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自我批判文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自我批判文学

发布时间: 2021-03-17 23:10:32

Ⅰ 读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谈谈对自我的认识

论“浮士德”精神与自我的生命历程
十九世纪德国的文化精神一般又称之为"浮士德精神",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伟大的歌德,他的巨著《浮士德》把十九世纪德国文化的精神,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形象化地描绘出来,可以说《浮士德》是人类精神的史诗性写照。因此,浮士德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它就远远超出了诗剧《浮士德》特殊的文学性,特别是超出了其主人公浮士德的个别意义,而获得了一种绝对超越的意义。当然,浮士德精神不能脱离《浮士德》,但它并不单纯是其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所谓浮士德精神不但超出了《浮士德》,而且超出了十九世纪的德国文化,而提升为一种绝对的精神,它是人类精神在特定历史时代中的绝妙写真。本文的分析不拘泥于这部耗费歌德六十年心血之作的具体细节,而从总体上把握《浮士德》的精神。
生命是一无限的生命,生命的无限性也就是精神,这种无限性曾在基督精神中得到表达,近代人文主义在批判基督教的同时却把无限性抛弃了,因此,十九世纪德国文化的首要任务便是重建生命的无限性。但是,由于近代的有限精神是从基督精神的分裂中涌现出来的,因此,无限精神的重建不可能简单地回复到基督精神,如果这样,就会重蹈覆辙,再次分裂为彼岸和此岸两个世界。显然,德国精神要重建生命的无限性,不能走这条重复的老路,那么,无限性又在哪?显然,当盲目寻找无限性时,我们的立脚点是错误的,现在,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设定一个立足点,问题也就解决了,为什么自我要采取非此即彼的方式去寻找生命的无限性呢?为什么不能在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的统一中寻找生命的无限性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即在此,基督教和近代人文主义之所以没能达到精神的内在统一性,即因为它们总是处在分裂的境况并采取非此即彼的方式去克服分裂,一个站在彼岸世界,一个站在此岸世界,相互冲突、相互博斗,其结果是它们没能真正克服自身的内在分裂,没能寻找和创造生命的无限性。其实,自我在其创造性的活动中,无论是在彼岸世界还是在此岸世界,已经把生命内在的无限性树立起来了,现在,自我所要做的,便是把自己从二元分裂的基督精神或近代人文精神中抽取出来,直接在现实世界确定其生命的精神性和内在的无限性。因此,当自我这样做时,它就必须打破旧的二元分离的起点,打破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理想与现实的二元分裂,而寻求一个统一的起点,即在这个起点上,既包含着彼岸世界,又包含着此岸世界,既包含着神性的理想性,又包含着有限的现实性。
显然,浮士德精神的首要任务既不是外在地追寻那个飘缈的绝对而失去自我,也不是沉溺于感性的享乐而不能自拔,而是在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在自我的活生生的追求和创造中,在生命历程的展开和发展中,展现一个无限的精神本质和一个绝对的神性意识。因此,自我之为生命的起点,现实生活之为生命世界的起点,就获得了另外一种意义,现实的、有限的自我并不单纯是一些个别的、微不足道的自我,现实生活也并不单纯是一种营营苟苟的生活,在这些有限的自我和有限的生活中,一个无限的、绝对的精神本质存在着,绝对的东西并不是自我之外的一个什么彼岸的东西,它其实就在现实的自我和现实的生活之中。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有限与无限、人性与神性在此就获得了内在的统一,它既是有限世界、有限生命,又是无限世界、无限生命,这个集有限与无限、个别与绝对于一身的起点,就是德国精神的起点,也是浮士德精神的起点。
由此可见,浮士德精神的起点虽然从表面上看也是一个现实的自我,它与近代人文主义的自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其实两者有重大的差异。浮士德精神中的自我早已不再是那个单纯沉浸在一己之私的有限自我,而是一个无限的、具有绝对不安灵魂的自我,一个一直在寻求超越、寻求终极归宿的自我,一个永不满足的自我。所谓不满足,就是不受限制、无所限制,就是无限,因为这里的不满足,不是数量上的不满足,而是本质上的不满足,是人类固有的本性上的无限渴求。此外,浮士德精神起点上的那个永不满足的自我,虽然具有生命的无限性,但是,这个无限性又与基督精神的那个无限性有所区别,浮士德不同于中世纪的圣徒,他是一个现实的个人,他的世界不在缈茫不可企及的天国,而是现实的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浮士德精神中的无限性不是纯然彼岸世界的无限性,而是此岸世界的无限性,就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自我之中。我们看到,浮士德精神的无限性在《浮士德》开篇通过两个意味深长的赌赛展示出来,这两个赌赛(上帝与魔鬼、魔鬼与浮士德)在此早已不再是一个游戏,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通过它们,人类生命的无限性得以揭示。

