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
文学翻译,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广义的文学翻译包括对所有涉及内文学语言容的广泛翻译.
可从再现原作的音韵美、修辞美、篇章结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韵、修辞、篇章结构反映了作品语言形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递增关系.这种关系要求译者对原文语言形式从音韵而修辞,从修辞而篇章结构进行美学审视,继之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凝于笔端,再现于译者语言形式之中.
② 文学翻译包括哪些方面影视翻译的定义是什么
文学翻译,顾名思义,文学翻译就是对文学作品进行的翻译。广义的文学翻译包括对所有涉专及文学语言属的广泛翻译。
可从再现原作的音韵美、修辞美、篇章结美三个方面来把握。音韵、修辞、篇章结构反映了作品语言形式从小到大、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递增关系。这种关系要求译者对原文语言形式从音韵而修辞,从修辞而篇章结构进行美学审视,继之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凝于笔端,再现于译者语言形式之中。
③ 文学翻译的策略有哪些
1 文体对等
不同文体的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点,面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译者要自动“切换”至不同的“翻译模式”。即译员在着手翻译作品之前,首先要定位源语文本的文体,从而确定目的语文本的文体,即达到源语文本的文体和目的语文本的文体对等。此外,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其承载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优秀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会充分考虑如何处理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既然存在差异,源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就不可能完全传达或体现在目的语文本中,译者能做的是尽量减少译文中的文化缺失。
在翻译前,首先通读源语文本,将文章定位为文学类作品。相应地,种瓜得瓜,译文也一定是文学类作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要以“文绉绉”的口吻去措辞、译句、谋篇,而非口语化的表达,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打上文学的“烙印”。
2 篇章对等
篇章对等又叫语篇对等。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仅单分析语言本身,还要看语言是怎样在特定语境中体现意义和功能。语篇对等包含三个层面: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在上下文的特定语境下确定其特殊的内涵。其语义单位和语义成分要在上下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语义的翻译转换。
例:Often, as his letters show, his powers of expression overflowed the bounds of 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
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原文,得出的译文是“通常,正如他信中显示的,他的表达力超过了他所掌握的媒介的界限”。但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the medium which he mastered”实际上指的是钢琴,而非其他表达媒介或工具。从下文得知他抒怀的方式不止弹琴这种方式,他的写作能力也非常好。因此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深挖出了原文的深层涵义。经过对译文的转化和润色后,得出的译文是“只要读一下他的信件就不难发现,贝多芬不仅只会借曲抒怀。”由此可见,上下文语境对翻译的帮助和制约作用。
情景语境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根据语境中交际的人际关系和内容来确定语言现象中的语言的确切涵义,从而判断译文的选词。
例:Once, when walking through the streets of Weimar, Beethoven and Goethe became aware that the Imperial family, accompanied by a glittering cavalcade of courtiers, was approaching them.
这段话描写的是贝多芬和歌德走在威玛街上偶遇到“accompanied by a glittering cavalcade of courtiers”的皇室人员,这里的“glittering”和“cavalcade”基本呈现出了街上列队整齐、臣伴左右的景象。根据当时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得到当时庄严肃穆的盛况。因此,根据当时情景“accompanied”应翻译为簇拥,而非伴随、陪伴,因为簇拥一词更能再现当时的情景。因此译文应为“一次贝多芬和哥德走在威玛的街上,见到一队皇家人马在众大臣的簇拥下走来”。
文化语境指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文化及社会心理等。翻译的内容不仅仅是不同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不同语言符号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翻译中,尤其是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地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谈到翻译中的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就涉及到翻译时是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归化策略,还是让读者向作者靠拢,采用异化策略。就本文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前者。
例:Men who possess great character as well as genius have always been sure of their worth to the world.
