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经济 » 启示文学英语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启示文学英语

发布时间: 2021-03-15 02:34:23

⑴ 英语毕业论文 文学,怎么写创新点,从哪里做起

你也在找这方面论文参考资料吗,呵呵,前几天我到处找,后来找上届的学长帮忙,他介绍我到VIP英语论文网找王老师帮忙,现在王老师正在帮我弄,呵呵,王老师也每天都在跟我沟通我的论文的情况,我觉得挺好的。

参考下这篇文章,或许对你有帮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交流和合作的日趋频繁,21世纪对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英语人才和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针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外语人才,加强自主学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自主学习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者学习态度和能力的体现,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实施更多的监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正是通过对国内某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依照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现状和所反映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兼有访谈。调查对象是江苏大学2008级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研究生。调查问卷参考了徐锦芬(2004)的自主性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研究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进行了修改,同时还结合Zimmerman(1994)提出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以及Littlewood(1996)等人对自主学习的定义。问卷涉及到三个问题: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整体情况如何?(1)他们对英语自主学习信念如何?(2)他们能否确定自己的英语自主学习目标和计划?(3)他们能否执行英语自主学习的相应策略?(4)他们对策略使用的监控以及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如何?(5)他们能否评估自己的英语自主学习?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情况如何?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发现:(1)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总体状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实际情况不容乐观。(2)很多研究生对研究生特殊阶段的英语学习的动机和目标不明确,不能真正理解到英语学习对自己专业研究的很好的辅助作用。(3)学生在合作学习,参加课外英语活动和专业论文英语写作和在国外核心杂志发表方面表现不是积极。(4)网络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很多时候是一种放松和消遣方式。(5)男女生在整个问卷中不存在统计数据上的显著差异。只是在构建学习目标女生优于男生,然而对网络在自主学习中的认识上男生优于女生。本研究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有着启示作用:(1)加强研究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地通过考试,而更重要的是用于自己的科研和论文写作中。(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为他们创造英语学习和交流平台。本文作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创造了江苏大学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大大推动了本校研究生的英语自主学习。(3)根据调查发现研究生在中英翻译和专业英语论文写作策略运用等方面比较薄弱,研究生英语教师应该增强他们这些方面的策略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效率;更要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4)教师要根据男女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来创造促进男女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环境,激发男女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和课外自主学习的主体。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自己咨询VIP英语论文网也可以,老师的态度很好

⑵ 犹太人的启示文学是什么

启示录和塔木德经

⑶ 外国名著1500字英文读后感

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领我啃完着本书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从一纸简单的刑事案件资料中展示出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画面,把一个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对十九世纪初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历史和哲学研究的水平。小说令我看到在生硬的历史书上无法感受的,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关键时期的状况。我从中了解到现实主义作品的另一种艺术特色——司汤达倾心的人的“灵魂辨证法”;这与以往我从《高老头》、《欧也妮·格朗台》中体会的巴尔扎克的“造成一个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书最耀眼也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自然是于连·索雷尔,“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
在社会现实阻碍实现抱负时只有两种选择:退避或是反抗。那些当着小职员不求上进、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他们或许平庸得舒适却被社会的前进所淘汰。能不断树立人生目标、决定实现人生理想的便是和于连有同样气概的反抗者。这个时代当然不欢迎虚伪的言行作为手段,但仍然需要对生活的热情来反抗空虚的度日。这样,于连悲剧性的结局除了昭示“个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对当今社会更实际的意义。
写至此,不得不引到这部小说的一个“创举”——使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心灵的爱情”和于连与德·拉莫尔小姐“头脑的爱情”相映成趣。尽管这两个贵族女性的爱情方式迥然不同,一个深沉,一个狂热,他们在这两个基本点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本阶级的厌恶,对封建门阀制度的叛逆。记得当于连发现自己的爱情正蜕变成虚荣的工具时说“我把自己毁了”,可之后的细节是“一种高傲之间带着恶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挚、最强烈的爱情的表情。”这时的贵族小姐却是摆脱了一向慢得像乌龟爬一样的生活,用丧失尊严的方法博得爱情。书中两段悲剧爱情的进展始终伴随着新贵的若即若离和于连的自卑带来的怀疑,直至生命将要终结时,爱情才爆发出无济于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怀。
当我将落笔时,发现用意识写出感想的时间已可与用精神阅读原著的时间相比较了。我兴奋于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启示,感动于那些尽管扭曲而依然壮烈的爱情片段。当有人提及《红与黑》,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读过”后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过”。
红与黑读后感范文二:
于连.索莱尔的命运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于连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他虽出身卑贱,却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着杰出的智慧,所以他日后能厕身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中。什么是幸福,怎样得到幸福,是困惑着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也同样困惑着我们的于连。在他心目中,幸福并没有确切的标准,只是在他的心计,在他的警觉,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中。他为第一次摆脱了父兄的虐待而幸福,为德.莱纳夫人面前履行“某种责任”而幸福,为骄傲的玛蒂尔德在自己面前屈服而幸福,为一次次地发迹而幸福得要命。他渴望幸福,渴望飞黄腾达,他发誓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为此,他制出了一个又一个“作战计划”,使出各种虚伪手段,他超人的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但他毕竟是个好苗子,所以在每每幸福之时,他又会扪心自问,深深自责。因此,他的计划总会漏洞百出,总会让人怀疑。

