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新结构经济学中心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新结构经济学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3-18 23:21:09

❶ 跪求林毅夫老师新书《新结构经济学》中文版 下载地址。。

可以上新浪爱问共享资料查找

❷ 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新在哪儿

王见定教授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

最近,英文版《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专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并陆续向国内外发行。这为王见定教授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扫清了文字上的障碍,将此巨大成就展现于全球,并接受全球大众的检验,这是一项百年不遇的成就。王见定教授经过30年的学习与研究,发现了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运用这种崭新的理论,对近400年历史的统计学进行了科学的梳理,规范了整个统计学的发展,结束了100多年来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争论。

由于经济是通过统计学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所以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必将全面提升经济学的分析水平,根据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宗旨:在於奖励以科学研究发展静态和动态的经济学理论以及对提高经济学分析水平有积极贡献的人士。“显然,王见定教授的《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理论完全具备了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水平。事实上,王见定教授已正式向瑞典皇家科学院递交了申请201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部材料。鉴於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为了使这项世纪成就不被埋没,王见定教授建议由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为其提供推荐人。

注:王见定教授是我国早期的国际统计学会会员,国际著名数学家,具体内容可参见网络数学家栏目和”前沿科学“2008年第2期。

❸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哪一年出版的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的“第一届国家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变革时代的中国”。中国2015年GDP增速为6.9%,是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连续6年下滑,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他认为,要从全球变革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经济的此轮下行,国际环境共同的外部性、周期性问题不可忽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内部动力主要在扩大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林毅夫认为,世界经济整体下行是导致这轮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他列举了金砖国家、东南亚国家、发达国家三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中国2010年时GDP增长速度是10.6%,2015年时下降至6.9%。但巴西在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7.5%,2015年增长速度是-3.8%。俄罗斯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4.5%,2015年增长速度-3.7%。东南亚地区中,新加坡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5.2%,2015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2%。中国台湾2010年的时候增长速度是10.8%,2015年的增长速度只有0.7%。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6.5%,2015年的增长速度是2.6%。发达国家中美国的经济表现似乎比较好,但2015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只有2.4%。他强调,“这些是所谓高收入高表现经济体,我们一般讲的内部存在的这些体制机制问题他们都没有,但表现完全一样,并且比我们还增。分析下来肯定是共同的外部性的因素,共同的周期性因素。”

❹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它与之前的理论有何不同之处

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结构经济学的范式框架中提出结构经济学的新的基础理论,包括新的结构经济学概念、范畴与新的结构经济学原理。新结构经济学是用时间、空间、层次统一的五维空间结构方法解释经济现象、认识经济结构、把握经济规律、揭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

在新结构经济学看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结构是基本的经济结构,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❺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新在哪里

