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中国文学史导图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中国文学史导图

发布时间: 2021-03-21 05:14:05

❶ 《红星照耀中国》思维导图(人物关系,主要事件)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原名《西行漫记》,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中国文学史导图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

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

❷ 如何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分别在导图中展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
的两大源头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 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 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杨万里("诚斋体"),苏轼
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
杜甫其人
_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期间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_ __ _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_ _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_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_ _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 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 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 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
代表作:《离骚》
《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汉乐府诗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天啊》
苍天啊,我要与你(君的译法依情况而定)相知相恋,永远不变心.除非高山被夷为平地,江河全部枯竭,严冬里出现隆隆的雷声,盛夏飘起白雪,天地连在一起不复存在,那个时候,我才与他分离诀别.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风骨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饮酒 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黄金时代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盛唐时期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
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将进酒》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兵车行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在徜徉山水中寻找自己的乐趣,是唐代少有的布衣终老的一位诗人.
本诗笔墨清淡,饶有情趣,自然欢娱中流露出与田家亲密无间的友谊.
边塞诗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唐时期
元缜,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使诗歌走向平实;
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意想壮伟瑰怪;
另有,李贺,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抒发被贬的怨愤和对前途忧伤的感情,曲折地
批评统治者的昏庸,也表达了自己至死不渝的决心.

❸ 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即《中国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插图本)资源:
中文名称:中国文学史
别名:第一部全彩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资料/图书杂志
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插图本)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isbn: 722106542X
页数: 382
装帧: BBC书籍
出版年: 2004-6-1
发行时间:2004年
【作 者】董乃斌 / 钱理群 主编 / 刘扬忠 等
【丛编项】人文系列 插图珍藏本
【装帧项】23cm,382页
【出版项】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ISBN号】9787221065421 ,722106542X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
