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王松奇金融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王松奇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1-03-17 18:59:36

1. 求一篇金融学论文 字数要多 内容要新颖 怕雷同了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

一、 金融抑制及其局限性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各种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流程和市场退出按照法律和货币政策实施严格管理,通过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金融机构设置和其资金运营的方式、方向、结构及空间布局。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银行等金融企业谨慎运作,控制经营风险,确保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清偿力,能促进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机制良好运作,在银行业的稳定和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当出现金融风波,甚至金融危机时,可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保持银行业等金融企业的稳定。
但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和国际金融电子化技术迅速发展和金融创新,金融抑制难度不断增大,抑制成本激增,在金融领域造成 “非市场性风险”,其具体表现为:1、扭曲了金融资源的价格,造成虚假供求关系。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实际利率(存、贷款利率)被压得过低,不能真实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状况。其表现为政府对公营部门强制性低息信贷以及外汇市场的外汇管制等。对银行体系规定过高的准备金率和流动性比率也是价格扭曲的一种形式2、导致金融市场发育不健全,损伤市场对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抑制是以人为的力量替代市场力量,其直接成本是各项管理费用,间接成本是阻断市场力量的资源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银行等金融企业效率的破坏,同时,金融业务易被少数国有金融机构所垄断,缺乏竞争,金融效率低下。3、导致市场分割。市场分割首先表现为金融抑制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二元”状态:一方是遍布全国的国有银行和拥有现代化管理与技术的外国银行的分支网络,组成了一个有限的,但却是有组织的金融市场;另一方则是传统的、落后的、小规模的非正式金融组织,如钱庄、地下金融市场等。其次表现为与“二元”体系相关或不相关的资金流向的“二元”状态:有组织的金融机构遵循政府制定的低贷利率,将资金贷给公营部门及少数大企业,而大量小企业及住户则被排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之外,只能以较高的利率从非正式金融机构获得所需的贷款。另外,金融抑制还导致政府不适当的资金投向干预而累积大量的金融风险。
可见,金融抑制是“通过扭曲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再加上其他手段,这种战略会缩小或压低相对于非金融部门的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或实际增长率。”金融抑制政策主张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场机制,其结果自然难免导致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滞后甚至丧失。