将浮士德的生命展现为一个历程,这并不单纯是由于诗剧文学情节的需要,在此,生命历程也不单纯具有文学性的意义,文学的情节性只是它的外在形式,从根本上讲,浮士德之生命历程,乃是精神的必然,当精神把绝对本质把握在胸时,历史也就必须从中流溢出来了。因此,生命之魔性的深度,必然决定了诗剧历程的长度,精神自身分裂的愈深愈烈,那么,生命历程的展现也就愈深远,愈艰巨。当浮士德作为一个积极的生命投身于现实世界时,他就势必要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态度去承担自己的历史重负。浮士德一旦从书斋里走出来,就进入了生命时间之流,所谓生命的超越,并不是如佛陀所言的那样从生命时间超拔出来,相反,超越就是进入时间之流,在生命时间的洪流中体验和创造,正象浮士德所唱的:

"我要投入时间的激流!
我要追逐事变的旋转!
让苦痛与欢乐,
失败与成功,
尽量互相轮换;
只有自强不息,才算得个堂堂男子汉。"

但是,问题在于生命还不能单纯停止在时间形式上,或者说,生命要成为精神,它就必须使时间上升到历史。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如生命就其自身来说还是抽象的一样,时间之为生命之流溢,它也是抽象的。生命如果不上升为精神,这个生命就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个体的生命,还不具有绝对无限的意义。同样,时间不上升为历史,那么,它也只是一种抽象的、个体的时间。当我们抛开一切背景来考察一个自我实现的个体时,生命和时间相应来说是可以作为尺度和形式来衡量的。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个自我,他一生从事了多少生命的追求和创造,展现了多少光辉性的事业,当我们这样做时,一切都是封闭的,就像在修道院中去考察一个苦行僧的生命历程一样。但是,时间之所以为时间,在于它是敞开的。因此,一个自身封闭的、与世无争的苦行僧的生命如果说有一个历程,那最多也只是一个孤苦寂寞心灵的历程,而一个没有渗透了时代与社会的心灵,如果说还是一个心灵的话,那也只能是极其抽象的和干瘪的。浮士德显然不是这样一个孤苦寂寞的心灵,他的生命是新鲜活泼,威武雄壮的,他不但不逃脱现实,不逃脱社会,不排斥群体,相反,他的生命就在于他的现实活动和社会改造之中,他的欢乐就在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旅途当中,正象他所唱的:
"我要委身于最痛苦的享受,委身于陶醉沉迷,
委身于恋爱的憎恨,委身于爽心的厌弃。
我胸中已解脱了对知识的渴望,
将来再不把任何苦痛斥出门墙,
凡是赋予整个人类的一切,
我都要在我内心中体味参详,
我的精神抓着至高和至深的东西不放,
将全人类的苦乐堆积在我心上,
于是小我便扩展成全人类的大我,
最后我也和全人类一起消亡。"

我们看到的这个浮士德,俨然不是中世纪的僧侣,而是一位勇于投身于社会并在其中创造和自我实现的资产阶级的斗士。近代资产阶级以改造世界为已任,浮士德作为其代言人决不可能囿于自己一己的自我,他必然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从事于社会的改造,把小我扩展为大我,把小世界扩展为大世界。因此,浮士德抱着如此的信心投身于生命之流中时,他的历程也就从时间扩展为历史,也就是说,浮士德的生命历程不单具有时间的意义,而且具有历史的意义。所谓历史的意义,指在历史中展开的生命不再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自我,而是一个不断在对象化自己,不断在创造和实现的自我,这个自我虽然具有个体的形式,虽然也是一个有生有死的自我,但这个自我早已溶汇于人类社会的洪流之中,早已统一于人类整体的历史进程之中,而这样,一个历史的生命也就提升为精神。

