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文学表现论强调什么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学表现论强调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3-15 18:30:42

① 简述表现论的基本特征

表现主义文学是一种反传统的现代主义流派,其特征表现为:
1)在思想上不满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2)在创作上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3)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和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

② 古代文论强调文学是情感表现的观点有何含义

强调文学情感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③ 如何理解表现论文学观念

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就在于创造性地解决语言与表象表象之间的矛盾。文学艺术语言表现的扩展,主要手段有:一、化外指语为内指语言,不强调生活逻辑的绝对真实而追求思想情感的沟通效果。二、艺术地运用本初语言,扩展文学语言的思想容量;三、运用超常化的艺术选择,打乱时序,造成陌生效应。文学语言的表现为潜藏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作者不是在创造语言,而是在运用语言。

④ “表现论”强调文学的客体是人的心灵,情感是正确的吗

文学创造的客体
客体即“自然”说
这一学说认为,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
客体即“情感”说
与客体即“自然”的文学观相对立的一种理论认为,文学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lyh80接12续06喂我

⑤ 文学表现论优点

把书上第一章(可能是童庆炳)的有关章节抄录。
然后根据抄录内容找到书上后面的具体章节再进行抄录。
根据其他相关课程(现文史,古文史,外国文学史……)搜集材料。
图书馆里找相关文论。

比如世界,作者,文本,读者生发出了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等,就某一种学说进行阐述,再结合于中国的诗言志,诗缘情,诗乐舞的一体,“三人操牛尾……足之舞之蹈之……”那就是一种表现说的样式。
再如,文以载道,就是实用说的一种表现。其实可以摘抄的东西很多,就看怎么串起来组织一下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想写多少字都有得写。

⑥ 表现文学

再现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现实,而表现则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再创造。
单是纯粹的再现,则文学流于纪实,只有再现与表现二而为一,文学才有感染力。

⑦ 中国古代文论中强调文学是情感表现的观点有何含义

我认为文学与情感的关系为: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来源,同时文学作品又是情感的宣泄与寄托,之间有着直接联系。先以《诗经》为例,从《诗经》中流露的关于诗与情感关系的看法可以看出,这是当时人们最质朴、最自然的看法。听诗人的歌吟: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啸歌伤怀,念彼硕人。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夫也不良,歌以之。是用作歌,将母来念。显然,诗歌是古代诗人歌手们表达真挚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表现了诗与情感的最直接、最朴素的联系。

⑧ 围绕文学活动四要素生成的理论学说有什么其内涵是什么

文学活动包含了若干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一、世界和作者
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情感, 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不论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 人是文学所反映的“ 世界” 的中心。在文学活动中, 由于时代、民族的不同, 对于文学活动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调各有侧重, 形成了对文学活动的不同理解。因此, 文学活动也是一种作者的感情表现活动。在文学活动中, “世界” 与“作者” 是分不开的。
在西方, 强调文学与作者的联系, 进而强调作品表现功能的表现论文学思想却是产生较晚的。其正式出台应归因于18、19 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表现论与模仿论有三点突出的区别。首先, 是在文学本质论上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 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曾说: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其次,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虽不否认这一点, 但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因而看重考据式的批评。其三, 表现论不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而是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 高扬“文学天才” 的作用。
二、作品
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 同时, 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 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因此, 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
作品涉及了一个重要的文论问题,即作品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 世纪西方文论中受到突出的强调。俄国形式主义认为,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 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是作品的形式价值, 是“ 文学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主要包括文学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形式不是表现内容而是决定和创造内容。由此, 俄国形式主义还提出了著名的“ 陌生化” 概念, 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认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通过“ 扭曲” 的语言使现实生活变得陌生化的过程。英美新批评同样也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 其代表人物兰塞姆( J. C.Ransom)还创造了一个术语: 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 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20 世纪60 年代盛极一时的结构主义思潮同样是一种形式主义文论, 所不同的是, 它强调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 追踪作品的“ 深层结构”, 认为深层结构是潜藏在作品中的模式, 必须用抽象的手段把模式从作品中挖掘出来。
三、读者
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 它还应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 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 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
在文学阅读活动的重要性得到正视的背景下, 20 世纪60 年代兴起了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它们将文学接受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焦点, 并对接受活动中读者的自主性加以积极认可和强调, 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转型。伊瑟尔(Wolfgang Iser )在姚斯的基础上另辟蹊径, 提出了所谓“隐含的读者” 的概念, 开启了接受美学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无论是姚斯的接受研究还是伊瑟尔的效应研究, 都突出强调了读者在文学活动结构中的地位, 将读者接受活动看作是文本含义的具体化和再创造过程,这样就推动了文学研究由重视作者和作品向重视读者的范式转型, 也推动了文学理论由独断性的话语系统向对话性的话语系统的范式转变。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答案啦~基本上总结了文学活动四要素涉及到的理论,关于其内涵和意义也都有简单的阐述。满意的话就麻烦采纳啦,如有其它补充请追问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