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宏观经济跟时事政治的关系
宏观经济是为了把握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总体情况,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实施政治的施行一部分是为了适应宏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② 哪个经济新闻网站比较客观快速
财新网、经济观察网和路透社的消息都比较客观快速。
1、财新网
为中文读者提供世界热点地区经济新闻,突发事件报道,宏观经济报道,深度分析,观点评论和生活时尚资讯
路透中文网是汤森路透集团专为大中华地区推出的全中文网站,以全球化视野,多媒体格式向中国商务人士及个人投资者提供在线综合财经信息、深度报道和全球金融市场资讯服务。“汤森路透”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和数据提供商。路透中文网为中文读者提供世界热点地区经济新闻,突发事件报道,宏观经济报道,深度分析,观点评论和生活时尚资讯。
补充——权威资料:
1、2010年12月,财新网被《新周刊》2010网络生活价值榜评为“年度最有价值网站(传统媒体)”。
2、路透通讯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128个国家运行。路透提供新闻报导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并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3、资料来源: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③ 跪求三条关于宏观调控的新闻和解析
送走金牛,迎来虎年。2010年1月份的国内经济数据相继出炉,虎年经济将如何呈现?快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内部分知名经济学专家学者,请他们预测虎年的国内经济政策、市场走势。
史晋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就在春节前夕,国家统计局、央行与海关总署发布今年1月份的各项宏观运行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4.3%。同时,1月份本外币贷款增加1.46万亿元;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4.4%,达到2047.82亿美元。从这些公布的数据来看,经济回暖已经在宏观基本面得到了印证。有不少关注经济发展的市民向快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采购年货时就觉得物价上涨,这是不是通货膨胀带来的?刚在2009年买了房子,银行会不会加息提高月供压力?
史晋川的回答是:温和通胀对经济利大于弊,今年利率调整的幅度不会很大。
灵活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社会政策是主流
史晋川认为,整个2010年,经济仍处于震荡缓慢复苏中。尤其是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在提醒我们,全球实体经济基本上还没有恢复。因此,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转变会比较平缓,不可能说退出就退出。
从国内角度来说,经济刺激政策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9.8万亿信贷扩张规模,再次,财政政策鼓励力度非常大。但民营企业的投资,老百姓的消费却都与宏观调控的目标尚有差距;而外需复苏的姗姗来迟。也对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有如此巨大的流动性注入,但是实体经济的恢复并不是十分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目标就不再是比较单一的了,而要在保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两方面进行权衡。2010年将是最复杂的一年。
史晋川预测,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分为四个大方向。
第一,货币政策可能会更加紧,从"非常宽松"变为"适度宽松"。从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来看,新增贷款今年大概保持在2008年的75%左右,也就是2009年是10万亿的话,今年就是7.5万亿。
第二,财政政策会更加灵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可能会适当的控制,但是税收政策却会更加灵活,包括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企业税负减轻等等;
第三,产业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放松,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更多的投资,可能要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在政府投资步伐开始放缓之后,让新的投资力量释放出来,给民营企业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去做一些新的投资;
第四,社会政策会更积极,国家会更加注重城市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分配和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整,注重劳动者在工资性收入在整个GDP所占的比重;另外一个是社会保障政策会更积极,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今年将是温和通胀为主导 贷款结构很可能会有调整
史晋川认为,到目前为止,通胀还没有成为一个现实,因为到2009年11月份CPI才从负的转成0.6%,刚刚进入正增长区间。而今年1月CPI季调环比增速下降0.16%,也在短期内缓解了通胀担忧。他预测,到2010年上半年,国内将会有通胀幅度在3%-5%左右的"温和通胀", 此类通胀可以带动不同产品相对价格的调整,优化企业生产结构,以满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利大于弊。如果运用更加谨慎的货币政策和灵活的财政政策,整个2010年都不会出现温和通胀向高通胀转化的局面。