【其 它】91M 高清晰 无缺页 详细书签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圊,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中国文学,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对人类精神宝库永久的贡献。《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从上古叙述到20世纪末的文学通史,1995年7月由祥云(美国)出版公司出版繁体字本,同年12月又由中国和平出版社与祥云(美国)公司共同推出简体字本。因为该书文字精简、编排新颖、图片丰富多彩且印刷考究,颇得读者青睐。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度。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文集《归来以后》、《晚晴集》、《九旬文选》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董乃斌,1942年8月生于上海,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有《李商陷传》、《李商陷的心灵世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流金岁月》等学术著作。
钱理群,浙江杭洲人,生于193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求》、《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物”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等。
【该书目录】
第1篇 文学的诞生
一抹原始的风采
如醉如狂的原始歌舞
奇妙的上古神话
幻想加工过的世界
神话与传说合流
民族文化的源头
奇妙的汉字
从结绳记事到图画记事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特征
凝固在金石上的历史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社会风情的生动画卷
有韵的历史
光辉的起点
屈原和楚辞
“上下而求索”的悲歌
缠绵凄艳的祭神之歌
“屈平词赋悬日月”
秦汉散文
万世文章的楷模
司马迁和《史记》
汉代辞赋
汉赋的演变趋势
汉大赋的审美特点
第2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上)
汉代诗坛
乐府民歌
文人五言诗
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
曹氏三杰
正始和太康文学
忧愤成哀歌
彩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
南北朝乐府民歌
江南都市的轻曼之音
北方草原的豪放歌唱
南北朝诗歌
山水知已
“五丁凿山”之作
永明体
“中间小谢又清发”
“颇学阴何苦用心”
思乡泪国之作
第3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下)
初唐诗坛
齐梁遗风
才高命蹇的四杰
律诗的完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
盛唐——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崛起的诗群
苍凉悲壮的征戍者之歌
诗、画与禅的融会
盛唐诗人之冠——李白
诗圣杜甫
别开生面的中唐诗坛
大历诗人
新乐府诗人
古文家及其诗
险怪与苦吟
最后的灿烂——晚唐诗
风流倜傥话小杜
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
唐诗的终结
第4篇 唐宋小说——叙述艺术的勃兴
小说前史
“小说”的出现
六朝小说
早期唐传奇
中唐传奇
黄梁梦
女性的身影
侠胆的赞歌
历史小说
小说的结集
唐代的俗文学
宋代的小说
新编志怪与笔记
宋人传奇
话本小说
第5篇 诗歌变体——词曲的时代
词的起源及晚唐五代词
新兴的音乐文学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词坛
花间、南唐作风的蔓延
慢词的兴盛和言志派的崛起
天才的全能作家苏轼
浅斟低唱的北宋晚期词
北宋诗文
宋初诗风与西昆体
诗文革新运动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宋朝南渡后文学的突变
亘古男儿一放翁
词坛飞将辛弃疾
白石词与梦窗词
田园诗、诚斋体和宋末爱国诗
诗歌批评的杰作《沧浪诗话》
金源文宗元好问
散曲
词体的蜕变与散曲的兴起
元代前斯的散曲
元代后期及明代散曲
第6篇 戏剧文学——表演与叙事抒情的整合
漫长而迟缓的流程
从原始歌舞到唐代参军戏
瓦舍勾栏中的宋杂剧
金院本和宋金诸宫调
早期的南戏
元杂剧概观(一)
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元杂剧的内容和体制
“杂剧班头”关汉卿
优美的爱情剧《西厢记》
群星争辉的元代前期杂剧
元杂剧概观(二)
元杂剧的衰微及其原因
元代后期杂剧名家
南戏在元代的流行和发展
元代南戏的艺术发展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南曲之宗”《琵琶记》
明代戏剧
杂剧创作的延续
嘉靖时期的三部重要传奇
明传奇的射雕手汤显祖
晚明传奇创作的繁荣
清代戏剧
《长生殿》
《桃花扇》
花部戏
第7篇 明清小说与其他
明代长篇小说
明代城市对经济与小说热
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施耐庵和《水浒传》
吴承恩和《西游记》
暴露堕落世网的《金瓶梅》
明代短篇小说
承袭唐宋传奇的“三灯”
拟话本的风行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陆人龙的《型世言》
明代诗歌
明代散文
清代小说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清诗
清词
清文
呼唤新时代
第8篇 新世纪的文学
文学的转型
历史孕育着变革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论急
人的发现
文学新形式的产生
文学语言的变革
鲁迅
建立规范
京派与海派
大“海”里的弄潮儿
“都市风景线”
“艺术的北京”和它的创造者
“最后一个浪漫派”
中国的现代派诗人
现代剧场艺术的成熟
战争年代
战争与流亡
地之子
“家”和“财主底儿女们”
生命的沉思
一个苍凉的手势
战争废墟上的“哈姆雷特”
知识者的转化
歌颂与放逐
“别了,司徒雷登”
“计划化”轨道
放声歌唱
革命英雄传奇
文学的受难者
台湾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
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
十年浩劫
文学的归来
八面来风
新诗潮的崛起
寻找文学的根
话剧的艺术实验
先锋小说的兴起
后新诗潮诗人