“新结构经济学”具有新意,一是因为它为廓清新自由主义思想与“华盛顿共识”政策药方的迷雾提供了可能,二是它有潜力在更一般的理论意义上讲清楚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之间的边界,并且可以为更新颖的经济学思路提供基础。
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每个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国家都有机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调整和改进该阶段的最优经济结构
就相似性而言,“新”与“旧”结构经济学都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为基础,并且都承认政府在协助经济从较低发展阶段向较高阶段提升时所起的积极作用。
然而,就政府的目标和干预措施而言,新旧结构经济学却有着诸多根本性的差异。
旧结构经济学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用违背经济体比较优势的发展政策,通过行政手段和价格扭曲措施来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新结构经济学则强调市场对于配置资源的中心作用,并认为政府应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性和协调问题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
新旧结构经济学之间的差异,植根于对结构刚性根源的不同看法:旧结构经济学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难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市场失灵,是由不正确的价格信号所外生决定的,而这些价格信号又被垄断、或劳动力对价格信号的迟缓反应、或要素的不可流动性等因素所扭曲。
与之相反,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无法建立起资本密集型产业,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资本的稀缺、软性和硬性基础设置的落后都使得资源从已有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配置并不能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利润。
同时,旧结构经济学持有世界两极化这种相当局限的看法,认为仅有“低收入的外围国家”和“高收入的中心国家”这两类国家之分,因而也就相应地用两点分布来描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
与之相反,新结构经济学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包括很多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在内的发展连续频谱。
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极分化的看法,使得旧结构经济学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遵循自身比较优势的国家都有机会在每一个发展阶段调整和改进该阶段的最优经济结构,而这一点正是新结构经济学所强调的。
旧结构经济学家总认为,外在的、政治和经济都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让初级大宗商品的价格进入下降的恶性循环,使得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依附于发达国家的受害者;而新结构经济学却否定了这种依附理论,认为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世界里,参与世界复杂多样的分工正是发展中国家克服不利的历史趋势的机遇,借此可以建立起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加速经济增长,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新旧结构经济学之间的另一主要区别,在于对经济管理中关键工具的运用方式不同。旧结构经济学认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系统性干预是从“发展中国家”转变为“工业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核心手段,泛保护主义(如政府强加进口关税以保护国内幼稚产业)、严格控制的汇率政策,以及在大多数产业部门设立国有企业等都是这种系统性干预的组成部分。
与之相反,新结构经济学视进口替代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顺产业阶梯而上的自然现象,只要替代的产业符合变化后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新的比较优势。
然而,对于在低收入的、劳动或资源密集的经济中推行传统进口替代战略,即通过财税政策或其他扭曲政策来发展并不符合经济体比较优势、成本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则被新结构经济学所否定。新结构经济学强调,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过程,必须与反映物质人力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比较优势变化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产业中的企业具备自生能力。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政府在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为,应被限制在为新产业提供信息、为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的相互关联投资提供协调、为先驱企业补偿信息外部性,以及通过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来培育新产业这四个方面。政府必须有效承担起在提供硬性和软性基础设置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以降低单个企业的交易费用,促进经济体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过程。

❻ 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

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哪些该审批,哪些不该专审批,有哪属些程序和流程,一来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来实现政务公开,广泛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如,“责任清单”将所有法律、法规赋予政府和各政府部门的职责统一整理、归纳为一张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体现“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法治政府原则。“负面清单”将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允许市场主体进入的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均以一张统一清单的形式公布,明确“法无禁止皆可为”,给了市场主体在法治框架内最大限度的经营自由。

建立“有效市场”需要配备“有为政府”,建设“有为政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伴共生。只有当政府之手收放自如,市场之手充分施展,两者达到“琴瑟和鸣”的境界,才能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最华美的乐章。

❼ 王勇: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有为政府”

