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金融学
金融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对称,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企业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型金融资版产,贷款和应收权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持有到期投资。个人的金融资产包括:个人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证券集合理财、银行理财产品、第三方存款保证金、保险、黄金、信托等。
❷ 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考研(五道口考研)专业课货币金融学考研。考研专业课需要注意什么啊据说比较难。
人行考研难度比较大,需要认真复习
以下为搜到的盛世清北官网上的以下经验摘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主要参考书目
1.最重要的核心书目
我个人认为,道口考研的最重要的核心课程就是宏观、货银和国金。只要把这三本书的核心章节吃透了,反复看上七八遍,对其框架和核心方法论非常熟悉了,可以说,五道口考研的核心竞争力就具备了。
1)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的第四版比先前的版本更加简洁明快,宏观经济学的框架感更强了。我认为,只要把握了以下这个框架结构以及各分支之间的关系,宏观经济学的框架感基本上就建立了,这对答题的基本思路很有帮助。
另外,由于易纲的货银中关于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描述非常详尽,而且对各大学派关于AS曲线形状的论争的介绍也很精彩,建议看宏观的时候不必过分依赖高鸿业这本书,应以货银为主。所以,我们看高鸿业的宏观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宏观经济的框架感和几个基本的模型,至于更深刻的理论分析,应该看易纲的货银。
2)货币银行学
我也曾比较过胡庆康和易纲两个版本,感觉还是易纲的好。因为,这本书是有灵魂的,是以理论为主线一以贯之的,而不是各种理论的简单堆砌。这对于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精髓非常关键,也正因为如此,历届学长都一致认为把易纲版货银的核心章节看他个七八遍,就是五道口考研的核心制胜法宝。有趣的是,我把这本书合上,看到书页的最发黑的部分正好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这些部分是货币供求与利率决定、货币与经济、货币政策。
3)国际金融学
历届道口的初试基本上只在最后一道论述题时考到国际金融学,最多前面涉及几个名词解释。但是从08年起初试侧重了理论,因此今年的初试试题就有很多是关于国际金融的,可见其重要性的提升。这是从考题层面来说明国金的重要性。
从学习层面来讲,国际金融的学习其实是对宏观和货银中基础理论的应用,这对巩固以前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分析能力非常有帮助。从实际宏观经济层面来讲,当前的国际收支失衡是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突出表现,把这个问题搞懂了,一大片知识就盘活了。
2.重要的科目
财政学的经验前辈们说的很多,我也不聒噪了。只想说,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讲,这本书虽然有些罗嗦,但个人认为对这本书所谓的“废话”如果能潜心钻研的话,对思路的拓展和框架的建立还是很有用的,这可能就是“耳濡目染”的功效了。
商业银行经管这本书我认为写的有些松垮。建议大家主要掌握商业银行的三大表、资产负债管理思想的演进和两个缺口管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资产、负债、资本管理的框架,这样会比较有效率。
北大出版的证券投资学,我个人认为比较简洁明快,没有废话,尤其是用数理的形式表现的原理和模型比较易于我们接受。主要把资产组合理论、CAPM模型和APT模型掌握了,然后再此基础上掌握债券和股票的价值、风险的分析框架就行了,就基本具备了证券投资学的核心能力了。
❸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答案中英文哪个正确
杜绝抄袭答案,除非是自己写好了之后
进行自我诊断,总结解题思路,实现信息共享,
这样才会越来越进步的
希望能帮到你,正确答案.
