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经济学351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经济学351

发布时间: 2021-03-19 13:08:16

㈠ 微观经济学必读的书籍!!!

就是有一本书叫做《微观经济学》的你可以去尝试一下目 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稀缺性和经济学 1
一、经济学的概念 1
二、经济物品 2
三、稀缺性 3
四、经济资源 3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一、两个基本概念 4
二、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5
三、基本经济问题的
根本解决 6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
一、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7
二、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 8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本章小结 10
复习思考题 10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理论 11
第一节 市场 11
一、市场的含义 12
二、价格机制 12
三、价格和市场的图示 13
第二节 供给 14
一、供给函数 14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与
供给定理 16
三、供给曲线的移动 18
第三节 需求 19
一、需求函数 19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与
需求规律 20
三、需求曲线的移动 22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市场 23
一、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 23
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26
三、市场均衡价格的变动 28
四、市场均衡价格对资源配置的
调节作用 31
五、政府干预与市场均衡 32
六、蛛网模型 33
第五节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35
一、弹性的含义 36
二、供给价格弹性 36
三、需求价格弹性 40
四、需求的其他弹性 47
本章小结 48
复习思考题 49
第二篇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效用理论 52
第一节 效用的概念 53
一、效用的定义 53
二、效用的特征 53
三、效用的衡量 54
四、边际效用分析 55
第二节 消费者偏好 62
一、定义 62
二、性质 62
三、描述 64
第三节 预算约束 69
一、预算约束与预算线 69
二、预算线方程 69
三、预算线的移动 70
四、预算线的特殊形状 71
第四节 消费者选择 72
一、分析前提 73
二、分析过程 73
三、消费者均衡条件 74
四、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应用 75
第五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78
一、不确定性的含义及其度量 78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效用函数 79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行为 81
本章小结 83
复习思考题 84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88
第一节 个人需求 89
一、个人需求的含义 89
二、总需求与净需求 90
三、案例:单个劳动者的选择 91
第二节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92
一、替代效应 92
二、收入效应 94
三、价格变化的总效应 94
第三节 市场需求 97
一、市场需求函数 98
二、市场需求曲线与弹性 99
三、市场需求的反函数 101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101
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101
二、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103
三、税收的介入与消费者剩余 104
第五节 网络外部性 106
一、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106
二、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107
三、网络外部性下的效用函数
和市场均衡 111
四、网络外部性的调整 113
五、网络外部性的作用 114
本章小结 115
复习思考题 116
第三篇 厂商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118
第一节 企业的特点 118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119
二、企业的本质 120
三、企业的目标 120
第二节 生产函数 122
一、生产要素 122
二、生产函数 122
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23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24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生产函数 125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 125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28
四、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129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30
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的一般表达式 130
二、等产量曲线 130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33
四、等成本线 134
第五节 最优生产决策和规模报酬 136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
最大化 136
二、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
最小化 137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38
四、生产扩展线 139
本章小结 141
复习思考题 142
第六章 成本理论 145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45
一、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146
二、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147
三、利润与经济利润 148
第二节 厂商的短期成本 149
一、短期成本种类 149
二、短期成本的变动 152
第三节 厂商的长期成本 154
一、长期总成本 155
二、长期平均成本 156
三、长期边际成本 159
第四节 成本曲线 161
一、短期成本曲线 161
二、长期成本曲线 162
第五节 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 164
一、范围经济 164
二、学习效应 169
本章小结 171
复习思考题 171
第四篇 产品市场理论
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174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 174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
的类型 174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 177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的均衡条件 179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
的短期均衡 179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79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 182
三、生产者剩余 184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 185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
长期均衡 185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185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186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 187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190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191
一、经济效率 191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191
三、实现经济效率 193
第五节 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 195
一、消费者主权 195
二、生产者主权 198
本章小结 198
复习思考题 199
第八章 垄断市场 202
第一节 垄断概述 202
一、垄断的含义 202
二、垄断市场的特征 203
三、垄断产生的原因 204
四、垄断力 207
第二节 垄断市场均衡 209
一、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209
二、垄断企业的收益曲线 209
三、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 211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213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214
