋代茶文化与唐代茶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茶文化史上的一段灿烂篇章。
1、茶学的深入
宋代茶学与唐代茶学相比,在深度上多有建树。由于茶业的南移,贡茶以建安北苑为最,所以不少茶学研究者在研究重心上也倾向于建茶,特别是对北苑贡茶的研究,既深且精,在学术专题上形成了强烈的时代和地域色彩。这些研究以著作的形式流传下来后,为当今宋代茶史、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2、在宋代茶叶著作中,比较著名的有叶清臣的《述煮茶小品》蔡襄的《茶录》、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沈括的《本朝茶法》、赵佶的《大观茶论》等。在宋代茶学作者中,有作为一国之主的宋徽宗赵佶,有朝廷大臣和文学家丁谓、蔡襄,有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沈括,更有乡儒、进士,乃至至今都不知其真实姓名的隐士"审安老人"。
3、从这些作者的身份来看,宋代茶学研究的人才和研究层次都很丰富。在研究内容上包括茶叶产地的比较、烹茶技艺、茶叶型制、原料与成茶的关系、饮茶器具、斗茶过程及欣赏、茶叶质量检评、北苑贡茶名实等等。
4、宋代茶学由于比较专注于建茶,所以在深度上,系统性上与唐代相比都有新的发展。
宫廷皇室的大力倡导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宫廷皇室的影响。无论其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种贵族色彩。于此同时,茶文化在高雅的范畴内,得到了更为丰满的发展。封建礼制对贡茶的精益求精,进而引发出各种饮茶用茶方式。
5、宋代贡茶自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后,通过精工改制后,在形式和品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号称“小龙团饼茶”。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珍惜备加,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随便赐赠,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礼祭天地时,中枢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而这些大臣往往自己舍不得品饮,专门用来孝敬父母或转赠好友。这种茶在赐赠大臣前,先由宫女用金箔剪成龙凤、花草图案贴在上面,称为“绣茶”。

『贰』 宋代茶文化的宋代的茶与饮食业

宋代酒肆、面食店多以茶称呼;如分茶酒肆,主要卖下酒食品,而厨子则谓之茶饭量酒博士。溯其源起,大约始于下酒菜被称做分茶,且如下酒品件,其钱数不多,谓之‘分茶'、‘小分下酒,。而所谓茶饭者,乃百味羹。但到了南宋,杭州城以茶饭店等为名的酒肆,则是酒阁中暗藏卧床内有娼妓的酒店,这种店门前往往悬挂红灯笼为标志 。
大抵宋代酒肆、酒店亦分高消费和一般消费。高消费区一般都是楼上雅座,故而大凡入店不可轻易登楼,恐饮宴短浅。如买酒不多,只坐楼下散坐,谓之‘门床马道’,。其消费标准之高低一般是以买酒多少来断定的,所以分茶虽指购买下酒食品花钱不多者,但以之来称酒食店,却未必是指低档次的店,因为杭都如康、沈、施厨等酒楼店,及荐桥丰禾坊王家酒店,暗门外郑厨分茶酒肆,俱用全桌银器皿沽卖,其富贵可知,档次自不会低。
分茶酒肆、分茶酒店,其含义与现在的酒楼、饭店差不多,兼卖酒、菜、食品其中的食次名件,可以概称为茶食(但茶食在现代江浙一些地区是指点心。)
若单称分茶店而中无酒字,就是指面食店,此种店名自北宋以来一直就有。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宋以后,饮食混淆,已无南北之分,但面食店仍沿称为分茶店,而且如果称为分茶店的话,一定有某些固定的饮食如四软羹等。
为了照顾到信佛斋戒的食客,还另有专卖素食的分茶店。在分茶酒肆中还会有各色人等从事各种小买小卖以规利,有以法制青皮、杏仁……小蜡茶、香药……橄榄、薄荷,至酒阁分依得钱,谓之‘撤晤,.。其中一种小零食就是用小蜡茶制作的。
茶与饮食业当有较深的渊源关系,但由于材料的缺乏,现在却无法明确分茶在饮食业中的确切意指,只能有在发现更多相关资料之时日。