二、金融深化及其内在缺陷性
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贸易与资本》一书,其同事爱德华•肖也于同年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两人都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他们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症结在于金融抑制,深刻地分析了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个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金融体制,即实现金融深化,开创了金融深化理论的先河。金融深化理论主要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实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如对利率和信贷实行管制等提出批评,力主推行金融深化战略,以金融自由化为目标放松或解除不必要的管制,开放金融市场,实现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以及货币价格(利率)市场化,使利率真实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变化,由市场机制决定生产资金的供求变化和流向,刺激社会储蓄总供给水平的提高,从而便利资本的筹集和流动,有效地解决资本的合理配置问题,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由此可见,金融深化理论为发展中国家促进资本形成,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它既弥补一般货币理论忽略发展中国家货币特征的缺陷,又克服了传统发展理论忽略货币金融因素的不足,突出强调了金融体制和金融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货币金融政策,推行货币金融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及政策建议得到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积极支持和推广,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透过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我们可以发现金融深化暗含这样一个假设: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中的信息是完善和公开的,并存在一个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且市场中的主体是理性的。但现实经济使得金融深化理论假设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为:1、现实的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和昂贵的信息搜寻成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信息不完全问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面临两大约束,一是利率限制导致的利率约束,一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信息约束。金融深化理论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由于信息约束,放任金融市场自由化会造成多方面的市场失灵,导致金融体系动荡。2、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对金融自由化存在制约。金融市场的落后是政府过度管制的原因,而过度管制又导致金融市场的更加落后。忽视市场落后,取消政府管制,就会带来市场混乱。金融深化理论主要研究和强调的是后者,忽视前者对放松政府管制,即金融深化过程的制约。超越或滞后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自由化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混乱和不稳定。3、金融深化使得国际流动资本对开放资本项目国家货币的投机更加容易,使小国经济或落后经济容易出现经常性的波动,它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相反任何促使经济增长的努力都被非正常的波动所侵蚀,这些国家为了经济的稳定,不得不采取适当的官职措施或非完全的金融深化措施。4、金融深化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很不适应。金融深化理论表面上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提出的政策主张应该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但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以私有制基础的完善的市场经济,实际上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深化理论的政策主张和目标对于小国或经济落后国家而言并非是美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明证。
三、 金融约束及其政策取向
进入90年代,信息经济学的成就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应用到政府行为的分析中。但很多经济学家分析了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金融领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托马斯•赫尔曼、凯文•穆尔多克、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于1996年在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金融约束论,认为政府对金融部门选择性地干预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提出经济落后、金融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应实行金融约束政策,在一定的前提下(宏观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低并且可以预测的,正的实际利率),通过对存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市场准入及竞争加以限制以及对资产替代加以限制等措施,来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并提高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本人认为它对我国制定金融政策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金融约束是一种选择性政策干预政策,政府金融政策制定的目的是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发展,并促进金融深化。金融约束是与金融抑制截然不同的政策。金融约束的前提条件是稳定的宏观环境、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正的实际利率。最关键的是金融抑制是政府从金融部门攫取租金,而“金融约束的本质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而不是直接向民间部门提供补贴。”
租金创造并不一定要靠利率限制来达到,政府也可以采用金融准入政策、定向信贷和政府直接干预等创造租金,只要政府使银行和企业获得了超过竞争性市场所能得到的收益而政府并不瓜分利益,这就可以说政府为它们创造了租金。通过创造经济租金,使银行和企业股本增加,从而产生激励作用,增加社会利益。
金融约束的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政府应控制存贷款利率。即将存款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要保证实际存款利率为正值),减低银行成本,创造增加其“特许权价值”的租金机会,减少银行的道德风险,激励其长期经营。只要存款利率控制适度,则金融约束是有好处的;如果控制力度过大,资源配置将受到扭曲,金融约束将会蜕变为金融抑制。只要干预程度较轻,金融约束就会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2、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政策。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并不等于禁止一切的进入,而是指新的进入者不能侵占市场先入者的租金机会,如果没有市场准入的限制政策,银行数目的增加将使资金市场竞争加剧,租金下降,激烈的无序金融竞争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甚至还可以导致银行倒闭,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为保护这种租金不至于消散,一个重要的保护手段就是限制进入者的进入,以维持一个暂时的垄断性存款市场,对现有存款市场的少数进入者进行专属保护。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可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外部效应。
3、 限制资产替代性政策。即限制居民将正式金融部门中的存款化为其他资产,如证券、国外资产、非银行部门存款和实物资产等。金融约束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尚不规范,非正式银行部门的制度结构薄弱,存款若从正式银行竞争流向非正式银行部门会减低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利于正式银行部门的发展。而资金若由居民部门移向国外,则会减少国内资金的供应,扩大国内资金的缺口,对国内经济尤为不利。