第三节 买方垄断 215
一、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的关系 215
二、买方垄断的成因 219
三、买方垄断造成的净损失 220
四、双边垄断 220
第四节 价格歧视和两部收费制 221
一、价格歧视的目的和条件 221
二、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 222
三、价格歧视的影响和效率得失 225
四、二重价 227
五、捆绑销售 227
六、时间价格歧视和高峰
价格歧视 229
第五节 对垄断市场的评价与
政府规制 229
一、对垄断市场的评价 229
二、对垄断市场的政策 232
本章小结 235
复习思考题 235
第九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239
第一节 垄断竞争 240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及市场特点 240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241
三、垄断竞争的市场均衡 243
四、非价格竞争 246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248
六、垄断竞争的效率分析 249
第二节 寡头垄断 250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市场特征 250
二、寡头垄断的理论模型 252
三、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253
第三节 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 253
一、古诺模型 253
二、斯塔克伯格模型 256
第四节 寡头垄断的价格竞争模型 258
一、“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258
二、价格领导模型 259
三、伯特兰模型 261
第五节 串谋和卡特尔 263
一、串谋的好处 263
二、卡特尔的价格制定 263
三、卡特尔的产量分配 264
四、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267
本章小结 268
复习思考题 269
第十章 博弈论 27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73
一、博弈的含义 273
二、博弈的正规表述 275
三、博弈论的定义 277
四、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77
第二节 纳什均衡 278
一、占优策略均衡 278
二、纳什均衡的定义 279
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80
第三节 重复博弈 281
一、无名氏定理 282
二、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 284
三、有限重复博弈 285
四、无限重复博弈 288
第四节 序列博弈 289
一、序列博弈 290
二、博弈树 290
三、先行者优势 291
四、策略性行动 292
第五节 讨价还价策略 293
一、讨价还价问题描述 293
二、纳什讨价还价解 294
三、讨价还价策略的应用 295
本章小结 297
复习思考题 298
第五篇 要素市场理论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需求理论 299
第一节 竞争性的要素市场 299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一般理论 299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
要素的原则 308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310
四、从厂商需求曲线到行业
需求曲线 312
五、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 315
第二节 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315
一、买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 315
二、买方垄断市场生产要素价格
和数量的决定 316
三、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 317
第三节 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318
一、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
要素的原则 318
二、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 319
三、双边垄断 320
本章小结 321
复习思考题 322
第十二章 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 324
第一节 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 324
一、劳动供给曲线 324
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328
三、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 329
四、工会与劳动供给 331
第二节 土地市场及地租的决定 336
一、土地的供给曲线 336
二、土地的供求与地租的决定 336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339
第三节 资本市场及利息率的决定 341
一、资本与利息 342
二、资本的供给 347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 351
第四节 欧拉定理 352
第五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54
一、洛伦兹曲线 354
二、基尼系数 355
本章小结 357
复习思考题 358
第六篇 效率、市场失灵和
政府的作用
第十三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360
第一节 一般均衡 361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361
二、各市场之间的联系 362
三、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364
四、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367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368
一、经济效率 368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370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 373
四、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376
五、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378
第三节 社会福利函数 379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 379
二、社会福利函数 381
三、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385
四、效率与公平 387
第四节 市场失灵 389
一、看不见手的原理 390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表现 391
三、市场失灵的原因 392
四、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393
本章小结 394
复习思考题 396
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 397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397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97
二、经济信息与经济机制 400
三、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表现 403
第二节 逆向选择 405
一、逆向选择的概念 405
二、旧车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6
三、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6
四、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8
第三节 信号传递 409
一、信号传递的概念 409
二、教育市场中的信号传递 410
三、物种繁衍中的信号传递 411
四、声誉机制与标准化 412
第四节 道德风险 413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 413
二、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414
三、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市场中
的道德风险 416
四、装潢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417
本章小结 418
复习思考题 418
第十五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419
第一节 外部性 420
一、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420
二、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外部性 421
三、外部性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421
第二节 科斯定理 427
一、科斯定理的产生 427
二、科斯定理的内容 428
三、科斯定理的应用 429
第三节 公共物品 430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与分类 430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与偏好
显示机制 432
三、公共物品的社会最优供给 435
四、公共物品生产与政府作用 436
五、公共选择理论 437
本章小结 440
复习思考题 440
参考文献 441还有的就是你可以去下相关的电子书籍 不过权威性 我想不上这个吧