『叁』 为什么说宋代是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茶兴于唐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宋代茶文化还继承唐人注重精神意趣的文化传统,把儒学的内省观念渗透到茶饮之中,又将品茶贯穿于各阶层日常生活和礼仪之中,由此一直到元明清各代。与唐代相比,宋代茶文化在以下三方面呈现了显著的特点。
一是形成以“龙凤茶”为代表的精细制茶工艺。
宋代的气候转冷,常年平均气温比唐代低2-3℃,特别是在一次寒潮袭击下,众多茶树受到冻害,茶叶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于是生产贡茶的任务南移。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太宗为了“取象于龙风,以别庶饮,由此人贡”,派遣官员到建安北苑专门监制”龙风茶”。龙凤茶是用定型模具压制茶膏并刻上龙、凤、花、草图案的一种饼茶。压模成型的茶饼上有龙凤的造型。龙是皇帝的象征,凤是吉祥之物。因而龙凤茶就不同于一般的茶,从而显示了皇帝的尊贵和皇室与贫民区别。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
宋代创制的“龙凤茶”,把我国古代蒸青团茶的制作工艺推向一个历史高峰,拓宽了茶的审美范围,即由对色、香、味的品尝,扩展到对形的欣赏,为后代茶叶形制艺术发展,奠定了审美基础。现今云南产的“圆茶”、“七子饼茶”之类和旧中国一些茶店里还能见到的“龙团”“凤髓”的名茶招牌,就是沿袭宋代“龙凤茶”而遗留的一些痕迹。
二是“斗茶”习俗的形成和“分茶”技艺的出现。
“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品茗比赛,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来对待。由于官廷、寺庙、文人聚会中茶宴的逐步盛行,特别是一些地方官吏和权贵为博帝王的欢心,千方百计献上优质贡茶,为此先要比试茶的质量,斗茶之风便日益盛行起来。范忡淹描写“茗战”的情况说:“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还普及到民间,唐庚《斗茶记》记其事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於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性很高的烹茶技艺,叫做分茶。宋代陶谷《清异录•百茶戏》中说:“近世有下汤适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玩这种游艺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这时盏面上的汤纹就会幻变出各种图样来,犹如一幅幅水墨画,所以有“水丹青”之称。
斗茶和分茶在点茶技艺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就其性质而言,斗茶是一种茶俗,分茶则主要是茶艺,两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都体现了茶文化丰富的文化意蕴。

三是茶馆的兴盛。
茶馆,又叫茶楼、茶亭,茶肆、茶坊、茶室、茶居等,简而言之,是以营业为目的,供客人饮茶的场所。唐代是茶馆的形成期,宋代则是茶馆的兴盛期。五代十国以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茶馆、茶楼也迅速发展和繁荣。京城汴京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北方的交通要道,当时茶坊鳞次栉比,尤以闹市和居民集中地为盛。
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遇迫之,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茶馆有盛无衰,“处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采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梦粱录》卷十三《铺席》)。《都城纪胜)说城内的茶坊很考究,文化气氛浓郁,室内“张挂名人书画”,供人消遣。《梦梁录》中也说“今杭城茶肆亦……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茶坊里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盐鼓汤;暑月添卖雪泡海花酒。
大城市里茶馆兴隆,山乡集镇的茶店茶馆也遍地皆是,只是设施比较简陋。它们或设在山镇,或设于水乡,凡有人群处,必有茶馆。南宋洪迈写的《夷坚志》中,提到茶肆多达百余处,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馆逐渐兴盛起来,茶馆文化也日益发达。

宋代文人著诗文歌吟茶事数量也众多,茶诗文中有涉及对茶政批判的,也有对茶艺、茶道进行细腻人微描写的。宋代的茶学专著也比较多,有25部,比唐代多19部。

『肆』 宋代最有代表性的茶文化活动是

南宋,小说讲史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茶肆则为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说话讲史者在茶肆中搭台即席开讲,饮茶者一边品茗一边听书。乾道年间,吕德卿等四人出嘉会门入茶肆,看见幅纸用排尾贴云"今晚说《汉书》",便是在茶肆中讲史的说话艺人的节目预告。

由于南宋小说界出现了众多的专业艺人,有的艺人长期在某个娱乐场所表演,‘以至于该场所便以他的名字称呼。而茶肆亦会因其一段时间专门讲说某种话本故事而得名。如前文提到的"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一窟鬼》是宋代说话人常说的话题,可以想见王妈妈家茶肆当是有说话人讲《一窟鬼》故事而著名,乃至以"一窟鬼"名称之。又有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大概也是以有说话人讲说神怪故事而得名。
宋代的茶肆除上述社会功能外,还有前文中提过的杭州城内的一家茶坊名"黄尖嘴蹴球茶坊",大概是可以供茶客蹴球玩乐或观赏蹴球游戏。此外,茶肆中也常可以弈棋赌博。洪皓使金至燕京时,发现那里的茶肆和南方宋境一样兴盛,也同样开设赌局招赌。"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或六,多至十,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局也。"人的劣根性使赌博的恶习在茶馆中一直延续,至清代江南,"乡镇茶坊,大半赌场",有的地方"茶肆皆设赌具,接龙、斗虎,无肆不然"。

正是因为多种多样茶肆中有着丰富多彩令人目眩心驰的娱乐活动,它才能成为宋代社会市民们"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社交、娱乐场所。