❹ 寻求《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
开放分类: 中国、文学、书籍、文史、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即《中国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插图本)资源:

中文名称:中国文学史
别名:第一部全彩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资料/图书杂志
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插图本)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isbn: 722106542X
页数: 382
装帧: BBC书籍
出版年: 2004-6-1
发行时间:2004年

【作 者】董乃斌 / 钱理群 主编 / 刘扬忠 等
【丛编项】人文系列 插图珍藏本
【装帧项】23cm,382页
【出版项】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ISBN号】9787221065421 ,722106542X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
【其 它】91M 高清晰 无缺页 详细书签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圊,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中国文学,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对人类精神宝库永久的贡献。《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从上古叙述到20世纪末的文学通史,1995年7月由祥云(美国)出版公司出版繁体字本,同年12月又由中国和平出版社与祥云(美国)公司共同推出简体字本。因为该书文字精简、编排新颖、图片丰富多彩且印刷考究,颇得读者青睐。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度。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文集《归来以后》、《晚晴集》、《九旬文选》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董乃斌,1942年8月生于上海,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有《李商陷传》、《李商陷的心灵世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流金岁月》等学术著作。

钱理群,浙江杭洲人,生于193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求》、《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物”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等。

【该书目录】

第1篇 文学的诞生
一抹原始的风采
如醉如狂的原始歌舞
奇妙的上古神话
幻想加工过的世界
神话与传说合流
民族文化的源头
奇妙的汉字
从结绳记事到图画记事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特征
凝固在金石上的历史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社会风情的生动画卷
有韵的历史
光辉的起点
屈原和楚辞
“上下而求索”的悲歌
缠绵凄艳的祭神之歌
“屈平词赋悬日月”
秦汉散文
万世文章的楷模
司马迁和《史记》
汉代辞赋
汉赋的演变趋势
汉大赋的审美特点
第2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上)
汉代诗坛
乐府民歌
文人五言诗
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
曹氏三杰
正始和太康文学
忧愤成哀歌
彩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
南北朝乐府民歌
江南都市的轻曼之音
北方草原的豪放歌唱
南北朝诗歌
山水知已
“五丁凿山”之作
永明体
“中间小谢又清发”
“颇学阴何苦用心”
思乡泪国之作
第3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下)
初唐诗坛
齐梁遗风
才高命蹇的四杰
律诗的完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
盛唐——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崛起的诗群
苍凉悲壮的征戍者之歌
诗、画与禅的融会
盛唐诗人之冠——李白
诗圣杜甫
别开生面的中唐诗坛
大历诗人
新乐府诗人
古文家及其诗
险怪与苦吟
最后的灿烂——晚唐诗
风流倜傥话小杜
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
唐诗的终结
第4篇 唐宋小说——叙述艺术的勃兴
小说前史
“小说”的出现
六朝小说
早期唐传奇
中唐传奇
黄梁梦
女性的身影
侠胆的赞歌
历史小说
小说的结集
唐代的俗文学
宋代的小说
新编志怪与笔记
宋人传奇
话本小说
第5篇 诗歌变体——词曲的时代
词的起源及晚唐五代词
新兴的音乐文学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词坛
花间、南唐作风的蔓延
慢词的兴盛和言志派的崛起
天才的全能作家苏轼
浅斟低唱的北宋晚期词
北宋诗文
宋初诗风与西昆体
诗文革新运动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宋朝南渡后文学的突变
亘古男儿一放翁
词坛飞将辛弃疾
白石词与梦窗词
田园诗、诚斋体和宋末爱国诗
诗歌批评的杰作《沧浪诗话》
金源文宗元好问
散曲
词体的蜕变与散曲的兴起
元代前斯的散曲
元代后期及明代散曲
第6篇 戏剧文学——表演与叙事抒情的整合
漫长而迟缓的流程
从原始歌舞到唐代参军戏
瓦舍勾栏中的宋杂剧
金院本和宋金诸宫调
早期的南戏
元杂剧概观(一)
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元杂剧的内容和体制
“杂剧班头”关汉卿
优美的爱情剧《西厢记》
群星争辉的元代前期杂剧
元杂剧概观(二)
元杂剧的衰微及其原因
元代后期杂剧名家
南戏在元代的流行和发展
元代南戏的艺术发展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南曲之宗”《琵琶记》
明代戏剧
杂剧创作的延续
嘉靖时期的三部重要传奇
明传奇的射雕手汤显祖
晚明传奇创作的繁荣
清代戏剧
《长生殿》
《桃花扇》
花部戏
第7篇 明清小说与其他
明代长篇小说
明代城市对经济与小说热
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施耐庵和《水浒传》
吴承恩和《西游记》
暴露堕落世网的《金瓶梅》
明代短篇小说
承袭唐宋传奇的“三灯”
拟话本的风行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陆人龙的《型世言》
明代诗歌
明代散文
清代小说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清诗
清词
清文
呼唤新时代
第8篇 新世纪的文学
文学的转型
历史孕育着变革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论急
人的发现
文学新形式的产生
文学语言的变革
鲁迅
建立规范
京派与海派
大“海”里的弄潮儿
“都市风景线”
“艺术的北京”和它的创造者
“最后一个浪漫派”
中国的现代派诗人
现代剧场艺术的成熟
战争年代
战争与流亡
地之子
“家”和“财主底儿女们”
生命的沉思
一个苍凉的手势
战争废墟上的“哈姆雷特”
知识者的转化
歌颂与放逐
“别了,司徒雷登”
“计划化”轨道
放声歌唱
革命英雄传奇
文学的受难者
台湾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
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
十年浩劫
文学的归来
八面来风
新诗潮的崛起
寻找文学的根
话剧的艺术实验
先锋小说的兴起
后新诗潮诗人

❺ 想求<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的笔记,谢谢各位!

