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金融学论述题:试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来说是三大传统政策工具,这三种工具也各有不同,首先,调整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应比较巨大,产生的影响往往超过预计,所以轻易不应调整这个指标,其次,再贴现率的调整会在货币投放上产生乘数效应,而不是直接减少货币量的调整金额,最后,公开市场操作往往是发行央行票据,或是赎回央行票据,对市场产生的影响最为温和,更因为属于市场行为,所以适合较为频繁的使用而不至产生大的震动或超调现象
⑵ 考研金融学的简答题和论述题应该怎么回答
直接回答吧。参考一下
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是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是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⑶ 金融专业论述题
货币政策四个最终目标要同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专。(总)
1物价稳定和属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此消彼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因此,要维持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就要牺牲一定的物价稳定;而要维持物价稳定,又必须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业率为代价。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两者根本上是统一的,但如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不正确,比如以通货膨胀政策刺激经济,暂时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但最终会使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如果经济迅速增长,就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进口贸易增长,导致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须压缩国内需求,而紧缩货币政策又同时会引起经济增长缓慢乃至衰退。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为了平抑国内物价,增加国内供给,就必须增加进口,减少出口,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之,略,一样。
总之,实际经济运行中,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非常困难,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目标是,要根据国情,在一定时间内选择一个或两个目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⑷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论述题)
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变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投资,减少企业的资金压力,能过促进经济增长避免经济陷入衰退。由于明年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因此2009年将仍然执行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
⑸ 金融学论述题(500字):谈一谈中央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演变。
500字给5分? are you kidding me
⑹ 金融学问答题一道
这是个博弈论的题目,应该是西方经济学的哈,金融学貌似没有吧,呵呵,说题目了
------------------------
(1)如果两个同时作决策且采用极大化极小(低风险)策略,一个公司为其任何决策测定最差的结果,然后在这些最差的结果中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如果A公司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如果B也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则最差的收益就会出现:A的收益将是30。如果A公司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如果B也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则最差的收益就会出现:A的收益将是20。如果采用极大化极小策略,A就会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如果B公司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如果A也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则最差的收益就会出现:B的收益将是30。如果B公司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如果A也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则最差的收益就会出现:B的收益将是20。如果采用极大化极小策略,B就会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所以,A和B都会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即(30,30)。
(2)如果厂商A开始计划并能先实施,它将会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因为它知道厂商B 将会理性地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因为B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的收益将是35,大于它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所得收益30,而A将得到50的收益。如果厂商B开始计划并能先实施,它将会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因为它知道厂商A 将会理性地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因为A选择开发低速、低质量的系统(L)的收益将是40,大于它选择开发高速、高质量的系统(H)所得收益30,而B将得到60的收益。
纳什均衡是仍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但是通过上面我们看懂啊,随着顺序不同,2个厂商都会改变自己的策略(都是首选的时候就高端,次选的时候就低端了),所以这不是一个纳什均衡了~~
⑺ 金融学论述题:试比较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就属于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法宝”: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1、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向中央银行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被称为再贴现(Rediscount);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以及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它有以下特点:(1) 一种短期利率。因为中央银行提供的贷款以短期为主,申请再贴现合格票据,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最长期限也在1年之内。(2) 一种官定利率。它是根据国家信货政策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3) 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兰银行贴现及放款有多种差别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现贴现利率为最低标准。优点:一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二是能产生一种“告示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2、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优点:一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法律效力,这种调整有强制性;三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缺点也主要是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3、公开市场政策。所谓公开市场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优点: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主动权”,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主动出击”而非“被动等待”;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优越的。缺点:一是对经济金融的环境要求高。公开市场业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个高度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其中完善包括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二是证券操作的直接影响标的是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还只是起间接的作用。货币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宝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原理:1、再贴现。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2、存款准备金。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或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响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
⑻ 【金融学基础】4个论述题,请高手进来解答~
1.促进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一种有利于富裕阶层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较高,因此,通货膨胀会通过提高储蓄率促进经济增长。
较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导致生产性投资下降。
通货膨胀会降低投资成本,诱发过度的投资需求,从而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降低金融体系的效率。
持续的通货膨胀最终可能迫使政府采用全面的价格管制措施,降低竞争性和经济活力。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失业基本没有影响。
菲利普斯曲线就是反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的一种曲线。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
通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来减少总需求,降低物价水平。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出售政府债券
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三)紧缩性收入政策
通过控制工资的增长来控制收入和产品成本的增加,进而控制物价水平。
(四)价格政策
通过一定的手段限制价格垄断,来避免抬高物价。
(五)供给政策
通过降低税率,刺激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
2.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最活跃、最有渗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产要素交换的媒介,使资金在部门间、地区间、经济单位间流动,因而也是打破封闭、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3.三大法宝
1. 存款准备金政策
2. 再贴现政策
3. 公开市场业务
(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
(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
(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作用过于巨大,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都太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中央银行因此有将准备率固定化的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在商业银行有大量超额准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会将超额准备的一部分充作法定准备,而不收缩信贷规模,这就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