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古代文学状元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古代文学状元

发布时间: 2021-03-15 06:24:48

A. 山东籍古代文学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佑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编辑本段]三、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B. 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大的状元是谁

若论状元的话唐代的王维成就是比较高的。如果撇开状元不谈的话,我国古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苏轼和曹雪芹。因为他们是全才,另外王勃,白居易,杜甫,李白,辛弃疾。

C. 古代文学作品里出现过哪些女神

1.被誉为“红颜祸水”的女性
褒姒
褒姒(bāo sì),史记作襃姒,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今陕西省汉中西北)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司马迁说:“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史记·周本纪》)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西周遂亡。
夏姬
夏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代郑穆公的女儿,母亲为少妃姚子。她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美女,因为嫁给陈国的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与一子夏征舒。征舒成人之后承袭其父之爵位和职务,成为陈国的司马。夏姬由于貌美非常,并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夏姬被后世称为最为美丽妖娆的“性感女神”。她的名气不在中国四大美人之下。按照历史的记载和后人的演绎,夏姬曾与三个国君有染,故被称为“三代王后”;她引发了三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令一个国家灭亡,另一个国家因她而崛起。她因先后嫁了七次,被称为“七为夫人”;而“九为寡妇”则是据说有九个男人死于她的采补术下。
息妫
息妫,是春秋时陈国(今淮阳)的公主,先为息国君夫人,后为楚国王后.她出生在深秋,却满园桃花盛开;一出生就引来了百鸟朝凤,额上带着桃花胎记,仿如桃花女神转世.可是陈国智者却预言她的到来会引来生灵涂炭.她贵为公主却从小就远离王宫,伴着乳娘长大,因为面若桃花,又称“桃花夫人”。 命运多舛的女人
息妫是春秋时期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公主,春日绽放的桃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公元前684年,她嫁给了息侯,就被称为息夫人。就在出嫁的路上,她途经蔡国,受到了姐夫蔡哀侯的接待。
蔡哀侯很不老实,见息夫人貌美如花,就上前轻薄调戏,被拒斥了。
息侯知道后,当然很生气,但他不便直接对蔡国发难,便想了个鬼点子,向当时的超级大国君主楚文王献计说:“请楚国先发兵假装进攻息国,我就向蔡国求救。蔡国一出兵,您就可以帮我教训一下蔡哀侯。” 楚文王当然乐得顺水推舟,借机在诸侯中立威,于是依计而行,大败蔡军,还活捉了蔡哀侯。9月,楚兵于莘地(今汝南县境)战胜蔡国,俘虏蔡侯。
当了俘虏的蔡哀侯知道自己被俘是拜息侯所赐,十分愤恨,就在楚文王面前猛夸息妫的绝世姿容。楚文王一听,心动不已,连忙命令他的大军将息国灭了,把息夫人抢到手,俘虏了息侯。
男人做了俘虏,大不了缺胳膊少腿做苦工;女人做了俘虏,却会屈辱地和你最讨厌的男人生下你最爱的孩子。息妫虽然成了楚王夫人,后来又生下堵敖及楚成王两个儿子,却始终不和楚文王说话。楚文王憋得受不了,逼问其缘故,息夫人垂泪答道:“身为妇人而事二夫,不能守节而死,又有何面目与人谈话呢?”对男人寡淡又自尊、美艳的女人都会成为男人心头的朱砂。楚文王认为息妫伤心都是蔡哀侯惹的,再说那厮还曾斗胆调戏过息妫,这个癞蛤蟆,扁他!为讨好息妫,楚文王大举兴兵伐蔡,攻占了蔡都,帮息妫出了一口恶气。
李夫人
佳人倾国,妙丽善舞
李夫人出身于倡家,即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李延年是李夫人的哥哥,因犯法而被处腐刑,在宫中从事养狗的工作。后因善歌受到皇帝喜爱。汉书记载:李延年有一次在武帝酒宴前献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了后叹息说:“好歌!但世上真有这样的绝色佳人吗?”平阳公主告诉他说,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位佳人。于是武帝便召见延年的妹妹,果真“妙丽善舞”,李氏被武帝立为夫人。 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却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武帝难过不已,亲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说:“夫人病势已危,非药可以医治,何不让朕再见一面?”李夫人推辞说:“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实不敢与陛下相见。”武帝说:“夫人不妨见我,我将加赐千金,并封拜你兄弟为官。”李夫人说:“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见。”武帝又说一定要看她,并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转面向内,掩泣,任凭武帝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独自啜泣。武帝心里不悦,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汉武大帝》李夫人
这时李夫人的姊妹也入宫问病,见此情形,都很诧异。待武帝走后,她们责备李夫人:“你想托付兄弟,见一见陛下是很轻易的事,何苦违忤至于如此?”李夫人叹气说:“你们不知,我不见帝的原因,正是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贱,他之所以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今天我病已将死,他若见我颜色与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置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兄弟?”
几天后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结局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怀念,于是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