㈡ 求助!2012考研,重庆大学,数量经济学,351分,想调剂到云南大学,请问各位有经验的师哥师姐是否有希望

云大历来是热门,可以考虑调剂。

㈢ 我总分351想调剂到华南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希望大不大啊求帮助,十万火急啊!!!!

是啊 专业课有可能过不了线
还有你报的是什么学校 一般你的报考的是985 211工程大学 那么华南师范大学才可能接受你的调剂

㈣ 2013年产业经济学考研351分,单科线没问题,考的某211,调剂宁波大学产经有戏吗,请高手解答

这是去年的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人数 报名人数
020205 产业经济学 369.63 391 351 8 24

㈤ 中央财经大学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很好找啊。。直接到央财研究生招生网就有
专业课真题的话我这有,可以联系我Q,昵称里

㈥ 微观经济学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稀缺性和经济学 1
一、经济学的概念 1
二、经济物品 2
三、稀缺性 3
四、经济资源 3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一、两个基本概念 4
二、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5
三、基本经济问题的
根本解决 6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
一、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7
二、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 8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本章小结 10
复习思考题 10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理论 11
第一节 市场 11
一、市场的含义 12
二、价格机制 12
三、价格和市场的图示 13
第二节 供给 14
一、供给函数 14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与
供给定理 16
三、供给曲线的移动 18
第三节 需求 19
一、需求函数 19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与
需求规律 20
三、需求曲线的移动 22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市场 23
一、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 23
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26
三、市场均衡价格的变动 28
四、市场均衡价格对资源配置的
调节作用 31
五、政府干预与市场均衡 32
六、蛛网模型 33
第五节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35
一、弹性的含义 36
二、供给价格弹性 36
三、需求价格弹性 40
四、需求的其他弹性 47
本章小结 48
复习思考题 49
第二篇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效用理论 52
第一节 效用的概念 53
一、效用的定义 53
二、效用的特征 53
三、效用的衡量 54
四、边际效用分析 55
第二节 消费者偏好 62
一、定义 62
二、性质 62
三、描述 64
第三节 预算约束 69
一、预算约束与预算线 69
二、预算线方程 69
三、预算线的移动 70
四、预算线的特殊形状 71
第四节 消费者选择 72
一、分析前提 73
二、分析过程 73
三、消费者均衡条件 74
四、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应用 75
第五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78
一、不确定性的含义及其度量 78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效用函数 79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行为 81
本章小结 83
复习思考题 84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88
第一节 个人需求 89
一、个人需求的含义 89
二、总需求与净需求 90
三、案例:单个劳动者的选择 91
第二节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92
一、替代效应 92
二、收入效应 94
三、价格变化的总效应 94
第三节 市场需求 97
一、市场需求函数 98
二、市场需求曲线与弹性 99
三、市场需求的反函数 101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101
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101
二、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103
三、税收的介入与消费者剩余 104
第五节 网络外部性 106
一、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106
二、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107
三、网络外部性下的效用函数
和市场均衡 111
四、网络外部性的调整 113
五、网络外部性的作用 114
本章小结 115
复习思考题 116
第三篇 厂商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118
第一节 企业的特点 118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119
二、企业的本质 120
三、企业的目标 120
第二节 生产函数 122
一、生产要素 122
二、生产函数 122
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23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24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生产函数 125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 125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28
四、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129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30
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的一般表达式 130
二、等产量曲线 130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33
四、等成本线 134
第五节 最优生产决策和规模报酬 136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
最大化 136
二、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
最小化 137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38
四、生产扩展线 139
本章小结 141
复习思考题 142
第六章 成本理论 145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45
一、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146
二、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147
三、利润与经济利润 148
第二节 厂商的短期成本 149
一、短期成本种类 149
二、短期成本的变动 152
第三节 厂商的长期成本 154
一、长期总成本 155
二、长期平均成本 156
三、长期边际成本 159
第四节 成本曲线 161
一、短期成本曲线 161
二、长期成本曲线 162
第五节 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 164
一、范围经济 164
二、学习效应 169
本章小结 171
复习思考题 171
第四篇 产品市场理论
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174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 174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
的类型 174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 177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的均衡条件 179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
的短期均衡 179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79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 182
三、生产者剩余 184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 185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
长期均衡 185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185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186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 187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190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191
一、经济效率 191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191
三、实现经济效率 193
第五节 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 195
一、消费者主权 195
二、生产者主权 198
本章小结 198
复习思考题 199
第八章 垄断市场 202
第一节 垄断概述 202
一、垄断的含义 202
二、垄断市场的特征 203
三、垄断产生的原因 204
四、垄断力 207
第二节 垄断市场均衡 209
一、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209