『伍』 宋代茶文化 斗茶故事

宋元时期,上至皇宫,下到民间,都普遍流行一种“斗茶”,又称“茗战”的风习。

武夷山民间斗茶有着很多的陈规礼仪,参加者要献出所藏的精制茶叶,不光要比茶的品种,制作工夫,还要显示所用的水,以及茶的出处,有关的典故和本人对茶的见解等等。宋元时期的斗茶,实际上是对茶叶知识的一次大比试。斗茶赢家所制之茶,可作为御茶献给皇上,献茶之人则可升官晋级。一些豪门权贵为了博取朝廷帝王的欢心,使“斗”风习愈演愈烈。正如苏轼与范仲淹所咏的“争先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对民间斗茶活动起推动作用的高层人物,就是一代天子宋徽宗了。《茶林趣录》中一则关于宋徽宗斗茶的故事,流传于武夷山民间里坊。宋徽宗的嗜茶如命,天天在宫中斗茶。有一次,一位飘须老者进宫要和他斗茶,宋徽宗高兴得手舞足蹈,宋徽宗随即搬出宫中最佳名茶来斗,结果出乎意料,徽宗竟输了。一问,原来那长者拿来比斗的是寺院珍藏300年之久的“甘露草”,一时徽宗输得心口咸服,让民间得以启发,不管你身份多高,斗茶只认茶品,不认身份。茶品第一,才是取胜的基础。摘自华夏民俗文化网(致力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不仅涵盖了民俗礼仪、岁时节日、衣食住行等资讯类栏目,还为用户提供了生肖配对、周公解梦等民俗类便民查询小工具,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解惑。)

『陆』 中国茶文化鼎盛时期的宋代,文人雅士如何喝茶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那么当时的文人雅士如何饮茶呢?

宋代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以及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宋代的点茶形式是将团饼经炙茶后将茶碾磨成粉末状,然后再用筛罗分筛出最细腻的茶粉投入茶盏中,即用沸水冲点,随即用茶筅快速击打,使茶与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盏中出现大量白色茶沫为止。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冲点出茶的色、香、味。宋代点茶,煮水改用肚圆颈细高的汤瓶,因为很难用眼辨认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声音来判断煮水。南宋罗大经在《茶瓶汤侯》中详细记载了煮水的要领:“近世瀹茶,鲜以鼎镬,用瓶煮水,难以侯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之节。”他认为:水初沸时,如砌虫声卿卿万蝉鸣;忽有千车?载而至,则是二沸;听得松风并涧水,即为三沸,此时,便应及时提起汤瓶,将开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盏中,随即用茶筅击打茶汤,直至水与茶充分交融,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色茶沫为止。罗大经还认为:瀹茶之法,汤欲嫩而不宜老,汤嫩则茶味甘,老则过苦矣。

“斗茶”是宋代茶事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当时流行于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之中的斗茶形式,主要是猜测茶叶的产地、辨别茶叶的采摘时间、说出当下喝的是春茶还是秋茶,以及辨明点茶之水的来源和品质,流行于民间的主要斗茶形式,是以评出点茶技术和茶品的优劣为主,斗茶又称“茗战”,这种斗茶形式促进了当时茶叶品质和点汤技艺的提高。

?1?

『柒』 宋朝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现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以茶文化为特色的封建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时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龙凤茶,宋代最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见范仲淹《鸠坑茶》。

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明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不改旧时香味色。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2、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

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大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可参见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

梅尧臣《七宝茶》:“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3、借茶抒怀,忧国忧民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触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词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诗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捌』 中国人品茶的历史,唐朝宋朝茶文化的差异

唐宋时代通行煮茶,方法是先把茶叶碾成碎末,制成茶团,饮用时把茶捣碎,加入葱、姜、桔子皮、薄荷、枣和盐等调料一起煎煮。

还有把茶叶碾成碎末,罗细,然后冲水将茶末调成糊状喝下,因而叫做“吃茶”。

煮茶的方法,不但用起来麻烦,喝起来也没有茶叶的本味。

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入调料,人民尝到了茶的清香。

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玖』 宋代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我正好修过茶文化的许多课,还写过关于茶诗的论文。关于茶文化的诗,宋代尤其多,有许多大家写了很多比如苏轼,陆游,范成大和黄庭坚。列举一些名篇名句和有特色的诗词:

陆游之诗词

  1. 《临安春雨初霁》(最好的一首)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 早茶采尽晚茶出,小麦方秀大麦黄。——《示儿》

  3. 红饭青蔬美莫加,邻翁能共一瓯茶。——《野兴》

  4.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乌夜啼·檐角楠阴转日》

  5. 茅屋松明照,茶铛雪水煎。——《雨中作》

  6. 今年茶比常年早,笑试西峰一掬泉。——《书意》

苏轼之诗词:

  1. 《浣溪沙》(最有名)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2.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汲江煎茶》

3.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4.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懭。——《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其他:

  1. 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宋] 辛弃疾《满江红·天上飞琼》

  2. 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宋] 辛弃疾《上西平/金人捧露盘》

  3. 嘲辞斗诡辩,活火烹新茶。——[宋] 李清照《晓梦》

  4. 赵州吃茶,云门故饼。——[宋] 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

  5. 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宋] 陈与义《玉楼春》

  6. 景致融怡露添寒,薄茶佳客随情翫。——[宋] 宋太宗《缘识》

  7.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宋] 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8.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宋] 范成大《夔州竹枝歌九首》

  9. 蚯蚓祟人能作瘴,茱萸随俗强煎茶。——[宋] 范成大《入秭归界》

  10.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宋] 范成大《朝中措·身闲身健是生涯》

当然还有很多呢。希望能帮到你,如果满意,请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