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临夏的历史人文环境
临夏回族自治州(简称临夏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1956年11月设立。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濒兰州市,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
2012年,临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35亿元。
㈡ 甘肃省首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什么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 西北民族大学
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 庆阳市
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张掖市肃南县
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东乡县
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积石山县
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 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
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学
二、民间音乐(共计8项)
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 松鸣岩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 新城花儿会 张家川花儿会) 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
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 天水市清水县
12 Ⅱ-5 唢呐艺术 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张掖市肃南县
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 武威市天祝县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
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跷 兰州市永登县
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 兰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县
21 Ⅲ-6 荷花舞 庆阳市西峰区
22 Ⅲ-7 巴当舞 定西市岷县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县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县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县
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 永靖县傩舞 西固军傩) 陇南市文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
28 Ⅲ-13 锅庄舞 甘南州
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
29 Ⅳ-1 道情戏 省陇剧院、庆阳市
30 Ⅳ-2 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陇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戏 天水皮影戏) 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 华亭县曲子戏 秦安老调 通渭县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
32 Ⅳ-4 秦腔 省秦剧团
33 Ⅳ-5 灯盏头戏 平凉市灵台县
34 Ⅳ-6 "南木特"藏戏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戏 陇南市武都区
36 Ⅳ-8 玉垒花灯戏 陇南市文县
五、曲艺(共计8项)
37 Ⅴ-1 兰州鼓子 兰州市
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 河州贤孝) 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临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 平凉市崆峒区陇南市西和县
41 Ⅴ-5 阿肯弹唱 酒泉市阿克塞县
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 甘南州玛曲县
43 Ⅴ-7 南梁说唱 庆阳市华池县
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45 Ⅵ-1 高抬 平凉市庄浪县
46 Ⅵ-2 万人扯绳赛 甘南州临潭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8项)
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山县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砖雕 临夏州临夏县
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 定西市岷县
53 Ⅶ-7 剪纸 庆阳市、平凉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
54 Ⅶ-8 马尾编荷包 平凉市庄浪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
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 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 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临夏州积石山县
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 临夏州东乡县
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 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
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 天水市甘谷县
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 甘南州舟曲县
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 平凉市灵台县
69 Ⅸ-2 藏医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计16项)
70 Ⅹ-1 博峪采花节 甘南州舟曲县
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 甘南州夏河县
72 Ⅹ-3 乞巧节 陇南市西和县
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 庆阳市合水县
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市
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 庆阳市
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 酒泉市肃北县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 张掖市肃南县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县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凉市泾川县
81 Ⅹ-12 公刘祭典 庆阳市西峰区
82 Ⅹ-13 插箭节 甘南州
83 Ⅹ-14 "※"字灯会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庆阳市庆城县
85 Ⅹ-16 拉扎节 定西市临洮县
㈢ 甘肃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那些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 西北民族大学
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 庆阳市
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张掖市肃南县
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东乡县
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积石山县
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 武威市
张掖宝卷 张掖市
酒泉宝卷) 酒泉市
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学
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 临夏州康乐县
松鸣岩花儿会 临夏州和政县
二郎山花儿会 定西市岷县
新城花儿会 甘南州临潭县
张家川花儿会) 天水市张家川县
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 天水市清水县
12 Ⅱ—5 唢呐艺术 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张掖市肃南县
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 武威市天祝县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跷 兰州市永登县
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 兰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县
21 Ⅲ—6 荷花舞 庆阳市西峰区
22 Ⅲ—7 巴当舞 定西市岷县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县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县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县
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 永靖县傩舞 陇南市文县
西固军傩) 临夏州永靖县
兰州市西固区
28 Ⅲ—13 锅庄舞 甘南州
29 Ⅳ—1 道情戏 省陇剧院、庆阳市
30 Ⅳ—2 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庆阳市环县
陇南影子腔 陇南市
永登皮影戏 兰州市永登县
天水皮影戏) 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 酒泉敦煌市
华亭县曲子戏 平凉市华亭县
秦安老调 天水市秦安县
通渭县小曲) 定西市通渭县
32 Ⅳ—4 秦腔 省秦剧团
33 Ⅳ—5 灯盏头戏 平凉市灵台县
34 Ⅳ—6 “南木特”藏戏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戏 陇南市武都区
36 Ⅳ—8 玉垒花灯戏 陇南市文县
37 Ⅴ—1 兰州鼓子 兰州市
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 武威市凉州区
河州贤孝) 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临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凉市崆峒区
