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首批文学院士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首批文学院士

发布时间: 2021-03-20 17:19:54

『壹』 首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在49年时的去向。

我只说我知道的,去台湾的有李济、董作宾、袁贻瑾、王世杰、傅斯年、朱家骅、胡适、李先闻、王宠惠、凌鸿勋、吴敬恒。
去美国的 陈省身、李书华、吴宪、 林可胜、汪敬熙、陈克恢、李方桂、赵元任、吴大猷、萧公权。
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的去留,去台湾者9人,占院士总数的11.9%;去美国工作的12人,占院士总数的15%;留在内地迎解放的60人,占院士总数的74%。这是一楼引用的数据,但我的了解怎么和这数据对不上啊。但是有一点我可以保证,以上我列举的人都没留在大陆。其实情况挺复杂的,比如吴大猷先去美国,后去台湾。
王宠惠1949年去香港,后去台湾。
李济1948年去台湾,后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董作宾1948年去台湾,1955年后在香港任教。
王世杰赴台后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中研院院长等。
还有萨本栋院士死于49年初。
其他人留在大陆。
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特痴迷院士。我又特爱国,所以我对你提的这个问题也特感兴趣,查了很多东西。目前网上除了袁贻瑾和李宗恩的资料极少,其他人都可以查到。
附中央研究院第一代院士名单
数理组院士28人
姜立夫 许宝騄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吴大猷 吴有训 李书华 叶企孙 赵忠尧 严济慈 饶毓泰 吴宪 吴学周 庄长恭 曾昭抡 朱家骅李四光 翁文灏 黄汲清 杨钟健 谢家荣 竺可桢 周仁 侯德榜 茅以升 凌鸿勋 萨本栋

生物组院士25人
王家揖 伍献文 贝时璋 秉志 陈桢 童第周 胡先骕 殷宏章 张景钺 钱崇澍 戴芳澜 罗宗洛 李宗恩 袁贻瑾 张孝骞 陈克恢 吴定良汪敬熙 林可胜 汤佩松 冯德培 蔡翘 李先闻 俞大绂 邓叔群

人文组院士28人
吴敬恒 金岳霖 汤用彤 冯友兰 余嘉锡 胡适 张元济 杨树达 柳诒徵 陈垣 陈寅恪 傅斯年 顾颉刚 李方桂 赵元任 李济 梁思永郭沫若 董作宾 梁思成 王世杰 王宠惠 周鲠生 钱端升 萧公权 马寅初 陈达 陶孟和

『贰』 谁能帮我找一些戚元靖: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的相关故事呀

从戚元靖帮我学英语谈起
牛旭光
耐心帮我学英语
1942年6月,我考入延大中学部。
学校那时在延安城北依山傍水的王家坪附近,半山上到处都是窑洞。我来报考时,
中学部主任林迪生问我学过什么,随即出了一个作文题和几道数学题,让我坐在他的窑
洞里那张小书桌前笔答。经过考式,我被编入一年级乙班学习。后半年升为二年级乙班。
班主任刘一民是教生物的,他见我年纪比较大,又在前方工作过,就让我当班长。我中
途入学,英语已讲到开明①课本第32课。因为没有课本,英语教员王刚便把开明英语课
本改印成油印讲义发给大家。我也领到一份。
第一堂英语课是朗读“TodayisSunday”,可是我连ABC也不认识。正发愁跟不上的
时候,一个14岁的小同学挺身而出,说:“我来教你!”这就是与我同寝室的戚元靖。
①开明:上海开明书店。
戚元靖是湖北人,从小在保小学习,普遍话说得很流利。
中学部宿舍住得很挤,每个窑洞都是两层床铺,既是寝室又是自习室。窗边一张书
桌,谁都可以使用。每人一个小木凳,上课时带到教室里坐。教室是一个比较大的窑洞,
窑掌是黑板和讲桌,旁边通向防空洞。每天早晨天麻麻亮,戚元靖就约我到教室里读英
语。窑洞内光线暗淡,我们就站在窗前朗读。他先教我念26个字母,我因为晋西北口音
很重,发音不准。他耐心地反复纠正我的发音,直到把每个字母念准确。为了便于记忆,
他同时教我拼音,领着我朗读课文。班里学习英语的气氛很浓,每天早晨,大家都到山
上朗读英语。傍晚,我和戚元靖到延河边漫步时,他也抓紧时间教我。这样苦学苦练了
两三个月,我的英语终于考了60分。我很感激他。

