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榨菜起源哪里
榨菜的起源
涪陵榨菜蜚声中外近百年,那么涪陵榨菜究竟起源于何时,究竟系何人所发明?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饶有兴味的问题。因文献资料有限,现介绍一则流行于涪陵城西一带的民间传说。 榨菜还未发明以来,涪陵早有用包包菜(即后来所称的青菜头)制作泡菜、干咸菜的历史,其中以城西聚云寺(俗名赛丰都、天子殿)和尚所制最为讲究,远近驰名。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有邱正富者,世居忠州(今四川忠县)。家世小康,终日鸡鸭鱼肉、膏粱厚味,致使食欲减退,身体渐渐消瘦,心中郁闷,悉烦不安。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见一鹤发童颜老道走来,给他看相,说他是有福之人,并面授机宜,言道:“涪州(今四川涪陵市)天子殿包包菜泡菜最能送食,施主何不一试?邱正富南柯一梦醒来,一切都记得明明白白,但又半信半疑。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上九会时(正月初九)去涪州天子殿晋香。晋香后,他有幸尝到老和尚招待远道香客的斋饭。桌上摆出好几种香脆的咸菜,其中一种是泡菜,颜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别送食。饭毕,他找到长老,问泡菜为何种菜做成:长老回答,系本地包包菜泡制。后来又带他去寺后菜园看包包菜。邱肯求给点儿种子带回忠州栽种。长老吩咐小和尚去拈一小勺种子给他,并教其如何栽种,如何做泡菜和咸菜。邱正富回家后,让长工按其种法在自己的菜园里种植,果然长出了包包菜,制出的泡菜虽不及天子殿的嫩脆,但还是好吃。他的食欲开始好起来,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于是精心留种,待第二年再种。奇怪的是情况变了,那菜长不出包包了,当然包包菜、泡菜、咸菜都吃不成了。邱正富以为自己心不诚,长老使了法,又去天子殿晋香,并献上一大笔善资。他再次从天子殿讨回种子,头年灵验,种到第二年又变了。邱正富觉得神奇,又一心想吃包包菜,遂到涪州天子殿以东洗墨溪买下一块地方,举家迁涪。从此,年年有包包菜做的泡菜、咸菜供其享用。他最后活到93岁,无疾而终。这时大约已是清朝光绪初期的事了。 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的影子。这则传说透露出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包包菜(或用它制作泡菜、咸菜起于民间,系素食佳品,天子殿僧人对此独有发现;邱氏对包包菜特有喜爱并获得好处。 那么,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又如何呢?据清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载:又一种(即另一种青菜——笔者注)名包包菜,渍盐为菹,甚脆。按,菹即用盐水浸渍而成的泡菜。说明此前涪州人已有用包包菜制泡菜的习俗。又据民国17年(1928年)出版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近邱氏贩榨菜至上海,行销及海外,乡间多种之”;又载:“青菜有包有薹,盐腌,名五香榨菜”。民国28年(1939年)张肖梅在《四川经济参考资料· 榨菜》一文中记载:涪陵人邱寿安,家世小康,平时自制多坛家用。邱君于宣统未年赴宜汉,随带十余坛送亲友,获得赞美,遂秘密返川经营,专运省外”。在此前后,不少报刊亦有报道,但所述发明情况均较粗略,且互有出入。较系统而可靠的记载当数1963年9月涪陵县供销合作社收集整理的《涪陵榨菜简史》。其资料可靠的原因如下:对当时健在的不少老榨菜技工进行了采访并召开了座谈会;查找和核对了有关历史文献;找到了民国28年(1939)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教授李家文等亲自到涪调查后形成的《榨菜调查报告》,该报告称:“调查费时两月有余,并访晤榨菜发明人”,《涪陵榨菜简史》即采用了有关榨菜发明过程的资料。兹将其中有关榨菜缘起的内容综述如下: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至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已能销四五百坛;时已有人将其转运国内其它市场,以至南洋各地;民国初年(1912年)以后,邱氏加工榨菜的技术广泛传开,涪陵榨菜加工业开始兴起。