(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 陇南市西和县
西和县春官歌演唱)
41 Ⅴ—5 阿肯弹唱 酒泉市阿克塞县
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 甘南州玛曲县
43 Ⅴ—7 南梁说唱 庆阳市华池县
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 甘南州
45 Ⅵ—1 高抬 平凉市庄浪县
46 Ⅵ—2 万人扯绳赛 甘南州临潭县
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酒泉市
武山夜光杯雕) 天水市武山县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砖雕 临夏州临夏县
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 定西市岷县
53 Ⅶ—7 剪纸 庆阳市、平凉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银市、张掖市、
兰州市
54 Ⅶ—8 马尾编荷包 平凉市庄浪县
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定西市岷县
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 甘南州卓尼县
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 甘南州临潭县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临夏州积石山县
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 临夏州东乡县
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 临夏州临夏市
兰州刻葫芦) 兰州市
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 天水市甘谷县
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 甘南州舟曲县
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
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 平凉市灵台县
69 Ⅸ—2 藏医药 甘南州
70 Ⅹ—1 博峪采花节 甘南州舟曲县
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 甘南州夏河县
72 Ⅹ—3 乞巧节 陇南市西和县
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 庆阳市合水县
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市
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 庆阳市
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 酒泉市肃北县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 张掖市肃南县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县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凉市泾川县
81 Ⅹ—12 公刘祭典 庆阳市西峰区
82 Ⅹ—13 插箭节 甘南州
83 Ⅹ—14 “※”字灯会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庆阳市庆城县
85 Ⅹ—16 拉扎节 定西市临洮县
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8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共计3项)
1 Ⅰ—1 《格萨尔》 甘南州玛曲县
2 Ⅰ—2 岷县宝卷 定西市岷县
3 Ⅰ—3 康县木笼歌 陇南市康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9项)
4 Ⅱ—1 陇东民歌 平凉市崇信县
庆阳市环县
庆阳市华池县
5 Ⅱ—2 两当号子 陇南市两当县
6 Ⅱ—3 康县锣鼓草 陇南市康县
7 Ⅱ—4 康南毛山歌 陇南市康县
8 Ⅱ—5 唢呐艺术 武威市民勤县
陇南市康县
天水市秦州区
9 Ⅱ—6 永昌曲子 金昌市永昌县
10 Ⅱ—7 卓尼土族民歌 甘南州卓尼县
11 Ⅱ—8 临洮花儿 定西市临洮县
12 Ⅱ—9 甘州小调 张掖市甘州区
三、民间舞蹈(共计17项)
13 Ⅲ—1 庆城徒手秧歌 庆阳市庆城县
14 Ⅲ—2 酒泉“福禄车” 酒泉市肃州区
15 Ⅲ—3 宕昌羌傩舞 陇南市宕昌县
16 Ⅲ—4 民乐顶碗舞 张掖市民乐县
17 Ⅲ—5 天祝土族安召 武威市天祝县
18 Ⅲ—6 道台狮子 兰州市榆中县
19 Ⅲ—7 马衔山秧歌 兰州市榆中县
20 Ⅲ—8 太符灯舞 兰州市榆中县
21 Ⅲ—9 和政秧歌 临夏州和政县
22 Ⅲ—10 河州北乡秧歌 临夏州永靖县
23 Ⅲ—11 节子舞 金昌市永昌县
24 Ⅲ—12 “哈钦木” 甘南州合作市
25 Ⅲ—13 拉卜楞民间舞 甘南州夏河县
26 Ⅲ—14 秦州夹板舞 天水市秦州区
27 Ⅲ—15 临洮傩舞 定西市临洮县
28 Ⅲ—16 秦州鞭杆舞 天水市秦州区
29 Ⅲ—17 黄河战鼓 白银市白银区
四、传统戏剧(共计7项)
30 Ⅳ—1 木偶戏 庆阳市正宁县
酒泉市瓜州县
31 Ⅳ—2 皮影戏 张掖市民乐县
武威市凉州区
白银市会宁县
32 Ⅳ—3 陇南高山剧 陇南市
33 Ⅳ—4 邵家班子木偶戏 张掖市甘州区
34 Ⅳ—5 凉州半台戏 武威市凉州区
35 Ⅳ—6 西厢调 兰州市榆中县
白银市白银区
36 Ⅳ—7 民勤小曲戏 武威市民勤县
五、曲艺(共计6项)
37 Ⅴ—1 兰州太平歌 兰州市安宁区
兰州市皋兰县
38 Ⅴ—2 河州平弦 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甘谷道情 天水市甘谷县
40 Ⅴ—4 秦州小曲 天水市秦州区
41 Ⅴ—5 春官歌演唱 陇南市礼县
42 Ⅴ—6 河池小曲 陇南市徽县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43 Ⅵ—1 崆峒派武术 平凉崆峒文武学校
44 Ⅵ—2 秦腔獠牙特技表演 张掖市高台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10项)
45 Ⅶ—1 西峰泥塑 庆阳市西峰区
46 Ⅶ—2 石雕艺术 庆阳市宁县
庆阳市合水县
47 Ⅶ—3 剪纸 酒泉市瓜州县
酒泉市敦煌市
天水市清水县
定西市通渭县
白银市会宁县
48 Ⅶ—4 木雕 甘南州卓尼县
陇南市武都区
天水市武山县
天水市秦州区
酒泉市金塔县
49 Ⅶ—5 红古刺绣 兰州市红古区
50 Ⅶ—6 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 天水市秦州区
51 Ⅶ—7 天水竹雕 天水市秦州区
52 Ⅶ—8 水陆画 武威市凉州区
定西市临洮县
53 Ⅶ—9 阿克塞哈萨克族刺绣 酒泉市阿克塞县
54 Ⅶ—10 临夏穆斯林建筑艺术 临夏州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8项)
55 Ⅷ—1 西峰陶塑技艺 庆阳市西峰区
56 Ⅷ—2 宁县皮影雕刻技艺 庆阳市宁县
57 Ⅷ—3 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 庆阳市正宁县
58 Ⅷ—4 平凉纸织画工艺 平凉纸织画社
59 Ⅷ—5 安口陶瓷制作技艺 平凉市华亭县
60 Ⅷ—6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 敦煌文化学会
61 Ⅷ—7 礼县井盐制作工艺 陇南市礼县
62 Ⅷ—8 竹篮寨泥玩具制作技艺 陇南市成县
63 Ⅷ—9 寺台造纸术 陇南市康县
64 Ⅷ—10 红古黑陶制作技艺 兰州市红古区
65 Ⅷ—11 东乡族钉匠工艺 临夏州东乡县
66 Ⅷ—12 永靖王氏铁器铸造技艺 临夏州永靖县
67 Ⅷ—13 永靖白塔乡古建筑艺术 临夏州永靖县
68 Ⅷ—14 通渭脊兽制作技艺 定西市通渭县
69 Ⅷ—15 通渭草编技艺 定西市通渭县
70 Ⅷ—16 铁芯子制作技艺 兰州市西固区
兰州市皋兰县
71 Ⅷ—17 秦安麦秆编技艺 天水市秦安县
72 Ⅷ—18 裕固族皮雕技艺 张掖市肃南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1项)
73 Ⅸ—1 华锐藏医藏药 武威市天祝县
十、民俗(共计15项)
74 Ⅹ—1 阿克塞哈萨克族毡房 酒泉市阿克塞县
75 Ⅹ—2 天祝土族婚俗 武威市天祝县
76 Ⅹ—3 七月官神 兰州市榆中县
77 Ⅹ—4 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市城关区
78 Ⅹ—5 正月十九迎婆婆 甘南州舟曲县
79 Ⅹ—6 藏族服饰 甘南州
武威市天祝县
80 Ⅹ—7 甘南藏族婚礼 甘南州夏河县
81 Ⅹ—8 秦安女娲祭祀仪式 天水市秦安县
82 Ⅹ—9 青苗会 定西市岷县
83 Ⅹ—10 兰州“天把式” 兰州市皋兰县
84 Ⅹ—11 窑街“福”字灯会 兰州市红古区
85 Ⅹ—12 九宫八卦灯会 定西市岷县
86 Ⅹ—13 金塔黄河灯会 武威市凉州区
87 Ⅹ—14 裕固族剪马鬃 张掖市肃南县
88 Ⅹ—15 裕固族祭鄂博 张掖市肃南县
㈣ 2016年临夏市夏河县甘加念经会是什么时间
临夏为回族发祥地之一。唐代,经丝绸之路来中国的大食信使、商旅不绝于道。处于要冲的河州亦有不少大食人留居。宋代,随丝绸之路河湟路的繁盛,大食使者蜂拥而至,“往往散于陕西诸路,久留不归”,贡使、商贾和传教的西域人在熙河等地的场、买马场、茶马司,进行茶马丝绢交易,传播伊斯兰教,留居河州。历史上称之为蕃客和蕃商,也有成为番客和番商,成为临夏回族的先民。史书记载,包括河州在内的西北大姓马姓,多自西域来。居住于洮河东西地区的马姓,即是杜甫诗中所指“花门贵种”(意为西域人)。13世纪初,成吉思汗征战西域各国,随军带来花刺子模等地的穆斯林军人、工匠、平民,置于西域亲军、回回亲军以及各地探马赤军管辖。元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下令“驻军随处入社”,军士落为民籍,是临夏地区回族形成的一部分。分布临夏各地的喇、苏、丁等姓为世家,其先即为伊朗布哈拉人、元朝大臣搌思丁·纳苏喇丁。元代还有不少被称为“斡脱”的官办穆斯林商队活跃在河州地区,不少传教者亦蜂拥而至,定居河州,繁衍生息。《甘宁青史略》载:“甘肃回族,以河州为总汇之区”。回族“淮河州为最多,其种类亦强”回族在形成过程中,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回族不断地从东到从中到西、从西到东,逐渐吸收,接受汉文化,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共居,密切交往,共同生产生活。共社会经济结构在民族形成中有高度发达的农村经济、商业、手工业经济。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化教养。尤其善于经商,从事各种手工业、加工业,饮食等行业,驰誉各地而独树一帜。长久以来,临夏回族的商队足迹遍京、津、沪、川、陕、云贵、青藏、新疆等地,是一支沟通东西南北经济流通的重要力量。在医药、算术、书画、武术、诗歌、教育、考古方面的成就,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不可缺少的部分。回族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随之形成共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意识、豪放、务实的性格;能适应各种艰苦生活环境,吃苦耐劳,勤于创业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回族形成前,多使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由于长期和汉族等其他民族杂居,形成过程中汉语成份日益增多,逐渐以汉语为回族的基本语言,亦保留、融合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回回文化,既保留原有阿拉伯、波斯等西亚文化传统,亦吸收汉族文化特点。在长期使用汉语后,吸收汉语文化的比重大为增加,汉语、汉文成为回族人民交际的主要工具。临夏回族的生婚丧葬、饮食、服饰等生活习俗,无不渗透着伊斯兰教的义律,逐渐变成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饮食 所食用的牛、羊、鸡、鸭、兔等,一定要经伊斯兰教念经人屠宰。使用的饮食具切忌混杂。回族的传统小吃有锅盔、醪糟、水晶包子、甜麦子、酿皮子,桶子肉、发子面肠等。用水讲究干净,忌讳在食用水渠、水池、水泉旁洗澡、洗衣服、倒脏水。