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麻烦发我一份
已发。。。
B. 如何评价李俊慧的《经济学讲义》
李俊慧的《经济学讲义》一书,大多结论引自张的观点,文风却是小学老师灌输的方式,把别人的结论拿出来当自己观点来批驳前经济学大师以及巨著的方式,本人不敢苟同。虽然古典经济学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并不能抹杀前人的贡献。缺乏辩证,通篇立论定义在自私的这一前提下,是一叶障目了。读者不如直接去看《经济学解释》对自利行为的定义,以免被李俊慧误导。
若读者对张五常感兴趣,亦可以从多角度了解一下杨小凯对张五常的评价。
关于杨小凯对经济学的贡献,从他曾获得两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可知。
现在的主流是讲新古典经济学。基本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开始,经济学上有一个说法叫边际革命。杰文斯和欧洲其他经济学家把微积分引入到经济分析里面,实际上新古典成为边际学派的源头在这儿。1776年的国富论是现代经济学鼻祖,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焦点不一样。古典经济学中斯密强调分工的作用,而新古典就转向了,关注资源稀缺性和分配的问题,资源是给定的,比如这块土地,到底是生产粮食、工业品还是建房子呢?这块土地多生产粮食,那生产工业品或者建楼房资源就会减少,都是这种在边际上面的调节。杨小凯做的新兴古典的工作,把新古典有关资源分配核心的东西纳入到分析框架里面,把这两块统一在一起。杨小凯的贡献使经济学的定义发生了差别。主流经济学的定义是研究资源稀缺性的一门学问,杨小凯是这样定义的,经济学应该是研究不同经济活动之间的冲突的一门学问,把资源稀缺性统一在里面,传统新古典,收入是给定的,口袋里面有一千块钱,到底买衣服还是买粮食,有一个选择,涉及到边际成本的问题。生产方面,产量给定,到底是多用机器设备还是多用劳动力,也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资本和劳动都要考虑,都是边际问题,都是变量大于零的,产量对资本K和劳动L进行边际调节在数学上是可为的,可求导的。在资源给定的情况下,比如说现在这块土地是生产粮食还是工业品,也是边际上的调节。在交易方面新古典讲的是价格,侧重资源稀缺性给定时,讨论边际的分析范式。
模型核心——分工带来的正效益须超过交易费用带来的损失
新兴古典经济学要把资源稀缺性这一黑箱打开,这就回到亚当斯密的思想,因为亚当斯密的思想核心就在于分工可以降低资源稀缺性。杨小凯抓住了一处两难的冲突——分工和交易费用之间是存在冲突的,所有的模型里面肯定包含着这一冲突,这也是符合经济直觉和现实的观察。生产分工跟专业化相关了,肯定产量会提高;分工市场有交易,有交易就有交易费用,会抵消分工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到底分工结构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获得的正效益必须要超过交易费用带来的损失,这是模型里边最核心的一点,这样就可以探讨分工为什么会演变。杨小凯提出问题:分工是如何产生的?而斯密仅仅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尽管在国富论里斯密提到有些产业设在港口和海滨是为了节省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实际上没有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到后面经济学从边际革命到新古典都把这个问题忽略了,因为很多问题没办法解释。专业化选择和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分工网络规模,反过来,专业化规模和分工网络模式决定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体,是硬币的两面,阿里巴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既然供给和需求是一体的,如何在经济学模型里边刻画呢?杨小凯给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工具。
C.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书与得到里的音频课程有什么区别
1.现代经济学主要模仿的是物理学
2.经济学的核心: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3.经济学与数学:抛弃高等数学,学习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同济五版)-简易常微分方程+定理证明
D. 求完整版的李俊慧的经济学讲义上下两册,谢谢
还是买书吧,电子版多看阅读有,要钱
E. 经济学课用的都是高鸿业和曼昆的教材,有别的书推荐可以自学吗真心觉得经济学经济分析很有用
关键是自学的目标是什么?是了解经济学还是就是考试,要考试的话把习题回做好就行了。了解经答济学的话曼昆的教材很不错,比高鸿业的强多了,基本是本科经济学“最棒”的教材,个人认为除了李俊慧的<经济学讲义>。一定ok。
要是不求大成,读读亚当斯密,马歇尔,弗里德曼,高斯,阿尔钦等都很好。货币理论要读向松祚和蒙代尔。
F. 经济学讲义 李俊慧 百度云(txt 或pdf)收到会追加谢谢
出版日期不同的两个版本
G. 什么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
★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最新力作,总结多年探讨中国社会基本问题之思想成果★关注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求解中国人的正义诉求与幸福生活来源★附赠作者亲绘课程配套全彩“心智地图集”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每一个人或绝大多数人是否感觉幸福。我这部讲义,不仅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而且是关于中国人怎样可以生活得更美好的讲义。也因此,这部讲义是我关于“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长期探讨的最近一次总结。——汪丁丁本书以汪丁丁教授于北京大学开设“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汇集多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及制度改革前景的思想成果。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核心议题——正义,具体包括正义理论中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纠缠、正义观念的发展史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的关系等主题,并重点关注艾智仁、奈特与布坎南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和贡献。同时,作者以跨学科的视域、思想史的方法,梳理了“正义”的实践智慧,最终将全部的理论探讨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剖析与未来变革方向的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