二、垄断企业的收益曲线 209
三、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 211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213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214
第三节 买方垄断 215
一、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的关系 215
二、买方垄断的成因 219
三、买方垄断造成的净损失 220
四、双边垄断 220
第四节 价格歧视和两部收费制 221
一、价格歧视的目的和条件 221
二、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 222
三、价格歧视的影响和效率得失 225
四、二重价 227
五、捆绑销售 227
六、时间价格歧视和高峰
价格歧视 229
第五节 对垄断市场的评价与
政府规制 229
一、对垄断市场的评价 229
二、对垄断市场的政策 232
本章小结 235
复习思考题 235
第九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239
第一节 垄断竞争 240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及市场特点 240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241
三、垄断竞争的市场均衡 243
四、非价格竞争 246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248
六、垄断竞争的效率分析 249
第二节 寡头垄断 250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市场特征 250
二、寡头垄断的理论模型 252
三、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253
第三节 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 253
一、古诺模型 253
二、斯塔克伯格模型 256
第四节 寡头垄断的价格竞争模型 258
一、“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258
二、价格领导模型 259
三、伯特兰模型 261
第五节 串谋和卡特尔 263
一、串谋的好处 263
二、卡特尔的价格制定 263
三、卡特尔的产量分配 264
四、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267
本章小结 268
复习思考题 269
第十章 博弈论 27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73
一、博弈的含义 273
二、博弈的正规表述 275
三、博弈论的定义 277
四、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77
第二节 纳什均衡 278
一、占优策略均衡 278
二、纳什均衡的定义 279
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80
第三节 重复博弈 281
一、无名氏定理 282
二、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 284
三、有限重复博弈 285
四、无限重复博弈 288
第四节 序列博弈 289
一、序列博弈 290
二、博弈树 290
三、先行者优势 291
四、策略性行动 292
第五节 讨价还价策略 293
一、讨价还价问题描述 293
二、纳什讨价还价解 294
三、讨价还价策略的应用 295
本章小结 297
复习思考题 298
第五篇 要素市场理论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需求理论 299
第一节 竞争性的要素市场 299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一般理论 299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
要素的原则 308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310
四、从厂商需求曲线到行业
需求曲线 312
五、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 315
第二节 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315
一、买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 315
二、买方垄断市场生产要素价格
和数量的决定 316
三、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 317
第三节 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318
一、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
要素的原则 318
二、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 319
三、双边垄断 320
本章小结 321
复习思考题 322
第十二章 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 324
第一节 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 324
一、劳动供给曲线 324
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328
三、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 329
四、工会与劳动供给 331
第二节 土地市场及地租的决定 336
一、土地的供给曲线 336
二、土地的供求与地租的决定 336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339
第三节 资本市场及利息率的决定 341
一、资本与利息 342
二、资本的供给 347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 351
第四节 欧拉定理 352
第五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54
一、洛伦兹曲线 354
二、基尼系数 355
本章小结 357
复习思考题 358
第六篇 效率、市场失灵和
政府的作用
第十三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360
第一节 一般均衡 361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361
二、各市场之间的联系 362
三、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364
四、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367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368
一、经济效率 368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370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 373
四、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376
五、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378
第三节 社会福利函数 379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 379
二、社会福利函数 381
三、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385
四、效率与公平 387
第四节 市场失灵 389
一、看不见手的原理 390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表现 391
三、市场失灵的原因 392
四、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393
本章小结 394
复习思考题 396
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 397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397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97
二、经济信息与经济机制 400
三、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表现 403
第二节 逆向选择 405
一、逆向选择的概念 405
二、旧车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6
三、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6
四、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8
第三节 信号传递 409
一、信号传递的概念 409
二、教育市场中的信号传递 410
三、物种繁衍中的信号传递 411
四、声誉机制与标准化 412
第四节 道德风险 413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 413
二、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414
三、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市场中
的道德风险 416
四、装潢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417
本章小结 418
复习思考题 418
第十五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419
第一节 外部性 420
一、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420
二、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外部性 421
三、外部性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421
第二节 科斯定理 427
一、科斯定理的产生 427
二、科斯定理的内容 428
三、科斯定理的应用 429
第三节 公共物品 430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与分类 430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与偏好
显示机制 432
三、公共物品的社会最优供给 435
四、公共物品生产与政府作用 436
五、公共选择理论 437
本章小结 440
复习思考题 440
参考文献 441