我们崇敬鲁迅先生
戚元靖不仅教我英语,而且还介绍我阅读文艺著作,特别是看鲁迅先生的著作。我
们班的同学大都是从保小升上来的,很多同学从小酷爱文学。戚元靖,还有肖晨、续磊、
刘朝兰、刘萍等,常常是读起书来手不释卷。这年冬天,教员们每天下午参加整风学习,
下午不上课,同学们便三五成群地到延大图书馆借书。大家最喜欢看鲁迅、郭沫若、茅
盾等左翼作家和苏联以及俄罗斯的文学作品。那时在新华书店能够买到苏联小说《铁流》、
《毁灭》、《新时代的曙光》和高尔基的著作。戚元靖对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
传》等作品,常逐句逐段地欣赏,喜欢分析推敲文中的含义。由于他的推荐,引起我对
鲁迅先生著作的爱好和对鲁迅先生的崇敬。
我们常常在一起边读边交谈。有一次读《狂人日记》,戚元靖说,鲁迅先生不是写
一般的狂人,而是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束缚的控诉。他的理解很深。他不仅仅注意文
学欣赏,而且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来看文中表现的革命思想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他对鲁
迅先生的文章总是赞不绝口,谈得津津有味。
1942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6周年的日子,戚元靖告诉我延安各界要举行纪念会。
本来中学生是不参加的,但我和戚元靖都爱读鲁迅先生的著作,崇敬先生,就很想去参
加纪念会。我们以为在中央党校礼堂举行,延大到中央党校只隔一条延河,我们就涉水
而过。可是到党校时,才知道会场改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我们急急忙忙步行五六里路
到了杨家岭,步入会场,大会已开始了,礼堂里人已满座。我俩就挤坐在最后一排长凳
上。大会主席是著名作家丁玲同志,她是我们同学蒋祖林的母亲。当主席宣布自由讲演
时,一个高个子30多岁的人走上讲台,他就是《八月的乡村》的作者萧军。他讲,他从
东北到上海,写东北人民抗日的故事。鲁迅为他写的《八月的乡村》写过序,他在上海
旁听过鲁迅的课,并亲聆过先生教诲。他说,鲁迅精神有十二条,他就是继承和发扬了
鲁迅先生这十二条精神的。他对有人说他不配做鲁迅的学生很不满,还对中央研究院副
院长范文澜同志给他的行政警告提出抗议。他的发言在会上引起争论,很多人站了起来。
从发言中听出他对中央研究院批判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不满。天黑时,我和戚元靖离
开会场返回学校。途中,戚元靖告诉我,前半年延安机关批判王实味的《野百合花》,
说王实味提出太阳里有黑点,延安也有阴暗面,他就是要揭露阴暗面的。他的《野百合
花》受到重庆国民党特务报刊的赏识,借此攻击边区。我从那时就觉得戚元靖是非清楚,
爱憎分明,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四十年后再相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荏苒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想起在延安的日日夜夜,怀
念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给我帮助最大的戚元靖同学,很想见到他们这个愿望终于
实现了。1985年国庆节上午,北京的天格外晴朗。我们部分当年延安中学的同学应邀到
社会科学院宿舍江明家中聚会,参加聚会的有戚元靖、黄毅诚、彭士禄、李伦、邵文炳、
江明、于立修、蔡孟芬、续磊、刘朝兰、许文琴、马继元和韩陆夫妇等。大家欢聚一堂,
畅谈今昔,不知有多少话要说,心情万分激动。李伦(即李润修)是李克农的儿子,当
时的总后交通部长,他带来许多与延安有关的彩色照片给大家欣赏。续磊和刘朝兰走进
来时,喘呼呼地说:“我爬上楼来,心激动得要跳出来啦!我们走到一起,好像回到四
十年前,感到年轻了!”他们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大家边谈边回忆四十年前在延安的
日日夜夜。坐在我旁边的彭士禄是彭湃烈士的儿子,我问他我国第一艘核潜水艇是否他
搞的时,他谦逊地说:“我只起了个螺丝钉的作用。”其实,听说美国报纸称他是中国
核潜艇之父呢。饮酒时,彭士禄举起酒杯说:“我们不论官大官小,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为永远不当官老爷干杯!”这时,我想起延安时期,戚元靖曾告
诉我,彭士禄从保小毕业以后就主动申请到中央医院当护士,给病人端水倒尿盆。工作
两年多,中央组织部要他再入校深造,他才回到延安中学我们班的。这时,戚元靖对彭
士禄取笑说:“你当了官不让别人当官,是不是?”大家都笑了。彭士禄说:“别看你
官大,我也不求你!”接着又对黄毅诚说:“你们计委有权,我也不求你!”戚元靖说:
“私事不求,公事要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满热烈欢乐的气氛。
我们这些同学在艰苦条件下结成的友谊,真挚诚恳,永远常青。
1991年2月1日