民族共居区的水井、水池打水,提倡使用公用水桶、水罐。在家洗脸洗手使用搪瓶。服饰 男性喜戴白色、黑色和棕色平顶号帽,以白色最为普通。成年后讲究留胡须。老人和宗教人士喜穿直领对襟“准拜”。妇女多戴盖头,少女、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青色的,年老者戴白色的。现在城市中,有些回族姑娘和青年女职工衣着与社会流行款式趋于一致,上班、上街不戴盖头;有些改戴护士白帽和花织锦圆顶帽。婚姻 回族婚姻主要由当婚男女双方决定,父母尽拣选之责。经男女双方同意后,始能送定茶,送聘金、聘礼。结婚须由两位穆斯林证婚;结婚日多选在拍山拜日和主拜日(即礼拜四或礼拜五),结婚时由阿訇念“尼卡哈”,阿訇念毕,抛撒核桃、红枣。从《婚姻法》贯彻以来,先领结婚证,后念“尼卡哈”。举行婚礼,由阿訇致证婚词,并向男女双方再次询问是否愿意,双方肯定回答方为有效,若一方不同意,则婚姻无效。生育 孩子出生举行洗礼,3~7天内请阿訇起经名,入学读书时再起学名。丧葬 回族实行土葬,葬礼比较简朴。病危之际,要请阿訇或有威望的人念“讨白”,即忏悔词,向安拉悔罪。咽气后,由守护者为其瞑目、合嘴、顺手足,置尸于木板,进行洗礼。习俗 回民喜清净。作礼拜时要“小净”(洗脸面、口鼻和手、脚等)或“大净”(洗涤全身)。信教穆民每天要作5次礼拜,勤于洗浴,久而久之,演化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喝茶也是回民日常的习俗,沏茶比较讲究,除在盖碗内放茶叶外,有时还放有红枣、桂圆、冰糖、核桃仁、葡萄干等,边添沸水边喝茶、称为喝“牡丹花”的三泡台。穆民见面互道“赛俩目”(问安的意思),握手问候,写信时,称呼上加“代赛俩目问候”句式。老年人吃饭毕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面做“都瓦”(一种祝福的宗教仪式)。尊崇长者,让长辈上座,吃饭要先端给长辈,行路要让长辈先走。禁止背后诽谤别人,反对骄傲、怠惰、欺骗和恶语伤人,讲究礼节,热情待客。每逢节日,打扫院落,清除垃圾,炸油香、果果馓子等款待客人,分送亲友;亲友之间互相拜节祝贺。回民作礼拜多在清真寺礼拜堂,在没有清真寺的地方往往在地上铺一个苫单就地礼拜。一 . 民间工艺1、民族地毯临夏手工地毯历史悠久,做工精致,享誉海内外,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久负盛名。主要品种有礼拜毯、民族挂毯、仿古地毯、美术挂毯、客厅用毯、藏毯等。产品采用国内优质土种羊毛经过特殊的植物染色、手工制作,经化学洗刷后呈丝光棉缎,剪后壮似浮雕,经工艺处理,外观古色古香,典雅别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2、雕刻葫芦“雕葫芦”约有上百年历史,是临夏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采用针雕技法,一粗一细两根钢针,大针勾勒,小针刻画,使雕葫芦艺术日趋完美、光彩夺目。其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家种葫芦,讲究大小均匀;主要采用晒泡、上光等特殊工艺在其表面细心绘制人物、、民族风情、山水图案、配以名人诗文而成。雕葫芦大体有三种,一是小圆雕葫芦,不仅可观赏,还可当作健身球;二是单吊葫芦,讲究要圆润无疤结,以便聚音;三是天然生成的疙瘩葫芦,浑身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疙瘩,这是种子变异造成的,极为罕见,稍加雕琢修饰,用手越摸越亮,颇有一种天然的拙趣。现今,雕葫芦带着河州人的聪明和才智,远渡大洋彼岸,更是深受港澳台同胞的欢迎。3、回族砖雕是河州民间艺术中一朵娇艳多姿的奇葩。大约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是用粘土泥巴或青砖为原料,焙烧或刻制而成的一种建筑艺术材料,经无数能工巧匠继承创新,作品多姿多彩,构图严谨,雕镂精细,浑然天成,富于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砖雕有其独特的刀法,一副砖雕往往由三四层图案构成,重重叠叠,里呼外应,浑然一体,宛若一刀刻成,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它巧妙地将书法、绘画和雕刻融为一体,构思新颖 、富有诗意和浓厚生活气息,取材广泛,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富有风土气息,质朴感人。细腻多姿的雕刻,善于摄取生活的瞬间,以非凡构思达到形态生动多变。遍览河州砖雕,不论何种图案,很少有人物活动的场面,这是临夏回族砖雕的重要标志。清真寺用吉祥主题、吉祥纹样,不用人物作品。今天,临夏砖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随着一支支古典建筑工程队活跃在大江南北,这枝璀璨的艺术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4、保安腰刀“保安腰刀”是保安人民的传统工艺品,是保安族文化的瑰宝,它作为民族工艺品,具有工艺精美、刀刃锋利、经久耐用、携带方便等特点,是藏、蒙、回、保安、哈萨克、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保安腰刀”的制作,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早期生产的腰刀是没有鞘的木头把子——波日季及牛角把子的黑膛刀。如今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加,工艺流程有设计、打坯成型、刻花刺字等。这种腰刀造型优美、线条明快,装潢考究,工艺精湛。5、麦杆贴画麦杆工艺画以小麦秸秆为原料,经数道工艺加工绘制而成的装饰画。该画在继承传统国画的基础上,采用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西洋画的明暗透视,并将现代摄影、雕刻、刺绣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具有色彩鲜艳、图案清晰、光泽明亮、立体感强等特点。尤其在室内,根据视角的不同可以变幻出几种不同的颜色,既是现代家庭的装饰品,又是艺术品,是观赏和收藏的佳品。6、黄河奇石黄河支流洮河及大夏河流域以其独有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奇石资源,海绵石、珊瑚化石等完美的石型,奇妙的构图,艳丽的色彩,多变的花纹,强烈的对比,坚润的石质,逼真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反映出人物、花鸟、动物。“鬼斧神工”令人拍案叫绝,称之为“黄河瑰宝”,令收藏家们叹为观止,爱不释手。7、角制工艺品该产品是选用青藏高原特有牦牛角、番羊角,运用祖国传统手工工艺,经脱脂后,精心制作成具有欣赏价值的各种牛羊颅挂饰、摆设工艺品,牛羊角保健梳子三大系列造型美观别致,保持了高原野性美的自然风格,是现代家庭不可缺少的高档装饰品。其造型各异,精巧美观,被誉为“陇原一绝”。8、河州刺绣在优质缎、绸、棉等布料上配以独特设计的图案,用多种丝线刺绣而成,色彩艳丽,是馈赠亲友和旅游纪念佳品。二. 临夏花儿临夏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2004年10月1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国花儿之乡”称号。花儿是流行于甘肃省临夏、甘南、岷县等地的独具风格的民歌,具有高亢嘹亮、挺拔明快、激越动听的特色。“花儿”最早是起源于甘、宁、青一带少数民族的情歌。早在清乾隆时代就负有盛名。清代临洮诗人吴镇曾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的赞语。“花儿”由于流行地区的不同,被分为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派,两派又根据其结构、格调、唱法的不同分为诸多分支。临夏花儿。主要流传于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它是花儿两大派系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极受汉、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藏、裕固等八个民族广大群众的喜爱。在甘肃,不论是草原上的牧民、田野里的妇女,或是河里的筏工、行路的脚户哥,都会信口漫上几首心上的花儿。 和洮泯花儿的歌手们一样,每年在夏、秋收割之前,自发地举行盛大的民间花儿歌手赛歌大会,时间有长有短。如甘肃省莲花山等地花儿盛会比较有名,不仅本地的歌手参加,临近省县的花儿唱家也打擂献歌。临夏花儿的特点是曲调丰富,以抒情见长,文词优美、朴实、生动、形象,结构严谨。行段分为四句、六句两种。演唱也比较自由,并且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联唱。其曲调悠扬、高亢、奔放。 其中的曲谱(民间称为“令儿”)有百种之多,广为流传也不下四十余种。比如“河州令”、“尕马令”、“脚户令”、“大眼睛令”、“仓啷啷令”、“尕阿姐令”、“撒拉令”、“保安令”等,在流传地区的家喻户晓的。洮泯花儿是“莲花山花儿”和“岷县花儿”的总称。它是西北花儿的两大流派之一(另一派就是河湟花儿),主要在汉族群众中漫唱。广泛流行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和政县;定西地区的临洮、渭源县;武都地区的岷县(岷州)、武都、宕昌、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临潭(洮州)、卓尼、舟曲县等地。根据音调、唱词、演唱风格,又把洮泯花儿分为“南路花儿”和“北路花儿”。 其中“南路花儿”以岷县二郎山花儿会为中心,“北路花儿”以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为中心。洮泯花儿被当地群众称为“草文章”,分为“本子花儿”和“散花儿”。所谓“本子花儿”,指成本成套的演唱,有历史人物故事和 民间传说,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白蛇传》、《梁山泊与祝英台》等;“散花儿”则多为歌者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短歌,唱词的字数、行段都很自由,一般都押韵。有的一韵到底,称为“单套”;凡一首中押两个或三个韵脚的称为“双套”。洮泯花儿按照演唱形式,分为“开头歌”、“问答歌”、“对唱歌”、“联唱歌”、“生活歌”、“短歌”和“长篇叙事歌”。(一)河州花儿河州花儿以松鸣岩花儿为代表。河州花儿又名“少年”,曲调之丰富,唱词之浩瀚,可位列全国民间艺术的前茅。结构工整奇特,每首一般四句。前两句比兴,后两句言情,前两段字组相等。长者十字一句,短者七字一句。唱词语言、格律、声韵、音节要求严格。韵脚是河州花儿的灵魂,逻辑和感情的重音非常突出。河州花儿的“长令”拖腔长、速度慢,倚音花彩多,有高亢辽阔之特点;“短令”拖腔短,节奏明快,刚健激越。“憨敦敦”、“金点花开”、“白牡丹”等曲令中使用衬句,旋律进行变化多样。河州花儿流传着上百个曲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州大令”、“河州三令”、“水红花令”、“白牡丹令”、“尕马儿令”、“大眼睛令”、“保安令”等,王绍明、韩应贤、马永华等去北京参加过民族演唱。(二)莲花山花儿莲花山花儿以康乐县与甘南州相交的莲花山而命名,属洮岷花儿北路派,流行于临夏州的康乐、和政、广河县,甘南州的临潭、卓尼县,定西地区的临洮、渭源等地。基本格律为每首三句,头一句起兴,二、三句叙事。每句七字。演唱内容有“整花”和“散花”之分。整花就是叙述整部故事或完整内容的“花儿”。如《三国》、《西游记》、《杨家将》、《十二月牡丹》、《九九节》,还有如叙述莲花山风光景物类等。整花有固定的歌词,全靠歌手世代口头相传。“散花”就是触景生情,即兴创作的。这一类无固定歌词,全靠歌手当场编唱。莲花山花儿只有一个曲令,即莲花山令。演唱时由于歌手的创造,变化多端,不拘一格。莲花山花儿演唱,常以男女歌手混合编组,男歌手用“假嗓子”歌唱,听起来自然、和谐,分不出男女。歌手丁汝兰等曾去北京参加民族演唱。具有代表性的莲花山花儿有“莲花山令一”、“莲花山令二”。(三)、花儿会花儿会是歌手们演唱的大舞台,是花儿流传和发展的摇篮。临夏流传至今规模较大的花儿会场有20多处。其中松鸣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久负盛名。此外,积石山县盖新坪、永靖县炳灵寺、临夏县大庙山、和政县寺沟峡等处的花儿会,亦具有一定规模。1、松鸣岩花儿会耸立在临夏州和政县陡石关口的松鸣岩,有称须弥岩,是河州花儿演唱的传统会场。相传很早以前,有位猎人进行打猎,见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戏水唱歌。猎人被美妙的歌声迷住了,就悄悄地躲在树林中学唱起来,唱着唱着,不知不觉竟唱出了声。姑娘发现有人偷听,急忙转身向山上跑去,猎人也紧紧跟上,转来转去再也没有看见那位唱歌的姑娘,只有歌声在山间回荡。