㈦ 西电考研351分怎样 mob.muchong.com

西电考研351分,
是很优秀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
可否介绍一下经验?

㈧ 我今年考了351分,报的是产业经济学,我现在要调剂,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哪个相对比

还是选海事吧,3所学校海事在上海好点

㈨ 我是今年报考经济学的考研考生,成绩351,没有上第一志愿,求有哪些比较有希望的学校可以调剂啊

一般c类地区都是比较适合调剂的吧。

㈩ 经济学对你的影响

摘 要:由于其前期的理论没有能够成功地引导广大发中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发展经济学自20世纪70 年代末起,便受到严厉的批评,学科本身则面临生存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新制度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渗透,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已经引起了发展经济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流行的观点。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以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作为思想渊源的制度经济学,作为一个学派产生于19 世纪20 年代初。其产生之后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以凡勃伦、康芒斯和米切尔等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时期;20世纪30到40年代,以伯利、米恩斯和加尔布雷斯等为代表的从旧制度经济学向新制度经济学过渡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以科斯、诺斯和威廉姆森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时期。[1](p.3)而对发展经济学影响最大的是处于第三阶段的新制度经济学思想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困境与制度分析的兴起,第二层次阐述制度分析引入后对发展经济学的改进,第三层次由制度分析方法的不足之处看发展经济学今后的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困境与制度分析方法的兴起
随着二战以后一批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发展经济学应运而生。从其诞生之日起,发展经济学就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休戚相关,其对发展中国家现实的解释力和其政策主张的切实效果将直接决定该学科的发展命运。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结构主义从发展中国家的“结构刚性”出发,提出“资本化、计划化和工业化”“三位一体”的“国家控制教条”(拉尔语),政策推行的结果尽管使一些国家经历了初期的短暂增长,但最终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使陷入了农业停滞、工业萧条、寻租盛行、二元结构次级分化和经济发展乏力的恶果。
不仅如此,结构主义在以发展中国家特殊国情为基础,向理论宏观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其理论基础却依然置身于传统西方主流经济学中,自觉不自觉地将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作为参照来提出其思想和政策主张。一句话,没有将对发展中国家现实的研究贯彻到微观层面,结构主义最终造成了发展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的不协调,影响了其整体的一致性和完善性。理论建构和政策实践上的双重缺陷,最终使结构主义主导的发展经济学逐渐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在猛烈抨击结构主义中兴起的新古典主义,在制度既定、交易成本为零和完全信息的严格假定下,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与发达国家的人们一样会在理性的驱使下,对价格机制做出灵活的反应。发展中国家只要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经济发展就会自动实现。既然“价格—市场”机制可以同时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那么独立的发展经济学就无存在的必要。在新古典主义“单一经济学”(哈伯勒语)主张的冲击下,发展经济学面临着“走向死亡”的危险。
事实上,正如尼古拉斯·阿尔迪托-巴莱塔所指出的,“过去经济学家之所以不能够充分解释经济增长,关键是第四个因素—制度—受到忽视。”[2](p.2)无论是结构主义还是新古典主义,其共同缺陷是都忽视了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也未能看到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制度缺陷,这不仅损害了经济效率,而且也使持续的经济发展成为不可能。
早期已有些经济学者意识到了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如刘易斯在对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中指出,技术进步是表层原因,而由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专利制度等所激发的技术创新热情才是更为深层次的因素。他对二元结构的分析显著的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制度各方面的不均衡性。缪尔达尔讨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循环累计因果效应,揭示了其制度根源,提出只有进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才能摆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库兹涅茨对大量低收入国家的历史统计和罗斯托对“传统社会”的分析,也体现了政治结构、法律体系及社会文化整合等方面的特征,指出了制度缺陷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但是,在这些学者看来,制度是很难进行严格分析的范畴。他们只是描述、罗列了大量的现象,并没在制度研究方面形成体系。[3](p.362)激进主义学派的发展经济学者也注意到了制度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但他们更多的是从阶级的视角来分析的。