编辑词条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即《中国文学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插图本)资源:
中文名称:中国文学史
别名:第一部全彩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资料/图书杂志
版本: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彩色插图本)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isbn: 722106542X
页数: 382
装帧: BBC书籍
出版年: 2004-6-1
发行时间:2004年
【作 者】董乃斌 / 钱理群 主编 / 刘扬忠 等
【丛编项】人文系列 插图珍藏本
【装帧项】23cm,382页
【出版项】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ISBN号】9787221065421 ,722106542X
【主题词】文学史-中国
【其 它】91M 高清晰 无缺页 详细书签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一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一片盛开异卉奇葩的艺术苑圊,一座语言文字砌成的美丽宫殿,搏动着一个伟大民族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五千年古国盛衰兴亡的风云在其中舒卷;中国文学,中华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宝,对人类精神宝库永久的贡献。《彩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是一部从上古叙述到20世纪末的文学通史,1995年7月由祥云(美国)出版公司出版繁体字本,同年12月又由中国和平出版社与祥云(美国)公司共同推出简体字本。因为该书文字精简、编排新颖、图片丰富多彩且印刷考究,颇得读者青睐。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年)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生于福州。曾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度。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文集《归来以后》、《晚晴集》、《九旬文选》等。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
董乃斌,1942年8月生于上海,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著有《李商陷传》、《李商陷的心灵世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流金岁月》等学术著作。
钱理群,浙江杭洲人,生于193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求》、《周作人传》、《周作人论》、《丰富的痛——“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物”的东移》、《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等。
【该书目录】
第1篇 文学的诞生
一抹原始的风采
如醉如狂的原始歌舞
奇妙的上古神话
幻想加工过的世界
神话与传说合流
民族文化的源头
奇妙的汉字
从结绳记事到图画记事
汉字与中国文学的特征
凝固在金石上的历史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社会风情的生动画卷
有韵的历史
光辉的起点
屈原和楚辞
“上下而求索”的悲歌
缠绵凄艳的祭神之歌
“屈平词赋悬日月”
秦汉散文
万世文章的楷模
司马迁和《史记》
汉代辞赋
汉赋的演变趋势
汉大赋的审美特点
第2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上)
汉代诗坛
乐府民歌
文人五言诗
建安诗歌
建安风骨
曹氏三杰
正始和太康文学
忧愤成哀歌
彩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
南北朝乐府民歌
江南都市的轻曼之音
北方草原的豪放歌唱
南北朝诗歌
山水知已
“五丁凿山”之作
永明体
“中间小谢又清发”
“颇学阴何苦用心”
思乡泪国之作
第3篇 诗歌——抒情的时代(下)
初唐诗坛
齐梁遗风
才高命蹇的四杰
律诗的完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春江花月夜——诗中的诗
盛唐——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
崛起的诗群
苍凉悲壮的征戍者之歌
诗、画与禅的融会
盛唐诗人之冠——李白
诗圣杜甫
别开生面的中唐诗坛
大历诗人
新乐府诗人
古文家及其诗
险怪与苦吟
最后的灿烂——晚唐诗
风流倜傥话小杜
声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张
唐诗的终结
第4篇 唐宋小说——叙述艺术的勃兴
小说前史
“小说”的出现
六朝小说
早期唐传奇
中唐传奇
黄梁梦
女性的身影
侠胆的赞歌
历史小说
小说的结集
唐代的俗文学
宋代的小说
新编志怪与笔记
宋人传奇
话本小说
第5篇 诗歌变体——词曲的时代
词的起源及晚唐五代词
新兴的音乐文学
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
一江春水向东流
北宋词坛
花间、南唐作风的蔓延
慢词的兴盛和言志派的崛起
天才的全能作家苏轼
浅斟低唱的北宋晚期词
北宋诗文
宋初诗风与西昆体
诗文革新运动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宋朝南渡后文学的突变
亘古男儿一放翁
词坛飞将辛弃疾
白石词与梦窗词
田园诗、诚斋体和宋末爱国诗
诗歌批评的杰作《沧浪诗话》
金源文宗元好问
散曲
词体的蜕变与散曲的兴起
元代前斯的散曲
元代后期及明代散曲
第6篇 戏剧文学——表演与叙事抒情的整合
漫长而迟缓的流程
从原始歌舞到唐代参军戏
瓦舍勾栏中的宋杂剧
金院本和宋金诸宫调
早期的南戏
元杂剧概观(一)
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
元杂剧的内容和体制
“杂剧班头”关汉卿
优美的爱情剧《西厢记》
群星争辉的元代前期杂剧
元杂剧概观(二)
元杂剧的衰微及其原因
元代后期杂剧名家
南戏在元代的流行和发展
元代南戏的艺术发展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南曲之宗”《琵琶记》
明代戏剧
杂剧创作的延续
嘉靖时期的三部重要传奇
明传奇的射雕手汤显祖
晚明传奇创作的繁荣
清代戏剧
《长生殿》
《桃花扇》
花部戏
第7篇 明清小说与其他
明代长篇小说
明代城市对经济与小说热
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
施耐庵和《水浒传》
吴承恩和《西游记》
暴露堕落世网的《金瓶梅》
明代短篇小说
承袭唐宋传奇的“三灯”
拟话本的风行
冯梦龙的“三言”
凌蒙初的“二拍”
陆人龙的《型世言》
明代诗歌
明代散文
清代小说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清诗
清词
清文
呼唤新时代
第8篇 新世纪的文学
文学的转型
历史孕育着变革
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派与《学衡》派的论急
人的发现
文学新形式的产生
文学语言的变革
鲁迅
建立规范
京派与海派
大“海”里的弄潮儿
“都市风景线”
“艺术的北京”和它的创造者
“最后一个浪漫派”
中国的现代派诗人
现代剧场艺术的成熟
战争年代
战争与流亡
地之子
“家”和“财主底儿女们”
生命的沉思
一个苍凉的手势
战争废墟上的“哈姆雷特”
知识者的转化
歌颂与放逐
“别了,司徒雷登”
“计划化”轨道
放声歌唱
革命英雄传奇
文学的受难者
台湾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
通俗小说的历史发展
十年浩劫
文学的归来
八面来风
新诗潮的崛起
寻找文学的根
话剧的艺术实验
先锋小说的兴起
后新诗潮诗人