⑷ 从西方文学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首先东西方的文化是不同的,所以要说从西方文学中得到的启示,还是得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谈起,首先西方文学一般是民主政治,得到的启示就显而易见便是平等,自由,法治等等,如果是经济那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既要看到有利的又要看到不利的,如有利的就像经济发展迅速,使得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等等,不利就社会矛盾了,是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等等。一般文学作品就是折射的现实,你需要把握时代将时代特征与文学作品相结合。要考虑创作背景,你得到的启示,浅显点就是你学到了什么?是制度还是经济措施亦或是社会风俗等等。

⑸ 启示文学的来源

对大多数人而言,启示文学是圣经中最富吸引力,却又最神秘的部分。在读但以理书或启示录的时候,会感到仿佛进入神话世界,里面有各样希奇的事,可怕的巨兽、无穷的幻想。不真实的象征、快速变化的奥秘布景,让人晕头转向。同时,经文中又描述天与地、善与恶、神的儿女和撒但的权势之间,正进行争战。这些作品究竟应按字面理解,或视之为象征,读者实在不知所从。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处理蝗虫和群魔、多角的山羊和恐怖的野兽,启示文学就能成为既生动又具说服力的器皿,将神学真理传达出来。
这类文学用启示(apocalypse)一词来称呼,是在启示录中用到这个字时(启一1)才开始的,直到第二世纪之后,这个词汇才逐渐成为这种文体的代称。这个字的意思是将从前隐藏的知识揭露出来(参smith 1983:9-20),因此十分适切。启示文学可从两个角度看,它既是一种文学的文体,或形式,也是圣经中这类文体特有的一系列概念。所以,我将分别讨论与文体和经文内容相关的特点,以及更一般性的特色,就是产生这类经文之思想模式。
许多人认为,启示文学主要的发展是在马喀比时期,哈西典人(译注:虔诚派,西元前二、三世纪成立)抗议西流基人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迫害,尤其是伊庇凡尼斯(Rowley 1963:21-24;Russell 1978:2)。以西结、撒迦利亚等早期作品,被视为预言式的前身,但不算是启示性作品(参Nickelsburg的调查1983:641-46)。当然,以赛亚书第二十四至二十七章,或许约珥书,都可以列入同一范畴。虽然以赛亚书内含有犹太教的末世论主题(地的毁灭、天象的征兆、天上的筵席、怪兽、巨龙),但却没有启示性的标记(异象、只重未来而抹杀现代、二元论)。约珥书第一至二章的蝗灾虽然用象征,却没有太多意象,比较算是预言式的呼召,要百姓归向雅巍。
不过,若考虑其他因素,则可以清楚看见启示文学的记号。汉森(1971:463-68)在以赛亚书三十九至六十六章的几处神谕中,发现对现世绝望,并期待神直接干预的观点(如赛四十,四十三,五十一)。「远古与未来历史的联锁……让未来事件具全宇宙的重要性」(p465)。而以西结书与撒迦利亚书更是如此。罗兰德(1982:199-200)注意到以西结书第四十章的文学背景,在异象之后是解释,这符合启示文学的模式(与但八-十;启十七相较)。撒迦利亚书也有天使作解释(亚一19,三1,四2)。梦里所见异象的神秘象征,以及异象的主题,都显示出启示文学的思路。