后来,每年“四月八”(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和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会,聚居在松鸣岩下,纪念传说中留给人间优美歌声的仙女。游山唱花儿或祈祷禳灾,求神许愿,举行佛教的龙华大会。自明代开始建寺,先后修了玉皇阁、菩萨大殿、独岗寺等庙宇。每年一度的唱山会,“花儿会”也由此而兴起,每逢会期,康乐、临夏、广河、和政、东乡、临洮、卓尼等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汇聚松鸣岩,帐篷遍布,各类摊贩连绵山间。松鸣岩花儿会以演唱河州花儿为主,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演唱内容有历史故事、风土人情、情歌及其它即兴创造等。其独特之处是:有些歌手演唱有乐器。器乐演奏主要是咪咪、四弦子(四胡)、唢呐、板胡、二胡等,为花儿演唱增添色彩。2、莲花山花儿会相传,远古年间,冶木峡深邃莫测,有条黑蟒,神出鬼没,残害生灵。属龙年,王母娘娘在瑶池设蟠桃会,昆仑山金花娘娘驾云起程,带上千年修炼的一朵莲花前去赴宴,途经冶木峡,只见烟雾滚滚,黑气冲天,阻住云路。接着一条黑蟒张牙舞爪,仗剑向她刺来,金花娘娘轻抖莲花,生出万道霞光,只听惊天动地一声巨响,一座形似莲花的石山便矗立在冶木峡畔,将黑蟒压在山下。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庶民感恩戴德,为金花娘娘在莲花山修建庙宇,玉皇阁、紫霄宫、娘娘殿相继竣工,庙宇落成庆贺时,一阵悠扬嘹亮的歌声从天际传来,循声望去,只见两位仙女撑着花伞,轻摇彩扇,足登莲花,口唱花儿,翩翩起舞。人们被这美妙的歌声所迷,情不自禁的和唱起来,莲花山顷刻成了花儿的海洋。“六月莲花艳阳天,遥望山势如雪莲;仙女传歌留妙音,花儿绵绵万古传”。就这样,莲花山花儿会便代代沿袭了下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来自周围七县的汉、回、藏、东乡等各族歌手和群众云集莲花山,结伴游山,演唱花儿。以演唱“莲花山令”对歌为主,河州花儿歌手也前来助兴。莲花山花儿会形式独特。有拦路、游山、对歌、敬酒、告别等程序,边游山、边对歌,互相穿插、灵活多样。莲花山花儿会恰似一部优美的乐章,初一、初二,在莲花山麓的足谷川聚会,即为开始曲;初三、初四游山对歌,即为高潮;初五从莲花山30公里外的王家沟门,围着篝火夜歌;初六黎明,攀登20里高的紫松山,联欢对歌,敬酒告别,即为尾声。其中以拦路最为别致而风趣。莲花山盛产马莲,当地群众用马莲拧成绳子,拦堵朝山歌友,进行答问对唱,直到拦路者满意方可放行。山会期间几乎每个路口设卡对歌,歌声此起彼伏,堪称一绝。花儿是山间流淌的小溪,而今,她已流出山间,淌向了大川大河……(四). 河州曲艺河州曲艺非常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代表作有《马五哥曲》、《红姣女》、《十盏灯》、《放风筝》、《杨柳叶子青》、《米拉尕黑》、《三邻舍》等。一、平弦平弦是一般由一人用临夏方言演唱,间或亦有帮腔的民间曲艺形式。平弦唱词多由七字和十字句组成,内容多以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主。平弦曲调一般是牌子曲结构,曲调按前岔一述腔一杂调一述腔一后岔连缀。平弦伴奏乐器有三弦、二胡、竹笛、碰铃、四页瓦等。河州平弦演唱约百余年,现已发现平弦文学本20余部,曲调50余首。如《西游记》、《白猿盗桃》、《林冲夜奔》等。二、宴席曲宴席曲亦称回族宴席曲,是回族人民在婚嫁宴席上演唱的一种民间曲调。州内东乡、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亦流传宴席曲。演唱宴席曲多伴以简单舞蹈动作,演唱一般为二人,均为男性。宴席曲的歌词,多为恭喜和美好的祝贺。宴席曲格律,一般为长短句、单字尾、押韵,以叙事为主。音乐多为商徵性和角羽性五声音阶。曲式多为复拍子,亦有单拍子、混合拍子。演唱多用真声,旋律流畅舒展,可一词多曲或一曲多词,无乐器伴奏。宴席曲现有曲调90余种,代表作有《十里亭》、《纺四娘》、《尕老汉》等。著名宴席曲歌手拜金忠(艺名“大老拜”)等人演唱的宴席曲均编入《中国民歌集成·甘肃卷》。三、酒曲酒曲是一种民间小调,多在猜拳行令、酒酣兴浓时演唱。演唱伴有简单舞蹈动作,边唱边喝,劝酒耍笑,得以助兴。酒曲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有绕口令式的,问答式的,相谢式的等,词曲并茂、情趣盎然。州内流行的酒曲曲调有10余种,著名的有《尕老汉》、《飞凤凰》、《数麻雀》、《担杯》等。四、河州贤孝河州贤孝是用“临夏方言”自弹自唱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其内容多以古典全本小说或其精彩章节,或以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为主,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词句弹唱。多在农闲时节表演,或在城镇街头、茶馆或在农户家庭院落。其曲调吸收“河州花儿”和其它民歌形式,种类繁多,流畅动听,形象生动,表现人物栩栩如生。伴奏乐器多为三弦或二胡。河州贤孝的传统曲目有《孟浩然踏雪寻梅》、《邓飞熊醉打黄花堡》、《花亭相会》、《王祥卧冰》、《粉庄楼》等。新编曲目有《韩起功抓兵》、《长工恨》等。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河上游, 著名的矿藏宝库━━祁连山和西秦岭山脉的交汇部位,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发现矿物计七大类35种,占全省已知矿种的40%。主要有: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钼、锑;贵金属:金、银、铂;冶金辅助原料:耐火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硅石、萤石;燃料矿产:煤、泥炭;化工原料:磷、盐、钾长石、方解临夏回族自治州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图为刘家峡水库坝区。石、蛇纹岩、重晶石;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石膏、水泥原料、砖瓦粘土、饰面大理石;花岗岩铸石原料:(玄武岩、辉绿石)、沸石、硅灰石。全州境内河流纵横,有黄河、洮河、湟水及其支流大夏河、牛津河、广通河、三岔河、冶木河等30多条。黄河自西入境横贯北部,流长102公里,平均最大流量1027立方米/秒;洮河流经州界东部边沿92公里,平均最大流量162立方米/秒;大夏河自西南流经临夏盆地58公里,平均最大流量34.3立方米/秒,还有其它河流和季节性山溪,年过境经流量332.5亿立方米。全州水利理论蕴藏量为32.81万千瓦,现有28.81万千瓦的水利资源尚待开发利用。临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独特, 古迹名胜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 因最早在临夏发现而命名。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国宝“彩陶王”也出土于临夏,故河州又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驰名中外的炳灵寺石窟是沿古丝绸之路寻胜访古的旅游热点之一。碧波万顷,灿若明珠的刘家峡水库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 素有“高峡平湖”之称。黄河三峡的奇异风光正的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积石雄关,传述着大禹“导河自积石” 的典故。以“花儿会”和秀丽景色闻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松鸣岩和莲花山自然保护区, 成为全国独具一格的旅游景点。穆期林群众相对聚居,伊斯兰文化特色较为浓郁, 各式清真寺溶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 庄严肃穆,秀丽壮观。色香味俱佳的各类传统小吃,特别是清真风味小吃,享誉西北。河州“花儿”浪漫雄浑,是民族民间文艺珍奇瑰宝。
㈤ 甘肃临夏怎么样啊,经济、人文等等方面介绍一下
临夏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 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 置州、建郡,古称抱罕,后改导河、河州, 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 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 1956年11月19日成立临夏回族自治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 西倚巍峨雄壮的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 南靠奇峻翠秀的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州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自治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 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温和。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四季分明, 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6.3℃,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零下27.8℃,年平均降雨量 537毫米,蒸发量1198至1745毫米,日照时数2572.3小时 ,无霜期137天。
基本情况旅游景点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中南部,现辖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一市七县。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横贯南北。在8169平方公里的秀美山川,生活着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等22个民族190多万各族人民。其中,东乡族、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聚居地的全国独有少数民族。
走进临夏,亲近临夏,撩开她朦胧而神秘的面纱,感悟她悠久丰蕴的历史,领略她深厚灿烂的文化,目睹她独特瑰丽的风情,饱览她秀美多姿的风光,您定会惊喜地发现:这是一块神奇迷人的地方。
——这里是“大禹治水的源头”
地图远古时代,华夏大地,黄河暴涨,洪水肆虐,剖腹而生的夏禹,承大任,率民众,凿龙门,辟伊阙,疏“九河”,历经十三载,三过家门而不入,终息水患,造福苍生。《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这“积石”便是现今临夏州境内的积石关。积石雄关下,遗存至今的“禹王石”,历经岁月沧桑,世事变迁,依然见证着当年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默默称颂着大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不朽精神。
——这里是“中国西部的旱码头”
临夏古称河州,是黄河流域上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地区——大河之州自古以来是沟通中原西域经济、政治、文化的纽带。善于经商的临夏人激活了繁荣的市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汇纵横、互补有无,素有“河湟雄镇”之称,名列“陇上八州”之首。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一——河州茶马司就设在这里。多年来,这里茶马互市,商贾云集,南来北往,东进西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赞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这里是“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彩陶馆临夏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代表地之一,建筑艺术特色鲜明。走进临夏,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鳞次栉比、风格迥异的民族建筑。绿色茵茵的清真寺,直耸云霄的唤醒阁,独特的阿拉伯建筑风格,使你恍然走进“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世界;红园、东公馆、蝴蝶楼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于一身,独具江南水乡风格。回族砖雕、汉族木刻、藏族彩绘艺术的完美结合,阿拉伯建筑与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巧妙运用,使临夏成为领略民族建筑艺术、了解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胜地。
