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中缅边境文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中缅边境文学

发布时间: 2021-03-18 20:02:15

Ⅰ 缅甸什么时候设立的文学

1942年日本侵来占缅甸后,大大摧残和破坏源了进步文学,直至日本投降后,才开始复苏。1948年缅甸独立后,民族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政府支持并发展了各种整理古典文学,翻译外国文学和研究本国优秀文艺的机构,出版了数量可观的各种丛刊和读物。自1949年起缅甸设文学奖,奖励新创作的优秀文艺作品。

Ⅱ 缅甸的实验文学运动的作品有着怎样的风格

仰光大学的一些师生发起了一场实验文学运动。代表人物有德班貌瓦、德格多貌丹新、佐回基、敏杜温等。答实验文学运动没有强烈的反殖民主义的性质,但这一派作家抛弃了传统的创作方法,趋向浪漫主义。他们的作品简明、清新、朴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直到现代仍有巨大的影响。

Ⅲ 求一部小说,第一人称的,内容大概是男主在缅甸生活了七八年,有个情节好像是认识男主的一个妇女想把自己

异界之重生战斗

作者: 墨夷

简介:
身为宇宙中最高生命体,本可以随心所欲,他远远凌驾于神之上,却因为迷茫,选择了封印自己,从新投胎,去尝试随机生命体的生活

Ⅳ 知青在缅甸的小说! 前几天看过一段给忘记书名字了,主角名字叫啥关

是科技王座 猪脚叫关飞

Ⅳ 缅甸文化知多少

缅甸文化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缅甸各民族的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风俗习惯等都留下佛教文化的烙印。近现代以来,缅甸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缅甸独立后,始终维护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目前传统文化在缅甸仍有广泛影响,占据主导地位。
缅甸文化机构和设施
1、国家舞剧团(Division of Theatre,Department of Fine Arts,Ministry of
Culture)始建于1962年,该团在国内重大节日时的文艺演出及外国领导人来访时的专场演出中受到好评,曾出访中国、印度、泰国、孟加拉、尼泊尔、朝鲜、澳大利亚和苏联。
2、仰光音乐舞蹈学院(State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Yangon)该校成立于1952年,学制三年。设有声乐、器乐和舞蹈三个系。
3、曼德勒音乐舞蹈学校(State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Mandalay)1952年成立,设有舞蹈系和音乐系。
4、仰光美术雕刻学校(State School of Fine
Arts,Yangon)1952年建校。设有美术和雕刻两个专业,学制三年。美术系学生学习专业有西方美术画、缅甸美术画和装璜艺术,雕刻专业学生既学习木雕,也学习石雕和泥塑。
5、曼德勒美术雕刻学校(State Schoo1 of Fine
Arts,Mandalay)1952年建校,学制三年,教授油画、水粉画、缅甸传统美术及雕刻等课程。
6、文化大学(Cultural
University)1993年9月24日正式开课,校址设在首都仰光德贡区。设有文学士学位,学制四年,主修课程有音乐、戏剧艺术、绘画、雕塑,必修课程为:缅甸语、英语、数学、历史、地理和综合科学。
7、国家剧场(Nationa1
Theatre)缅甸国家剧场由中国政府援建。1988年3月1日开工,1990年12月竣工。国家剧场位于仰光市苗马路东侧,占地8.57英亩,建筑面积11003平方米,1500个坐席,设有舞台、化妆室、排练厅、贵宾接待室、同声传译室、电影放映室、水电、空调等,是一座多功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剧场。
8、国家图书馆(Nationa1
library)成立于1952年,它的前身是1883年2月21日在仰光成立的巴纳特(英国人)私人图书馆。馆藏古代贝叶书1万多册。
9、国家博物馆(Nationa1
Museum):坐落在仰光市啤路66/77号的新国家博物馆1997年8月对外正式开放。该馆是一座宽200英尺长380英尺5层楼建筑,主要展品有:史前、早期史及自然历史;历代缅王宫廷宝座;古代帝王甲胄和各民族服装;古代文字和珍贵手迹;传统乐器;宗教雕像;缅甸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及民族文化和缅甸历代宫廷珍宝。目前,该馆已成为外国游人参观游览的主要项目之一。
10、昂山博物馆(Bogyore Aung San
Museum)设在仰光市昂山将军故居,馆内展有反映昂山将军生平的各种图片及1947年7月19日与昂山将军同时遇难的缅内阁官员的生平介绍和遇难模拟现场。
11、缅甸的半官方文化机构主要有缅甸电影协会、缅甸音乐工作者协会、缅甸文学与新闻工作者协会、缅甸传统艺术工作者协会、缅甸戏剧工作者协会等。
【新闻出版】报纸均为官办,全国发行的报纸有3种:《缅甸之光》缅文版、《缅甸新光》英文版和1992年9月复刊的《镜报》。地方性的报纸有仰光出版的《首都报》、曼德勒出版的《曼德勒报》和《雅德那榜报》3份。此外,全国还有约140种杂志和期刊,较著名的有《妙瓦底》、《秀玛瓦》、《威达意》、《视野》和《财富》等。
缅甸通讯社为国家通讯社。
缅共有电视台5个,包括缅甸之声电视台、妙瓦底电视台、MRTV—4、Myanmar
International(MI)(原来的MRTV—3)、Skynet—TV。共有7个广播电台,包括City
FM、曼德勒FM、八大玛雅FM、瑞FM、彬萨瓦底FM、茄丽FM、蒲甘FM。

