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彝族的起源是什么祖先是谁呢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公元937年,封建制的"大理政权"取代了由于奴隶和农民起义而崩溃的"南诏",从此,云南彝区开始走向封建制。13世纪后,"大理"、"罗甸"相继被元朝征服,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路、府、州、县和宣慰司。元末,云南许多彝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迅速发展,但在一些地区领主经济和奴隶制残余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明代,在彝族地区兼设流官、土流兼治和土官三种官职,对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清代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从而使大多数彝族地区的领主经济解体,封建地主经济进一步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广大的彝族人民也深受苦难,鸦片在彝区大肆泛滥。凉山彝族奴隶主利用鸦片换得大批枪支、白银,有了枪支,他们又进一步向四周扩展势力,掳掠各族人民为奴隶。由于有了枪支,彝族内部的冤家械斗日益频繁,使广大彝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彝族被迫背井离乡,向安宁河以西至丽江地区迁移。
为反抗剥削压迫,彝族人民在历史上进行过多次英勇抗争。特别是近代,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汇入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清咸丰年间哀牢山彝族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坚持斗争达23年之久(1853--1876年)。19世纪末,金平、元阳等地彝族、哈尼族人民曾多次联合反抗入侵中国边疆地区的法国侵略者。滇南的彝、汉各族人民,曾多次反对法国侵略者修筑滇越铁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蒙自爆发了彝民杨自元带头火烧法国"海关"的事件。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许多彝族志士参加了推翻帝制的斗争。1913年至1916年间,在凉山州的冕宁、越雟一带爆发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隶制度的大起义。由于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这一年为彝历的虎年(彝语称虎为拉,称年为库),故史称"拉库起义"。
『贰』 李文学的人物简介
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云南赵州(今弥渡县)瓦卢村人,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
『叁』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彝族名人
奢 香(明 朝 贵 州 彝 族 女 土 司)、
刘 淑 贞(明 朝 贵 州 彝 族 女 土 司)、
龙 云(云 南 省 政 府 主 席)、
卢 汉(云 南 省 政 府 主 席)等 人。
『肆』 彝族人做过什么贡献
彝族人做过的贡献:拉库起义、建立了游击队配合人民解放军。
1、为反抗剥削压迫,彝族人民在历史上进行过多次英勇抗争。特别是近代,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汇入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洪流。清咸丰年间哀牢山彝族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坚持斗争达23年之久(1853——1876年)。
19世纪末,金平、元阳等地彝族、哈尼族人民曾多次联合反抗入侵中国边疆地区的法国侵略者。滇南的彝、汉各族人民,曾多次反对法国侵略者修筑滇越铁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蒙自爆发了彝民杨自元带头火烧法国“海关”的事件。
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许多彝族志士参加了推翻帝制的斗争。1913年至1916年间,在凉山州的冕宁、越雟一带爆发了彝族人民反抗奴隶制度的大起义。由于起义的高潮在1914年,这一年为彝历的虎年(彝语称虎为拉,称年为库),故史称“拉库起义”。
2、在解放战争中,路南圭山和弥勒西山彝族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游击武装和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滇南、滇东北、滇西和凉山等地的彝族与其它民族人民也建立了游击队,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进军,解放作出了贡献,许多彝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4)李文学彝族扩展阅读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彝族自治政权——西昌县红毛姑彝族自治区(区级)。1951年4月、5月,分别建立了昭觉县彝族自治区和峨山县彝族自治区两个县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
随着民族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实,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建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个更大范围的民族区域自治单位(地区级)。
1956年,党和政府根据广大彝族奴隶群众和贫苦劳动人民的意愿,经过同拥护共产党的民族上层人士充分酝酿和协商,确定在四川彝族地区和云南宁蒗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1958年春,川、滇大、小凉山彝族地区胜利结束了民主改革运动。