你的点赞或是我继续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❹ 货币金融学 第九版
先把名词理解,接下来就容易多了。下面是货币金融学学习总结1.货币各职能:⑴价值尺度 ⑵流通手段 ⑶贮藏手段 ⑷支付手段 ⑸世界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和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 通常划分为 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L L为流动性资产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⑵由于商品交易种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从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三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金本单位制特点:⑴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⑵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⑶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⑴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⑵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⑶纸币不能兑现⑷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区别:⑴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⑵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⑶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2个特征。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高利贷信用特点:1.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宗教机构,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2.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商业信用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2.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 3.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消费信用的特点:1.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 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3.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国际信用特点:国际信用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借贷行为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克服: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票据: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承兑: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作出表示承认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本票:是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的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买卖中,由购货人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受购货人委托承兑的汇票金融机构体系构成: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通常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由以经营信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和以提供各类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系统。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商业银行的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其他业务商业银行的功能:资金融通功能 调控功能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运行中既有银行机构自身以及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形成的内部道德风险,又有银行机构客户不讲诚信、不按信贷合同规定运用资金等所引致的外部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期间关系: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盈利性原则 应该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在保证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性。在安全性与盈利性相冲突的情况下,则应该设法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融资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2种 2.按融资工具划分,可分为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3种 3.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主体: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投机者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3.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4.信息集散功能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最终贷款人和最终借款人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自己的过程直接融资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缺点: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方便 2.安全性高 3.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缺点:1.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与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2.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浮动利率: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国际利率水平 5.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6.汇率古典利率理论内容和意义: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人们自动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储蓄少于投资时,利率上升,人们自动减少投资,增加储蓄.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影响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则考察利率的决定就应该着眼于可用于贷放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来自投资,还可能来自窖藏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认为流动性偏好利率和古典利率理论都忽略了收入因素,都不能确定利率水平,认为应该把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并把收入作为一个与利率相关变量加以考虑,认为利率受制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供给量四大要素。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包括预期假说,市场分割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资本市场概念:指以中期或长期投资为基本特征的金融市场,也称为长期金融市场或者证券市场股票的定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活期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特征:1.无期性 2.参与性 3.流动性 4.风险性 5.收益性股票分类:1.普通股和优先股 2.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债券定义: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债券特点:1.期限性 2.安全性 3.流动性 4.收益性债券分类:1.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 2.定息债券,贴现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与累计利率债券 3.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4.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5.注册债券,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 6.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股票与债券异同点:同包括都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都有一般有价证券的共性。异包括持有者权利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稳定性不同,分配和清偿顺序不同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同业拆借: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票据贴现:指持票人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转让给商业银行并贴付利息,商业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贴现过的票据作抵押的一种放款行为转贴现:贴现银行需要资金时,持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银行办理贴现的一种行为回购协议: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房,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卖方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主要内容:组织票据交换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跨国支付服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币值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标准: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具体指标内容: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3.其他可供选择中介指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是其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而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缺点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的震动太大,其轻微的变动就会带来超额准备金的大量减少,紧缩效果过于剧烈。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很容易引起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再贴现政策:优点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 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 4.再贴现政策可以防范金融恐慌 缺点1.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 2.调整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存在出现负面效应的可能 3.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利用再贴现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方向或者利差大小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决策公开市场操作:优点1.