【缅甸宗教】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90%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的人信仰基督教,3.7%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
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灵论。
缅甸的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佛教不但是缅甸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经文,尤其是《吉祥经》,是缅甸人民的生活哲学,深深地印人人们的心灵中。缅甸人日常生活中参神拜佛是常事,而且,要求信众一路赤脚走去,不允许穿鞋或袜子。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的举动,如不能跨坐佛像上拍照等,这些行动会慧来麻烦,甚至被判刑。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在缅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须人寺庙当一段时间的和尚,过静修生活后才能还俗结婚。缅甸人对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来化缘,他们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财物送给和尚。缅甸人虔心向佛,以至于民风淳朴、和善,社会犯罪率比较低。缅甸佛家人绝对不杀生,但可以食肉滋养身体。

【缅甸音乐】缅甸音乐受到中国和印度的双重影响。早在9世纪时缅甸的骠国王就曾派遣了30多名艺术家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20多种乐器,10几种乐曲,在唐朝的首都长安举行了成功的演出,著名诗人白居易也为之感动,写下了动人的诗篇“骠国乐”,诗中写道:“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这说明古代缅甸的音乐舞蹈艺术很有特点,并且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写下了千古绝句。缅甸北部民族与中国云南少数民族在各方面都比较接近,艺术方面也有相通之处。缅甸中南部则受印度文化的影响较深。缅甸的古典戏剧、舞蹈大都与印度的史诗“罗摩衍那”的故事有关。缅甸古典音乐中的调式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喜庆,悲哀、婚礼、葬礼等均应采用不同的调式。
虽然缅甸音乐受到中国、印度的影响,但具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方面还是独一无二的。缅甸的音律与12平均律不同,与中国、印度的音律也有差异,缅甸音阶中的第3音,第7音低,第4音偏高,是其基本特点,一般采用五声音阶较多。此外,不同的调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尼因龙调式要在宫庭音乐中特别是皇帝出场时采用,锡基调式则用来表现哀怨、悲伤的情绪。黑包欧扁调式用于敬神迎宾等。缅甸歌曲、器乐曲中的节拍重音常常是前弱后强,并落在偶数节拍上。掌握节拍的必备乐器是西(一对金属小钹)和瓦(用竹或木制的一副拍板)。缅甸人喜爱自然、纯朴、的民族唱法,他们不重视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度,而刻意追求表现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并常常采用轻声吟唱的方式。
缅甸音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它的乐器和器乐。缅甸最主要的民族乐器是弯琴(缅语为桑柯)这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型竖琴,我国唐朝时称它为风首箜篌。弯琴的外形很美,高高耸起的弯曲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它的共鸣体是用一块木头雕成的,形状像一条船,上面蒙上一块红色的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和穗子,使这件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弯琴的琴弦一般是13根至16根,按五声音阶定音,音乐家将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它最早的用途是为歌唱伴奏。现在常独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弯琴的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在缅甸,不仅是音乐家会演奏弯琴,广大的知识分子又都以会演奏,欣赏弯琴音乐为自己必需的文化修养。而且弯琴的音乐特点、音色影响了缅甸整体器乐风格。其实弯琴本来不是缅甸乐器,它起源于古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经过阿拉伯、伊朗、印度、(或印尼)传入缅甸,但其他地方都已失传,只有在缅甸得以保存,并得到了发展,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古代乐器的一件活化石。今天弯琴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仍然十分活跃,有时还与小提琴和围鼓合奏,既保持自已的风格,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除了弯琴外,围鼓(缅语为帕特瓦因)也是缅甸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世界上鼓的种类不可胜数,但多为掌握节奏之用。而围鼓却是演奏旋律的,标准的围鼓为21个,音域达4个八度(按5声音阶排列)。这种形体细长的鼓挂在一个圆形的木围栏的内侧,围栏上精雕细刻,用水晶玻璃镶嵌,十分华丽,鼓手坐在围栏中用双手击鼓演奏,每个围鼓鼓皮上还粘有巴沙(用糯米饭和树木灰制成的混合物)。巴沙能调节鼓的音高和音响。围鼓的音色因此变得十分动人,除了能发出凄婉含蓄的音响外,还能发出滴水似的滑音效果。
围鼓不仅能独奏,而且形成了以围鼓为中心的围鼓乐队(缅语为赛因瓦因),它包括了围锣、芒锣、钹、木梆子、唢呐、笛子等。除弯琴、围鼓外,竹排琴(缅语为巴德拉)也是一件缅甸乐器中的珍宝。竹排琴采用20多块长短不同的竹板用线穿在一起,然后挂在一个船形的共鸣体上,演奏者用两根头上包有毛毡的车轮形小木锤敲击。竹板的选材,制作是很严格、细致的,初采的竹板要经过处理、存放三年后才能制作,做成的竹排琴音高稳定音色柔美,不会开裂。竹排琴的共鸣体是用木制成的船形体,在它的表面常常精雕细刻,并用宝石,水晶镶嵌,十分华美。作排琴的音色柔和抒情,常和弯琴一起合奏,是缅甸室内乐的主要乐器。围鼓则多用于室外,各种佛事活动,喜庆节日,戏剧舞蹈都离不开围鼓乐队。