2.元杂剧中的女性
崔莺莺
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对她一见倾心,苦于无法接近。此时恰有孙飞虎听说莺莺美貌,率兵围住普救寺,要强娶莺莺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听从莺莺主意,允诺如有人能够退兵,便将莺莺嫁他。张生喜出望外,修书请得故人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解围,但事后崔老夫人绝口不提婚事,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失望之极,幸有莺莺的丫环红娘从中帮忙,扶莺莺月夜烧香,听见张生弹琴诉说衷肠。后来莺莺听说张生病倒,让红娘去书房探望。张生相思难解,央求红娘替他从中传递消息。莺莺怜惜张生,终于鼓起勇气,也写诗回赠,后在红娘帮助下,二人瞒过崔老夫人,私下幽会并订了终身。老夫人知情后怒责红娘,但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应考。张生与莺莺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杜丽娘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赵盼儿
赵盼儿是一个妓女,作为一个年轻貌美、热爱生活的女性,她曾盼望过能与一个理想的男性结合,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是,多年的风尘生涯,使她深知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多半兑不了现的:“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因此,她对“从良嫁人”一事,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在结拜妹妹宋引章(另一个妓女)要嫁给花花公子周舍时,极力劝阻。果然,宋引章一进周舍家门便先吃了五十杀威棒,以后又受尽各种虐待。赵盼儿为了救出宋引章,便利用周舍酷好女色又喜新厌旧的特点,假意答应嫁给周舍,让周舍写下一纸休书给宋引章,自己再宣布与周舍“拜拜”。当周舍责问她说:“曾说过誓”要嫁自己时,赵盼儿回答说,你不是老逛妓院的吗?咱们这些妓女,谁不是逢场作戏,对着明香宝烛,指着皇天后土,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得绝户。”终于以其人之道还冶其人之身,用自己对周舍的欺骗,回敬了周舍对宋引章的欺骗,不但大快人心,而且充分展示了她的机智和勇敢。 李香君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这媚香楼建得精巧别致,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红妓女,年长后用自己的积蓄建了这座媚香楼,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最给媚香楼撑脸面的就是李香君了。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还真合她的那种韵味呢。
3.“三言二拍”中的女性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平氏本是陈商的妻子,陈商在外经商时与王三巧私通,回来后还保留着王三巧所送的珍珠衫,平氏得知丈夫身边的珍珠衫来历大有蹊跷,开始怀疑丈夫在外对自己不忠,于是将珍珠衫藏起来,质问丈夫珍珠衫的来历,并与丈夫争吵了两三日。在此我们不难看出平氏敢于维护自己作妻子的权利,对待丈夫的不忠她大胆斥责,可见她是把自己放在与丈夫平起平坐的地位上的。她对丈夫有外遇一事表达强烈的不满,与他吵了两三日,这是因为在平氏心里夫妻是要平起平坐、相敬如宾的,他对待丈夫忠贞,丈夫也理所当然地要对自己一心一意。可见在自我意识的觉醒下女性在婚姻中夫妻平等的意识有所提高。
《卖油郎独占花魁》
莘瑶琴原本想找个富家子弟从良的,而后来却嫁给了无钱无势的秦重,也是出于对被尊重的渴望。他们的婚姻让当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毕竟瑶琴是个名躁一时的花魁,而秦重只不过是个无名之辈。“花魁娘子”等于是下嫁了小卖油郎。这是因为秦重虽是市井小民,但他有一颗王孙公子所没有的真挚的心,他从第一次见到瑶琴便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辛苦了一整年就为积攒十两银子,能见上她一面。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自始至终从未嫌弃莘瑶琴是烟花女子,在他眼里没有什么良贱之分,也没有封建的贞节观念,他不是把她当作花钱摆弄的玩物,而是把她当作一个普通人,一个需要关心、需要呵护、需要照顾的人,他尊重她,爱惜她,理解她,这在当时是那些把她当作手中玩物寻欢作乐的王孙公子们所无法给予的,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苏小妹三难新郎》
苏小妹自幼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不待思索依韵续完父亲的诗,且所续词义俱美。”长大后更加才华出众。她除了在学识上的高人一等外,还是个个性鲜明、行为独特的女子。新婚之夜,她并未像大多数女子一样低头含羞的等待丈夫前来揭开自己的红盖头,甚至三难新郎,由于自己的学识和机智差点让新郎无法洞房,这无疑说明女子的智慧也可以和男子一样,甚至超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苏小妹也一改过往女子的温文尔雅,娴静娇羞的形象。她相貌丑陋,但却自信直爽,落落大方地与男子交友,而且同觥交错,吟诗唱和,不带半点小女儿姿态。那种从容自若、洒脱直爽的个性连男子都逊她三分。苏小妹大胆自信,似乎从未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锢,也没有受到传统女性观念的毒害,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开出的自然之花。她无视礼教,真实的展现自己,不惧世俗,追求个性的解放,实在是个大胆又有个性的女子。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处心积虑地积攒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嫁。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高利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文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白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汗,抱箱投江而死
4.聊斋中的女鬼 聂小倩
聂小倩就是本文中塑造得比较丰满的具有人性的鬼。由于她的魂魄堕落于苦海,被妖魔而胁迫、摄血害人,但她又与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鬼的形象有所区别。她具有人性最初的良知,是一个有几分善良的女鬼,由于她自身得不到自由,被迫去害人,她的本性就不可能表现出来,她不甘受邪恶势力的控制,想摆脱痛