Ⅱ 文学批评中的34种文学批评方法

1、 文学批评的五种形态
1) 伦理批评:伦理道德为标准;“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
2)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根源与社会意义;“知人论世”“种族、环境、时代”
3) 审美批评:情感体验与美感价值;印象主义
4) 心理批评: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形式心理的论析
5) 语言批评:语言本体论,语言本文结构论,语言艺术技巧论
2、 文学活动与批评途径(方法、范式)
1)文学与世界——社会文化批评——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本质论
2)文学与作家——创造主体批评——心理批评、女性批评 创造论
3)文学作品 ——艺术本体论 ——语言批评、结构主义 作品论
4)文学与读者——接受反应批评——审美批评、结束美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 基本范式 具体方法
说明:
其一,批评形态或批评途径范式与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活动是相对应的。
其二,一部文学理论就是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它实质上阐明了四大批评途径及相应的批评方法的基本理论。
(三)社会文化批评
1、社会—历史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是当今批评类型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方法体系,也是人们最熟悉的、惯用或滥用的批评方法。同时,它又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体系。
司各特:“据埃德蒙·威尔逊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历史批评源于18世纪维柯对荷马史诗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腊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但使之完全确立的则是一位叫丹纳的法国人,他的名言是:文学是时代、种族和社会环境的产物。”真正使社会—历史批评获得广泛而有成效的运用的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
1)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
认为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
2)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
评判尺度主要是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如鲁迅:“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3)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操作
其一,对文学作品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
其二,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
其三,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作家的关系
2、道德批评
道德批评主张将文学和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
道德批评的基本特征如下:
1)强调文学的道德作用
《毛诗序》:诗可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新人文主义”白璧德:“需要尽可能地澄清那种以为内心生活所最终赖以存在的克制原则只不过是教条和传统的想法,而肯定克制原则是一个心理上的事实,并且还是一个既不‘冷冰冰’,又不‘粘糊糊’的事实”,从而批评浪漫主义强调情感,否定克制,造成精神混乱。他认为文学批评的意义就是“作出最终为世间良知所认可的判断”。
2)注重文学作品道德内容的阐释和评价
蒋大器评《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
3)考察作家道德和创作的关系
孔子《论语·宪问》:“有德者必有言”
徐干《中论》:“艺者,德之枝叶也;德者,人之枝干也。盛德之士没,文艺必众。”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心声心画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约翰逊:“一个作家的职责历来是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公正则是一种不依附于时间和地点的美德。”
劳伦斯:“一部长篇小说,如果揭示了真正的鲜明生动的关系,它就是一部有道德的作品,不管它里面包含一些什么。”
(四)创作主体批评
主要有精神分析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如下:
1)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
司各特《西方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用D·H·劳伦斯的话来说,作家在作品中‘掩藏了他的病态’,批评家于是成了分析家,以作品为症状,通过分析这种症状,发现作家的无意识趋向和受到的压抑。”
2)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
拉甫涅列夫《第四十一个》中红军女战士马柳特卡看到白匪中尉那双碧蓝的眼睛时,莫可名状的冲动突破了她意识和理性的堤坝,而最后开枪打死了情人兼敌人。在自我的调节下,本我终于被压抑,以责任、荣誉的名义出现的超我控制了意识。
3)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
精神分析批评认为,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些显在的情节,而这些情节下面隐藏着的内容则是关于性欲的。水池、山洞、门户等凹陷的形象被认为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山峰、塔、旗杆、剑等带尖端的东西被认为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舞蹈、骑马、飞翔、锯木头等被认为是性快感的象征;截肢、伤残、失明等象征着阉割,等等。
4)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
荣格分析小诗《逐日的飞蛾》:
在太阳和飞蛾的象征下,我们经过深深的挖掘,一直向下接触到人类精神的历史断层。在这种挖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深深埋藏着的偶像——太阳英雄。“他年青英俊,头戴金光灿烂的王冠,长着明亮耀眼的头发”,对一个人短促有限的一生来说,他是永远不可企及的;他围绕大地旋转,给人类带来白昼与黑夜、春夏与秋冬、生命与死亡;他带着再生的、返老还童的辉煌,一次又一次地从大地上升起,把它的光芒洒向新的生命、新的世纪。

(五)艺术本体批评
1、俄国形式主义
2、英美新批评
3、法国结构主义
(六)接受反映批评
接受反映批评的理论特征:
1、对读者性质的重新认识
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读者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会意义、审美价值乃至潜在的意义都需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才得以实现。
2、突出文学文本的未定性
伊瑟尔的“空白”理论:空白是交流的基础,没有空白就没有交流的必要;同时空白又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它作为读者想象的催化剂,将促使读者补充被隐藏的内容,干预或调整已建立起来的联系。
文本的未定性不仅存在于文本结构之中,也存在于历史之中。文本的全部潜在效能决不会在一次或几次阅读过程中完全被实现,每一次具体的阅读只能发掘文本的部分潜能。
3、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