制度分析方法真正对发展经济学产生巨大影响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利用科斯和诺斯等人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以资源、技术和人的偏好来解释经济增长的传统经济思想提出了挑战,为发展经济学提供了新视角。在短短的十几年内,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已经引起了发展经济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制度内生的经济发展理论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种流行的观点。[4](p.41)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引入给发展经济学带来的新变化
1、在方法论上
新制度经济学首先在研究方法上对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在对新制度经济学开山鼻祖科斯论文的详细考察中发现,“其研究方法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仅仅研究现实的经济现象,不仅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案例,而且模型的假定条件也要符合现实;二是注重以个案为基础的小样本研究,重视归纳,但不排除演绎;三是从边际上入手。” [5]诺斯也强调:“历史至关重要。……因为现在和未来是通过一个社会的连续性与过去连接起来的。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过去只有在被视为一个制度演进的历程时才可以理解。”[6](P.2)这对后来运用新制度分析方法研究发展问题的学者产生了深远地影响。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等人对“运用启发式研究”的推崇即与科斯、诺斯一脉相承。他们期望“运用启发式研究来详细阐述选择—行动的情况以及这些情况内在的约束和刺激”,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新古典理论“被过度概括模型的危险……(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启发式研究如何在特定环境适时并安置可变物进行详细说明而得到避免 。”在现实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制度分析可允许我们“穿透”社会事实而不是远离事实的分析模式来对发展问题予以说明。同时,通过“跨文化的启发式研究”得到大量的个案积累,也“应该产生对不同的社会和文明内在的行动倾向理解水平”。[2](pp.351-353)
事实上,不同国别发展绩效的差异,只用正式制度安排往往并不能做出有效的解释,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在许多情况下对发展绩效会有更大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个案研究方法的采用正是源于其对不同时空中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具有的较大异质性和特殊性的深刻洞见。新古典主义的约束条件根本不足以表达这诸多的复杂性。传统的发展经济学是在偏好既定的假定下将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意识形态等制度因素给排除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制度经济学不仅克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过度简单化倾向,而且还克服了其把经济理论置于抽象时空的历史虚无主义。
以赫希曼、缪尔达尔为代表的早期发展经济学家也曾就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过个案研究,但由于其主要是从总体上来把握有关变量,因而充其量只是一些粗糙的描述和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倡导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对社会单位的分析必须从具体成员的地位和行动开始”,“‘社会’、‘人民’、‘企业’或‘政党’不是再被认为是‘一个像个人一样行动的集体’”。[7](p.4)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等学者也明确指出,“采取这样的(启发式研究)方法时,我们不必设想人类经验的世界需要被概念化为诸如‘国家’和‘社会’、‘市场’和‘经济集团’或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类笼统的东西。我们可以取而代之地设想交换关系存在于所有社会之中,市场可以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行动情况中的角色既面临约束也面临机会,约束和机会的存在依靠各种结构的环境所组成的要素之中。”[2]( p.351)对特定环境下个体行为的重视有可能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克服结构主义微观基础建构不力的缺陷和新古典主义过于抽象的不足。
虽然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在引入制度作为分析对象的前提下,基本保留了新古典主义方法的“内核”,具有与新古典主义一样的静态和比较静态的分析特征。但是,以诺斯和福格尔为代表的新经济史学派,则通过对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历史的考察,更具有动态特征。避免了新古典方法将静态方法用于分析发展这一动态问题的窘境。
2、在发展的决定因素上