这句直译为:拥有伟大人格和天才智慧的人总坚信他们对世界的价值。这种译法显然是可取的,毫无诟病。但是在文学翻译中要获得精彩的译文的话,不只是传达原文的直观意思。能把原文的含义用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或目标语习惯的俗语或诗句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就能变成更加地道的本国语言。译文如果意译为:“拥有伟大人格和天才智慧的人总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则更能深入目标语的文化习惯。
3 句法对等
英汉翻译中如果句句皆能达到对等的话,那全文的也就相对做到了文体对等和篇章对等。
例:there would have remained the life-story of a man whose character was supreme in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
译文:他的一生仍然光辉灿烂,他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的人格魅力也已可圈可点。
原文为“in the resistance of evil, and in defiance of the blows of fate译文为“不向邪恶妥协、不向厄运低头”,笔者认为这已经做到了句法对等,原文和译文句式形成了对仗。
但是汉英语言在句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例如,汉语没有关系代词,这就意味着在英汉翻译时,需要考虑定语从句的次序和组合。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句法重组也是翻译的一大难题。
例:Perhaps it was this last trivial circumstance that set off the fiery spark of indignation in Beethoven, who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would have acted just as one of the crowd.
原句中将“circumstance”的定语后置,同时贝多芬的定语也后置了,直接逐字逐句的翻译的话,显然不符合汉语句法结构。汉语中定语在核心词前面。在翻译中遇到后置定语的句子,就需要重新调整句子,这时就不能做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完全对等了。根据汉语句法结构语言顺序重组之后,译文为:通常情况下,贝多芬本也会随规从俗,但可能正是这微不足道的插曲最终让贝多芬忍无可忍。
4 词汇对等
两种语言间,没有哪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对等。例如汉语中的“饺子”
和英语的“mpling”的所指等值吗?根据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可知,他们的餐桌上是没有在做法和用料上和饺子一样的食物,所以实际上“饺子”和“mpling”是不对等的两种食物,在意义上也是不等值的。所以在翻译中遇到不同语言间存在的文字空缺的,译者通常会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
5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没有绝对的功能对等,只有相对的对等。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过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在翻译实践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为了对等而“生拉硬拽”的翻译,失去原文应有的风姿。尤其在文学翻译中,勉强的对等会造成译文读者对原文美感的缺失。所以,对于功能对等理论,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能对等则对等,不能对等则灵活翻译。
④ 四川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需要准备文学方面的书吗
006外国语学院
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1翻译学
02语言学理论及外语教学研究
03语言测试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
培养目标及简介:为社会输送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及翻译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从事高校及中学英语教学、翻译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专门人才。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3日语或245法语
③623基础英语(含写作)
④823英语专业综合(含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
业务科一参考书目:
①243法语:《大学法语二外教程》,徐友香、李培西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大学法语与习题集》,阮钢良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②245日语:《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③619基础英语(含写作),《高级英语》(上、下册),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English(1-8册),黄源深等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业务科二参考书目:
专业综合:《新编简明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重点考察浪漫主义至20世纪时期的文学),罗经国编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重点考察浪漫主义至20世纪上半叶时期的文学),吴伟仁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3年;