Ⅲ 什么是文学批判,什么是自我批判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评
作者:吴秀明,李杭春 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ISBN:7308042901
字数:847000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定价:38 元
内容提要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成为汉语言文学下一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各类带着特定时代烙印和编选者对于文学史的理解和品味的作品集或作品选层出不穷。我们这一次的编选同样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为对象,原则上则基于我们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理念的理解,并结合21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实际,在总体上把握和体现出:1、体系性。2、经典性。3、当下性。
在上述“体系性”、“经典性”、“当下性”的总体原则之下,我们这部作品选评的编选体现了以下特色:
一、分类。跟大多数文学选本一样,我们也按文体分类。
二、评注。为作品作评实在有些冒险——谁都清楚文学作品的阅读本来就是一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人行为,何况一时代还有一时代的读法,今天的评议明天作古,在文学批评中亦是让人无可奈保的事实;作注就更危险——如果注错了呢。
三、短篇为主。作为一个选本,篇幅之有限不言而喻。
目录
叙事篇
包天笑 一缕麻
鲁 迅 狂人日记
风波
孤独者
奔月
郁达夫 沉沦
茑萝行
丁西林 一只马蜂
废 名 竹林的故事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
倪焕之中(存目)
凌叔华 酒后
蒋光慈 鸭绿江上
王鲁彦 菊英的出嫁
欧阳予倩 潘金莲
沈从文 萧萧
施蛰存 梅雨之夕
柔 石 为奴隶的母亲
巴 金 哑了的三角琴
家(存目)
寒夜(存目)
张恨水 啼笑因缘(存目)
穆时英 上海的狐步舞(一个断片)
茅 盾 春蚕
子夜(存目)
曹 禺 雷雨(序幕、第一幕)
李劼人 死水微澜(存目)
夏 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徐 訏 鬼 恋
萧 红 后花园
呼兰河传(存目)
丁 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钱钟书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围城(存目)
苏 青 蛾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张爱玲 花凋
路 翎 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猪
财主底儿女们(存目)
冯 至 伍子胥
抒情篇
批评篇
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学习指导 2008/01/25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的考试内容按考试大纲规定,分为课文阅读分析和课外作,品阅读分析两部分。关于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两大类。下面我们就识记类问题的主要考核内容来做一下指导。

大纲规定,识记的主要任务有:(一)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文学社团、流派;(二)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件类别;(三)识记下述两类作品的发表年代、创作背景:一类是在文学史或作家创作道路上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另一类是内容与创作背景密切相关的作品。其中“发表年代”是指时期或年代,如“五四”时期、左联时期、抗战时期或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不要求识记哪一年。(四)识记课文中叙事性作品所列造的主要人物。

小说部分应当识记的内容详列如下:

一、描写农民形象和农村生活的小说。

(一)精读1.《阿Q 正传》: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属于中篇小说,是作者发表于二十年代初“五四”时期的作品。创作背景:五四时期,在救国救民的强大思潮冲击下,文化界出现的一股启蒙主义文化思潮逐渐成为主流,他们提出很多振兴民族的文化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要进行“民族自我批判”。文学创作在实践这种思想上的表现就是揭露“愚弱”国民性;鲁迅自己也说,他之所以要写《阿Q 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怕我所看见的(阿Q )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竞是二三十年之后”。文中主要人物:阿Q 、赵太爷、王胡、假洋鬼子、吴妈、小D 等。

2.《边城》: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主要作品有《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作品发表于三十年代。写作背景:三十年代的中国,由于军阀混战,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农村破产,以及所谓“新生活运动”的推行,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便荡然无存了。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现代二字已到了湘西,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特有的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作者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对现实的逼真再现,而是通过构筑一个理想世界,来表达他对人性堕落的忧心仲仲和对创造这种民族品德的热情。作者主要人物有:老船夫、翠翠、船总顺顺、天保等。