反贫困首先始于对制约发展因素的探讨。所以对发展决定因素的求索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家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和决定因素,形成了过分强调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的“唯资本论”。根据这种理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稀缺。纳克斯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和纳尔逊提出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则进一步展示了资本不足与发展停滞的恶性互动关系。
但“唯资本论”忽视了这样的事实,即在发展中国家资本不足的同时,广泛地存在着资本低效配置和资本浪费现象。正如麦金农所指出的,“在所谓资本匮乏并且某些特定部门遭受供给瓶颈限制的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却是过剩的未充分利用的工厂和设备。”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作用。制度至关重要。”[2]( p.122)这充分说明,资本不足不是阻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根本原因,而恰恰是欠发达的结果。阻碍发展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制度缺陷。不少落后国家寻租盛行,不仅使生产经营者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动力消失,而且还导致整个经济的资源大量耗费于寻租活动,并且通过贿赂和宗派活动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所有这些方面无疑大大削弱了国民经济的内在实力,并且使得发展经济急需的投资或者难以形成或者投资方向和结构受到严重扭曲。
在猛烈抨击“国家控制教条”中起家的新古典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正是“看得见的脚”对“看不见的手”的践踏应该对糟糕的经济绩效负责。只要政府放弃对经济的过度干预,让经济系统“获得正确的价格”,市场机制会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静态的最优必将最终转化为有效率的动态经济发展。而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的科斯定理告诉我们:交易是市场的前提。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里,没有适当的制度,任何有意义的市场经济都是不可能的。奥尔森也明确指出,兴盛的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那些能够保障个人权利的制度。没有这些制度,也就没有人会积极地储蓄和投资。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则开门见山地指出: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也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所在。因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者更确切的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3、在发展政策上
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结构刚性和资本短缺的结构主义的自然主张是,利用国家的力量扭曲资源价格进行资本积累,组织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平衡或有选择的大规模投资,以期借此走出贫困陷阱。新古典主义则认为,只要政府“使一切自由化,使一切私有化,然后呆在一边”,经济就能自然地得到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制度系统。因为①制度通过确定明确的规则,增加了资源的可得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因而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了市场更好的运行;②制度通过明确界定产权,使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鼓励了创新和企业家的出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③制度通过建立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则,扩大了人类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的选择机会,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发展的内涵。
特定制度的出现与否取决于对它的需求和供给。D·菲尼认为,“对制度安排变化的需求,其基本上起源于这样一种认识:既然现有安排无法获得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安排,他们能够获得潜在的原有制度下所得不到的利益。”而“制度变化的供给,取决于政治秩序提供的新的安排的能力和意愿。”[2]( p138)而弗农·拉坦则进一步阐明了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经济增长一方面产生潜在的增长利润,这是对制度变迁的需求方面;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促进了社会科学、组织行为等方面的知识进步,这构成了制度变迁的供给方面。两方面综合导致了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可见,拉坦式的制度变迁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鉴于制度的公共物品特性,林毅夫认为,如果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新制度安排的唯一来源的话,那么一个社会中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社会最优。所以,由政府推行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必要的。