《欧洲文化入门》,王佐良等主编,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复试科目名称及参考书目
专业基础:《语言学教程》(第二版),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英语词汇学教程》,汪榕培、卢晓娟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文学翻译十讲》,刘重德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Eugene A. Nida,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
《新编英国文学选读》(重点考察浪漫主义至20世纪时期的文学),罗经国编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重点考察浪漫主义至20世纪上半叶时期的文学),吴伟仁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美国文化与文学选集》(1607-1914),潘绍中主编,商务印书馆,1998。
委托帮友情提供
⑤ 求《高级文学翻译》pdf电子版
有PDF电子版,请私信
⑥ 文学翻译需要注意什么
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文学翻译来说,文学本来就是一个广泛的分类,想要成为合格的文学翻译,必须具备“作家”和“杂家”两种素质。
翻译者要用作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要用心进入被翻译作品,即作家的内心深处,体验和感知作家的感情和心灵。最起码,在阅读将要翻译的文学作品时,应该有所触动,与作家产生强烈的共鸣,才能激起“再创作”的欲望。
⑦ 怎样才能做好文学翻译
解答如下,请参考:
一、首先是语言能力
文学翻译要求中、外文水平都要非常强悍,但这还远远不够,知识面还要广,要有文学修养。此外,翻译经验也相当重要。另外,翻译态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你漫不经心,不负责任,哪怕你水平再高,也出不了精品。许多原著,连国外的编辑和校对都没发现的差错,译者发现了,因为他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过眼,过脑。这也说明,译者需要多么细心和认真。
二、好译著需长时间打磨
文学翻译的性质决定它注定是孤独的,需要长期伏案,内心平静,远离尘嚣,要耐得住寂寞。文学翻译就像为人作嫁妆,翻得好了,读者会认为是作者写得好;原著有问题,肯定是译者译错了。反正,好事是别人的,责任是译者的。
好的译著是需要打磨的。翻译前,需要在思想上、知识储备上、资料收集上进行准备,译完之后,要不断修改、完善。
三、文学翻译是特殊的文学创作
唐能上海英语翻译认为同一部原著,由不同的译者来翻译,译文会不一样,有时会很不一样,也许,内容并不会有太大的出入,但文字的质量、文学的味道会相差很大。文学翻译跟译者的文化素养、生活经历很有关系。文学翻译也是需要激情、需要想象的,尤其是诗歌的翻译,蹩脚的翻译会把一首诗歌译得味如嚼蜡,而好的翻译则能锦上添花。当然,文学翻译的这种创造是有前提的,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尊严原著,它是“戴着镣铐跳舞”,难度可想而知。
⑧ 求教英语翻译10,希望擅长英语文学翻译的人进来赐教下啊谢谢了
1. 正当精灵们从她们身边经过的时候,他阴晴不定的望着这两个女孩,厉声地说,“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蕾切尔和科斯蒂没有回答。看着这个精灵继续蹒跚向前的身影,她们两个都宽慰的长舒了一口气。
2. “干得不错,姑娘们。”刚从茅屋飞出来的斯特拉说,“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必须找到闪亮之星。”听到这,蕾切尔的脸耷拉了下来,说:“如果精灵们在房子里,我们就不能进去搜查整个房子。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找得到闪亮之星啊?”科斯蒂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四处张望了一下。突然,她睁大了她的眼睛,急切地说:“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找到闪亮之星已经不再是个难题了,但是如何把它拿下来才是我们要解决的难题。”
3. 斯特拉和蕾切尔转过身来,顺着科斯蒂所指的方向望去。在精灵村庄的中央,一棵高大的圣诞树正屹立在那些茅屋之上。巨大的闪耀着银色光芒的闪亮之星就在这棵圣诞树的最顶端。在一片灰暗肃穆之中,闪亮之星散发着它独特的光芒,这光芒是如此的耀眼,甚至连在它照耀下的空气中的小颗粒都闪闪发光。
⑨ 文学翻译,要准确的,满意一定追分.
楼主,这不单单是文学翻译,真的太难了
一下翻译的准确率估计只有60%,你将就参考一下吧
然而在自己办公室里来回徘徊的Mulcaby必须接受的事实是尽管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对校长的不断怨恨,这封信伤害了他—坦白说,是受伤,不仅仅是自尊,而是在内心深处,这种感觉就像是摒弃个人恩怨和派系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合同,保留了个人之间的差异而不影响双方的行为。这种良性状态哪怕在达成最终一致协议的梦想的分歧最严重的时候都能够保持。简而言之,他根本不知道校长就是明显的不喜欢他。这是具有复杂智能的人在评价一个普通人时常犯的错误。具有能够迅速看到并感知到不同层面的想象力的人也会犯类似的错误,这与一个只有从行动中才能感知操作性的行政思维截然不同。如大多数对文学敏感的人一样,当面对事实时,他对这种愚钝而赤裸的权利的到来并没有做好准备。他苦涩地想,他曾经以为已经准备好的那个他是这个世界的Maynard Hoars 与Mulcahys之间深渊的精确衡量方式。
这种异常的现象给了他些许安慰—对一个高智商的人来说,他不如那些普通的对手的想法充满了道德喜剧和冷嘲热讽的哲学运用。他坐到自己的桌子上,往嘴里放了一块薄荷,对着自己那颇具讽刺性的自传轻轻地笑了:Henry Mulcahy,朋友都称他为Hen,41岁,文法部唯一的哲学博士,曾参编如“国民”“Kenyon Review”等多本著名杂志,曾获罗德奖学金, Guggenheim会员,又四个孩子,15年教学经验,却拿着教导员的职位和工资—用系主任的话说就是“不幸的人”,但在许多同事看来他却是Jocelyn最聪明的人,而在所有有固定工作的人看来,他又是一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