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可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其操作不会因变动剧烈而带来不良影响 3.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微幅调整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理想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即可纠正其错误,而不致造成过大损失 5.公开市场操作可迅速进行 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强,政策意图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现金交易数量说:货币的唯一功能是充当交换媒介,货币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现金余额数量说:当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交易说与余额说比较:它们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主要差别在于,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余额说却强调了个人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流动性偏好说内容: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共同决定,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或者人们出于投机目的,因而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货币余额。流动性偏好说意义:它是古典剑桥学派理论的扩展,在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上精细的多流动性偏好说不足:理论与现实世界种的不确定状态不符,同时也不能解释投资者在实际行为种所遵守的资产分散原理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存款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的存款货币创造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部分现金提取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1.存款准备金 2.超额存款准备金 3.现金持有量 4.存款数量
❺ 货币金融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第一大部抄分以讲述货币为开始,依次讲解了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外汇与汇率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提供基本铺垫;第二部分以商业银行为起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类金融机构及中央银行等,这是金融体系的主体,是本书的重点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各类金融市场的运作,是对前两部分的深化和完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部分讲解了金融风险、监管及对金融问题的政策调控,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结。
❻ 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有两本,哪本更好一些呢
《圣才·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9版)》内容简介:国内外内经典容教材课后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金融学教材之一,基本遵循第9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5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9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此外,为了便于使用第7版教材的读者使用,附录了第9版教材没有收录的原第7版第12、13、21三章的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❼ 货币经济学的经验总结
1.多数方案将货币视为资产,而不是流通手段。所以,他们依赖货币的资产价格—利率(或使用者成本),去计算替代弹性(或数量调整权数)。
2.费雪理想指数只是一个例外,Spindt采用了货币的交易速度作权数.但他提取的净周转率,丢失了货币的真实交易速度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3.迪维萨指数货币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方案.但多数经验分析证明,与传统的货币量相比,迪维萨指数并没有绝对的优势.迪维萨指数在狭义货币上失利,说明其理论基础存在问题。
4.人工神经网络方案在理论上是模糊的.经验的敏感系数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缺乏理论说明;作为输入量的各种货币成分是货币的数量,排除了货币速度因素;经济现实中完全真实的货币速度变量,不能在计量模型中与货币量等价齐观.另外,敏感系数与特定输出量(如通胀率)是对应的,那么,相对不同的宏观变量,就会有不同的敏感系数,也会有不同的货币量.这违背了货币指标改革的初衷。
5.动力因素分析方案把交易和储蓄作为每个货币成分的两个决定因素.这等于假定货币量已经包括了交易和储蓄的信息.这显然是错误的.货币的交易功能,主要通过它的速度来体现,货币量缺少货币速度所包括的经济信息。
6.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改革方案从理论上强调真实的货币速度对货币重要性的意义,没有一个新的货币指标比传统的指标具有绝对的优势,没有一个改革方案得到学术界和货币当局的普遍认可.传统的简单加总的货币总量仍然是各国货币当局和多数经济研究依赖的货币指标.西方国家历经半个世纪的货币总量指标的改革已经陷于困境。
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还处于初期阶段.利率政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货币政策中,货币量实际是主要的控制标的.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面发展迅速,有后发优势,可以因地制宜地设置中国的动量化货币指标.即使将来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发达了,动量化货币仍将是最重要的货币政策指标.中国可以在动量化货币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值得思考的是,西方货币指标改革的困境暴露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局限性.货币的交易速度不仅对货币指标改革,而且对经济学的变革也具有关键的意义.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思潮的反复更替,已经到了发生重大变革的前夜.中国学者有责任对21世纪经济学的发展战略提出独特的见解。
❽ 货币金融学学习总结
1.货币各职能:⑴价值尺度 ⑵流通手段 ⑶贮藏手段 ⑷支付手段 ⑸世界货币
2.货币层次的划分,依据和和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是依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从而给出不同层次的经验统计上的货币定义。 通常划分为 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L L为流动性资产
3.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货币制度的内容: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货币制度,依次为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⑴银本单位制是最早的时间最长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的社会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增加,暴露出其价值不稳定的缺点。⑵由于商品交易种对金银需求都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用于大宗买卖从而形成了金银复本位制,其先后经历了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三种形态。 ⑶金本单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单位制度,它在实行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在实行国家内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后由于世界经济规模扩大,黄金存量有限而难以维持。
金本单位制特点:⑴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⑵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⑶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输入
纸币制度主要内容:⑴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后,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以保证发行纸币的收入归国家所有⑵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⑶纸币不能兑现⑷在纸币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以提高结算和支付的准确性,并节约现金流通费用。
纸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区别:⑴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⑵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⑶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信用基本特征:具有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2个特征。
现代信用形式的种类及特点:主要形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高利贷信用特点:1.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官吏.宗教机构,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直接的密切联系。2.高利贷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商业信用特点: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银行信用的特点: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变化不同
国家信用的特点:1.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 2.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 3.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
消费信用的特点:1.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 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3.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国际信用特点:国际信用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发生的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的克服: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大大扩充了信用的范围,数量和期限,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在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也不断扩大
票据: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承兑:指在票据到期前,由付款人在票据上作出表示承认付款的文字记载及签名的一种手续
本票:是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的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商业承兑汇票:信用买卖中,由购货人承兑的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受购货人委托承兑的汇票
金融机构体系构成:现代金融机构体系通常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由以经营信贷业务为主的银行和以提供各类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构成的系统。
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 2.支付中介 3.信用创造 4金融服务 5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的业务: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其他业务
商业银行的功能:资金融通功能 调控功能
