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有何不同
宏观经济学上来说,储蓄也属于一种投资。
一定要区分的话,储蓄更像专是一种对封闭式的经济环属境的投资,比如存款在银行,将未使用的收入用于购买股票和债券; 而投资更倾向于将资本用于购买新资本,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工具或建筑。
B. 经济学中的储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储蓄存款能够等同吗
储蓄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行为,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储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从资金运用角度考察,储蓄等于。因此,广义的储蓄按储蓄主体标准划分包括居民储蓄、储蓄和储蓄;按照储蓄构成标准划分包括货币储蓄和实物储蓄,其中货币储蓄包括银行存款、手持现金与各种有价证券。
狭义的储蓄则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等储蓄的存款。
C. 宏观经济学中怎么计算储蓄额
没有储蓄额这个概念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只有”储蓄余额“是有意义的,也就是停留在银行的钱。
储蓄余额是按时点统计,某时点的储蓄余额=前日储蓄余额+当日新增储蓄额-储户提出现金额-转出金额。
D. 经济学中使用的储蓄概念是指
储蓄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行为,它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储蓄概念是指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从资金运用角度考察,储蓄等于投资。因此,广义的储蓄按储蓄主体标准划分包括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按照储蓄构成标准划分包括货币储蓄和实物储蓄,其中货币储蓄包括银行存款、手持现金与各种有价证券。
狭义的储蓄则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等储蓄机构的存款。
E.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额怎么计算
总储蓄是宏观的概念,是可支配收入减去最终消费后,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居民储蓄则是指居民将闲置的货币资本交由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有偿使用,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一种信用方式。
用人口数平均计算的银行储蓄额。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积蓄和银行储蓄工作:年展程度的一项参考性的指标。人均储蓄额的增长缺慢,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银行储蓄工作质量。
储蓄存款是一项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反映一个同家发展经济的资金潜力。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国民收入高,银行业务也发达的国家,人均储蓄额较高;反之,则低。计算人均储蓄额可以用全国(或全地区)人口数平均,也可以用职工人数或城镇人口数计算。
(5)储蓄经济学扩展阅读
我国的储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 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
同样,居民可根据其需要随时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储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取存款。并要支付相应利息。储户的户名、帐号、金额、期限、地址等均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的手续均不能查询储户的存款,储蓄机构必需为储户保密。
F.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中有"投资等于储蓄",I=S
投资等于储蓄是推理出来的
首先Y=C+I+G+NX
投资等于储蓄假设前提是NX=0
即没有进出口。
然后私人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支出。设私人储蓄为S1。S1=(Y-T)-C
而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社公共储蓄为S2
所以S=S1+S2
S2=T-G
所以S=(Y-T)-C+T-G此时代入Y=C+I+G+NX
得到S=(C+I+G-T)-C+T-G等到S=I
G. 储蓄为什么等于投资(宏观经济学)
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它衍生出三大国民收入模型,即Y-E模型,LS-LM模型与AD-AS模型,成为传统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基石。
1、作为国民收入的核算式,是会计恒等式。即从事后的核算看,该等式是由国民收入的定义决定的,无条件成立。
2、作为宏观经济的均衡等式。其中Y是总产出(总供给),C是计划消费,I是计划投资,G是计划的政府购买。而C+I+G就是总需求。由于企业有非意愿的存货投资,使得计划投资往往不等于实际投资。
假设企业产出Y=100,打算卖出90,留下10作为计划存货。但是实际上C=50,G=10,那么就有40未卖出,作为企业的存货投资。扣除10的计划存货,还有30是企业的非意愿存货。
从会计核算角度看,Y(100)=C(50)+I(40)+G(10)。
