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古代有没有经济学家
古代是农业经济,和现代最大区别是,那时的硬通货是粮食。以粮为纲,粮食就是一切。粮食不够、粮食物流不畅、或粮食分配不均,则会有人造反政权倒台。所以大多数经济政策都围绕怎么稳定的生产粮食、有效的输送粮食、公平的分配粮食。
于是战国时一个牛逼闪闪的经济学家出现了,李悝。他在魏国变法时候提出了平籴法。
② 中国的古代经济
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③ 中国古代经济
.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发展的原因主要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
①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②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从两宋时期开始,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秦朝修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得以贯通;唐代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边远地区也有。
④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
2.古代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注意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①金属冶炼技术。
②采矿技术。
③纺织技术。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
④制瓷技术。宋瓷誉满中外,瓷窑遍布各地。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⑤造船技术:宋代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3.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
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明清到达高峰。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市内还有娱乐贸易场所“瓦子”,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4.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区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一次高潮,使得南北经济均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并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而且南方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④ 推荐几本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经济学的书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血酬定律》,吴思著。给你推荐几个作者,我认为他们的著作还算比较公正客观,还没被某些组织收买利用:秦晖,张鸣。
⑤ 中国古代有哪些经济学说
中国经济学是中国人根据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创立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在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本质的不同;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特殊规律,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学应是西方经济学合乎逻辑的发展,是对后者的相容和超越;中国经济学代替西方经济学成为人类经济学的主流,是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经济学是东方经济学的代表,也是东方经济学的典型形态。中国经济学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对称、非线性、复杂系统论是中国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学范式就是对称经济学范式。
⑥ 中国历史上主要的经济学思想有些什么
主要的就是重农抑商,与此同样的思想还有农为本业,商为末业。
后来出现了农工商并重的思想。
近代还有实业救国的思想。
⑦ 中国古代有哪些经济方面的著作
中国古代经济方面的著作:
战国:
《考工记》(主要讲述齐国官营手工业)
《商君书》
《富国策》
《管子》
汉代:
《盐铁贵粟论》(探讨国家专卖盐铁物资)
宋代;
《梦溪笔谈》
元代:
《农书》
明代:
《天工开物》
《便民图纂》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太平天国时期:
《天朝田亩制》
《资政新篇》
⑧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
夏商西周时期
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判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这里所说的劳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而言。由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先进的生铁冶铸技术,即出现了铸铁,促进了铁器的普遍使用,并由此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经济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秦汉时期
由于中国早在公元前3 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迫使封建统治集团对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状态进行干预,以使社会经济朝着有利于巩固封建统一的轨道运行,于是形成了封建经济的自然发展与封建国家经济制度的矛盾,也就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专制集权较弱,政治上相对宽松的时代。因而对经济活动的控制也相对宽松,经济活动也比较活跃。这在南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隋唐五代时期
唐的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南北经济均有发展,更主要的是南方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中央政权的主要支柱,成为经济中心。
(二)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新的技术给生产带来突破性变化。如造船、建筑、农田水利、造纸印刷术、瓷器、丝织都有创造性发明并向海外流传。
(三)与外国经济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与非洲、西欧、中亚、西亚、东南亚、日本、朝鲜等国,都有贸易往来,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五代十国时间很短,实际是唐代的继续,经济虽因战乱而受影响,但仍然有很大进步,正因为经济的发展才有全国统一的迫切要求,分裂很快被宋统一起来了。
宋辽夏金时期
其主要标志是,以农业为主、以手工操作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体系及其相应的制度保证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从对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已经接近甚至几乎达到了古代的技术条件所能允许的最高水平。
元朝时期
元代经济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在中华民族经济管理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经济管理谋略运筹思维,忽必烈多元一体化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模式,元代长期影响后世的经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交往、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的进步性发展都有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声有色的时代。明代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上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有诸多新现象、新特点,值得认真总结,深刻分析、取其精华,以资借鉴。
封建末期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而且被历史抛在了东方的日本后面。
(8)中国古代经济学扩展阅读
中国远古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源头,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的,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道路,新石器时代只有几千年,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个王朝的更替不过数百年的时间。
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经济基础对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⑨ 中国古代有没有专业的经济学家
中国古代还没有经济学的概念。因此,不可能有专业的经济学家一说。
不过,范蠡曾三次专门经商,三次巨富,三散家财,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范蠡曾提出"农末俱利"的思想,为平抑物价提出“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包括“务完物、无息币”,“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经济思想至今对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堪称经济学家。
而司马迁虽然不是专业从事经济实践和研究的,但在2000多年前,就较系统的论述了古典自由市场经济的主要原理,也实属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⑩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格局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由于是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国家经济的命脉和主体是农业生产,那时没有近代化的工业大生产,制造业就是手工作坊式的传统手工业,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非常有限。封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比较落后。所以,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格局是:农业是主导产业,手工业和商贸业欠发达,处于附属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