——这里是“古动物的伊甸园”
临夏是远古时期古生物繁衍栖息的乐园,境内自然遗存十分丰富。出土于黄河之滨太极湖畔,形成于1亿7千万年前的永靖恐龙足印化石群,蜚声中外,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遗存之完整、清晰度之高,均属世界之最;在巍巍太子山下发现的距今1000多万年至200万年的和政哺乳动物化石群, 雄居欧亚,世界罕见,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现藏各类化石6000多件。
——这里是“中国彩陶之乡”
临夏是古黄河文化发祥地和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这块沃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这里发现而命名。这里是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存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被郭沫若先生命名“彩陶王” 的国宝就出土于临夏。
——这里是“中国花儿之乡”
风景区临夏是中国花儿两大体系——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的发源地,“花儿”文化经久不衰。“花儿”是流行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是当地各民族中广为流行的口头文学形式。河州“花儿”曲令之多,位列世界山歌之最。在临夏,你可以听到最地道的“花儿”。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间小道,处处飘荡着“花儿”美妙的旋律。每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莲花山“花儿会”,歌手云集,人潮涌动,一片“花儿”的海洋。2003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考察后正式命名临夏州为“中国花儿之乡”,康乐县、和政县分别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前不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在临夏成立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旅游资源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遗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发掘出的古动物化石以其数量、品种、规模和完整程度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境内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址鳞次栉比,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被誉为“中国的彩陶之乡”。全州共有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07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3处。较为知名的有炳灵寺石窟、“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等。这里是民歌“花儿”的发源地,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之乡”。临夏民族风情浓郁,是古羌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特别是伊斯兰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穆斯林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国民经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78.59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6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24亿元,增长17.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6:28.6:44.8调整为23.8:30.1:46.1。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971元,增长14.2%。二、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推力,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2.7%、30.2%和57.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4.1和7.8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其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3.55%。
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8年,全州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36.32万亩,粮食总产52.5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不断优化种植结构,玉米、马铃薯、双低油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148.31万亩,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2.8%。扶持发展设施农业,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新增日光温室2200万亩、塑料大棚1500亩。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州造林16.35万亩,义务植树545.3万株,新建绿色通道380.8公里;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55万亩、啤特果3.07万亩、育苗1.1万亩。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72个、规模养殖场184个,全州大牲畜存栏、畜牧业产值、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5.04%、8%、8.85%。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良好。实施73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解决了1.26万绝对贫困人口和4.5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永靖省级试点县和9个省级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产生活条件,农田水利、农村道路、人饮工程、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取得较大进展,新修梯田5万亩,完成0.6万亩的东乡南阳渠田间配套建设任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硬化农村公路556公里,解决15.51万人的饮水安全和1.3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建成沼气池1.6万座。加大劳动培训和输出力度,全年培训劳务18.52万人,输转劳务45.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94亿元,增长27.9%。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8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7.71亿元,增长1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14亿元,增长11.1%。按隶属关系分,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5.75亿元,下降3.1%;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11.4%;州县属企业实现增加值4.92亿元,增长33.6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增长51.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7.0%。在支柱行业中,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同比下降0.03%;化学原料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4.69%;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实现增加值0.73亿元,同比增长1.45倍;饮料酒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15亿元,同比增长10.22%;食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34亿元,同比增长18.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8%;工业产销率为97.73%,比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9242元/人,比上年提高14489元/人。
临夏回族自治州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6亿元,同比增长16.8%。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成效显著。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64.95%。按投资主体分,中央投资1.1亿元,下降25.17%;省属投资17.48亿元,增长1.57倍;州县属投资34.09亿元,增长44.08%。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05亿元,比上年增长70.8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27.63%。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58亿元,增长5.45%;第二产业投资22.19亿元,增长59.28%;第三产业投资24.28亿元,增长1.29倍。重大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全年在建重大项目20个,本年完成投资22.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2.59%。