⑵ 榨菜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腌制榨菜的是优良茎用芥菜,也称为鲜菜头,鲜菜头也可做小菜,配肉炒或做汤,但更多用于腌制。它质地脆嫩,风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具有特殊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含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
1. 榨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它有“天然味精”之称,富含产生鲜味的化学成分,经腌制发酵后,其味更浓。
2.榨菜中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很多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3.现代营养学认为,榨菜能健脾开胃、补气添精、增食助神。
4.低盐保健型榨菜,还有保肝减肥的作用
5.榨菜有“天然晕海宁”之说,晕车晕船者在口中放一片榨菜咀嚼,会使烦闷情绪缓解。
6.饮酒不适或过量时,吃一点榨菜可以缓解酒醉造成的头昏、胸闷和烦躁感。
⑶ 榨菜有那些营养
据科学化验,每500克榨菜里,含有锌、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光是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就含有17种之多。其中谷氨酸1715毫克,占氨基酸总量的25.1%。谷氨酸与盐里的钠离子结合生成谷氨酸钠 榨菜一般人皆可食用。常食油腻者、大病初愈或患小病而胃口不佳者,尤其适合食用。糖尿病患者,孕妇要尽量少吃榨菜,慢性腹泻者忌食。
在肾功能衰竭又有高血钾的病人,必须戒水果和其它高钾食物,如番薯、土豆、笋、香菇、白菜、榨菜、豆类、花生和核桃等。榨菜主要含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榨菜中含有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迄酸等17种游离氨基酸,很多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低盐保健型榨菜,还有保肝减肥的作用。榨菜能开胃健脾、辛忾添精、增食助神。饮酒不适或过量时,吃一点儿榨菜,可以缓解酒醉造成的头晕、胸闷、烦躁。榨菜有“天然晕海宁”之说,晕车晕船者拈一片榨菜在嘴里慢慢咀嚼,可缓解烦闷情绪。榨菜又称“天然味精”,富含产牛鲜味的化学成分,经腌制发酵后,其味更浓。
食用榨菜不可过量,因榨菜含盐量高,过多食用可使人罹患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力衰竭,出现全身浮肿及腹水。
,这就是榨菜汤总有一种鸡汤的特殊鲜味的奥妙所在。
⑷ 咸菜和榨菜有啥区别
1、制作工艺不同
榨菜在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所以蔬菜里面是没有水分的;咸菜是用传统工艺腌制而成,里面还是有水分的。
2、原材料不同
榨菜的材料一般是茎瘤芥,拳手那么大小,食用时,一般都将它切成丝;咸菜的原材料要选择那些耐贮藏,不怕压、挤,肉质坚实的品种,如白菜、萝卜、苤蓝、大头菜等。
3、食用方法不同
榨菜做好后,可以作为炒菜中的配料,也可以直接食用,特别是在早餐中,和粥或面搭配食用;腌制的咸菜,在吃前可用水煮2分钟或日照30分钟,或用热水清洗的方法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咸菜中残存的亚硝酸盐。
(4)榨菜经济学扩展阅读
其他常见的腌制菜
1、酸菜
酸菜多选用韧性较好的多叶蔬菜作为原料加工制作,常见的有大白菜、芥菜、雪里红、包菜等;因原料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各品种的口感差异较大。
2、泡菜
以蔬菜为主原料,各种水果、海鲜及肉类为配料的发酵食品。
3、梅菜