苦的生涯,她顽强反抗、力求争取做人的执着、远离黑暗、逃离堕落险境,寻找机会进行顽强反抗,最终得到了应得的自由、求得了解放。 画皮
太原有个叫王生的书生,偶然在路上遇见一无家可归的姑娘,这女子生得年轻漂亮,王生见色起意,便把女子带回家藏进密室每日云雨。岂料这女子是一个专门吃人心的恶鬼所变,实际上“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后来,这妖精被一道士识破,但道士好心肠,觉得“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就让王生在家门口挂个拂尘,想把她吓跑就得了。不料这妖精比较好面子,恼羞成怒之下挖了王生的心脏后逃走。道士大怒,“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于是运用法术轻而易举地将其干掉。最终王生也在他妻子陈氏的努力下死而复生。 狐女阿绣
狐女阿绣是爱情的缔造者、是家庭的保护神。她能够放下怨恨,帮助真阿绣和刘子固建立家庭,体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爱一个人不意味着强行占有,而是要让他跟所爱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这是狐女的人生哲学,也是美的哲学。狐女在追求和修炼形态美同时,获得了内心美。她的人生哲学不管是在蒲松龄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叹服的。 有智谋、敢反抗悲剧命运的云翠仙
贫穷无赖的梁有才登泰山时,几次非礼少女云翠仙,云翠仙的母亲却被其甜言蜜语哄骗,轻率地以女相许。梁有才骗娶云翠仙后,狐狸尾巴立即露了出来。整天赌钱喝酒,偷云翠仙的首饰去卖,他的狐朋狗友见到云翠仙后,让他把云翠仙卖了。翠仙对梁有才的种种丑态产生怀疑,知他必有所图,于是设计引梁有才开口。在试探中,云翠仙明白了梁有才的野心,彻底清醒。事实上,云翠仙娘家很有钱,自己也存有私房钱,可她并不让梁有才知道,也不回娘家。她觉得像梁有才那样无耻的人,一旦知道必然会榨取岳家财富,云翠仙要让梁有才早日露出庐山真面目。一位深闺少女能在不公平命运面前忍辱负重,审时度势,实在难得。利令智昏的梁有才随云翠仙归宁,在华严楼阁的岳家受妻子斥骂,为众人锐簪刺身,然后,云家的琼楼玉阁全部消失,梁有才被吊在削壁之上,面向万丈深渊„„一直以民间普通弱女出现的云翠仙,原来是个女仙。蒲松龄让无数受害弱女的不幸,在仙女幻想中得到了补偿。云翠仙的故事警告了当今的女性,要独立,才能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不公时不颓废,敢于抗争,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 恒娘
写朱雪娘嫁给洪大业,起初夫妻相亲相爱,后来大业迷上丫环宝带,于是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借口,将宝带收为偏房,百般宠爱。从此,家庭中夫妻失和,上下不宁,朱雪娘自叹命苦,错配姻缘。邻居有一妇人,名叫恒娘,工于心计,御夫有术,她教雪娘巧加打扮,平时避开大业,数日后一天,大业去庙中烧香,见一妇人流光溢彩,眼睛为之一亮,怦然心动,后来才发现正是雪娘。从此与雪娘重归于好,一家妻妾相安无事,和睦相处。