但从考虑宏观经济是否均衡的角度看,Y(100)>C(50)+I(10)+G(10)。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宏观经济不均衡。
因此,储蓄等于投资指的是宏观经济均衡条件,而非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式。也就是说,只要该条件成立,经济将处于均衡稳态。
(7)储蓄经济学扩展阅读
凯恩斯的C = α + βY消费函数中的 α并非常量。因为它要么是自己以前的储蓄存量,要么是祖上遗产,而祖上遗产也属储蓄存量。
由于储蓄来自收入,即与收入正相关,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固定常量,所以,它应该是关于收入的变量,于是,就可以写成C = αY + βY=(α + β)Y=KY。此即对库兹涅茨经验公式的理论证明。
对比中美两国的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中国收入低,但储蓄率高;美国则相反,这是事实上对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断的否定。
C = α + βY消费函数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缺乏贷款方,即储蓄是如何转化为投资的。如果是存入银行,那么是间接投资;购买股票或债劵,则是直接投资,它们都需要货币回报,而非不断增长的存货。
因为货币性质变化了,从挖掘出的金银等非债务货币转为央行借贷出的债务货币,尽管央行印制货币成本低廉,但它需要还本付息,这是系统无法完成的,最后求诸于央行量宽购买与负利率。
H. 对于宏观经济学里,储蓄和投资的一些概念问题
投资股票 在经济学中不属于投资。
股票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借以获得收益的行为。股票投资的收益是由“收入收益”和“资本利得”两部分构成的。收入收益是指股票投资者以股东身份,按照持股的份额,在公司盈利分配中得到的股息和红利的收益。资本利得是指投资者在股票价格的变化中所得到的收益,即将股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得到的差价收益。
1、股票与储蓄存款虽然都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但其性质不同。股票是以资本信用为基础,它体现着股份公司与股东之间围绕着投资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储蓄存款则是一种银行信用,它所建立的是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借贷性债权债务关系。股票的购买者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而存款人实际上是贷款人,他将自己暂时闲置的资金借与银行。
2、股票持有人和银行储户的法律地位及权利内容有所不同。股票持有人和储户虽然都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相应的责任,但股票持有人处于股东的地位,有权参与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而储户则仅仅是银行的债权人,其债权的内容限于定期收回本金和获取利息,但不能参与债务人的经营管理,对其经营状况不负任何责任。
3、股票和储蓄存款虽都可使货币增值,但其风险性不同。
股票是向股份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资,它可根据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直接获取所追求的收益-股息和红利。这一收益可 以很高,也可能很低或没有,它随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而定,每年都有所不同,处于一种经常性的变动之中。而储蓄存款则仅仅是通过实现货币的储蓄职能来取得收益-存款利息。这一增值部分是事先约定的、是固定的,它不会受银行经营的影响。
4、股票和储蓄存款的存续时间和转让条件不同。股票是无期限的,不管情况如何变化,股东都不能要求股份公司退股而收回股本,但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而储蓄存款一般是有固定期限的,储蓄存款人到期就可收回本金和利息。即使提前支取,任何形式的储蓄都能收回本金,而股票只能到证券市场去转让,其价格要随行就市,能否收回投资要视交易时的股市行情而定。
I. 宏观经济学中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储蓄等于投资,现在的储蓄就是未来的投资。
储蓄是消费的延内时推后,他可以转化容为即时消费,也可以转化为投资,储蓄是社会再生产的资金来源;
投资则是资金不同于消费的一种运用,并主要用于资本货物、基本建设等生产领域。
在资金应用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
(9)储蓄经济学扩展阅读:
储蓄的特征:
1.储蓄行为的自主性
储蓄行为的自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储蓄对象是私有的,就是储蓄者所要储蓄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归储户所有,储户自己有权支配,这是储蓄具有自主性的根本保证和必要前提。
2.储蓄对象的暂时闲置性和积累性
储蓄动机产生于个人取得收入以后扣除消费部分的结余。这部分结余构成了个人能进行储蓄的物质前提。同时,储蓄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消费,这也说明了储蓄对象的闲置具有暂时性。
3.储蓄价值的保值性和收益性
储蓄是一种信用行为,信用具有还本付息的特征。储蓄的还本付息特征使它具有明显的保值性和收益性。储户将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等储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保住本金,起到积累财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