梅菜也叫梅干菜或霉干菜,是一种中国传统烹饪原料。使用雪里蕻或其他芥菜种类的茎叶,用盐腌制风干而成。一说因在南方梅雨季节制作而得名,另一说是发霉的霉。
⑸ “榨菜”是怎么来的谁发明的
一、榨菜的由来
据说:光绪年间,四川有个叫邱寿安的商人,开设了一个酱园,同时经营四川大头菜。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的生意十分清淡。后来,他雇佣四川中县人邓柄成在老家做腌菜工。邓柄成很聪明,他把肥嫩的青菜头腌制成新的蔬菜。由于这种菜在腌制过程中经风干、脱水,使用了木榨压、除盐水的制作方法,所以成为榨菜。邓柄成将这种榨菜送往宜昌。邱老板觉得这种菜不错,设宴请人品尝。大家品尝后,都称赞不已。于是,酱园开始销售榨菜。结果,榨菜一上市,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榨菜的制作工艺,自此就被流传下来,榨菜成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产品。
二、榨菜的简单介绍:
榨菜,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多为草本植物。榨菜是芥菜中的一类,一般都是指叶用芥菜一类,如九头芥、雪里蕻、猪血芥、豆腐皮芥等。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在1898年始见于中国四川涪陵,时称“涪陵榨菜”。因加工时需用压榨法榨出菜中水分,故称“榨菜”。现已发展到四川省内30多个市县,浙江、福建、江苏、上海、湖南、广西、台湾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也有生产 。
⑹ 售价八百块的榨菜跟两块钱的榨菜会有什么区别
第一财经日报6月27日报道 中信公司近日发布的研报中显示,涪陵榨菜今年将要向市场投放一种高端榨菜产品,价格高达2000元/包。据悉,这款榨菜采用了巴国古法腌制工艺,并用2月江风自然脱水,后用河沙封坛放入乌江底自然酝酿,全程需要8年才能上市,并且均为手工制作。
据涪陵榨菜集团官方表示,他们每年生产的这种菜大约会分装成5000余盒,每盒600克,售价2000元,远远不够卖,他们还推出了每盒2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其他品种。赵平表示,仅礼品榨菜一项,该集团每年销售额就在1000万元以上。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天价食品用品生产了能够供不应求,说明市场有这个需求。
⑺ 榨菜的产地是哪里,有什么来由
榨菜的产地是哪里,有什么来由
涪陵榨菜蜚声中外近百年,那么涪陵榨菜究竟起源于何时,究竟系何人所发明?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饶有兴味的问题。因文献资料有限,现介绍一则流行于涪陵城西一带的民间传说。 榨菜还未发明以来,涪陵早有用包包菜(即后来所称的青菜头)制作泡菜、干咸菜的历史,其中以城西聚云寺(俗名赛丰都、天子殿)和尚所制最为讲究,远近驰名。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有邱正富者,世居忠州(今四川忠县)。家世小康,终日鸡鸭鱼肉、膏粱厚味,致使食欲减退,身体渐渐消瘦,心中郁闷,悉烦不安。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见一鹤发童颜老道走来,给他看相,说他是有福之人,并面授机宜,言道:“涪州(今四川涪陵市)天子殿包包菜泡菜最能送食,施主何不一试?邱正富南柯一梦醒来,一切都记得明明白白,但又半信半疑。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上九会时(正月初九)去涪州天子殿晋香。晋香后,他有幸尝到老和尚招待远道香客的斋饭。桌上摆出好几种香脆的咸菜,其中一种是泡菜,颜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别送食。饭毕,他找到长老,问泡菜为何种菜做成:长老回答,系本地包包菜泡制。后来又带他去寺后菜园看包包菜。邱肯求给点儿种子带回忠州栽种。长老吩咐小和尚去拈一小勺种子给他,并教其如何栽种,如何做泡菜和咸菜。邱正富回家后,让长工按其种法在自己的菜园里种植,果然长出了包包菜,制出的泡菜虽不及天子殿的嫩脆,但还是好吃。他的食欲开始好起来,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于是精心留种,待第二年再种。