D. 古代文学常识

一、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7、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中国文学之最

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五、诗句与人

1、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5、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6、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7、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9、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10、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15、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17、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七、人的称谓

(一)称字:幼时命名由父亲长辈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鸿字雁冰,鲁迅字豫才。

(二)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年龄不限,如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三)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如范仲淹称文正,欧阳修称文忠。

(四)称籍贯: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称孟襄阳,柳宗元又称柳河东。

(五)称官名:以人的官名来命名,如杜甫称杜工部。

(六)称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来命名。如岑参:岑嘉州柳宗元称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九、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

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

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

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十、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天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80岁、90岁。

期颐:100岁。

十一、古代官职任免升降

1、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降职并远调。

3、拜:授给官职。

4、授:授予官职。

5、擢:选拔,提拔。

6、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罢免、停职。

8、免:免除官职。

9、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十二、地理部分

1、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2、左:东为左右:西为右。

3、河:黄河。江:长江。

4、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7、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8、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9、重要城镇名,古今对照。

苏州:姑苏;

成都:锦官城;

南京:金陵、建业、建康、丹阳、江宁、白下、石头城;

扬州:维扬、扬城、淮上、江都、广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开封:大梁、汴梁、东京;

镇江:京口;

杭州:临安、武林、钱塘。

10、我国部分城市别称

昆明春城

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重庆山城、雾城

拉萨日光城

广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长江上的三个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颗亮星,北极星,北方天空的标志。

2、闰年,以阴历年除以4或100(年号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闰年。

3、二十四节气:(见字典节气歌)

4、传统节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阳,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纪年法

(1)公元纪年法。

(2)皇帝、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

(3)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计算方法:用公历年代除以10,余数为天干顺序。

用公历年代除以12,余数为地支顺序。

例如:1919年,农历年号,天干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0,余数为1,对表1为辛;地支计算时,用1919年除以12,余数为3,对表3为亥,那么1919年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发生在1919年。

6、纪月法(不常见,略)。

7、纪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纪时法

日出5-7;食时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时15-17;日入17-19;黄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鸡鸣1-3;平旦3-5。

E. 我国古代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是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格非之女。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证鉴别。金兵入踞中原后,流落江南,夫病死,李远走金华依弟,晚景凄凉,有材料证明其曾改嫁,不确。清照多才多艺,工诗文,善丹青,词的成就尤高,被誉为“婉约”之宗,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