3.《小二黑结婚》:作者赵树理,原名赵树礼,主要作用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也是体现他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形成主题的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作品发表于四十年代。创作背景: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出现了崭新的美学风貌。与国统区作家不同,解放区作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极为紧密,在这里,阶级斗争、民统斗争的新题材和新主题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作品的语言形式越来越民族化、大众化。赵树理是一个杰出代表。他从农民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人与人的关系这个角度去观察、思考解放区的人民生活、来反映时代变迁过程中,人民在思想层面上的变化——农民精神,心理状态的变化、人的地位、家庭内部关系(长幼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的变化,并且通过这个变化过程,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作品主要人物:“二诸葛”刘修德、“三仙姑”、区长、二黑、小芹、村长、金旺、兴旺等。

4.《荷花淀》: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主要作用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荷花淀》是孙犁发表于四十年代的优秀短篇小说。创作背景: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地区。在白洋淀这个方圆几百里的湖泊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充分利用地理上的自然条件,英勇机智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荷花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描写了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妇女的故事,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崇高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杀敌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品中主要人物:水生、水生嫂等。

(二)泛读以上四篇都是精读课文,在泛读课文中,描写了农民与农村生活的课文主要有《祝福》、《拜堂》、《丈夫》、《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暴风骤雨》等。

1.《祝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祝福》是短篇小说,发表于二十年代“五四”时期。创作背景:鲁迅在论及中国文学的变革时,首先提到的是文学题材,主要表现对象的变化。他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吧,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谴责了旧的社会,也批判了周围群众的冷漠,歧视和嘲弄。作品中主要人物:“我”、祥林嫂、鲁四老爷、柳妈、四婶等。

2.《拜堂》:作者台静农,未名社成员,以写乡土小说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背》等。《拜堂》是一篇短篇,小说,发表于二十年代“五四”时期。作者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创作背景:到二十年代中期,“乡土文学”的兴起成为“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当时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要关注入生表现人生,自然就不能忽视广大的乡村人民的人生。于是,一大批远离自己的故乡来到大城市的农村或乡镇的青年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回忆为题材创作了很多乡土题材的作品。写出了闭塞、落后、愚昧、日趋衰败的中国乡村现状,寄寓了急切改变落后状况的强烈感情。作品中主要人物:汪二、汪大嫂、四大娘、赵二嫂、汪二的爹等。

4.《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作者丁玲,原名蒋冰之,主要作品有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水》,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作品发表于四十年代,创作背景:解放区特定的斗争内容决定了作家们的描写笔触主要集中于描写民族斗争、反映土改运动这两个方面。其中以描写土地改革题材的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1947年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土改运动,这场急风暴雨式的农村革命摧毁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基础——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从根本上摆脱了封建剥削和压迫、成为中国农村的主人。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这一时期描绘农民翻身斗争的代表作,它表现了河北北部农村在党中央发布《“五四”指示》(1946)到《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公布这一段时间里土改运动的发展。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土改运动中各个阶层人们不同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作品中主要人物有李子俊、江世荣、侯殿魁、钱文贵、区农会主席老董、妇女主任董桂花、村长赵得禄、农会主任程仁、黑妮、党支书张裕民。

5.《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原名周绍仪,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作品发表于四十年代。创作时代背景同《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一部反映四十年代解放区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力作,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至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小说的深刻性不仅在于如实地再现了大变革时期整个农村社会的社会概貌,更在于揭示了当时的土地改革不仅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而且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作品主要人物有:郭全海、赵玉林、老田头、老孙头、刘德山、白玉山等

Ⅳ 对当下文学艺术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500字以上的论文!比较急~~

杭电的学长吧,当代审美课吧,今年还是这题目

Ⅳ 对当下文学艺术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也是杭电的,怎么年年题目一样的啊,今年也是这个

Ⅵ 鲁迅在俄国文学中审视自我和剔除鬼气,他是怎么做的

阅读鲁迅作品以及知晓他人生轨迹的人会发现,鲁迅的一生非常孤独。他与同时期很多人产生过冲突,也导致了能够与他交流的人并不多。

这也冲突既给他带来了伤害,也有着爽快之处,之所以爽快,是因为他能够将对方置于尴尬处境,与对方的争论能够带走自己的孤独。

Ⅶ 怎么写一篇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并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批评,而是对文学作品的优点的褒奖和缺点的指出,主要侧重在褒奖文学作品好在哪里,褒奖指的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来说要想解剖一样对作品分析。

写文学批评最忌杂糅太多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因为批评最重要的是讲究客观细致的分析评价;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能写的和读后感一样,字里行间不能有诸如”我觉得“、”我认为“之类的字眼。