❻ 稻草人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稻草人》是一篇出自叶圣陶的童话故事,发表于192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用思维导图的读书方法,可以浓缩全文近5000字的故事内容。

这篇童话故事,其创作背景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风貌,内容映射出当时普通人民的苦难。看过这篇故事的读者,对此有褒有贬,褒者认为全文构建独特新颖,富有价值;贬者认为内容过于凄惨,不适合儿童阅读。不论如何,这篇故事依然是叶圣陶笔下的一篇非常经典且著名的创作。

上述的这些思维导图,均是由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绘制完成,

❼ 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 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那 口传时代的文学,应当是十分久远的,后来的文字记载不过是对那段美丽梦幻的 追忆而已。最保守的说法,从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出 现的时候起,这条长河的轮廓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后来逐渐汇纳支流,变得越来 越宽广。这中间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始终没有中断过。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 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 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是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的。
河流有上游、中游、下游,中国文学史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 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 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 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 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 的参照。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文 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 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 变化;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四、文学语言 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七、文学思 潮的发展变化;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三古七段 就是综合考察了文学本身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并参照社会条件,而得出的结论以 往研究文学史,对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这两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对文学的发 展变化作出全面的考察。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实在是 不容忽视的。

一、上古期

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

我们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以追溯 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 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 以追溯到《楚辞》。骈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在这个时期也已出现;就连戏曲的 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的。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 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 “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 出来的。第四,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 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才使这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 事人事的记录,这是一大进步。而士的兴起与活跃,对文学的发展又起了关键性 的作用。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 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在 讲先秦散文时我们无法排除《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 著作,也无法排除《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哲学 著作,那时还没有纯文学的散文。至于诗歌,最初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吕氏春秋》里记载的葛天氏之乐,以及《尚书·尧曲》里记载的“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都是例证。《诗经》、《楚辞》中的许多诗歌也和乐舞有很大关系。 风、雅颂的重要区别就是音乐的不同,据《史记·孔子世家》,《诗》三百五篇 都可以和乐歌唱。《楚辞》中的《九歌》是用于佘祀的与乐舞配合的歌曲。

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期的第二段,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 特点。首先是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 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 为己任。如武帝时的司马相如、东方朔,吴王刘氵鼻门下的枚乘、邹阳。这些“ 言语侍从之臣”正好成为大赋这种汉代新兴文体的作者。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 面相适应,汉代文学以大为美,铺张扬厉成为风尚。“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 的、凝重板滞的风格。然而,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 《诗经》那种四言的躯壳到汉代已经僵化了,楚辞的形式转化为赋,汉代乐府民 歌却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活力,先是在民间继而在文人中显示了不可抗拒的力 量,并由此酝酿出中国诗歌的新节奏、新形式,这就是历久不衰的五七言体。