通过这次运动,彻底摧毁了奴隶制度,废除了奴隶主的一切特权,没收、征收了奴隶主的土地、耕牛、农具、房屋和粮食,分给广大奴隶群众和贫苦劳动人民。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还相继在云南的江城、宁蒗、巍山、路南、南涧、寻甸、元江、新平、禄劝、漾濞、普洱、景东、景谷,贵州的威宁,广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边、马边等县建立了单一的彝族或彝族与其它少数民族联合的自治县。1979年1月,又将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西昌地区合并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
『伍』 李文学是谁
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弥渡县瓦卢村人,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
『陆』 彝族有哪些名人
曲焕章(1880—1938),字星阶,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医药学家,“云南白药”的发明人。
曲焕章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在马帮中打杂为生,因患病得到四川道人姚连钧及其弟子杜文远的救助得以脱险后,拜姚连钧为师,从此开始行医生涯。
曲焕章不仅继承了姚连钧的医药知识,还博采众长,学习中医药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医疗理论基础,同时可以识别和采集数百种草药,配制几十种草药验方。
在行医中,曲焕章注重收集和验证古医书中未记载的民间草药和用法,并进行深入探索,先后研制成功百宝丹、虎力散等少疗效显著的药品,其中百宝丹即是现在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因其用三七、重楼、独宅子、麝香等配制而成,药色洁白,故称为“白药”。它内外兼治、疗效显著、收效神速、用法简捷、用量少、无毒副作用。直至今日仍作为一种治疗内外伤的药品,深受欢迎。
由于白药的疗效神速,救治了不少名人,因而名声大振。1934年,白药取得了云南省公安局的“药商执照”,白药的制作、销售也因此得到了合法地位,并正式命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简称“百宝丹”,行销国内。1938年,曲焕章建成“云南曲焕章大药房”,向各地销售百宝丹等药品,曲焕章的事业也在这一时期达到其人生的巅峰。
正当曲焕章事业上顺利发展时,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中央派人接往重庆,因不愿为国民党政府所用,拒绝传授药方,于同年8月在重庆被害身亡,终年58岁。
罗炳辉(1897—1946),云南彝良人。1915年,罗炳辉加入护国军,投入到反袁斗争之中。1921年投奔孙中山,加入了属于广东革命政府领导的滇军朱培德部。1922年,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第一次北伐战争,任参战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立下战功,被任命为营长。1926年5月第二次北伐战争开始,罗炳辉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9师第25团第2营营长。1928年冬,滇军朱培德部缩编,罗炳辉被诬陷为共产党而遭“谴散”。1929年春,他回到江西,被聘为吉安县靖卫大队队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他率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参加红军。其所属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罗炳辉任团长。1930年,独立团改编为黄公略的红六军第二旅,罗炳辉任旅长。2月,他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二七会议”,坚定了革命立场。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罗炳辉当选为执委委员。4月,闽西地方红军6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十二军,罗炳辉任军长。十二军奉命随红一军团进逼南昌,攻占湘赣边界的文家市。后又随毛泽东、朱德东进,攻占赣西南重镇吉安。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因战功卓著,先后荣获一级红星金质奖章和中央军委的嘉奖。1934年10月,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奉命赴华中工作。11月,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陈毅任司令员,建立了茅山根据地。1939年春,创建了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皖东江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罗炳辉任副师长。他依据多年从事游击战的经验,创造性地利用“梅花战术”——以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包括伏击、纠缠、阻击迟滞、扰敌、歼灭等内容融为一体,有效地打击了日伪军,粉碎了敌人大规模的“扫荡”。同时,他还领导部队发展生产,精兵简政。1945年2月,带领淮南军民向日伪发起新攻势。8月,解放了定远、来安、盱眙、六合、天长等城市,取得淮南抗战的胜利。1946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他不顾多病的身体,全身心的投入到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6月9日,指挥部队向枣庄伪军王继美部队发动攻击,全歼伪军,解放了枣庄。
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病逝于兰陵,时年49岁。新四军军部暨山东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毅在《悼罗炳辉将军》一诗中赞到:“戎马三十载,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革命不自惜。”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号召大家学习他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柒』 急急急!求云南大理弥渡县图片上的!李文学雕像的位置!!是哪里详细地址!