由此,史晋川认为,2010年内银行利率不会出现大幅度的频繁调整。"如果有温和的通胀,也只会做一些适当利率的调整,小幅的调整。如果利率提高了,对于通胀和局部过热可能会有一定的抑制,但是可能又会吸引更多热钱涌入中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史晋川说,如果说美联储有不断加息的动作,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那么国内加息空间就能相对大一点。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④ 有关宏观经济学的短篇新闻(新闻出自哪个网站或者杂志也要注明)的感想,越多越好
看看是哪一方面的饿呢
⑤ 财经新闻的基本报道模式有哪些 财经记者报道宏观经济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财经媒体的资本运营是
第一个好像是评论多、调查多、分析解读多
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二章“财经记者大视野”中三节的三个标题喽
第三个问题“在中国财经媒体之所以能够成为发展最快的媒体之一,除了背靠迅速崛起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以外,也同财经媒体较早实行资本化运作和公司化经营密闭可分。由于财经媒体通常起点较高,需要相应的财务支持,再加上财经媒体较早接触资本市场,因此在传媒资本经营中,财经媒体是最早进入的媒体领域。”
同病相怜的人儿很努力在找啦,只能找到这些了,上帝保佑它是对的~~~~~~
⑥ 最近的新闻中有什么宏观经济问题
最新消息美国联储局计划缩减资产负债表,就是在采取紧缩手段,在国际上是宏观经济的大问题;
⑦ 体现经济学原理的新闻
、换季大甩卖,就是因为供大于求,故价格降低。2、作业本比书本便宜,这是因为作业本包含的必要劳动力少于书本。3、现在的手机比十年前的手机价格下降了很多,因为社会总体的生产效率上升。4、十年前买一个面包2元,现在买一个相同的面包需要4元,这是因为人民币轻微通货膨胀。5、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控房价,这就是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
我已经丢掉高一的政治好几年了,不知道说的是不是对的,你可以结合教材再思考一下~~
⑧ 求一段经济新闻中的经济学原理分析
业内人士周四(12月6日)透露,中国人民银行(PBOC)公开市场今日进行了总额1170亿元人民币的逆回购操作,其中7天期450亿元,28天期720亿元。据计算,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将净投放110亿元,在连续净回笼四周后重启净投放。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持平于3.35%;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也持稳在3.60%。
央行公开市场上周净回笼400亿元,连续第四周净回笼;逆回购各品种利率均持稳。
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一直未发行央票,而仅使用正/逆回购来调节市场流动性。第二季度末至今,由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偏紧,央行公开市场滚动进行了逆回购操作,而未有正回购。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央行公开市场一般于周二进行七天和28天操作,周四则进行七天和14天操作。本周一反常规于周二进行7天和14天操作,市场人士分析或与元旦假期有关;若按常规周二开展28天期操作,假期因素将导致实际资金使用日长于28天。
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一般于周一和周三会上报本周的公开市场需求,具体包括正/逆回购和央票。如果某些操作未出现在需求名单中,就基本不太可能进行该项操作
上述是2012年央行的逆回购,你可以看上一季度在10月份左右的。
那是宏观经济学的行为,’
是公开市场业务。是利用货币政策,提高资金流动性。
后边的你按照这个思路分析,就可以了。
⑨ 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经济新闻
就国内经济新闻报道而言,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缺少从WTO成员国角度,站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报道国内经济新闻。体制上,我们的一些报纸的经济新闻版,还以机关报的模式组稿;有的经济类传媒,以办综合性传媒的模式主办专业传媒;有些经济类报纸忽视借鉴经济类传媒的经验,相当程度上是在炒作经济新闻,情绪化成份较高。我们的许多媒介上关于巨人集团、南德集团、秦池酒夺标、宁波金鹰集团等等的炒作报道,推波助澜的作用是恶劣的,或毁了企业,或掩盖了企业和企业家的问题。
现在衡量我国一家经济传媒成熟的标志,要看其两方面。第一,它是一种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推动力量。它能够强化对市场的研究,关注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的问题单子对位,甚至与国际经济的问题单子对位;它能够正确的引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它能够及时发出我国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预警。第二,它在我国经济传媒中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力量,基本独立于利益集团之外,是经济新闻的敏锐的观察者、仗义的执言者和理性分析的推动者。
然而,现在我国的不少经济类报刊受到广告客户的利益牵制,很难成为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仗义执言者和理性的力量。强调经济新闻摆脱广告客户的影响和理性化,是当前整体上改善经济新闻报道的两个要点。达到前者的状态,需要传媒自身在经济上能够自立,具备一定的自主权;达到后者的状态,需要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业务经验的积淀。