四、研究

从宋代开始,人们已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1984年举办了“全国李清照研究学术讨论会”,后又成立了“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在各地成立了李清照研究会或李清照学会。李清照研究会即位于山东济南李清照纪念堂内。

研究专家旧有毛晋、王鹏运、况周颐、胡云翼、李文裿、张寿林、傅东华、魏尧西等,今有唐圭璋、王仲闻(学初)、王延梯、黄墨谷、黄盛璋、平善慧、刘乃昌、陈祖美、刘瑜、徐北文、孙崇恩、徐培均、王璠、周桂峰、刘瑞莲、朱德才、于中航、佘雪曼、诸葛忆兵等等。
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中国大陆及港台,现在至少已经有近二百部关于李清照的研究论文集、专著、小说、词评等出版。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网络全书,在文学成就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介。出了专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种文字,尤以美国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纽约新闻书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获得世界的公认。

作者: 溪亭独孤雁 2005-8-28 22:00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及新人问答
五、争论焦点

1、改嫁辩

最早提出易安曾改嫁张汝舟之事见于她生前所出的宋人著作,始自明、清有人为其“辩诬”,迄今难有定论,但自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辩》后,今人多倾向于改嫁说。

据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资料记载,李清照孤独无依之中,绍兴二年夏(1132),曾再嫁张汝舟,秋八月离。张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家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直至拳脚相加。张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还有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广西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此段婚姻前后不满百日。

对于此事,明、清始有人著文反驳“辩诬”,至今对此还颇有争议。其实,妇女改嫁在宋代前期并不少见,不管她是否真的改嫁都不影响李清照的人品,追求自己幸福的人是勇敢的,我们应该尊敬,只是所选非人罢了。

近年又有一新说,言其是被逼婚,既非自愿,谈何改嫁?此说挺有意思,改嫁就改嫁嘛,难道不是心甘情愿,就不是婚姻了吗:)

2、金石情缘论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李、赵的婚姻是金石良缘,夫妻情深,但自20世纪的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论李清照》开始提出疑议,认为两人感情上有矛盾,特别是李对赵不满, 由于六十、七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王先生提出的这一新鲜的话题便久被搁置。直到1989年,朱淡文在《论李清照〈漱玉词〉中的爱与忧郁》一文才重申王先生的看法,认为“赵明诚有不止一个侍妾”,而“余性不耐”、“侯素性急”(《金石录后序》)诸语,显示了两人的性格差异。同在1989年,陈祖美先生发表《对李清照内心隐秘的破译———兼释其青州时期的两首词》,在王汝弼先生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赵的“纳妾”问题及其对李内心世界的影响,并由此对《凤凰台上忆吹箫》与《声声慢》二词进行了新的诠释,此后,陈在一系列相关论著中,重申了她对赵明诚纳妾问题的坚定看法,并对李清照内心隐秘进行了开掘,对其许多词作做了新的阐释。提出赵有“天台之遇”,出现过第三者插于其间,李也因此发出“婕妤之叹”,两人关系曾出现裂痕。

陈的观点日渐引起关注,特别是其《李清照评传》出版后,反响更热烈,或支持,或反对。其中1998年到2001年,讨论的论文更多,形成了一个争鸣的小高潮。有的反对者基本认同赵明诚纳妾之说,但不同意纳妾给赵、李感情造成伤害,有的则坚决否定赵明诚纳妾之说。

就宋人纳妾的普遍习俗和赵明诚无嗣的特殊情况而言,赵明诚纳妾与不纳妾都有可能,但现在既无直接史料“证真”,也无确凿的史料“证伪”,既不能肯定赵纳了妾,也不能咬定赵没有纳妾。这个问题只能存疑,最终的结论还有待坚确史料的发现。

从宋代开始,人们已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1984年举办了“全国李清照研究学术讨论会”,后又成立了“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在各地成立了李清照研究会或李清照学会。李清照研究会即位于山东济南李清照纪念堂内。