金融约束是发展中国家从金融压抑状态走向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性政策,它针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畅、金融监管不力的状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下的作用,因此并不是与金融深化完全对立的政策,相反是金融深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四、 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
目前,金融体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是金融体系的混合性,即政府限制行为与市场行为并存,管制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政府管制逐渐放松,相对独立的货币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上面对有关金融理论的初步分析,我们至少可以考虑:
1、确定金融深化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终极目标。
前面分析到,金融深化理论与实际金融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金融深化理论亦存在其内在缺陷性,但这并不构成金融深化的客观需要,尽管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及欧美的一部分学者对金融深化产生了怀疑,认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和各国金融发展的明显差异使得金融深化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全球性的金融混乱和不和谐。但我们应该认识到:(1)从自由化的进程来看,在政府对贸易和金融的管制放松后,世界经济和各国的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上保持了经济的增长,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表明自由化的收益是大于其所付出的代价。(2)东南亚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危机各国不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适当的金融深化措施导致的。实施金融深化的国家常常把放松金融管制等同于放松金融监管或放开不管,过分地追求金融深化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经济可持续增长所必须的协调的金融因素,忽视完全金融深化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制度刚性要求。比如,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必须先有或者同步进行金融体系市场化或完善化,这是金融深化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因而,我们应客观的对待金融深化理论与实践,绝不能因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行金融深化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就认为金融深化与金融危机二者之间有某种必然的因果关系。实践证明,有效、合理的金融深化实践会提高经济发展的绩效,还可以提高一个国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金融深化的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选择了过于激进、超前的金融深化战略。我国在实施金融体制改革时,不能把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简单的理解为完全取消政府干预的金融自由化,应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关注市场的落后对放松管制的制约作用,注重金融深化的渐进性、层次性和持续性,“金融深化是伴随着整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和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做出合理的时序选择和安排,分阶段和有计划地进行。”在推进金融深化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国金融改革的现实条件和制度风险,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逐步建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金融体系。
2、金融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手段。
考虑到我国目前金融体系中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因此在改革进程中,我们应客观的评价和估计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所可能带来的长期性风险,本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在经济转轨时期采取必要的金融管制与金融深化相结合的改革方略是显示可行的。
除了解决政府需不需干预经济和金融活动的问题,我国还需要解决如何把握干预力度,避免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1997年就曾指出,政府的不当干预才是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在危机中资产价值的猛跌使很多金融中介机构破产,从而暴露出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的破坏作用;而金融中介机构的借贷活动与资产价值之间存在着一种政治经济动力关系,政府对金融中介机构或明或暗提供的债务担保,是造成金融中介机构进行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根本原因。金融约束论从信息和激励的角度,抓住了解决经济金融问题的两个基本点,一方面政府应创造条件使决策者掌握信息,或让有信息能力的行为人成为决策者;另一方面政府可利用自身掌握和拥有的信息能力,为金融中介机构创造持久有效经营的激励机制。当然政府的职责不是直接提供担保和保护,而是促进金融体系市场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积极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加市场上可供信息的公开化,并充分发挥掌握内部信息的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优势,而非越俎代庖,过多干预,避免金融约束政策蜕变为纯粹的金融干预政策,严格的金融约束政策与金融抑制可能只相差须臾。“金融约束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政策制度,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向更具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这一大方向的迈进而进行调整。它不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干预之间静态的政策权衡,与此相关的问题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合理顺序。”
在金融约束政策框架下,政府的作用既不是“亲善市场论”强调的政府只能促进市场建设,不应干预金融经济;也不是“国家推动发展论”所要求的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必须始终强力干预金融经济;而应是“市场增进论”的观点,即政府的职能是促进民间部门的协调功能,发挥政府进行选择性控制的补充性功能,避免产生不利于社会大众的道德危害,使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稳步实现真正的金融深化。
另外,我国进行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协调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货币化”趋势有所增强,货币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强度与日增强,广义货币(M2)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到130%左右,都充分说明货币金融在经济中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质的变化。货币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步加大。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化,外部的冲击已经开始影响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本国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说明开放经济中,货币金融政策一经济发展有相当强的关联。因此,在充分考虑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上,制定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的货币金融政策,避免金融业脱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独自繁衍。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 郑泽华等:《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与中国的金融改革》[J],《西南金融》,2000年第4期。
[5] 王松奇: 《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6] 陈柳钦:《风险之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J],《科学决策》,2001年第9期。
[7] 帅勇:《金融深化的第三条道路:金融约束》[J],《经济评论》,2001年第5期。