写文学批评要有明确的切入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思想等都可以作为批评的内容。一个大的切入点下面再细分成小的观点便于分析讲述。
作为初学者,我个人建议其实不用太拘泥于所谓书上各种的文学批评方法,还是应该以对作品的感觉为主,但不能直接把主观感觉写在纸上,要把它客观化。怎么做到客观化呢,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再引用名家话语、其他批评著作里的话,如《文心雕龙》、历史故事、作家自己的话等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批评方法的学习运用并非一朝一夕
这是网上的批评方法,具体方法中西方还有很多。
1) 伦理批评:伦理道德为标准;“美善相乐”或“寓教于乐”
2)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根源与社会意义;“知人论世”“种族、环境、时代”
3) 审美批评:情感体验与美感价值;印象主义
4) 心理批评: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形式心理的论析
5) 语言批评:语言本体论,语言本文结构论,语言艺术技巧论
2、 文学活动与批评途径(方法、范式)
1)文学与世界——社会文化批评——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 本质论
2)文学与作家——创造主体批评——心理批评、女性批评 创造论
3)文学作品 ——艺术本体论 ——语言批评、结构主义 作品论
4)文学与读者——接受反应批评——审美批评、结束美学 接受论
文学活动 基本范式 具体方法

Ⅷ 自我表扬自我批评的作文500字

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似乎有这样的毛病,总是喜欢批评别人,而不喜欢被人批评,更不喜欢自我批评.其实,自我批评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既能取得别人的监督和帮助,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最终赢得别人的认同和信任.
有一个部门经理,因工作上的失误,使整个部门受累.在一次会议上,他主动自我批评,指出自己的缺点和欠妥之处,并希望得到同事们的支持等.
原先那些对他有成见的下属听了他的自我批评后,觉得他诚实可信,在他手下工作值得,并且竭尽全力帮他.
公开进行自我批评,人皆仰之,不是失面子的事,而是挣面子的事.
有些人不是谦虚地自我批评,而是处处自我表扬,不是说自己某事没做好,没做完善,而是逢人就说自己如何如何好,自己如何如何能干等.喜欢自我吹嘘,自我表扬的人,自然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相反,还会令人讨厌.
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这种爱自我表扬的同事,他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并想借自我表扬来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去了同事的信赖.
有一位在工厂从事统计工作的女性,调到某机关的第一天,就与陌生的同事大谈自己的过去,说自己如何如何行,并无意间冒出一句"像我这类人在工厂都属上上人."结果,同事大为反感:你是上上人,还调到我们这里干什么?
自我表扬,非但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而且是不正确看待自己、自高自大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常常不作自我批评,将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而只是高高地昂起头,好像谁也不如自己.这样的做法是为大多数人所不屑和讨厌的.
自我表扬的结果就是,只向别人证明了你,其实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同时给人一种感觉:"这个人所说的话一点也不可信,别听他瞎吹."这种人往往费尽力气白忙活了半天,只得到别人讨厌的结局.
有一个小伙子,头脑灵活,思路敏捷,看起来确实有点儿聪明.一次,他去一家大宾馆应聘.
主持面试的客户部经理,在同小伙子谈完一般情况后,便问道:"我们经常接待外宾,是需要外语的,你学过哪门外语,水平如何?"
"我学过英语,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有时我提出的问题,英语教师都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他自我表扬地说.
经理笑了一下又问:"做一个合格的招待员,还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经理的话还没说完,他便抢着说:
"我想是不成问题的,我在校各门学习成绩都不错,我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快,做招待员工作绝不会比别人差."
"那么说,就你的的学识来说,当一名招待员是绰绰有余了?"
"我想,是这样."
"好吧,就谈到这里,你回去听消息吧."
他沾沾自喜地回去等消息,可等到的消息却是不录用.
小伙子本来想自我表扬一番,以便获得经理的信赖,没想到结果是抬高自己,反而没给人留下好印象,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常言道:"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一个人若真正有某种本领或才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公正的赞许的,这赞美的话若是出于别人之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你何必"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
凡是有修养的人,都不随便夸耀和自我表现自己.他们很明白,个人的事业行为,旁人看来是清清楚楚的,好坏别人自有公道,不必自吹自擂,与其过分夸耀自己,不如表现谦逊.如果有成绩自己不必吹擂,别人也会称赞;如果自己说过了头,别人自然就不相信你,从而瞧不起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