二、中古期

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

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 一个中古期呢?这是考虑到以下事实:第一,这时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 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进程。第二,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 奥转向浅近。第三,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它们分别在中 古期内的唐、宋、元三朝达到了高峰。第四,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 在唐代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末 明初也已出现了《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作品。第五,文学传媒出现了印 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第六,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 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总之,中国文学所有的各种因素都在这 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

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文向诗靠拢,出现了诗化的骈文;赋向诗靠拢,出现了骈赋。从“三曹”、 “七子”,经过陶渊明、谢灵运、庾信、“四杰”、陈子昂,到王维、孟浩然、 高适、岑参、李白、杜甫,诗歌的流程清楚而又完整。杜甫既是这个阶段最后的 一位诗人,又是开启下一阶段的最早的一位诗人,像一个里程碑矗立在文学史上。 “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这两个诗歌的范式,先后在这个阶段的头尾确立起 来,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成为后代诗人追慕的极致。这又是一个文学创作趋于 个性化的阶段,作家独特的人格与风格得以充分展现。陶渊明、李白、杜甫,他 们的成就都带着鲜明的个性。此外,这个阶段的文学创作,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若干文学集团,文学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相互切磋,提高了文学 的技巧。以曹操为道的邺下文人集团在发展五言古诗方面的作用,齐梁和初唐的 宫廷诗人在建立近体诗格律方面的作用,都是有力的证据。在这个阶段,玄学和 佛学渗入文学,使文学呈现多姿多彩的新面貌。在儒家提倡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 之外,玄学家提倡的真和自然,已成为作家的美学追求;佛教关于真与空的观念、 关于心性的观念、关于境界的观念,也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 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 路,完成了这次改革。由唐宋八大家共同实现的改革,确定了此后的文学语言和 文体模式,一直到“五四”才打破。诗歌经过盛唐的高潮之后面临着盛极难继的 局面,诗人们纷纷另辟蹊径,经过白居易、韩愈、李贺、李商隐等中晚唐诗人的 努力,到了宋代终于寻到了另一条道路。就宋诗与唐中叶以后诗歌的延续性而言, 有这样两点值得注意:由中晚唐诗人开始,注重日常生活的描写,与日常生活相 关的人文意象明显增多,到了宋代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由杜甫、白居易开 创的反映民生疾苦积极参与政治的传统,以及深沉的忧患意识,在晚唐一度减弱, 到了宋代又普遍地得到加强。就宋代出现的新趋势而言,诗人与学者身份合一, 议论成分增加,以及化俗为雅的美学追求,也很值得注意。作为宋诗的代表人物,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具有比较明确的创作主张与艺术特色。苏轼、杨万里、范成大、 陆游等也各以其自身的特点,与江西诗派共同构成有别于唐音的宋调。唐中叶以 后曲子词迅速兴盛起来,经过五代词人温庭筠、李煜等人之手,到了宋代遂蔚为 大观,并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 人的名字也就永远镌刻在词史上了。唐中叶以后传奇的兴盛,标志着中国小说进 入成熟的阶段;而在城市文化背景下,唐代“市人小说”的兴起,宋代“说话” 的兴盛,则是这个阶段内文学的新发展。

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 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 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文学的传媒不仅是写在纸上或刻印在纸上的读物, 还包括了说唱扮演的艺术形式。儒生社会地位降低,走向社会下层从事通俗文学 的创作,先是适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继而提高这些文学形式,于是出现 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高明等一大批不同于正统文人的作家。元代的文学 以戏曲和散曲为代表,以大都为中心的杂剧与以温州为中心的南戏,共同创造了 元代文学的辉煌,而明代流行的传奇又是对元曲的继承与发展。元末明初出现了 《三国志演义》、《水浒传》这两部长篇白话小说,成为这个阶段的另一标志, 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长篇小说的时代到来了。

三、近古期

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随 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适应市民这一新的热爱群体的需要,文学作品的内容、 题材、趣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在表现正统思想的士大夫文学之外, 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金瓶梅》的出现就是这种 种现象的综合反映。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 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对理学禁欲主义进行了强烈的冲击,从而为禁锢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户。汤显祖 的《牡丹亭》所写的那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便是一种新的呼声。 晚明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 也透露出一种新的气息。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 新的花样。而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其中又以小说最富于生命力。这些通俗 文学借助日益廉价的印刷出版这个媒体,渗入社会的各个阶层,并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从以上各方面看来,明代中叶的确是一个文学新时代的开端。