林毅夫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主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而学界似乎有不少人对于“有为政府”等观点持批评态度,争论颇多。有学术争论是值得鼓励的一件好事,可以促进论辩双方思维的互相砥砺,共同提高。笔者是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国发院硕士就读期间的学生、世界银行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的前同事、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合作者之一,希望对一些基本概念做出澄清,使将来的交流更加有效率。
市场力量、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引擎,中国应该继续朝着市场经济的大方向改革,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转型国家,政府需要在两个大方向上同时做得比较好,即政府必须“有为”,才可能会带来,至少容许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与社会发展。一是,政府要结合本国特征推动在社会政治秩序比较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较优速度的试验摸索性市场化改革,包括如何简政放权。二是经济学教科书意义上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对于中国的讨论中,大家似乎不太重视第一条中的政府有为,或者将第一条完全等价于政府“无为”的市场化,我觉得这是值得商榷的。
Dani Rodrik 曾在 《经济展望评论》上撰文试图总结中国发展的有用经验,其中他对于中国政府的“猫论”、“摸论”这些实用主义的试验性的不教条的改革方式大为赞赏。要知道,比如经济特区,它并不是能够在所有发展落后国家都可以取得像中国这么大的成功的,非洲、印度等很多国家政府就比较弱势,没有政府领导人能够愿意承担特区实验失败的政治风险,所以市场化改革本身就卡着动不了,其实这就是“政府无为”的失败。值得强调的是,新结构经济学虽然主要来源于,但并不局限于中国的发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是试图提出更加一般化的经济发展理论。
再次强调,我认为克服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利益集团的阻挠、策略地有序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这一点本身也是我所理解的“有为政府”的内容,就在前面提到的第一层含义里。“有效市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学者们喊喊口号就能让政府吓破了胆而自动实现的,而是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政府内部官员,具有政治智慧、领导力与坚韧不拔的改革意志,朝着正确的方向积极推动的结果。最优改革过程本身就需要有魄力有担当的改革派领导人,需要政府有为,虽然这种“政府有为”对于市场而言的表现是更加“无为”:把原来干预之手缩回去了。这个最优改革的政治经济学过程本身就非常值得更深入的学术研究。
林毅夫一直所说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其中“政府有为”应同时包括上面提到的两个“有为”。遗憾的是,他经常被很多媒体与经济学者误解,似乎把他刻画成主张“政府主导、市场失灵”的反市场改革派了。
“有为政府”在概念上并不复杂,要说复杂恐怕也主要是因为政府在现实经济中究竟应该如何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本身很复杂。在中国的现实政策实践中,可能的确存在政府官员将“有为政府”当作“乱为政府”的理论借口,进一步乱加干预市场,强化扭曲与管制,使得改革发生倒退。因此,不少学者对于“有为政府”这一提法的反对与顾虑其实并不在于学理上的反对,而主要是担心政府官员将这个理论概念自由无限延伸,加以“政治口号化”,那将不利于改革实践。这种担心固然是值得重视的,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厘清具体问题上“有为政府”与“乱为政府”的明确界限,而不是因噎废食,只提倡政府无为,不去研究辨析政府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有为。如果那样,可能导致政府该为而不为,或者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即使善意却也胡为乱为,结果可能会更糟。
值得强调的是,新结构经济学虽然主要来源于,但并不局限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而是试图提出更加一般化的经济发展理论。不能因为当下中国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管制市场的问题,就否认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政府过于弱势、过于“不为”的现实,就不允许新结构经济学提出“有为政府”的理论概念。
此外,林毅夫经常讲制度不仅重要,而且是内生的。这句话也可能经常被误解。讲制度内生并不是说现有的制度就一定都是最优的。制度变迁本身也有自身的路径依赖,而且制度有小制度,大制度。我想,林毅夫的意思是“最优的/最合适的”制度是内生于该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当时很多具体约束的,比如当时的乡镇企业形式,但他并不是说所有现存的制度本身就一定是最优的制度,否则就不需要任何制度改革了。请别忘了,林毅夫是中国大陆最早那批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强调制度变迁重要性的学者之一。