交通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4341.49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212.27公里。货运周转量3.42亿吨公里,增长2.71%;客运周转量3.58亿人公里,增长9.78%。邮电业务总量3.53亿元,增长12.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99万户,增长3.76%;移动电话用户29.1万户,增长5.5%。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7.66部。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2亿元,同比增长19.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8.4%,出口创汇20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3%。接待国内外游客144.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27.4%。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金融保险平稳运行。全州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23亿元,增长20.6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增长27.97%,全年财政支出51.03亿元,增长38.84%。各类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114.35亿元,比年初增长26.59%;贷款余额54.12亿元,比年初增长29.57%。财产险保费收入5460万元,增长22.34%;寿险保费收入5451万元,增长41.0%。
基础设施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全州新开工项目290项,完成投资22.5亿元;续建项目794项,完成投资23.8亿元。兰州-临夏-甘南铁路被纳入全国铁路建设规划,总投资15.7亿元的折达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康临高速公路、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东乡县锁达路改建、和政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建成。狠抓生产财源性项目建设,实施了刘化集团年产20万吨低压合成氨、和政县陇滇公司钢材生产一期工程、永靖县年产2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线、广河县宏良皮业公司二期工程、东乡县达板万吨彩色铝型材生产线等项目。加强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盐锅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永靖县、临夏330千伏输电工程建设进入前期工作。加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临夏回民中学教学楼、5所明德小学,州妇保院门诊楼暨传染病区、和政县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签约招商项目91个、资金60.7亿元,到位资金17.33亿元,项目履约率84.5%。最近,根据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了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已落实项目60个、资金1.79亿元。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永靖县古城新区、广河县城河北新区开民项目顺利启动,和政县县城开发、积石山县县城市政建设、临夏市大夏河南岸综合治理和工业园区建设、康乐县县城滨河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进展顺利。狠抓小城镇建设,确定39个集镇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建设。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下降4.7%、5%,刘化公司、临夏市两个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达标排放,饮用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
社会事业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认真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给24.6万名小学生、7.3万名初中生免除了杂费、免费发放了教科书;对5711名职校生发放国家助学金428万元;争取到国家助学代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108万元,资助了2038名高校贫困生。狠抓“两基”攻坚,广河县、和政县“两基”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州高考本科上线1452人,增长54.3%。加快卫生事业发展,着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48所乡镇卫生院、52个村卫生所(室)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128所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5318台(件);狠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4.67%;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健全应急预案,充实应急队伍,加强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及时处置各种疫情和突发事件。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0个“农家书屋”;东乡族擀毡技艺、米拉尕黑、永靖七月跳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60项,共取得科技成果22项,其中20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新选派246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实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控制目标,“少生快富”工程全面实施,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成功举办全州体育运动。
人民生活临夏回族自治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同比增长15.8%。城乡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镇恩格尔系数37.5%,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7%。积极扩大就业,全州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3.91%;登记核实城镇零就业家庭126户,实现了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万人、8.4万人、4.9万人、0.9万人。全州23.71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4平方米。
浓郁的穆斯林风情临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穆斯林民族109.76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2%。伊斯兰教在临夏有着悠久的传播历史和深远影响,早在唐代,伴随着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声,伊斯兰教在这里开始扎根,历经宋、元、明、清广泛传播,这里逐渐成为中国伊斯兰教的繁盛之地。回族是临夏穆斯林中人口最多的一个群体,现有62.7万人;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居住地的两个少数民族。临夏穆斯林各民族在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和喜好、风尚、禁忌等方面,都保持着较为完整的伊斯兰风格,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每年到麦加朝觐的临夏穆斯林近千人,一年一度隆重热烈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临夏穆斯林的传统节日。
风景保护区遍布全境的伊斯兰特色建筑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一个重要体现。这里清真寺和拱北(先贤陵)建筑风格独特,主要有中国古典式建筑、阿拉伯风格式建筑、中阿混合型建筑三大类型,现代建筑技术不断融入。境内现有清真寺2614座,拱北143座。
独具特色的清真饮食是临夏穆斯林风情的又一体现。不论是三泡台盖碗茶、发子面肠、酿皮子、甜麦子和油炸食品等风味小吃,还是扣牛肉、东乡手抓羊肉、糊羊肉、粉丝鸽蛋、羊肉葫茄等传统菜肴都做工考究、色香味美。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走南闯北临夏人的足迹,临夏清真饮食在祖国各地广泛传播。
㈥ 青海民间花儿的传说
在青海,随时随处都有“花儿”的歌声。花儿不是指一种花。“花儿”是青海回族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广泛流传青海。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风格,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在我国民间歌谣的百花园中,别具一格,占有独特的地位,堪称为珍贵的口头文学遗产。口头文学就是口传心授的文学。花儿是由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的,是群众在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它和其他地区的山歌、民歌、情歌一样,有其约定俗成的规矩。
花儿起源于男女青年的情歌,属于民歌中最纯真、最优美的部分,表达率直自由。演唱“花儿”最有民俗特点的是著名的“花儿会”。每年农历五、六月间,民间自发地组织“花儿会”。与会者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节,这时草儿青青,麦苗肥壮,花儿开了,树叶儿绿了。各族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欢乐、幸福、喜悦的心情前来参加“花儿会”。“花儿会”上对歌赛歌,人山人海,从各地赶来的“唱家”、“歌把式”即兴编唱,歌声此起彼伏,动人心弦,昼夜不息。歌声、笑声、掌声、喝彩声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在青海民歌里流传最广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花儿与少年》。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甘、青、宁及新疆四省区的回、汉、土、东乡、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个民族,并一律使用当地汉语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种,通称“野曲”(与“家曲”即“宴席曲”相对),又称“少年”。其传唱分日常生产、生活与“花儿会”两种主要场合。“花儿会”是一种大型民间歌会,又称“唱山”。 青海民歌叫花儿,实际上是西北五省流传的民歌,青海建省以后,逐步将这些民歌称青海花儿
㈦ 巨难题~~
维吾尔
节日
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其中最大的节日当数古尔邦节和肉孜节。
肉孜节 也叫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的教规,每个成年的穆斯林每年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白天禁止一切饮食烟火,只能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才能进食、吃喝。封斋被伊斯兰教认为是一种功德,虔诚的穆斯林在白天几乎滴水不进。斋月期满后,开始恢复白天吃饭的正常生活,即为开斋节。因为封斋影响生产和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现在除宗教人士和老人外,青年人都不封斋。开斋那天,人们都到清真寺做礼拜。 每家每户都炸馓子,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换上新衣新帽,成群结队地互相登门拜访,走亲串友。
