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视频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中国古代文学史视频

发布时间: 2021-03-17 16:47:08

Ⅰ 求袁行霈的全套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版(要最新版的谢谢)

你可以下载个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发的软件,叫国学论道。里面都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书籍,非常好。比纸质书也便宜。

Ⅱ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讲什么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唐宋文学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习本课程,学生会较为详细地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文学的基本概况、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熟悉唐宋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杰出作家的生平、思想、作品和艺术特点等;掌握唐宋文学的主要流派,理解唐宋文学中一些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并对唐宋文学的审美特质和文学理论也会有一定的把握。

Ⅲ 请问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哪里有教学视频 向博学习网没有~

当然是没有的啊

Ⅳ 哪个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好

1、书名:《中国文学史》,作者:袁行霈,出版社:高教出版社。

这本书由版袁行霈主权编,全本分为四卷。本书倡导文学本位,并将文学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之中,翔实地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考证和论述。各章均有详细的附注,以介绍各家之说,各卷之后附有研修书目,为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前瞻性以及较大的信息量。

2、书名:《中国文学史(新著)》,作者:章培恒,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此书由章培恒、骆玉明主编,是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的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在描述中,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吸收西方形式美学的成果,把内容赖以呈现的文学形式(包括作品的语言、风格、体裁、叙事方式、由各种艺术手法所构成的相关特色等)作为考察的重点,并进行相应的艺术分析;严格遵照实证研究的原则,伴随必要而审慎的考证,通过对一系列作品的新的解读和若干长期被忽视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重新发现,以探寻和抉发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演化和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内在联系。

Ⅳ 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

按文学史给你提供的脉络来学习啊,既然是古代文学史,必须要有一个“史”的框架和脉络,必须清楚各种文体的内在发展规律,社会环境影响和文体相互影响等等,再有,既然是文学的史,必须立足于文学作品,没有感性认识

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讲什么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来文专源业的重要基础部分,是专业基础课,由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很悠远,故把中国古代文学史按照历史阶段划分为三部分。
该课程讲述了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发展的状况,介绍了各个时期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说明了重要的文学现象,并介绍了相关文体的知识等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特点和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Ⅶ 怎样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史

学好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方法如下:

1、把相关内容进行同时代或跨时代的比较,重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古典小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要注意从繁杂的、 孤立的个体中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先秦的神话小说是古典小说产生的起源,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是古典小说发展的雏形,唐传奇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宋元话本小说是白话小说的开端。

3、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时,作品的艺术特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

4、考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概括归纳,分析的作品多了就可以总结出作品的艺术,特色无非是从作品的结构特点、 人物形象分析、 语言特色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

(7)中国古代文学史视频扩展阅读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