Ⅵ 找本在缅甸抗日的小说

红岩。。。绝对是抗日的书籍,我们老师让我们看到崩溃。。。但不可否认,此书确实很有价值,值得一看。

Ⅶ 近代缅甸文学涌现出哪些现实主义作家

先后抄涌现的著名作家有:吴腊、列袭蒂班蒂达吴貌基、比莫宁、摩诃瑞、瑞林勇、达贡钦钦礼、德钦巴当等人。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体现了人们反帝、反殖、要求自由、民主、独立的愿望。吴腊的小说《瑞卑梭》,揭露了西方文化对缅甸社会,特别是对某些青年的不良影响,表达了缅甸人民维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感。列蒂班蒂达吴貌基的历史小说《那信囊》、《达彬瑞蒂》也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Ⅷ 20世纪50年代缅甸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20世纪50年代的缅甸文坛相当活跃,出现了大批深受读者欢迎的小说、诗歌、戏剧等。在优秀的小说中,林勇迪伦的《公仆》(1954)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通过一雇农自述其在生活中的困苦挣扎和悲惨境遇,控诉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迫害以及社会的黑暗。女作家加尼觉玛玛礼(1917—)的《不是恨》(1955)描写一个羡慕虚荣的姑娘成为西方文明生活牺牲品的悲剧。还有吴登佩敏的《旭日冉冉》(1958)和八莫丁昂的《鄂奥》(1961)都出色地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缅甸的独立斗争。这些作品笔调清新、刻画细腻、形象鲜明,标志着缅甸现代小说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Ⅸ 20世纪30年代缅甸文学发展代表人物及背景是怎样的

20世纪30年代初,仰光大学的师生在文学艺术界发动了一场历时10年之久的“实验文学回运动”,它是缅甸新答文学高涨的重要标志。缅甸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德班貌瓦(1899—1942)、佐基(1908—)、敏杜温(1909—)等。由于这些参加者社会地位的局限,“实验文学运动”没有明显的反帝、反殖倾向。但是这些作家热爱本民族的文明,提倡发扬缅甸文学的优良传统。他们冲破了封建思想和旧的创作方法的束缚,写出了许多风格清新、质朴、简练,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佳作,一扫消闲文学的不良风气,在缅甸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以德班貌瓦的创作最具代表性。他不仅发表了不少文章批评殖民者轻视缅甸民族文学的政策,而且擅长以一种介乎小说与特写之间的文体来反映社会生活。如描写区长大人乘坐的官船“岗哨号”所到之处,穷苦百姓惊恐万状生怕被抓去法办的《“岗哨号”汽船》;揭露殖民主义教育实质的《失业者》;批判殖民者伪民主手段的《投票之前》等,都是缅甸现代文学中的名篇。

Ⅹ 20世纪20年代缅甸文学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是什么

20世纪20年代,缅甸现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家是德钦哥都迈(1875—1964),他既是投身回抗英、答抗日,争取祖国独立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以文艺为武器,开创反殖民主义文学的旗手。他的长篇小说《嘱咐》(1915),描写了人民的风俗、文化及反帝爱国斗争,非常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被誉为缅甸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他满怀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激情,巧妙地写下许多诗歌与散文间杂的文体——“注”,其中尤以《狗注》(1925)最出色。这些长篇诗主要批判、讥讽英国殖民当局和出卖民族利益的败类,歌颂农民起义、学生罢课等正义斗争。1950年,他被缅甸政府授予“文学艺术卓越者”的称号,并于1955年获苏联斯大林和平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