古尔邦节 是穆斯林的大节日,也是最具魅力、极富伊斯兰教宗教文化内涵的节日。"古尔邦"(又名库尔班)是阿位伯语,意为"献牲"。据说先知伊卜拉饮在梦中见到了安拉(真主), 安拉命他宰杀其子以作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准备执行安拉的旨意,不料这时安拉使者拉却送来一只羊代替。穆罕默德自称安,他在公元7世纪创立伊斯兰教时,继承了"宰羊献祭"的风俗,每到古尔邦节这天,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宰一只羊,所以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或"牺牲节"。宰的羊就成了节日期间与亲友同享的美餐。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70天后举行。这天清晨,男人们聚集到清真寺做礼拜,跪拜的人们从寺内延伸到大街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然后城乡各地的清真寺、大街小巷顿时鼓乐的海洋。亲朋好友互相拜节,家家户户都以最丰盛的食物招待客人,欢庆节日。即使平日有积怨的人,只要在节日期间登门拜访,互致问候,就会化解矛盾,言归于好。连续三天举行的大大小小的"麦西来甫"歌舞,人们狂歌劲舞,尽情宣泄,表演的人大展技艺,观看的人大饱眼福。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族、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共同节日,新疆各族穆斯林放假三天,汉族也跟着放假一天,与维吾尔族等民族共庆古尔邦节。
巴拉提节,也叫“油葫芦节”,多在“肉孜节”前45天举行,即伊斯兰教历8月15日之夜。节日那天,各家都将油葫芦拴在一根木杆上,点燃后任其落地,大家群起用脚踏碎此葫芦,表示消灾灭祸,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节日……
习俗
维吾尔族人喜欢喝奶茶,主食是面粉制作的烤饼,称为“囊”,拉面也是他们喜欢吃的主食。节日和待客时,往往用羊肉、羊油、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和大米一起煮成饭,以手抓食。平日吃的水果很多,连煮粥、作包子和点心都离不开水果。囊、抓饭、茶、奶、瓜果是必备的饮食品。
礼节:待人接物很讲礼貌,在路上遇到尊长和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然后把身体向前倾30度,并连说:“牙克西姆斯孜(您好)!”当行路人无处进餐和住宿时,只要说明来意,主人虽不相识,也会殷勤招待;走路让长者走在前面,谈话让长者先谈,入坐让长者坐在上座,吃饭,先端给长者;小辈在长者面前不喝酒、吸烟、老人无论到哪里去作客,他骑的马不论是卸鞍子,还是饮马、喂马,都由年轻人去做,走时,年轻人给老人备鞍,扶老人上马;家里来了客人,全家都出来欢迎,然后女主人以十分真诚的态度,用盘子端来茶水;老人吃饭时或到别人家里去,常常双手摸脸做“都瓦”(祝福仪式),有时互相见面握手后也做“都瓦”。
禁食猪肉、驴肉、狗肉、骡肉、骆驼肉和自死的畜肉及一切动物的血。
库乃其,”味道十分好吃,而且做法很简单,先在沙土里挖个坑,捡来一些干胡杨树枝在沙坑里燃起一堆火,待大火灭了之后,就把包肉的面饼埋在火灰中烤熟即食。吃了这种“库乃其”,据说一天不吃饭也浑身有劲。
㈧ 甘肃临夏有几县几乡如题 谢谢了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共辖五县一市, 两个自治县, 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共1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治州首府设在临夏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土地面积为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90多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2.6人。 临夏市中心广场 临夏市是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地面积88.6平方公里,人口20.52万,辖城关乡、南龙乡、罕乡、折桥乡、城南办事处、城北办事处、西关办事处、东关办事处、红园办 事处、城西办事处,简称四乡六办。 临夏市精心构筑“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的建设蓝图,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等称号。浓郁的伊斯兰教氛围和精美的清真寺建筑艺术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历史的胜地。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黄河南部。土地面积1212.4平方公里,人口37.32万人,现辖21个乡,6个镇,219个行政村。 临夏县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县,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还大力兴办小水电,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作物、经济林、规模养 殖等基地已具规模,农副产品和畜产品加工形成产业链,黄酒系列饮品、蚕豆、花椒等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作物名优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县,位于黄河上游, 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土地面积909.97平方公 里,人口22.65万人,辖2个镇,16个乡,145个村民委员会。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成立于1981年,是全国唯一 的保安族聚居区,保安族人口占全国保安族人数的95%。“禹王石”、“彩陶王”、“保安三庄”等呈现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 成为民族 百花园中一簇耀眼的奇葩。 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北,素称“河州北乡”。土地面积1863.6平方公里,人口19.98万人,辖10个镇, 9个乡, 139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委会。 永靖县水资源十分丰富,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能水电基地,境内有被誉为“黄河明珠”的我国最早修建的刘家峡、盐锅峡水电站。国家 级重点风景区“黄河三峡”名声雀起, 全国十大石窟之一的炳灵寺石窟驰名中外,距今1.6亿年前的恐龙足印化石群堪称世界之最。凭借得 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强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特色之路。 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土地面积1510平方公里,人口26.39万人,辖5镇20乡,229个村民委员会。 东乡族自治县成立于1955年,世代生活繁衍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东乡人,是临夏独有的少数民族。东乡族人民勤奋耐劳,热情好客,气 质独特。东乡族婚礼、东乡族刺绣、民族文学、民间体育等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和诱人的艺术魅力。东乡手抓羊肉享誉陇上, 唐汪大接 杏畅销全国,盛产的洋芋走俏港澳市场。 广河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方,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土地面积538平方公里,人口20.4649万人,辖5乡5镇,102个行政村。 兰(州)郎(木寺)公路穿境而过的广河县, 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条分支线,西北有名的羊毛、皮革集散地,年交易牛羊皮400万张,羊毛1.5 万吨,境内三甲集镇号称“西北第一集”。依托丰富的市场资源,兴起了“百力”、“太子”等一大批集皮革、毛纺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 企业,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土地面积1083 平方公里,人口24.13万人,辖16个乡(镇),152个行政区。 康乐县境内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莲花山,有“小泰山”之称,是西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一年一度的莲花山“花儿”会,歌手云集,盛况空前,名扬海内外。全力实施绿色经济强县战略,大搞生态建设和绿化工程, 率先跨入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县之列。肉牛羊育肥、蚕豆生产、林果、油菜、药材种植已成支柱产业。 和政县位于省城兰州市西南部。土地面积960平方公里, 人口19.21万人,辖14个乡(镇),122个行政村。 和政县古文化遗存十分密集,现出土的8000多件距今1.3万年前的铲齿象、三趾马等大中型灭绝古脊椎动物标本种类繁多,震惊世界,被誉为古生物的“伊甸园”。县上实施“旅游活县”战略, 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松鸣岩,大搞“节会”经济,积极招商引资, 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长在高寒阴湿地区的独特山珍啤特果,是品位极高的绿色食品。
㈨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
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戏 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 甘肃甘南
甘肃花儿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类——
第一批扩展项目:
13 Ⅰ-13 宝卷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第二批:
555 Ⅰ-68 米拉尕黑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
第一批: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68 Ⅱ-37 唢呐艺术 甘肃省庆阳市
第二批:
614 Ⅱ-115 藏族民歌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
637 Ⅱ-138 佛教音乐 拉卜楞寺 甘肃省夏河县
638 Ⅱ-139 道教音乐 清水道教音乐 甘肃省清水县
民间舞蹈类——
第一批: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110 Ⅲ-7 傩舞 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 甘肃省文县、永靖县
第二批:
639 Ⅲ-42 鼓舞 凉州攻鼓子
武山旋鼓舞 甘肃省武威市、武山县
687 Ⅲ-90 多地舞 甘肃省舟曲县
688 Ⅲ-91 巴郎鼓舞 甘肃省卓尼县
传统戏剧类——
第一批:
213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215 Ⅳ-71 道情戏 陇剧 甘肃省
235 Ⅳ-91 皮影戏 甘肃省环县
第二批:
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戏 甘肃省陇南市
曲艺类——
第一批:
255 Ⅴ-19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 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
260 Ⅴ-24 兰州鼓子 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281 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第二批:
765 Ⅴ-72 秦安小曲 甘肃省秦安县
传统(手工)技艺类——
第一批: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0 Ⅷ-50 雕漆技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第二批:
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东乡族擀毡技艺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 洮砚制作技艺 甘肃省卓尼县、岷县
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 甘肃省庆阳市
民俗类——
第一批:
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 甘肃省天水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52 Ⅹ-4 七夕节 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
第二批:
978 Ⅹ-71 元宵节 永昌县卍字灯俗 甘肃省永昌县
992 Ⅹ-85 民间信俗 西王母信俗 甘肃省泾川县
994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庄浪县高抬 甘肃省庄浪县
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饰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传统美术类——
第一批:
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 甘肃省庆阳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肃省酒泉市
337 Ⅶ-38 临夏砖雕 甘肃省临夏县
第一批扩展项目:
313 Ⅶ-14 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唐卡 甘肃省夏河县
315 Ⅶ-16 剪纸 庆阳剪纸 甘肃省镇原县
传统医药类——
第一批扩展项目:
448 Ⅸ-9 藏医药 甘南藏医药 甘肃省碌曲县
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8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 西北民族大学
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 庆阳市
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张掖市肃南县
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东乡县
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 临夏州积石山县
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 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
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 《米拉尕黑》 西北民族大学
二、民间音乐(共计8项)
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儿 (莲花山花儿会 松鸣岩花儿会 二郎山花儿会 新城花儿会 张家川花儿会) 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
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 天水市清水县
12 Ⅱ-5 唢呐艺术 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 Ⅱ-6 裕固族民歌 张掖市肃南县
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 武威市天祝县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 甘南州
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
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跷 兰州市永登县
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 兰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 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 天水市武山县
21 Ⅲ-6 荷花舞 庆阳市西峰区
22 Ⅲ-7 巴当舞 定西市岷县
23 Ⅲ-8 甘地蹦子 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 甘南州舟曲县
25 Ⅲ-10 尕巴舞 甘南州迭部县
26 Ⅲ-11 巴郎鼓舞 甘南州卓尼县
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 永靖县傩舞 西固军傩) 陇南市文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
28 Ⅲ-13 锅庄舞 甘南州
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
29 Ⅳ-1 道情戏 省陇剧院、庆阳市
30 Ⅳ-2 皮影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陇南影子腔 永登皮影戏 天水皮影戏) 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戏 (敦煌曲子戏 华亭县曲子戏 秦安老调 通渭县小曲) 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
32 Ⅳ-4 秦腔 省秦剧团
33 Ⅳ-5 灯盏头戏 平凉市灵台县
34 Ⅳ-6 "南木特"藏戏 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戏 陇南市武都区
36 Ⅳ-8 玉垒花灯戏 陇南市文县
五、曲艺(共计8项)
37 Ⅴ-1 兰州鼓子 兰州市
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 河州贤孝) 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 临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 (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 平凉市崆峒区陇南市西和县
41 Ⅴ-5 阿肯弹唱 酒泉市阿克塞县
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 甘南州玛曲县
43 Ⅴ-7 南梁说唱 庆阳市华池县
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 甘南州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45 Ⅵ-1 高抬 平凉市庄浪县
46 Ⅵ-2 万人扯绳赛 甘南州临潭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8项)
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 (酒泉夜光杯雕 武山夜光杯雕) 酒泉市天水市武山县
49 Ⅶ-3 藏族唐卡 甘南州
50 Ⅶ-4 砖雕 临夏州临夏县
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 定西市岷县
53 Ⅶ-7 剪纸 庆阳市、平凉市、 定西市、天水市、 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
54 Ⅶ-8 马尾编荷包 平凉市庄浪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
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 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 天水市秦州区
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 (岷县洮砚制作技艺 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 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 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临夏州积石山县
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 临夏州东乡县
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 兰州刻葫芦) 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
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 天水市甘谷县
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 酒泉市肃北县
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 甘南州舟曲县
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 甘南州夏河县
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兰州市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 平凉市灵台县
69 Ⅸ-2 藏医药 甘南州
十、民俗(共计16项)
70 Ⅹ-1 博峪采花节 甘南州舟曲县
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 甘南州夏河县
72 Ⅹ-3 乞巧节 陇南市西和县
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 庆阳市合水县
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 兰州市
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 庆阳市
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 酒泉市肃北县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 张掖市肃南县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 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 定西市岷县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 平凉市泾川县
81 Ⅹ-12 公刘祭典 庆阳市西峰区
82 Ⅹ-13 插箭节 甘南州
83 Ⅹ-14 "※"字灯会 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 庆阳市庆城县
85 Ⅹ-16 拉扎节 定西市临洮县
㈩ 甘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名称 类别
河西宝卷 民间文学
格萨(斯)尔 民间文学
裕固族民歌 民间音乐
花儿 民间音乐
唢呐艺术 民间音乐
高跷 民间舞蹈
兰州太平鼓 民间舞蹈
曲子戏 传统戏剧
道情戏 传统戏剧
皮影戏 传统戏剧
贤孝 曲 艺
兰州鼓子 曲 艺
庆阳香包绣制 民间美术
夜光杯雕 民间美术
临夏砖雕 民间美术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太昊伏羲祭典 民 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