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明清易代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特 别是对那些汉族士人的震动极其强烈,但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 着明代中叶以来的趋势,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在近古期第一段,文学集团和派 别的大量涌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论争,是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诗文方面有公安 派、竟陵派、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桐城派的主张和创作实践,在词的方面 有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的主张和创作实践,甚至在戏曲方面也有以“ 临川派”和“吴江派”为主的两大群体的论争。在不同流派的相互激荡中,涌现 出一些杰出的作家,清诗、清词取得不可忽视的成就。值得特别注意的还是戏曲、 小说方面的收获。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共同达到传奇的顶峰。近古期的第一段是白话长篇小说的丰收期,吴承恩的《西 游记》、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 是这个阶段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文化开始涌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而中国许多有识之士 在向西方寻求新的富国强兵之路的同时,也寻求到新的文学灵感,成为一代新的 作家,龚自珍、黄遵宪、梁启超便是这批新人的代表。与社会的变化相适应,文 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救亡图存的意识和求新变于异邦的观念,成为文学的基调。 文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文学被视为社会改良的工具,在国民中最易产生影响的 小说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 了。报刊这种新的媒体出现了,一批新的报人兼而具有作家的身份,他们以报刊 传播其作品,写作方法也因适应报刊这种形式的需要而有所变化。在古文领域内 出现了通俗化的报刊文体,在诗歌领域里提出了“我手写我口”这样的口号。

近古期的终结,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我们仍然划定在“五四”运动 爆发的1919年。这是因为“五四”作为一次新文化运动,不仅在社会史上开 启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在文学史上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五四”运动之前虽 然出现了一些带有新思想与新风格的作家,但那仍然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五 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那批作家才有了质的变化。我们既注意19世纪末以来文 坛发生的渐变,更注重“五四”这个大的开阖。“五四”阖上了中国数千年古典 文学的门,同时打开了文学的一片崭新天地。

最后要说明的是,三古七段说虽然打破了朝代分期,但我们仍然认为,朝代 分期在目前的文学史教学和研究中符合长期以来的习惯,更便于操作。而且,朝 代的更换有时也确实给文学带来了兴衰变化,汉之盛在赋,唐之盛在诗,宋之盛 在词,元之盛在曲,上文已经涉及。再以唐、宋两代诗文的创作而论,随着本朝 之内时间的推移,都有一个从渐盛到极盛再到渐衰的发展过程。其中似乎存在着 与朝代兴衰有关的某种原因,值得我们注意。因此,朝代分期自有其不可完全替 代的理由。三古七段是我们处理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一种新的视角,我们仍然 愿意保留朝代分期(如本书四卷、九编的划分),作为另一种视角,并将二者结 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这就是说,我们主张用双视角来处理中国文学 史的分期问题。因此,三古七段说更全面的表述是:三古七段双视角。

❽ 诗歌发展史 思维导图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

(8)中国文学史导图扩展阅读:

近现代诗歌的主要流派有:五四派、新月派、现代派、湖滨派、九叶派等。

1、“五四”派

现代诗歌是五四以来的诗歌。现代诗歌的主体是以打破旧格律形式的白话新诗。最早尝试和提倡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它在1917年2月第6卷第二卷发表了胡适的八首白话诗。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这是第一部新白话诗集。

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是早期新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他在《女神》中的大部分作品创作于1920年左右,传达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开启了当时的诗风。

2、新月派

近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派,一般以192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成立初期,从1926年春开始,以《北京晨报·诗娟》副刊为位置,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翔、饶梦康、孙道东、柳梦伟等。

3、现代派

“现代派”是指1932年以后在《现代》杂志周围出现的一群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费明、林耕等。何其芳的《预言》等诗歌华丽而细腻。

4、湖畔派

它是中国最早的新诗流派,因为它的诗人大多聚集在西湖附近。爱是湖滨学校歌唱的主要内容。

有代表性的诗人有冯雪峰、王敬之、应树人、潘墨华等。代表作:冯雪峰《一仔》、《花女》、王静之《慧峰》、《我是死海》、英秀《芽》、潘默华《离家》等。

5、九叶派

“九叶派”是20世纪40年代的又一诗派(又称“中国新诗派”),其代表诗人有辛迪、穆旦、郑敏、杜云谢、陈景荣、杭约和、唐琦、唐诗、袁克家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诗歌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