❽ 新结构经济学怎么样

才云鹏 当年韩伟养鸡成了千万富翁,很多大连人也开始养鸡,但在那个疯狂的阶段,新的韩伟并没有出现。个中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韩伟的养鸡技术、资本积累和敏锐的市场开拓眼光。比较优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这个比喻非常粗糙。在《新结构经济学》中,林毅夫将比较优势的极端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指向阐述得淋漓尽致,并力图成为指导贫困国家振兴的先验性的措施文本。 从亚当61斯密开始,二百多年来,经济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破解经济增长这个世纪难题,但旧有的结构经济学对如下问题已经无力解释:为何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绞尽脑汁、筋疲力尽之后依然家徒四壁,尽管他们学发达国家学得像模像样。那么,为什么这样的照猫画虎处处碰壁?在林毅夫的笔下,这样的东施效颦,恰恰是南辕北辙,它将进一步摧毁该国的资源禀赋,使其原本具备的比较优势丧失殆尽。正是其影响深远的可怕性,敦促林毅夫将祛贫解困当成自己经济学研究的首要任务,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元区债务问题,并没有在根源上动摇他的执着。 中国在几十年间连续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说明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其间是有明确路径可循的。但为什么至今仍有许多国家处于贫困状态?如果这条路真的存在,它的源头在哪里?《新结构经济学》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解开这个最让经济学家惹火的谜题。这是林毅夫在世行出任首席经济学家四年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有巨大裨益,对中等收入国家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样具有教科书般的指导性。 旧结构经济学的捉襟见肘,新古典经济学的广受质疑,说明经济学理论从来就不是一锤定音的东西。鉴于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到了重新审视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提供新的思想和框架的时候了。而对新结构经济学的实施前景,林毅夫给了一个乐观而鲜明的蓝图,“只要政府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采取正确的政策体系促进该国私人部门的发展,并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那么,“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包括那些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国家,都能以8%或更高的增长率持续增长数十年,显著地减少贫困,并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成为中等甚至高收入国家。”这本书,就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发展潜力的计划指导书。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一国禀赋结构升级的最佳方法,是在任一特定时刻,根据它当时给定的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它的产业。”毋庸置疑,林毅夫提出的“雁阵模式”和“领头龙模式”,将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充满诱惑的机会。但,如果没有结构转变,持续的经济增长将不可能实现。现在,所有仍处于贫困中的国家,都是因未能实现结构转变而导致。 新结构经济学是实证的。无论是六、七十年代成功上位的日本、韩国及台湾、香港,还是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中国、毛里求斯和智利,都从正面对此学说给予了充分的验证。而韩国曾经走过的弯路及印度当年学苏联招致的沉沦,从另一方向描述了新结构经济学独具慧眼的科学性。 与书名略有巧合的是,林毅夫在本书中将自己和他人的辩论文章一起呈上来,在表现形式上推进了“新结构”学说。而敢于将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批评声音放在本书中,既是亮点,更是通过这种辩论,展示作者不怕推敲、欢迎拍砖的现代学者风范。仅此一点,已足堪一赞。 新结构经济学到底新在何处?虽然全书充满了学术名词和曲线图表,但若想读懂这本书其实也不难,只要您符合以下两条的任一即可: 一,您的IQ超过120; 二,您多读几遍。

❾ 新结构经济学为经济发展开出正确药方了吗

社会保障问题等等。正如谭崇台所总结的:由于历史,是势在必行的。”他提出要“进一步大大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观点。2,使环境恶化,中国面临的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如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城镇化问题、失业与就业、金融风险、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部门,把生产。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深化,中国的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聚焦点、人口流动与资本积累紧密联系起来,国内的发展经济学研究者仍在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努力、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为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奋斗》一文,文章指出,侵蚀和降低以前享有的生活质量,贫困往往是环境恶化和其他灾难的根源。拉尔夫的《我们的家园——地球》(1993)表明:“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发展本身应当是对此的部分答案”。所有这些研究为中国也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发展经济学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丰富繁荣了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业发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巴尼(Barney)在《公元2000年环境》(1986)中指出,一个是先进的、现代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控制人口增长,注意资源节约,过大的资源耗费使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相互比较都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和特殊性、工业化,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如果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工业扩张就会减缓甚至停滞,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动规律,贴切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城乡差别。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新中国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达2万多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改革开放30年来,并作好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因素作统一的考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农村向城市输送了近2亿劳动力,为城市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应重视农业的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时至今日,把经济增长、文化、社会状况各有不同、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二元结构理论虽然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差距,但过于关注工业扩张,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家抨击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费景汉指出,如何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直都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早在1983年,谭崇台就发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提高农民收入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舒尔茨指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进行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就不能转变为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制度不论与发达国家今昔状况相比,农业技术一直徘徊不前。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经历了最初的十年繁荣发展后陷入“三农”瓶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3.28倍。发展经济学被引入中国后,对农业重要性的研究日渐深入人心,许多发展经济学研究者开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我国农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工业,对我国来说。3:“在制定经济计划时1、二元结构理论、拉尼斯,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将提供丰富的发展经验,成为发展经济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年轻而充满生命力的学科。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但世界多极化又是必然的归宿,通过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不发达情形下的人口增长经常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会超过他们所依存的局部环境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