我国的经济传媒要以WTO的原则报道面向国内公众的经济新闻,减少狭隘性。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方面的变动一牵万,发达国家的传媒对这类新闻极为重视。一旦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的金融变动,通常在报纸要闻版头条或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予以报道,接续的动态分析铺天盖地,时效性极强,各种媒介反应均很迅速,特别是通讯社新闻稿和在线网络新闻,其动作是以“秒”来计算时间的。反观近年世界上几次重大的金融事件报道,当时我国的媒介反应迟钝,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报道,只有不多的间断报道,报道重心仍在国内其他事情上。这不利于加强国民的金融意识。国外关于金融的报道,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将信息综合化了,不再只以与本国关系大小作为稿件取舍的标准,而是从全球经济角度报道金融,不单纯就眼下事情讲眼下问题。金融领域的新闻已不是单纯的市场行情及相关信息,各种影响金融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世界各主要企业的经营情况、各国政府的金融政策和年度报告、世界各国经济状况和各国货币情况等等,一报在手,或十几分钟电视新闻看过,全世界各地的市场基本走势,大体可以知晓。我国的经济传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还是免谈走向世界吧。
我国经济类传媒的知识结构需要及时更新
大众传媒上的新闻是面向大众的,可是我们的经济新闻,特别是金融新闻,版面呆板,术语连篇,只有专业人士和特别需要这类信息的受众才会接触,难有其他的接受者。国外的金融新闻稿件,大多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高级报纸上的评论。看来,学习经济新闻的写作,仍然是新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员培训的要点。
在一个社会中,经济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由变动着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进程、状态和指标构成。变动产生新闻,于是有了许多话题。与其他新闻不同,经济新闻很少是有关人物的、切实可接触的事件的报道,而是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决策、趋向、预测等等。经常使用数字,这就给报道者一种要求受众能够理解的压力;另外它们通常不能给受众以具体事实的立体描写性感受(文字报道),或者带来视觉冲击(图像报道)。人们无法实在地看到利息率下降、股市上升、国民经济状况,只能通过图表、曲线、比喻、举例说明等等方式来报道。
另外,还要意识到各种经济新闻之间存在的密切而无形的联系。当下发生着的一切问题,都有可能与正在报道的经济新闻相关;还有一些因素是长期的、历史的。只报告一个给定的变化事实,是难以让受众理解的,必须要将相关的因素写进去。这种情况通常是以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单一变量为基础,从而解释这一变量,并将其“外延”涵盖到可能受其影响的其他变量和进程上。这样,经济新闻在判断方面就带有相当的冒险性,因为它要提供很多的变化关系,告诉受众将发生什么,由于什么而发生,或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所以,经济新闻在没有被经济实践证实之前,会有多种观点、倾向和表现形式,相当多的新闻在事后会被发现是不准确的。经常失误的记者或媒介,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若在经济新闻领域要求“舆论一律”,也是相当危险的,容易潜伏社会突发动荡的种子。
在知识经济的现时代,经济新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物质财富的生产和消费,另一类是象征性资产(货币、股票、期货等等)的流通、专业性的预测、风险评估等等。随着市场的扩大和市场力量的增强,“经济”已经很大程度上是要同象征性的成份、交易打交道。经济中的金融部门首当其冲,这一领域的电子网络已经成型巨大的全球显示系统。一个微小的变动,甚至某些相关人士的口头表示,一经披露就会影响市场行为,影响预测。经济的象征性趋势,使得各种前景分析方面的报道,心理成份更加突出,通过报道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感性认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着经济本身的正常运作和职能的发挥。这就如同瑞典传播学研究者林德霍夫所说:“通讯的象征性方面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四个方面: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源头知识(know-who)。现在的经济新闻,特别是财经新闻,已经不能只停留在叙述事实方面了,需要更多地提供第二种知识,尽可能将只可意会的第三、四种知识,在记者笔下转化为可编纂的信息。这些知识能够提高投资效益,但是知识本身需要投资。投资促进知识,知识也促进投资,它们应当之间是一种良性循环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经济新闻本身既是一种知识形态,也是投资与知识之间的桥梁。要使公众感受到通过媒介找寻知识的这种“投资”,是值得的和必要的。
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中,“金融体系”和“国民素质”这两项,我国在世界上的排名均很靠后,鉴于这种较为落后的状况,我国的金融新闻不仅本身要提高档次和开阔视野,还要担负帮助完善金融体系、提高国民素质的艰巨任务。因为当今传媒报道的金融新闻不仅是公众的重要信息来源,而且提供了理解经济、金融问题的动力。
早在1845年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⑤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与外部世界隔绝,当我们可以胸怀世界的时候,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已经三年了,现在一些文章标题常出现“应对”这个词汇,多少反映了过去的思维心态,以这种心态指导WTO下的经济新闻报道,自己把自己放在被动地位,这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都是不利的。改变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全球新闻发展角度、从世界交往角度选择和分析经济新闻,以世贸组织成员、主人的身份思考问题,我们的对外经济新闻才会有大气,有深度,有吸引力。(
⑩ 联系最近新闻,从宏观经济学和利率来论述一下
没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