此外,在古代近东先知时期之前,启示文学已经存在。柏格曼(J.Bergman)写了一篇有关埃及启示文学的文章,非常精采(1983:51-60),他讨论到埃及的决定论与对永恒的循环观,有些人认为,这种观点使埃及不可能出现启示的传统。柏格曼却主张,这只是埃及许多宗教传统之一,事实上另有些人对永恒和到天上旅游感兴趣。同一本书中,凌格仁(H.Ringgren 1983:379-86)、威登格仁(G.Widengren 1983:77-156)和赫特贾(A.Hultgard 1983:387-411)分别讨论了亚喀得与波斯这类文字的特色。亚喀得代表启示思想发展的初期,不过伊朗经文中,琐罗亚斯德(Zoroaster,译注:祆教的鼻祖)扮演启示媒介的角色,虽然这段经文的日期很难判断,但是可以看出在很早的时期,这种思想模式就已经有相当的发展。韩特曼(1983:71-73)根据神祗的名字主张,伊朗的基本传统可追溯到西元前第六世纪,而伊朗的二元论以及智慧先存的概念,并末世救赎主的思想,犹太思想家都很熟悉。总之,在先知时期,其他地区就已有类似的文字。至于有无直接的影响,这类判断则完全出于主观,无法查究。我比较赞同的看法为:启示文学为晚期发展之说缺乏证据,而有充分理由可以下结论说,它的起源时期为西元前第八至第六世纪,主要出自预言的环境,而与伊朗和近东的概念类似。
不过,预言并不是唯一影响启示文学的思想。我在前面提过智慧文学和启示文学的关联。冯拉德甚至主张,智慧文学为启示思想的首要来源,因为两种运动都出于对知识和人类今世经验的探索(1972:280-81)。不过,虽然这两个传统有关联,可是差异之处太多(如,智慧思想缺乏末世的取向、神秘的象征),很难说有直接的影响(参Rowland 1982:203-8)。
以色列史是否有某一部分与启示文学的兴起密切相连,则难以判断。很可能由于被掳的压力和危急,神不单藉着先知直接宣告他的心意,还加上一连串的异象,声明他掌管未来,以色列的余民必须信靠他,他会直接干预历史的过程,这是对当前环境的唯一答案。异象与象征的媒介,成为宣扬这些真理最佳的途径,从以赛亚、以西结,到但以理和撒迦利亚,这个方法逐渐成为神启示的主要方式。有一点很清楚:答案绝不只在社会学的分析中。我们必须以神的心意为这种过程的解释要诀。当然,这两者并非互相排斥。神选择了最合适当前环境的模式,来传达他的旨意。
启示文学运动第二阶段的发展,是在主前第二世纪之时。马喀比时代之后,这运动与哈西典人(敬虔派)相关,后来他们分裂为法利赛人与爱色尼人。与这两派人相关的资料都可以找到,但是后者显然关系更为密切。莫理斯提到,法利赛人虽然也有一些启示方面的关注(复活、来生),但是大体而言,后期的运动则反对这类「热情式」的宗教态度(1972:14-16)。两者在初期有关联,但是后来却分道扬镳。启示文学并不是政治运动,没有组成如法利赛人或撒都该人的政党。它像智慧文学一样,主要是一种思想方式,一种人生观。起初它乃是神所拣选、传达启示的方式,后来则成为一种对人生的观点,跨越犹太人各种不同的教派;这些教派在不同的时期都可看见此种思想的踪迹(只有撒都该人例外)。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之间最明显的联系,比与犹太教任何一派的关系都更直接。

⑹ 你从文学趣味获得什么教育或启示

你从文学趣味儿获得什么教育或启示?文学趣味儿顶上的内容是五花八门。让你会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知识无处都存在。