研究专家旧有毛晋、王鹏运、况周颐、胡云翼、李文裿、张寿林、傅东华、魏尧西等,今有唐圭璋、王仲闻(学初)、王延梯、黄墨谷、黄盛璋、平善慧、刘乃昌、陈祖美、刘瑜、徐北文、孙崇恩、徐培均、王璠、周桂峰、刘瑞莲、朱德才、于中航、佘雪曼、诸葛忆兵等等。
据我现在掌握的资料,中国大陆及港台,现在至少已经有近二百部关于李清照的研究论文集、专著、小说、词评等出版。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网络全书,在文学成就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介。出了专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种文字,尤以美国人肯尼思•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纽约新闻书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获得世界的公认。 三、作品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风格上看,主要是诗慨言志,词婉道情。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长诗,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十余岁时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风格婉约,但偶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的豪放之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诗、文虽留存不多,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部分诗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广为传诵。
也有如《偶成》、《春残》这样的思人怀乡的清深之作。晚年有五首写给皇帝、后妃的节日帖子诗,皆美化阿谀之语,俗甚。

其文存数篇,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金石录后序》一文追忆一生,情深意切,更是研究李清照的珍贵资料。晚年有《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赵明诚所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现存作品不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有文6篇,残句2则,诗18首,残句15则,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传世,包括存疑词14首,残句1则,误题词29首,残句2则。

李清照工书,能文、画,兼通音律。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1155/6?)
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一、家人•弟子

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

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

作者: 溪亭独孤雁 2005-8-28 21:5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及新人问答
二、生平

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佑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

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岁。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 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开禧元年(1205)刻书。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前期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她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宋时,济南城西确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
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词人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掺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现在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脉泉边都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

F. 古代状元有娶公主的吗

有啊,但是只有一位。在古代文学、戏曲作品中,人们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联系在一起,仿佛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比如,陈世美、女驸马等。但这些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真正有据可查的状元驸马只有一位,就是唐朝的郑颢。

G.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国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

她们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女子,才华横溢、德才兼备,令多少后人无比向往、敬仰这些女子,真正揭示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1、卓文君: 汉代才女, 善鼓琴。家中富贵的卓文君却看中了穷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夫唱妇随,当垆卖酒,而司马相如在得卓文君帮助后也终得成名天下。

2、蔡文姬: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之女,字昭姬(因避讳司马昭改为文姬),自幼博学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东卫家,被掳至南匈奴后再嫁给匈奴左贤王。后被曹操赎回,在"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不能两全的痛苦中终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归来后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3、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以词著名,兼工诗文。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文词绝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

4、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人, 唐代女诗人、政治家,有巾帼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7)古代文学状元扩展阅读

关于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选与顺序,流行三种说法:一是蔡文姬为首,依次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或者班昭;二是卓文君为首,依次是蔡文姬、上官婉儿、李清照;三是还是卓文君为首,依次是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既然是评选才女,那就应着眼于“才气”。传统文化意象里,说一个人有才,无非诗词歌赋(文)、琴棋书画(艺),如果考虑到班昭的情况,那就再加一个标准----历史。

关于李清照,大致是才华最全面的一位,几乎无所不通。宋以后历代均有学者高度评价其绝伦,如宋代王灼说她“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元代杨维祯说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明代杨慎说她“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

班昭的成就,凸显在治史上,曾独立完成《汉书》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作为女性,这个成就堪为震古烁今。另外,她也善于赋颂,有《东征赋》、《女诫》等作品传世。

蔡文姬似乎也是个热门人选,传世之作有《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愤诗》等,宋代所刻的《淳化阁帖》收录有她的书法作品,另外,史料里还说她“通音律”,也会治史。然说到对后世之影响深远,则不及上面两位。

卓文君那句最著名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堪称经典佳句,且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 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H.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唐宋八大家,谁才能排在第一的位置

韩愈
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马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他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韩愈(七六八-八二四),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