奇怪的是情况变了,那菜长不出包包了,当然包包菜、泡菜、咸菜都吃不成了。邱正富以为自己心不诚,长老使了法,又去天子殿晋香,并献上一大笔善资。他再次从天子殿讨回种子,头年灵验,种到第二年又变了。邱正富觉得神奇,又一心想吃包包菜,遂到涪州天子殿以东洗墨溪买下一块地方,举家迁涪。从此,年年有包包菜做的泡菜、咸菜供其享用。他最后活到93岁,无疾而终。这时大约已是清朝光绪初期的事了。 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的影子。这则传说透露出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包包菜(或用它制作泡菜、咸菜起于民间,系素食佳品,天子殿僧人对此独有发现;邱氏对包包菜特有喜爱并获得好处。 那么,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又如何呢?据清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载:又一种(即另一种青菜——笔者注)名包包菜,渍盐为菹,甚脆。按,菹即用盐水浸渍而成的泡菜。说明此前涪州人已有用包包菜制泡菜的习俗。又据民国17年(1928年)出版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近邱氏贩榨菜至上海,行销及海外,乡间多种之”;又载:“青菜有包有薹,盐腌,名五香榨菜”。民国28年(1939年)张肖梅在《四川经济参考资料· 榨菜》一文中记载:涪陵人邱寿安,家世小康,平时自制多坛家用。邱君于宣统未年赴宜汉,随带十余坛送亲友,获得赞美,遂秘密返川经营,专运省外”。在此前后,不少报刊亦有报道,但所述发明情况均较粗略,且互有出入。较系统而可靠的记载当数1963年9月涪陵县供销合作社收集整理的《涪陵榨菜简史》。其资料可靠的原因如下:对当时健在的不少老榨菜技工进行了采访并召开了座谈会;查找和核对了有关历史文献;找到了民国28年(1939)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教授李家文等亲自到涪调查后形成的《榨菜调查报告》,该报告称:“调查费时两月有余,并访晤榨菜发明人”,《涪陵榨菜简史》即采用了有关榨菜发明过程的资料。兹将其中有关榨菜缘起的内容综述如下: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至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已能销四五百坛;时已有人将其转运国内其它市场,以至南洋各地;民国初年(1912年)以后,邱氏加工榨菜的技术广泛传开,涪陵榨菜加工业开始兴起。
⑻ 榨菜学名
应该是芥菜的一种。
榨菜(zha-tsai;preserved mustard)
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以茎用芥菜为原料腌制而成,是中国名特产品之一,与欧洲酸菜、日本酱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
网络的介绍:
http://bk..com/view/40445.htm
⑼ 大头菜和榨菜的原料是什么啊
大头菜是襄樊特产之一,又名根用芥菜。用其肉质根和茎叶进行腌制,是人人喜爱的佐餐佳菜。
腌制后的大头菜呈黄褐色,甘咸适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吃、炒吃均可,切丝与猪肉共炒,其味更美。略带微酸,故有增强唾液分泌、开胃、健脾、消食之功能,是病后增强食欲,促进康复的佳品。
大头菜一般经选料、初晒、拌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加工而成,加工后的大头菜只有原重量的四成左右。存放越久味越香。
大头菜原产西域,学名芥菜,又称辣疙瘩。东汉时期,张赛出使西域的大头菜传入我国宿迁栽种,个头圆润,根细无筋,辛辣味浓,质地脆嫩,口嚼无渣,水份充足。 在绿色蔬菜中,大头菜的氨基酸含量较高,每百毫升含0.4毫克;同时,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系C、葫萝卜素等。