⑺ 谁帮我简要解释一下圣经中的启示文学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体现再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自然也对欧美文学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欧美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创作生涯。
基督教产生时曾受到犹太教“先知文学”、“智慧文学”和“启示文学”得启迪与熏陶,它将犹太民族得历史事故、宗教事件、民间风俗、誓言圣咏、爱情诗歌等接受过来,连同自身的福音故事和耶稣门徒事迹等,形成了罗马帝国时期得“圣经文学”及“教会文学”。再罗马后期得拉丁文学创作中,基督教的耶稣故事、使徒传记、赞美诗歌和祈祷文辞等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尤以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作为其“信仰自白”而撰写得自传体《忏悔录》影响为大,此书成为罗马晚期拉丁文学得代表作品。
中世纪得欧洲文学主要事基督教文学,其写作手法中的“寓意”特点也是得自《圣经》表述中隐喻、比喻等方式。7事迹英国诗人西德蒙所编诗歌《创世记》、8事迹诗人辛纽伍尔夫的《朱莉安娜》、《埃琳》和《基督》,以及9、10世纪的法国是个《圣女欧拉丽赞歌》《圣徒列瑞行传》《受难曲》等,都属于“圣经文学”和“圣徒文学”的范围。欧洲各民族的英雄史诗在流传中也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如8世纪英国史诗《贝奥武甫》、11世纪法国史诗《罗兰之歌》,12世纪芬兰史诗《卡列瓦拉》和西班牙史诗《熙德》等都渗入了耶稣极度或圣母圣徒的故事。这些作品在讴歌其民族历史时也宣扬基督教的观念,赞颂基督教的英雄。
十字军东征后开始兴起骑士文学,形成中古欧洲“第一个出现在历史上的性爱形式”,尽管骑士文学一反当时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歌唱现世生活与爱情之美,却仍宣扬唯基督教信仰去冒险、圣战和献身,号召为寻找圣徒遗物而四处奔波、浪迹天涯,从而与基督教传统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以城市文学为主流,它们反应了新兴市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例如: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赖希林的《蒙昧者书简》、伊拉斯莫的《愚人颂》和马娄的《浮士德之悲剧》等不仅取材广泛、格调清新,而且语言丰富,文笔精炼。这些作品强调人的智慧、伟大和自然的优美、恬静,主张用理性赖对抗宗教信仰的无上权威,靠“人学”赖取代“神学”。然而,其“复兴”或“创新”并没有脱离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之土壤。人文主义者的许多文学作品仍借用了教会文学的隐喻、寓言或梦境等形式。在思想体系是说那个也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受到基督教神学的支配。如“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文艺复兴之父”但丁的《神曲》就是按阿圭那的正统神学体系赖构建的,因此有人说《神曲》的伦理学来自亚里士多德、天文学来自托勒密,而神学来自阿圭那,并把但丁视为当时文学界的“阿圭那”。此外,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诗人塔索在其叙事诗《备解放的耶路撒冷》中也通过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和较量来现世基督教信仰的力量,表达其对基督教文化的赞赏和依恋。
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仅改造了基督教,而且也改造了德国文学。他的德译《圣经》及其散文、寓言和赞美诗等“不但扫清了教会(当时的罗马天主教廷)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扫清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创造了现代德国散文,并撰写了成为十六世纪《马赛曲》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的词和曲”。
在基督教旗帜下的“宗教改革”不仅开创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新时代,而且也开始了欧美文学发展的新时代。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基督教“清教革命”的旗帜下进行的,这一“清教革命”又产生了著名作家弥尔顿和班扬。它们的作品都以基督教文化为题材,其《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和《天国历程》等体现《圣经》主旨的杰作脍炙人口,流传不绝,已成为欧美文苑的珍品。此外,为寻找信仰自由的乐土。躲避欧洲宗教迫害而渡海移居北美的清教徒们也为北美文学奠定了永久的基础。1640年北美印行的第一本书《英译圣诗全书》(通常成为《海湾圣诗》)即出自清教徒之手,而基督教诗人威格尔斯沃思宣讲教义的长诗《最后审判日》1662年问世后即重版了十多次,成了心英格兰的第一步畅销书。这些清教徒的作品成为北美文坛早春三月中傲寒怒放的奇葩。
15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文学反映出基督教思想在新时代的微妙变化。德国作家莱辛在其《智者纳旦》中用三个戒指的典故赖宣扬宗教宽容思想,认为各种宗教均有其价值,不能持“偏狭之见”。法国作家伏尔泰也在其《扎伊尔》中叙述了伊斯兰教的苏丹奥罗斯曼和女基督徒扎伊尔相爱的故事,并借此指出走向极端的宗教限制会导致人类生活的悲惨结局。狄德罗在其书信体小说《修女》中对天主教修道生活进行过批评,指责其禁欲主义的不良后果。这一时期西方各界人士对基督教有多元理解,因此在欧美文学中对基督教的态度也各不一样。
19世纪影响欧美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使这种多元倾向进一步展开。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都从各自的角度论及作为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督教,而基督教思想也影响底到浪漫主义也有神秘主义、直觉主义和超验主义的产生。在德国作家史雷格尔兄弟、诺法里斯和霍夫曼、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以及法国文人夏多布里昂、拉马丁和维尼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基督教思潮的千姿百态。他们用神秘梦幻的喝掉赖描述自然、超理念的题材,虽然因为走向极端而把人的内心体验和幻想与大自然的奥妙弄得玄而又玄,不可思议,却也有着“物我合一”、“归之宇寰”的神秘美感和“湖光山色”、“幽林深谷”的自然馨香。在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曾以写实的手臂在其《红字》中剖析早期北美清教徒生活中的真与伪,探究人性命运的罪与罚。而爱默生、阿尔柯特、黎普里等人则在直觉。超验的创作中悠然神往、流连忘返。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期乃是欧美社会几句动荡的时代,一度春风得意的浪漫主义文学叶只得让位给洞见西方社会危机的现实主义思潮。易卜生的戏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曾在基督教中找寻过冲出危机之途,所以他们备20世纪的基督教思想家们尊为“先知作者”。托尔斯泰欲以基督教人道主义来力挽狂澜,留下了许多惊世巨作。而波兰作家显克微支则借用基督教题材来唤起民族之魂,使其小说诗意隽永、激情灼人,显示出久远的魅力。
在近日欧美文学中,这种基督教思潮的引导和基督教题材的运用已大为孙色,不再构成其主流。但当代文坛仍不时有体现二者关系的佳作问世,从而得以继续保持其存在和发展的势头。