2. 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学院"的金融学有什么不同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一个研究结构,里面的成员基本上都不是学生了。
金融学院是学校的一个院系,在里面的都是学生了。
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个高大上的组织,金融学院是一个学生团体。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西南财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大学之一,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西南财经大学以金融学科为优势,在金融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是1925年在上海创办的光华大学,1985年正式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主管。学校由光华和柳林两个校区组成,其中光华校区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柳林校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

院系设置
截止至2014年,学校共计有27个二级学院(中心、部),其中包括了32个本科专业。主要院系有: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通识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出国留学预备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继续(网络)教育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体育教学研究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建设
截止至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有56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79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6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及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 《金融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王松奇著作

不建议买,写了不怎么样。《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译丛 博迪,莫顿和著的,写的比较好。

4. 青岛哪里可以买到《金融学》(第二版),王松奇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

到青岛文化街书城,里面很多书店,应该能买到你要的书。地点就在台东。你如果现在在卓越网上订书的话,5天一定也能到的。

5. 我想考金融学的研究生,参考书目列了好多,请问在一月的初试前具体该看哪本专业课本谢谢

你要说什么学校、什么学院的金融,才能给你参考
补充:怪不得你会问这种问题,当我看到它给的参考书目时候也吓了一跳。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初试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第四版了)
《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而复试参考书根据报考方向的不同不一样,一共10个方向,分成四类:
1、01-05方向考货币金融学,参考书应该是《货币金融学》殷孟波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6方向考金融学 + 计量经济学,参考书是
《金融学》 罗伯特.莫顿兹维.博迪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陈永生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原理》何泽荣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张桥云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07-09方向考金融学基础(和2中的金融学不一样,是“基础”),参考书
《金融学》(第二版) 王松奇著 金融出版社
《金融学》 罗伯特.莫顿兹维.博迪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10方向考数据库,参考书《数据库系统概论》 萨师煊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06方向是“金融学实验班”,肯定要求最高,看的书也最多,应该是本科金融专业学生才会考,其他方向就比较简单。

如有疑问参考“考研论坛”http://bbs.kaoyan.com/thread-2253751-1-1.html

初试参考书应该就是这些,没有什么问题。
而复试参考书就没有什么依据可参考了,主要是根据我考金融联考的经验“推测”出来的,仅供参考,建议你打个电话咨询一下金融学院的招生老师,这样比较权威!

6. 西财2019年金融专业802西方经济学是考第几版

可以跨专业考,是全国统考。统考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 英语一 数学三 经济学二复式科目回:金融学答70%(货币金融学) +程序设计基础30%(c/c++或JAVA选其一) 初试参考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政治经济学》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微观经济学》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复式参考书:《金融学》王松奇 中国金融出版社《金融学》兹维;博迪;罗伯特;莫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发展历史

金融学科从1946年7月起步以来,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内主力学科之一,在社会上容树立了良好的品牌。经过几代金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五千余名高级金融管理人才和金融业务骨干,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金融学科是我国培养金融家的摇篮之一,前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陈耀先,现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以及著名金融学家王松奇、武捷思等一大批金融界精英、学者均出自金融学科。

8. 王松奇的介绍

王松奇,男,1952年3月出生。吉林省前郭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北京市创业投资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第四届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全国中青年金融研究会会长,第六届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银行家》杂志主编,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吉林银行独立董事。

9.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方案折

(1)

(2)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经济(2分)
(3)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变法要循序渐进;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点即可)。(3分)

10. 长春税务学院和湖南大学的金融学哪个更好

首先湖南大学是一本招生,虽然不了解这个学校,但是如果能考上的话,应该还不错。

长税是2本招生,但录取成绩在很多省份都是重点线以上的,至于金融专业,是长税的立校之本,60年前长税成立时叫东北银行学校,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最早的金融院校,专门培养银行干部的,后来学校在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会计,90年代初归属于国家税务总局,大力发展税务专业, 现在形成会计金融税务三大系,是学校最好的三个专业。至于毕业生,出过各大银行的总行行长,证监会银监会的主席,几个副省长,现在人民银行总行的副行长马德伦,中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海尔的副总裁,中国人寿的总裁

楼上那个长税的校友回答有些错误,我是金融系毕业的,国际金融不是系,是金融系下面的一个专业,其实学习内容跟金融学一样的,只是国际金融这么课程是采用双语教学,至于就业更不是天差地别,就说我们班,2个去银监局的,吉林省商务厅驻京办事处,各大银行证券,还有几个公务员,考研的几个去了山东大学,东北财大,西南财经,除此之外还有2个留学的。金融的录取分不如会计和税务,但不至于到中等水平,除了会计税务就是金融了

话说远了,总而言之,长税是2本,第二批报长税绝不吃亏,明年很可能升重本,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