明朝初期,宿迁乡村街市就开设作坊腌制大头菜,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完善。制作工序是:先选择体大圆实,鲜亮光洁的优质大头菜为原料,清洗后削净,每个去顶部保留整体,以下部分分为四丫、六丫或八丫,放入盐水淹渍,逐日翻倒,使盐水浸匀,盐份渗透入骨后,出卤晾晒。十至八成再投入缸或池内原卤浸泡,这样反复进行,有到其卤汁被吸收,肉外都黄润香脆为止。达到晒干,晾而又湿,绵中有脆,脆中有绵。五香大头菜关键在“五香”,即是用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等五种主要香料,磨制成粉末掺匀,满撒在腌制过的大头菜上,逐一片丫揉搓,然后贮缸压紧,密封严实。半年以后,鲜、香、脆、嫩,五味俱全,清脆爽口,食用满口生津,增进食欲。
榨菜原产四川,现在浙江也有生产。其中以四川涪陵县出产的最为著名。四川榨菜干湿适度,咸淡适口,味香而鲜,脆嫩美观。浙江榨菜比较湿润,微酸,鲜味稍差,但辣椒面细腻,色鲜红美观。
榨菜的原料是一种茎用芥菜的肥嫩的瘤状菜头。鲜菜头也可做小菜,配肉炒或做汤,但更多用于腌制。菜头经盐腌后压榨,除去一部分水分。榨菜即因此得名。然后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干辣椒粉、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柰、甘草、肉桂、白酒等),装坛,封口,在阴凉处存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坛里的榨菜先经酒精发酵,后经乳酸发酵,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就成为市售的榨菜了。
⑽ 怎样根据茎瘤芥菜(榨菜)需肥特点进行施肥
据浙江省慈溪市多处定点试验结果,生产1000千克鲜茎瘤需吸收氮(N)5.4千克、磷(P2O5)1.4千克、钾(K2O)5.6千克。以产3000克鲜茎瘤计,约需吸收氮16.2千克、磷(P2O5)4.2千克、钾(K2O)16.8千克。氮、磷、钾需要量比例1∶0.26∶1.04。
茎瘤芥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差异很大。据四川省涪陵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苗床期吸收氮为全生育期的0.6%左右,本田营养生长期为76.2%左右,生殖生长期为23.3%左右,茎瘤芥对氮的旺盛吸收期在13~18张叶期,此期保证氮的充足供应是提高氮经济利用率及茎瘤优质丰产的关键;苗床期吸收磷为全生育期的0.2%左右,本田营养生长期吸收磷占85%左右,生殖生长期吸收磷占15%左右,全生育期吸收磷最多的是在14~18叶期,吸收磷量占66%左右;苗床期吸收钾量约占0.4%,本田营养生长期吸收钾占83%左右,生殖生长期占17%左右,钾的旺盛吸收期在13~19叶期,吸钾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66%。茎瘤芥菜吸收氮、磷、钾的规律,不同产地由于气候条件、生长季节等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据浙江产区茎瘤芥的养分吸收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浙江茎瘤芥是以大苗越冬,次春3月功能叶迅速发育,并开始膨大瘤茎,4月上、中旬是瘤茎膨大的高峰期,因此,在3月春发期养分吸收量达到高峰期,4月茎瘤膨大高峰期还有第二次养分吸收峰值。但各生育所吸收的养分比例各地基本上一致。
茎瘤芥菜施肥可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每667米2施腐熟有机肥2~3吨或45%复混肥60千克,撒施后耕耙入土,再做畦移栽。追肥以氮肥为主,一般每667米2施氮25~30千克(相当于尿素55~65千克)。通常分3次施用,第一次在移栽成活后植株进入8叶期进行,以促进功能叶迅速生长,这次追肥占20%;第二次追肥在13叶期进行,这一时期正是同化产物积累和养分吸收旺盛期的始期,是重点追肥期,这次肥占追肥量的70%。对一些供钾不足的土壤,应配施15~20千克的钾肥;第三次追肥则在15叶期进行,以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瘤膨大,这次肥约占10%。对缺硼土壤,在移栽时应结合基肥施硼砂1~2千克,均匀施入土中。在茎瘤膨大期喷施0.2%硼砂溶液,也可减少茎瘤空心,提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