注:以上所提基督教乃是之包括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在内的广义基督教。本文涉及历史、宗教、文学多学科,因作者个人学识浅薄而有错谬请原谅并指教。荣耀归于三一上帝。

⑻ 英语作文,一本书带给我的启迪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一千本好书就是一千轮太阳,灿烂千阳照耀着我们成长的方向。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果真不假,当你饱读经书后,你将学会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文笔出众的人。
一次,我坐在沙发上漫不经心地翻着妈妈带回来的《儿童文学》,一篇文章把我迷住了,这是在写一个小女孩——悉妮,因先天性耳聋听不见声音,也不会说话,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残疾而认为自己已经是没有用的人了,她依靠助听器和爸爸妈妈的辅导学习,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慢慢地她学会了发音,慢慢地她实现了自己跟正常人一样发音说话的梦想。这其中,她受把无数的委曲,流下了 不少泪水。就如有一次她爸爸妈妈教她CI这个音时,她学了半天还是没学会,爸爸妈妈不理解,以为悉妮偷懒不专心,便拿起把鞭子使劲地抽打她,悉妮只有默默地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其实她是天性发不出CI这着音的呀!她常常因为这事挨父母的打骂和批评,在外还经常遭到同龄孩子的歧视,但她仍然努力在逆境中锻炼自己,努力地追求着听见声音,发音标准的梦想。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胜利,只不实干才能摆脱不幸。从此,我立志在学习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去克服,勇往直前,永不放弃。而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儿童文学》。
译A good book is a sun, one thousand books is the one thousand round of the sun, shiningQianyang shining in our growth direction. As the saying goes: "gold" is not really false, when you read the book, you will learn a lot of knowledge, know a lot of truth in life, become a noble moral character, style of writing is outstanding people.
Once, I sat on the sofa, casually turn her back "children's Literature", an article fascinated me, this is to write a little girl - Xi Ni, e to congenital deafness not hear, nor speak, but she did not because of their disability that they is a useless person, she relied on aid to mom and dad counseling learning, with their tenacious perseverance, the spirit of never giving up,slowly she learn pronunciation, slowly she realized his talk with normal person pronunciationdream. This one, she was in the numerous winding, shed a lot of tears. As she once mom and dad taught her the CI sound, she learned a long time or not to, mom and Dad don't understand, think Sidney lazy do not concentrate, they picked up the whip violently beaten her, Sidney only silently shed tears of sorrow. In fact, she is not the nature of CI sound! She often because it is next to the parents of the beatings and criticism, often by children in thesame age discrimination, but she is still hard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to exercise their own, topursue of hearing the voice pronunciation dream.
After reading this article, I understand only persevere, to win, not only hard work can get rid of evil. From now on, I will further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learning to find ways toovercome, go forward, never give up. And I came to like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