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运行中既有银行机构自身以及从业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形成的内部道德风险,又有银行机构客户不讲诚信、不按信贷合同规定运用资金等所引致的外部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期间关系:1.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3.盈利性原则 应该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在保证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争取最大的盈利性。在安全性与盈利性相冲突的情况下,则应该设法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融资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2种 2.按融资工具划分,可分为证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3种 3.按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4.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主体: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投机者
金融市场的功能: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3.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4.信息集散功能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最终贷款人和最终借款人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其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自己的过程
直接融资优点:1.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 2.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较大
缺点:1.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多 2.直接融资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 3.直接融资的风险较大
间接融资优点:1.灵活方便 2.安全性高 3.提高了金融的规模经济
缺点:1.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被割断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的关注与筹资者对使用资金的压力和约束力 2.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增加了筹资的成本
名义利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在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市场利率: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固定利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不随借贷供求状况而变动的利率
浮动利率:指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4.国际利率水平 5.预期通货膨胀率和通货紧缩 6.汇率
古典利率理论内容和意义:利率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达到均衡的作用: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下降,人们自动减少储蓄,增加投资;储蓄少于投资时,利率上升,人们自动减少投资,增加储蓄.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政策的影响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则考察利率的决定就应该着眼于可用于贷放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并非一定完全来自投资,还可能来自窖藏
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认为流动性偏好利率和古典利率理论都忽略了收入因素,都不能确定利率水平,认为应该把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并把收入作为一个与利率相关变量加以考虑,认为利率受制于投资函数,储蓄函数,流动性偏好函数,货币供给量四大要素。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是指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包括预期假说,市场分割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
资本市场概念:指以中期或长期投资为基本特征的金融市场,也称为长期金融市场或者证券市场
股票的定义: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活期股息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特征:1.无期性 2.参与性 3.流动性 4.风险性 5.收益性
股票分类:1.普通股和优先股 2.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
债券定义:是债务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承诺按约定的利率和日期支付利息,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的书面债务凭证
债券特点:1.期限性 2.安全性 3.流动性 4.收益性
债券分类:1.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 2.定息债券,贴现债券,浮动利率债券与累计利率债券 3.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 4.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 5.注册债券,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 6.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股票与债券异同点:同包括都具有流动性,收益性,都有一般有价证券的共性。异包括持有者权利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稳定性不同,分配和清偿顺序不同
货币市场:指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活动的交易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或短期金融市场
同业拆借:指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其他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资金拆出拆入的市场
票据贴现:指持票人需要资金时,将其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经过背书转让给商业银行并贴付利息,商业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票据行为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贴现过的票据作抵押的一种放款行为
转贴现:贴现银行需要资金时,持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银行办理贴现的一种行为
回购协议: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予买房,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同时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卖方
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有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主要内容:组织票据交换清算,办理异地跨行清算,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跨国支付服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币值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选择标准: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具体指标内容: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3.其他可供选择中介指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是其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而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缺点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经济的震动太大,其轻微的变动就会带来超额准备金的大量减少,紧缩效果过于剧烈。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很容易引起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不足,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危机。
再贴现政策:优点1.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持有准备金或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 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 3.再贴现政策具有告示效应 4.再贴现政策可以防范金融恐慌 缺点1.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政策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 2.调整再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存在出现负面效应的可能 3.再贴现政策主要是利用再贴现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方向或者利差大小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决策
公开市场操作:优点1.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2.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用较小的规模和步骤进行操作,可以较为准确地达到政策目标,其操作不会因变动剧烈而带来不良影响 3.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经常性,连续性地微幅调整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伸缩性,是中央银行进行日常性调节的理想工具 4.公开市场操作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现错误时,可立即逆向使用该工具,即可纠正其错误,而不致造成过大损失 5.公开市场操作可迅速进行 缺点1.公开市场操作较为细微,技术性强,政策意图告示作用较弱 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为前提
现金交易数量说:货币的唯一功能是充当交换媒介,货币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
现金余额数量说:当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
交易说与余额说比较:它们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主要差别在于,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余额说却强调了个人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
流动性偏好说内容: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共同决定,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或者人们出于投机目的,因而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货币余额。
流动性偏好说意义:它是古典剑桥学派理论的扩展,在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上精细的多
流动性偏好说不足:理论与现实世界种的不确定状态不符,同时也不能解释投资者在实际行为种所遵守的资产分散原理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
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
基础货币:也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是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是通过不断的存款贷款过程,通过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的
存款货币创造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部分现金提取
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1.存款准备金 2.超额存款准备金 3.现金持有量 4.存款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