但是公共选择理论和“诺斯悖论”却向我们昭示:政府一方面可能通过安排激励系统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统治者的偏好、意识形态刚性、官僚政治等因素而导致政府维持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有鉴于此,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促进发展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重于一切。而有效率制度安排的出现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共同作用,特别是对政府要施加严格的限制,即建立一个受限政府。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制度经济学破除了结构主义“政府万能”和新古典主义“市场万能”的幻想,为发展经济学的政策研究和取向提供了更为现实的视角。
总之,无论是在方法论上,还是从理论本身涵盖的内容来讲,新制度经济学都汲取了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诸多积极因素,并在自己的框架内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化,充分反映了发展经济学微观实证化,内部各学派之间融合的发展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制度分析方法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的地位日高,可能是发展经济学真正的复兴之路。三、发展经济学中制度分析方法面临的挑战与今后的趋势
新制度经济学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让研究经济发展理论的学者们刮目相看的同时,其自身也因为尚处于成长阶段而又有诸多不足。不可否认,制度是一个涵盖面广、内容极为丰富复杂的范畴,对它的分析早已超越了主流经济学的传统研究领域。与之相适应,有关将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结合的文献还显得驳杂和凌乱,不仅诸如制度、交易成本等一些核心概念尚无统一定义,而且缺乏一个公认的严谨逻辑体系,模型化也不够。在逻辑实证主义依然是检验经济理论必不可少的主流方法的现在,其主要概念的可计量性差,取得数据的困难,也严重阻碍了对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更为精确和深入地研究,妨碍了其在政策研究领域的定量运用。对发展经济学来说,将制度经济学整合进来还需进行大量的概念梳理、框架建构和模型化的工作。
同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抨击新古典是“无制度”分析的制度主义,其本身对制度的内生化也是不完全的。比如,张五常在充分利用交易成本分析契约安排的选择时,就把立法机构的法律实施水平视为当然;V·奥斯特罗姆等人也是将发展中国家的宪政体制作为外生变量来进行分析的。而且,市场本身也是一种制度。但新制度经济学并没有从理论上解释市场何以产生。科斯只是在市场存在的条件下研究了企业的起源;威廉姆森也是将“市场存在”的假定作为其分析的初始条件。20世纪80-90年代,大量的发展中国家从计划到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培育市场的理论作为指导,面对这一情况,制度分析至今没有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对于以上的问题,以杨小凯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做出了一些探索性的贡献。
另一个重大的挑战,正如V·奥斯特罗姆等所承认的,是“如何理解人类社会中秩序的本质和建立”。因为“它要求学者及有关职业人士选择使自己能够探索他人在不同的人类社会中所创造的制度安排格局。解决这个难题往往是我们陷入不正当的文化种族中心主义,……相对生活在欠发达社会中的人,生活在发达社会中的人易于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如果不是傲慢的话……”[2](pp.334-335)比如,在当今新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学融合较好的代表作《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中就表现得非常明显:钱堂冯实际上认为美国式的多元化民主制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V·奥斯特罗姆等人也或多或少地认为,只有在西方式的政治制度、市场制度下,经济才能持续发展。对于今后的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的结合而言,如果不能真正做到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考察这些国家的经济与非经济的因素对制度安排的要求和影响,也必将行而不远。
20世纪80年代勃兴的新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已经对发展经济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阿罗所说,“新制度经济学运动”主要并不限于对经济学的传统问题给出答案。相反的,他还回答了新问题,即经济制度为什么以这种而不是那种方式出现;它与经济史相融合,带来了比传统理论更加犀利的“本原经济” 的分析。诺斯也说:“我们对制度的严肃研究还只是一个开端。这一研究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可能对所有这些问题永远不会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3](p.362) 参考文献:
[1] 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2] V·奥斯特罗姆、D·菲尼、H·皮希特.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陈宗胜.发展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 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1(7).
[6]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7] 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