弥渡弥城青螺古坊
附近有弥渡博物馆
『捌』 听说彝族的祖先是三国时的孟获,是不是真的
关于孟获的史料记载非常简略,《汉晋春秋》仅记载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他到底是汉人还是彝人?长期以来形成两种观点。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的民族是汉族。而另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是彝族。
支持汉族一派的理由是孟姓虽为南平历史上的大姓,但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朱提孟氏自西汉时就有在内地为官者。而建宁孟氏是朱提孟氏南迁而来的。三国时有孟琰(朱提)、孟获、孟干、孟通等。彝族中虽有祖先是孟获的传说,但也有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的传说。所以,孟获可能是南迁的汉族。
而支持彝族一派认为,历史上少数民族首领被赐汉姓者历代都有,因此不能以姓氏来判断其族别。至于少数民族受历代统治者挑动而互相残杀,或奉命征剿。所以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并不能作为孟获是汉族,而非彝族的证据。在南中历史上确曾有楚人王滇记载的一些大姓落籍在南中,其实他们的势力时有消长,但他们当属少数人,时间长了与当地民族融合,多数已不知迁徙南中的年代,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根本是常见的。这类情况的族属当然视为当地的土著人。
『玖』 哪个将军在被朝廷追杀的在彝族被杀的
1856年5月10日,李文学率哀牢山彝族人民在原太平军战士王泰阶、李学东影响下于弥渡县巨卢村后山天生营竖旗起义。起义军拥李文学为“彝家兵马大元帅”,王泰阶为参军,李学东为上将军,设最高领导机构“帅府”于蜜滴村,建立革命政权.提出了“铲尽满清脏官,杀绝汉家庄主”的革命口号。为进行政权建设,蜜滴玫权采取了一系列壮大义军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及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帅府之下设都督府及营盘,分管所辖各地,帅府内设参军、上将军、督食军和将军等职;除一定数量常备军外,又实行“军不忘农”的寓兵于农政策,规定常备军在战争间隙要从事生产,且18至40岁间之男女“必练以战阵.战则集之,不战则耕”,男子参加战斗,妇女负责运输,减轻人民负担,实行有利于人民的土地政策,规定“庶民原耕庄主之地,悉归庶民所有”,井免祖薄赋,荒年不纳;鼓励农民从事农牧纺猎生产.以供军需民用;实行民族团结政策,“不别夷汉,汉夷同利”,以致“无论汉、回、夷之民,莫不争附之”;严肃吏治、要求各地驻守官员不得私扰民间,违者“斩之不赦”.这些措施的实行,对壮大革命力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打击清廷反动统治,起义政权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很快控制了以哀牢山区为中心,包括现今云南西南部的巍山、弥渡、南华、楚雄族、双扬、景东、新平、镇沅、沅江、墨江等十余州县的全部或大部,给清廷以沉重打击。1856年6月,清军大举进攻大理社文秀政权,李文学获悉后率军分二路驰援大理,在红崖设伏大败清军,解大理之围。其后李文学兵分两路出击,拓展地域。南路兵分二支,一支由王泰阶率领,至1858年春三月,先后攻取鼠街、龙街服,者干河诸地,另一支由税彩顺率,由西塞房南下取鄂嘉,然半载不下,后王泰阶领军来援而克之。北路军由李学东督率,欲北上与杜文秀军合取蒙合城,先取南涧,后围蒙舍两月克之,旋即复出击赵州红崖、云南驿等处,所克之地皆留兵置守。
蜜滴政权注意团结其他民族起义力量共同战斗。1858年7月,李文学派王泰阶联络拥五千余众,据有按板、九灾、思乐等地的哈尼族义军首领田四浪,并于9月同囚四浪在者干平坝会盟;1859年6月,杞彩顺统军南下,克嘎色据之。时有傣族头人刀成义据嘎色附近之帽儿山,因惑于清军,屡击义军,后刀成义被俘解往蜜滴,李文学为收傣民之心.义释之,并委其为南靖大都督,壮大了义军力量。
为共同对敌,蜜滴彝族政权多次协助大理回(本词不水产)民军作战。1861年3月,清军围杜军于镇南、鹿城,李学东、杞彩云奉命分别由蜜、阿维往援,两军会于楚雄共解杜军之围;1864年9月,杜军大司阃马旭部取景东半载未克,李学东偕佰杞绍兴于1565年春驰助,克之。
彝、回义军的协同作战.给清军以重创,清方选集重兵反扑。1870年10月,清军2万人由游击孙世恒、守备刘应元督率攻通关哨,王泰阶率众抗击阵亡,通关哨失陷。1871年春清军北犯,围田四浪于过得岩,田四浪战死。清军直趋者干,在九夹受义军包围,清军大败。1872年春清总兵杨玉科率10万众攻大理,李文学率众驰援,在下关道遭军袭击,军败,李文学退至南涧,因其部将李明学叛卖被俘。1874年5月,李文学在南涧乌龟山遇害。李文学牺牲后,李学东率余众继续战斗。1874年5月,清军陷蜜滴,李学东退入山谷,坚持斗争,1875年11月,统众在南华琵琶青重创清军,毙清将李芳梅,并拒清招降,1876年7月,病逝于南华县属大古村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