『叁』 在中国文学界有哪些国宝级的教授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内、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容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肆』 文学类有院士吗

院士也有文科的。一般院士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然科学院还分为自然科学院和社科院,所以文理科都会有。

『伍』 桐乡市第一届文学小院士名单

目前为止是二十个候选人,这个暑假会有现场竞赛,评出最终的十个小院士。具体请咨询桐乡市青少年宫,谢谢!

『陆』 世界最早的院士是谁

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已通行全世界。不少科学家都梦想获得学术界的这一最高荣誉称号。

传说在古希腊时代有一位名叫阿卡德莫斯的英雄,曾凭自己的智慧和责任感把雅典城从一场可能发生的大灾难中解救出来。他死后葬在雅典城西北郊一片橄榄林里,人们于是把这处幽静的林园称作阿卡德米。公元前387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开始在阿卡德米讲学,因此阿卡德米也被称作柏拉图学园。

在经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许多学术团体都因崇奉柏拉图而自称阿卡德米。阿卡德米成为这类团体的共称。16世纪起,欧洲许多阿卡德米的活动从侧重文学逐渐转向科学,并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分化为学术团体或专业研究机构。

17世界中叶,法国成立了若干称作阿卡德米的研究机构,其中就有1666年创建的法国皇家科学院。这个学院以法皇路易十四的名义招聘著名的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他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批国家科学院的院士。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建立和院士们的积极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法国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法国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的科学中心。

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法国,成立科学院,聘选院士。俄国的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和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等都是如此。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各国科学院的规模和职能各有不同的变化,然而,科学院由院士组成这一点是没有变化的。

『柒』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几年几月

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筹备工作始于1946年。当时规定入选院士的资格有两条;一是在专业上有特殊著作、发现或贡献,二是主持学术机关在5年以上而成绩卓著者,由中央研究院于1947年3月通告全国各大学、专门学会和研究机关、要他们分别按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技术科学),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人文学(社会科学)提名。当然,也可由评议员5人以上联署提名,提名之后,由筹备委员会进行初筛,拟出402人名单,再由评议会审定105人为院士候选人,最后于1948年3月由评议会选举,结果,有81人当选为院士,其中:

数理组28人

姜立夫 许宝騄 陈省身 华罗庚 苏步青 吴大猷 吴有训 李书华 叶企孙 赵忠尧 严济慈 饶毓泰 吴宪 吴学周 庄长恭 曾昭抡 朱家骅 李四光 翁文灏 黄汲清 杨钟键 谢家荣 竺可桢 周仁 侯德榜 茅以升 凌鸿勋 萨本栋

生物组:

王家楫 伍献文 贝时璋 秉志 陈桢 童第周 胡先驌 殷宏章 张景钺 钱宗澍 戴芳澜 罗宗洛 李宗恩 袁贻瑾 张孝谦 陈克恢 吴定良 汪敬熙 林可胜 汤佩松 冯德培 蔡翘 李先闻 俞大绂 邓叔群

人文组:

吴敬恒 金岳霖 汤用彤 冯友兰 余嘉锡 胡适 张元济 杨树达 柳贻微 陈垣 陈寅恪 傅斯年 顾颉刚 李方桂 赵元任 李济 梁思永 郭沫若 董作宾 梁思成 王世杰 王宠惠 周鲠生 钱端升 肖公权 马寅初 陈达 陶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